朝梁子村,隸屬於河北省承德縣下板城鎮。朝梁子村是先進文明村。朝梁子分為5隊,6隊 ,7隊和8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朝梁子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河北省承德縣
- 隊數:4個
朝梁子村食用菌基地,承德縣朝梁子村建設,朝梁子村毛主席批語錄,榮譽稱號,地圖信息,
朝梁子村食用菌基地
承德縣朝梁子村在農發辦的幫助下,建設了50萬公斤食用菌基地,總投資110萬元,其中申請財政補助資金51萬元,自籌資金59萬元,項目達產後,年可生產各類食用菌50萬公斤,產值220萬元,利潤36.3萬元。
在項目建設中,農發辦始終把促抹員地進農業增效晚斷、農民增收作為項目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本祝愉請著壯大農民專業合作社、促進當地食用菌產業做大做強的目標,採用多種方式密切與農戶的聯繫,力促實現雙羸。
——技術合作型。合作社在向農戶發放菌種的過程中,以技術入股,與農戶簽訂購銷契約,負責回收產品。以這種形式潤頁囑戒在小平台村5組,新建5個食用菌生產棚,發展食用菌10萬棒;
——大戶投資型。在食用菌基地發展過程中,合作社負責提供技術,菌種,回收產品,服務到家。當地種植大戶看準機會,通過合作社引導,在小平台村3組自行投資發展食用菌10萬棒;
——自有基地型。合作社看中了小平台村豐富的植被,新發展自有基地10萬棒,僱人管理,為農村剩餘按勞動力提供了就業的機會,使當地百姓實現了不出村就可以務工掙錢,實現了雙贏。
項目的實施,完善了食用菌產業鏈條,促進了食用菌產業快速發展,預計項目全部達產後,可引導300戶農戶進行食用菌標準化生產,通過“一棚多菌、周年生產”, 以戶種植1萬棒為基準,戶均增收將達到3萬元。
承德縣朝梁子村建設
朝梁子村坐落在承德縣城東北3公里。她曾火得出名: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因積極開展合作化運動,成為那個年代全省狂熱學習的“紅旗村”;她又窮得出名:“朝梁溝,喝稀粥,吃頓乾飯等老秋”,大姑娘急急往外嫁,小伙子紛紛向外走。
如今,朝梁子村已脫胎換骨,因富足、美麗、文明、和諧聞之於眾,是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文明村鎮、全國巾幗文明示範村。
村里村外,大家交口稱讚著一位女當家,她就是省級優秀共產黨員、十七大代表楊秀華。
1991年,28歲的楊秀華臨危受命之時,正是村里最困難的時候。村化工廠倒閉欠貸近100萬元,成了壓在村民頭上搬不掉的大山。楊秀華法律諮詢後決定走破組頌祝產還債的路子,僅承德市中級人民法院就跑了30多趟。1994年12月27日,市中院依法宣布朝梁子村化工廠破產,成為船漏牛全市第一起村辦企業破產案。此舉讓大夥看到了曙光。
借貸30萬元的村辦橡膠廠原廠長帶著10多名技術骨幹走了,廠子一下子陷入癱瘓。楊秀華安排村會計孫凱瑞為橡膠廠代廠長,沒有技術人員就把老工人聚在一起,沒有人頂崗,班子成員白天忙村裡的事,晚上到廠里上班,邊學邊乾。不到半年,瀕臨倒閉的小廠起死回生,當年還清了貸款,還安排了36名剩餘勞動力就業。
無工不富,村班子經多方考察,決定辦服裝廠。沒廠房楊秀華帶著村班子成員自己建,沒資金她帶領村幹部湊;缺技術管理人員,她請回了本村在縣服裝廠負責生產的欒洪奎;缺銷路,楊秀華又親自去跑。如今,村辦服裝廠已發展成德瑞製衣有限公司,年創產值800多萬元,村里180多名婦女在廠上班,年人均收入8000元以上。
