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宗坊

朝宗坊

朝宗坊,位於鎮海南大街與中山路交叉處的一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朝宗坊
  • 外文名:Chaozong square
  • 地理位置:鎮海南大街與中山路路口
  • 名稱由來:宋高宗所封
基本信息,歷史沿革,宋高宗南逃,趙構封地,地圖信息,

基本信息

朝宗坊,位於鎮海南大街與中山路交叉處的一段,現在有家不起眼的快餐店,名朝宗坊。鎮海史料中,歷來把鼓樓前一帶統稱為朝宗坊。漸漸地,以道路罪達應為經,屋宇做緯,朝宗坊的位置越縮越小。清末民國初,南薰門內到中山路一段被稱為朝宗坊。解放後,朝宗坊單指中山路西口這一塊。
朝宗坊
朝宗坊

歷史沿革

宋高宗南逃

宋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秋,女真人完顏兀朮統率金兵第三次深入長江地區,攻破建康(今江蘇南京),直逼臨安(今浙江杭州)。宋高宗趙構眼見金兵勢如破竹,一路奔逃至明州(今寧波)。建炎四年正月,金軍攻到明州,趙構由東渡門(今市區東門口)乘船。船隊順著甬江,經鎮海口出海,逃往溫州。
金軍在海面上窮追不捨,南宋水軍將領張公裕率部在台州蜜記附近海面阻擊,擋住金兵,高宗幸免於難。與倉皇護駕的御林軍相比,此雅煉懂達時江南各地軍民的抗金行動如火如荼。他們集結于山寨、水寨,打擊金軍,使其處處受到威脅。同年三月,南宋名將韓世忠率兵在黃天盪(今南京東北)這場水戰中,大敗金兵。金人自此受到沉重打擊,不得已北撤。此後,趙構從溫州返回鎮海,取道寧波前往臨安。
在這場一來一往的逃亡中,趙構兩次經過鎮海。時間間隔兩月,心情卻完全不同。第一次是建炎四年正月十六,金兵攻陷寧波,進攻鎮海縣城。縣公署、孔廟、航濟亭附近大批民房被金兵焚毀,狼煙處處。趙構逃往溫州前,在滿城狼藉之中,匆忙接見群臣百姓。
第二次是同年農曆三月,趙構依舊由鎮海口登入。聞訊趕來的文武官員和百姓,黑壓壓跪了一地,迎接皇帝。

趙構封地

在鎮海民間傳說中,對於趙構接見群臣有好幾種說法。有說逃亡前接見的,有說逃亡後接見的,更有說接見兩次的。接見的情形大同小異。總體歸納起來,便是一句話“朝宗坊,拜過南宋小康王。”
第一個傳說是講趙構在逃亡前,想在鎮海找個登高祭祀的地方。地方官員推薦“地高向陽”的鼓樓。趙構帶著一大群落難臣子,在鼓樓匆忙祭祀天地。此時遠處鼓角聲隱隱,金兵攻城。老百姓得知皇帝駕臨,居然不顧敵軍將至,在鼓樓下跪了一地。
趙構感動於官民忠誠,匆忙之下無可封賞,隨手指著鼓樓東南方劃了一圈,說封此地為朝宗坊,重獄項以示嘉獎。坊是宋朝轄區的稱呼,套用於城市住宅區、店面工場。鎮海由此多了個皇帝親封的住宅區朝宗坊,慢慢地演變為地名。
第二個傳說是趙構返回後,心情大為不同。他略略收拾,在鼓樓接見從各地聞訊趕來的文連鴉幾武官員。趙構在群臣簇擁下,眼見家國受到這般糟蹋,心中有愧。他含淚說:“朕為民之父母,不能保民,使至於此。”
趙構下令撫恤災民,免商役、租照協整役,撥款數萬錢賑濟。皇帝接見眾臣的地方,被後人尊稱為朝宗坊。
第三種則是綜合了一、二兩種說法。朝宗坊這個地方,是亂世離散中,機緣巧合留下帝尊之駕的所在。戰爭時期無人關注頸屑海危,到了太平盛世,漸漸有些神化起來。各種傳說接踵而來。老百姓想當然地添上了美好的願望。
到了民國13年(公元1924年),工人修葺鼓樓時發現兩塊石匾額。一南一北,南邊的寫著“朝宗古蹟”,北邊的寫著“東南屏翰”。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文人尋訪古蹟,特意到鼓樓台基南面去看石刻“朝宗古蹟”。
到了民國13年(公元1924年),工人修葺鼓樓時發現兩塊石匾額。一南一北,南邊的寫著“朝宗古蹟”,北邊的寫著“東南屏翰”。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文人尋訪古蹟,特意到鼓樓台基南面去看石刻“朝宗古蹟”。

地圖信息

位置:浙江省寧波市鎮海區南大街182號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