朝梁子村人老祖輩就走著一條坑窪不平的小土路,老百姓稱為晴天“揚(洋)灰”路,雨天“水泥”路,大夥做夢都想走走真正的水泥路。1999年,楊秀華把自家包工隊在建築公司施工結算的10萬元現金換成了100多噸水泥,又多次到城建、交通、土地等部門尋求支持,先後籌資400多萬元,分三期完成了全村標準化村路硬化和基礎設施建設。
2002年,連續乾旱使本來缺水的朝梁子村吃水發生危機,200多戶村民得到一公里以外挑水吃,楊秀華和村班子成員商量,在村口建蓄水池,讓村民求囑察簽吃上自來水。投資30萬元的飲水工程經過一年的時間建設完成。
有人勸楊秀華,村子富了,環境好了,你得歇歇了。她說小富即安沒大出息,人要有“爬坡”精神。2006年,她開始實施生態民居工程,計畫5年內讓60%的村民住上新型民居。現在一、二期工程已經完工,住在高、遠地方的46戶村民已搬遷入住。
朝梁子村沒有礦產資源,但經過多年建設的青山給了楊秀華靈感,這就是資源,她盯準了生態農家游,她要把朝梁溝變成“花果山”。她積極爭取了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總投資150萬元,為朝梁子村量身定做,建設了千畝果園基地,栽植果樹4萬餘棵,修建了2.5公里環山公路,建造10畝防護林,水、電、路設施配套齊全。如今,朝梁溝已呈現出“山坡觀光採摘園,經濟林果遍山間,溝川棚室瓜果鮮,村中葡萄滿庭院”的美麗景觀。她又引進資金6000多萬元,與承德縣誠信房地產開發公司合力打造總面積160畝的“綠谷生態園”,實現休閒、垂釣、餐飲、觀光農業一體化,提升生態游的品位。
進出朝梁子村都必須橫穿村口的錦承鐵路,村路與縣城公路相接得繞行二公里,不安全因素也必然影響旅遊和商住產業。唯一的辦法是從村路沿鐵路內側重新開闢一條公路。她多次找鐵路部門,到北京鐵路局去了多趟,主動找兩個鄰村的幹部、戶主協商,請求鎮、縣政府幫助協調。這條長800米、寬14米便捷的通城公路竣工通車。村民們說,這不是一條普通的路,是朝梁子村吸賓引朋的“迎賓路”。
楊秀華組織成立了女子互助會,120名村婦成了互助會員,每月的28日是鐵定的“婦女活動日”,活動日上,楊秀華向婦女們匯報當月村裡的工作,徵求大夥對村各項工作的意見和建議,開展文娛活動。她們自髮結成了困難扶助、產業致富等扶助對子42個,婦女活動日成了交流經驗、解決問題、幫助村里謀劃發展思路、制定家庭發展規劃的日子。她還組織婦女們到外地參觀學習,考察農業致富產業和農家游項目,到“農家女學校”培訓婦女骨幹。許多婦女姐妹成了她的智囊團,成了好幫手。婦女和諧了,朝梁子村和諧了,20年無一起上訪事件,22年無計畫外生育,是遠近聞名的“文明村”。2007年,全村年集體經濟收入達80多萬元,村民人均收入由原來的300元達到5000元。17年來,楊秀華以堅韌、頑強、聰慧的個性,帶領全村幹部民眾辛苦耕耘,收穫了不甘落後、艱苦創業的新時代“朝梁子精神”。
省委領導來朝梁子村視察,指出朝梁子村走過的路是“選好班子、舉好旗子、出好點子、選好路子、掙下票子、過好日子”,是貧困地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成功範例。
朝梁子村毛主席批語錄
毛澤東把題目改為《所謂落後鄉村並非一切都落後》並在調查報告上親筆寫了編者按語:
“在中國,對於許多人來說,1955年,可以說是破除迷信的一年。1955年的上半年,許多人對於一些事還是那么樣堅持自己的信念。一到下半年,他們就堅持不下去了,只好相信新事物。例如:他們認為民眾中提出的‘三年合作化’不過是幻想;合作化北方可以快一些,南方無法快;落後鄉不能辦合作社;山區不能辦合作社;少數民族地區和民族雜居地區不能辦合作社;災區不能辦合作社;建社容易鞏固難;農民太窮,資金無法籌集,農民沒有文化,找不到會計;合作社辦得越多,出亂子就會越多;合作社發展的速度,超過了民眾的覺悟水平和幹部的經驗水平;因為黨的糧食統購統銷政策和合作化政策,使得農民的生產積極性降低了;在合作化問題上,共產黨如果不趕快下馬,就有破壞工農聯盟的危險;合作化將出現大批的剩餘勞動力,找不到出路。如此等等,還可以舉出許多。總之都是迷信。這些迷信,經過1955年10月中國共產黨第七屆第六次中央全體會議(擴大)的批判以後,統統都打破了。現在全國農村中已經出現了社會主義改造的高潮,民眾歡欣鼓舞。這件事給了一切共產黨人一個深刻的教訓:民眾中蘊藏了這樣大的社會主義的積極性,為什麼在許多領導機關,在幾個月以前,居然沒有感覺到,或者感覺的那樣少呢?領導者們所想的同廣大民眾所想的,為什麼那樣不一致呢?以此為教訓,那末,今後對於有相似情況的事件和問題,應當怎樣處理才好呢?回答只有一句話,就是不要脫離民眾,要善於從本質上發現民眾的積極性。”
毛澤東主席的批語,貫穿著中國共產黨相信民眾,依靠民眾,放手發動民眾,充分尊重民眾的創造精神,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支持新事物,努力改變生產關係,發展生產力等一系列指導思想,反映了政治上已經獲得解放,經濟上依然脆弱貧窮的廣大勞動人民的心聲,真正體現了毛澤東主席和中國共產黨對廣大農民的信任和愛護。在當時,確實對指導全國各地各級黨政組織認真貫徹執行黨的過渡時期總路線,破除迷信,放手發動民眾,緊密聯繫民眾,加速農業生產合作化的進程,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毛澤東主席親自為朝梁子的調查報告寫批語,此事沒有公開,《中國農村的社會主義高潮》一書發行又不普及,農村民眾受文化水平限制,沒有條件也不可能讀書看報。“批語”精神是融匯於各級會議和檔案之中被貫徹執行的。朝梁子民眾不知道這件事,也沒有見到過毛澤東主席的批語。所以,這段歷史鮮為人知。
時間跨入1965年。毛主席光輝批語發表10周年了。全國都在讀毛主席的書,毛主席曾經為之批語的朝梁子人讀書、學用活動搞得怎么樣?承德報社就此問題委託縣委宣傳部到朝梁子村進行調查。至此,承德縣的黨政領導和朝梁子村民眾才相繼知道:偉大領袖毛主席10年前為朝梁子的調查報告寫過批語。
這時,隱藏在我們黨內的政治野心家林彪和江青、張春橋等人利用全國人民的樸素政治感情和學習毛主席著作的熱情,將毛澤東主席由偉人推崇到神人,“毛主席的話是顛撲不破的真理”,“一句頂一萬句”。毛澤東主席親筆為朝梁子寫批語,這是何等榮譽,何等重要的政治大事啊!訊息傳開,朝梁子村人人歡欣鼓舞,承德縣上下精神振奮。各級黨政組織積極採取領導措施:縣區社有關主要領導親自掛帥蹲點;有關職能部門抽調幹部包村;地區、縣區社幹部雲集朝梁子與民眾同吃、同住、同學習、同勞動;廣播、報刊編輯經常採訪報導朝梁子的活動與經驗;縣直單位經常不斷地到朝梁子義務勞動,支援春耕、夏鋤、秋收、修梯田、壘大壩;在領導帶領下承德各地的幹部民眾絡繹不絕的到朝梁子參觀學習。昔日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山溝小村,沾了毛澤東主席批語的光,一下子變得熱鬧起來。
朝梁子村為舉辦慶祝活動和接待參觀學習人員的需要,於1967年在村委會駐地建立了批語碑。這座碑是用木板和纖維板製作的,比較簡易,活動場所相對也小,很快便不適應需要了。1968年,縣裡投資,村里投勞,在錦承鐵路和承下公路線南側,朝梁子與李家溝溝口土坡上,起墊出一塊7畝地大的不規則平台,建起了一座永久性批語碑。這座碑磚石結構,水泥抹面,雕刻著紅太陽放光芒、十面紅旗、毛澤東頭像和批語全文。碑體四周,階梯圍欄環繞,蒼松翠柏掩映。碑體挺拔莊嚴,建工精美細膩。加之特殊配置了電力照明,擁有較大的活動集會場地和前後兩排十數間接待、會客用房,愈加顯示出批語碑的雄偉壯觀,氣勢不凡。
1975年,毛澤東主席為朝梁子批語已經20周年。省、地、縣、區、村分別採取座談,匯報、聯歡和民眾大會等不同形式,舉行了隆重的慶祝活動,廣播、報刊也積極配合,連續給予宣傳報導。縣民眾文化藝術館印發了慶祝批語發表20周年詩歌專輯;縣慶祝毛主席光輝批語發表20周年籌委會輯印了《朝陽歌》,收集了詩詞、歌曲、散文等80餘篇;河北人民出版社為紀念毛澤東主席為《中國農村的社會主義高潮》寫的序言和按語發表20周年,組織出版了《在社會主義大道上勝利前進》和《金光道上歌聲高》兩本專輯。其中收錄了14篇歌頌朝梁子批語的詩詞和一部分介紹朝梁子的文章及照片。
毛澤東主席的批語,使朝梁子人感到光榮和驕傲,精神為之振奮,增添了改天換地的力量,決心乾出一番事業,“為毛主席爭光,為批語增輝”。為此,他們從1966年開始,“夏戰三伏斗酷暑,冬練三九降嚴寒”、“白天圍著太陽轉,晚上頂著月亮乾,沒有月亮就發電,一年四季不歇肩”。這些不僅是當時的一種宣傳口號,而且也確是他們大搞農田基本建設的真實寫照。據1972年的一份材料記載:朝梁子村農田基本建設,先後用工40多萬個,動土方30多萬立方米,動石方15萬多立方米,修標準化石梯田1000多畝;閘山溝31條;壘攔截壩400多道;建揚水站3處;修小水庫1座;挖魚鱗坑20多萬個;栽黑松、刺槐等樹木60多萬棵、栽蘋果樹1.5萬棵、白犁樹2000棵、核桃樹2000棵,蜜桃樹500棵;還栽了花椒、栗子等零雜樹木1000多棵。辛勤勞動換得了豐厚的收穫。糧食單產由100多斤提高到500多斤,總產超過110萬斤;果品年產達70多萬斤。集體積累顯著增加,民眾生活明顯改善。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進了朝梁子村,吹動了朝梁子人的心。黨支部、村委會清醒地認識到,即要學好黨中央改革開放的路線、方針、政策,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把握時代的脈搏和正確的前進方向,又要繼續學習毛澤東主席批語,汲取歷史的經驗教訓,不搞迷信,不當民眾的尾巴,不拖改革開放的後腿,也不搞瞎指揮盲目蠻幹。1981年,朝梁子村按照縣委、縣政府《實行包乾到戶責任制試行辦法》,認真實施了農業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隨後對山林、果樹、農機等也實行了專業承包,打破了農業生產合作社以來幾十年一貫制的“大鍋飯”生產經營模式,實現了責權利的統一,調動了民眾生產積極性,突破了農業生產徘徊不前的局面,農民有了生產經營自由,糧食產量和農民收入也穩步增長。為了調整農業生產結構,增加經濟作物品種,改善生產經營方式,提高科學種田的自覺性和積極性,朝梁子村經常聘請縣市有關技術人員到村農民業餘技術學校傳經送寶,根據不同時節和農時,分別講授農林果、家畜家禽的基本經營管理技術和國內國際市場的新成果、新品種、新技術,引導農民突破傳統觀念的束縛。目前,朝梁子村主要耕種品種高粱、玉米、穀子等基本達到了優質、高產、高效。經濟作物西紅柿、地瓜、豌豆角、茄子、辣椒等走進了昔日的梯田。生產時差蔬菜的塑膠大棚,以發展到7戶8棚4畝多地。朝梁子村的農業基本實現了小面積,多品種,高效益,全面發展的新型農業生產模式。
與此同時,他們還著力抓了村辦企業和個體工商業的發展。調整產業結構。自1985年村里建成第一個化工製品廠以來,相繼又辦起了橡塑製品廠,花炮加工產、服裝加工廠、石子加工廠和小型工程建築隊等村辦企業,先後安置傷殘和農業閒餘人員169人。朝梁子人告別了“白天圍著太陽轉”的歷史,踏上了“早起晚睡田間忙,白天進城搞工商,農工副業齊發展,腳踏實地奔小康”的生活之路。
榮譽稱號
2021年11月24日,入選2021年度“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社區)”擬保留公示名單。
朝梁子村人老祖輩就走著一條坑窪不平的小土路,老百姓稱為晴天“揚(洋)灰”路,雨天“水泥”路,大夥做夢都想走走真正的水泥路。1999年,楊秀華把自家包工隊在建築公司施工結算的10萬元現金換成了100多噸水泥,又多次到城建、交通、土地等部門尋求支持,先後籌資400多萬元,分三期完成了全村標準化村路硬化和基礎設施建設。
2002年,連續乾旱使本來缺水的朝梁子村吃水發生危機,200多戶村民得到一公里以外挑水吃,楊秀華和村班子成員商量,在村口建蓄水池,讓村民吃上自來水。投資30萬元的飲水工程經過一年的時間建設完成。
有人勸楊秀華,村子富了,環境好了,你得歇歇了。她說小富即安沒大出息,人要有“爬坡”精神。2006年,她開始實施生態民居工程,計畫5年內讓60%的村民住上新型民居。現在一、二期工程已經完工,住在高、遠地方的46戶村民已搬遷入住。
朝梁子村沒有礦產資源,但經過多年建設的青山給了楊秀華靈感,這就是資源,她盯準了生態農家游,她要把朝梁溝變成“花果山”。她積極爭取了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總投資150萬元,為朝梁子村量身定做,建設了千畝果園基地,栽植果樹4萬餘棵,修建了2.5公里環山公路,建造10畝防護林,水、電、路設施配套齊全。如今,朝梁溝已呈現出“山坡觀光採摘園,經濟林果遍山間,溝川棚室瓜果鮮,村中葡萄滿庭院”的美麗景觀。她又引進資金6000多萬元,與承德縣誠信房地產開發公司合力打造總面積160畝的“綠谷生態園”,實現休閒、垂釣、餐飲、觀光農業一體化,提升生態游的品位。
進出朝梁子村都必須橫穿村口的錦承鐵路,村路與縣城公路相接得繞行二公里,不安全因素也必然影響旅遊和商住產業。唯一的辦法是從村路沿鐵路內側重新開闢一條公路。她多次找鐵路部門,到北京鐵路局去了多趟,主動找兩個鄰村的幹部、戶主協商,請求鎮、縣政府幫助協調。這條長800米、寬14米便捷的通城公路竣工通車。村民們說,這不是一條普通的路,是朝梁子村吸賓引朋的“迎賓路”。
楊秀華組織成立了女子互助會,120名村婦成了互助會員,每月的28日是鐵定的“婦女活動日”,活動日上,楊秀華向婦女們匯報當月村裡的工作,徵求大夥對村各項工作的意見和建議,開展文娛活動。她們自髮結成了困難扶助、產業致富等扶助對子42個,婦女活動日成了交流經驗、解決問題、幫助村里謀劃發展思路、制定家庭發展規劃的日子。她還組織婦女們到外地參觀學習,考察農業致富產業和農家游項目,到“農家女學校”培訓婦女骨幹。許多婦女姐妹成了她的智囊團,成了好幫手。婦女和諧了,朝梁子村和諧了,20年無一起上訪事件,22年無計畫外生育,是遠近聞名的“文明村”。2007年,全村年集體經濟收入達80多萬元,村民人均收入由原來的300元達到5000元。17年來,楊秀華以堅韌、頑強、聰慧的個性,帶領全村幹部民眾辛苦耕耘,收穫了不甘落後、艱苦創業的新時代“朝梁子精神”。
省委領導來朝梁子村視察,指出朝梁子村走過的路是“選好班子、舉好旗子、出好點子、選好路子、掙下票子、過好日子”,是貧困地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成功範例。
朝梁子村毛主席批語錄
毛澤東把題目改為《所謂落後鄉村並非一切都落後》並在調查報告上親筆寫了編者按語:
“在中國,對於許多人來說,1955年,可以說是破除迷信的一年。1955年的上半年,許多人對於一些事還是那么樣堅持自己的信念。一到下半年,他們就堅持不下去了,只好相信新事物。例如:他們認為民眾中提出的‘三年合作化’不過是幻想;合作化北方可以快一些,南方無法快;落後鄉不能辦合作社;山區不能辦合作社;少數民族地區和民族雜居地區不能辦合作社;災區不能辦合作社;建社容易鞏固難;農民太窮,資金無法籌集,農民沒有文化,找不到會計;合作社辦得越多,出亂子就會越多;合作社發展的速度,超過了民眾的覺悟水平和幹部的經驗水平;因為黨的糧食統購統銷政策和合作化政策,使得農民的生產積極性降低了;在合作化問題上,共產黨如果不趕快下馬,就有破壞工農聯盟的危險;合作化將出現大批的剩餘勞動力,找不到出路。如此等等,還可以舉出許多。總之都是迷信。這些迷信,經過1955年10月中國共產黨第七屆第六次中央全體會議(擴大)的批判以後,統統都打破了。現在全國農村中已經出現了社會主義改造的高潮,民眾歡欣鼓舞。這件事給了一切共產黨人一個深刻的教訓:民眾中蘊藏了這樣大的社會主義的積極性,為什麼在許多領導機關,在幾個月以前,居然沒有感覺到,或者感覺的那樣少呢?領導者們所想的同廣大民眾所想的,為什麼那樣不一致呢?以此為教訓,那末,今後對於有相似情況的事件和問題,應當怎樣處理才好呢?回答只有一句話,就是不要脫離民眾,要善於從本質上發現民眾的積極性。”
毛澤東主席的批語,貫穿著中國共產黨相信民眾,依靠民眾,放手發動民眾,充分尊重民眾的創造精神,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支持新事物,努力改變生產關係,發展生產力等一系列指導思想,反映了政治上已經獲得解放,經濟上依然脆弱貧窮的廣大勞動人民的心聲,真正體現了毛澤東主席和中國共產黨對廣大農民的信任和愛護。在當時,確實對指導全國各地各級黨政組織認真貫徹執行黨的過渡時期總路線,破除迷信,放手發動民眾,緊密聯繫民眾,加速農業生產合作化的進程,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毛澤東主席親自為朝梁子的調查報告寫批語,此事沒有公開,《中國農村的社會主義高潮》一書發行又不普及,農村民眾受文化水平限制,沒有條件也不可能讀書看報。“批語”精神是融匯於各級會議和檔案之中被貫徹執行的。朝梁子民眾不知道這件事,也沒有見到過毛澤東主席的批語。所以,這段歷史鮮為人知。
時間跨入1965年。毛主席光輝批語發表10周年了。全國都在讀毛主席的書,毛主席曾經為之批語的朝梁子人讀書、學用活動搞得怎么樣?承德報社就此問題委託縣委宣傳部到朝梁子村進行調查。至此,承德縣的黨政領導和朝梁子村民眾才相繼知道:偉大領袖毛主席10年前為朝梁子的調查報告寫過批語。
這時,隱藏在我們黨內的政治野心家林彪和江青、張春橋等人利用全國人民的樸素政治感情和學習毛主席著作的熱情,將毛澤東主席由偉人推崇到神人,“毛主席的話是顛撲不破的真理”,“一句頂一萬句”。毛澤東主席親筆為朝梁子寫批語,這是何等榮譽,何等重要的政治大事啊!訊息傳開,朝梁子村人人歡欣鼓舞,承德縣上下精神振奮。各級黨政組織積極採取領導措施:縣區社有關主要領導親自掛帥蹲點;有關職能部門抽調幹部包村;地區、縣區社幹部雲集朝梁子與民眾同吃、同住、同學習、同勞動;廣播、報刊編輯經常採訪報導朝梁子的活動與經驗;縣直單位經常不斷地到朝梁子義務勞動,支援春耕、夏鋤、秋收、修梯田、壘大壩;在領導帶領下承德各地的幹部民眾絡繹不絕的到朝梁子參觀學習。昔日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山溝小村,沾了毛澤東主席批語的光,一下子變得熱鬧起來。
朝梁子村為舉辦慶祝活動和接待參觀學習人員的需要,於1967年在村委會駐地建立了批語碑。這座碑是用木板和纖維板製作的,比較簡易,活動場所相對也小,很快便不適應需要了。1968年,縣裡投資,村里投勞,在錦承鐵路和承下公路線南側,朝梁子與李家溝溝口土坡上,起墊出一塊7畝地大的不規則平台,建起了一座永久性批語碑。這座碑磚石結構,水泥抹面,雕刻著紅太陽放光芒、十面紅旗、毛澤東頭像和批語全文。碑體四周,階梯圍欄環繞,蒼松翠柏掩映。碑體挺拔莊嚴,建工精美細膩。加之特殊配置了電力照明,擁有較大的活動集會場地和前後兩排十數間接待、會客用房,愈加顯示出批語碑的雄偉壯觀,氣勢不凡。
1975年,毛澤東主席為朝梁子批語已經20周年。省、地、縣、區、村分別採取座談,匯報、聯歡和民眾大會等不同形式,舉行了隆重的慶祝活動,廣播、報刊也積極配合,連續給予宣傳報導。縣民眾文化藝術館印發了慶祝批語發表20周年詩歌專輯;縣慶祝毛主席光輝批語發表20周年籌委會輯印了《朝陽歌》,收集了詩詞、歌曲、散文等80餘篇;河北人民出版社為紀念毛澤東主席為《中國農村的社會主義高潮》寫的序言和按語發表20周年,組織出版了《在社會主義大道上勝利前進》和《金光道上歌聲高》兩本專輯。其中收錄了14篇歌頌朝梁子批語的詩詞和一部分介紹朝梁子的文章及照片。
毛澤東主席的批語,使朝梁子人感到光榮和驕傲,精神為之振奮,增添了改天換地的力量,決心乾出一番事業,“為毛主席爭光,為批語增輝”。為此,他們從1966年開始,“夏戰三伏斗酷暑,冬練三九降嚴寒”、“白天圍著太陽轉,晚上頂著月亮乾,沒有月亮就發電,一年四季不歇肩”。這些不僅是當時的一種宣傳口號,而且也確是他們大搞農田基本建設的真實寫照。據1972年的一份材料記載:朝梁子村農田基本建設,先後用工40多萬個,動土方30多萬立方米,動石方15萬多立方米,修標準化石梯田1000多畝;閘山溝31條;壘攔截壩400多道;建揚水站3處;修小水庫1座;挖魚鱗坑20多萬個;栽黑松、刺槐等樹木60多萬棵、栽蘋果樹1.5萬棵、白犁樹2000棵、核桃樹2000棵,蜜桃樹500棵;還栽了花椒、栗子等零雜樹木1000多棵。辛勤勞動換得了豐厚的收穫。糧食單產由100多斤提高到500多斤,總產超過110萬斤;果品年產達70多萬斤。集體積累顯著增加,民眾生活明顯改善。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進了朝梁子村,吹動了朝梁子人的心。黨支部、村委會清醒地認識到,即要學好黨中央改革開放的路線、方針、政策,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把握時代的脈搏和正確的前進方向,又要繼續學習毛澤東主席批語,汲取歷史的經驗教訓,不搞迷信,不當民眾的尾巴,不拖改革開放的後腿,也不搞瞎指揮盲目蠻幹。1981年,朝梁子村按照縣委、縣政府《實行包乾到戶責任制試行辦法》,認真實施了農業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隨後對山林、果樹、農機等也實行了專業承包,打破了農業生產合作社以來幾十年一貫制的“大鍋飯”生產經營模式,實現了責權利的統一,調動了民眾生產積極性,突破了農業生產徘徊不前的局面,農民有了生產經營自由,糧食產量和農民收入也穩步增長。為了調整農業生產結構,增加經濟作物品種,改善生產經營方式,提高科學種田的自覺性和積極性,朝梁子村經常聘請縣市有關技術人員到村農民業餘技術學校傳經送寶,根據不同時節和農時,分別講授農林果、家畜家禽的基本經營管理技術和國內國際市場的新成果、新品種、新技術,引導農民突破傳統觀念的束縛。目前,朝梁子村主要耕種品種高粱、玉米、穀子等基本達到了優質、高產、高效。經濟作物西紅柿、地瓜、豌豆角、茄子、辣椒等走進了昔日的梯田。生產時差蔬菜的塑膠大棚,以發展到7戶8棚4畝多地。朝梁子村的農業基本實現了小面積,多品種,高效益,全面發展的新型農業生產模式。
與此同時,他們還著力抓了村辦企業和個體工商業的發展。調整產業結構。自1985年村里建成第一個化工製品廠以來,相繼又辦起了橡塑製品廠,花炮加工產、服裝加工廠、石子加工廠和小型工程建築隊等村辦企業,先後安置傷殘和農業閒餘人員169人。朝梁子人告別了“白天圍著太陽轉”的歷史,踏上了“早起晚睡田間忙,白天進城搞工商,農工副業齊發展,腳踏實地奔小康”的生活之路。
榮譽稱號
2021年11月24日,入選2021年度“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社區)”擬保留公示名單。
地圖信息
地址:下板城鎮朝梁子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