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都新穎調》是創作於清朝的京劇。
基本信息,名錄簡介,
基本信息
名錄名稱: 望都新穎調
編號: 5—4—15
名錄類別: 傳統戲劇
申報地區: 保定望都縣
名錄簡介
保定望都縣許家莊村有一位名叫馬洛新的藝人,從國小唱絲弦戲。馬洛新藝術全面,生、旦、淨、末、醜都會,唱、念、做、打精通。大約在清道光十年(1830年),馬洛新腿受傷而不能上台為戲班演戲掙錢了,被班主解僱回到了家鄉許家莊村。回家務農後,見村里賭博成風,每逢年節愈是嚴重,一些年輕人日夜參賭。馬洛新對村中這種賭博陋習深惡痛絕,再加之他對自幼學習的戲曲藝術難割難捨,便召集了一些年輕人,農閒時教他們演唱,並為他們排戲。排出戲後,又搭起舞台,租賃戲裝,為村民們演戲娛樂,減少了村裡的賭博現象。
某年秋天,肅寧縣一位吳姓人常挑擔來許家莊村叫賣針線胰子(香皂)等物品。馬洛新見這位吳姓的貨郎叫唱的曲調很好聽,而且還會幾齣《西遊記》折子戲,就向他學唱那曲調和《西遊記》的戲。冬天農閒,馬洛新重新又召集了幾十名弟子,用他向那肅寧縣吳姓的貨郎學唱的曲調,再加上他多年搭戲班外出走南闖北聽到的一些民間戲曲、小調,湊成了一個與其它任何劇種都不同的新曲調,來教唱、排戲。因馬洛新教唱的這新曲調,外面的戲班都沒有,很是受鄉親們喜愛。
該村有一位名叫許穎仙的老學究特別支持馬洛新。他與馬洛新一起在演出中,對所有演出的戲裡的唱段和念白進行加工整理,刪改原來戲中的一些不合情理的情節,並規範唱腔。這樣大大提高了演出的節目質量,鄉親們更愛看了,都親切地稱他們的戲班為“洛新穎仙戲班”。後來,馬洛新和許穎仙去世後,人們便將這新曲調,用馬洛新和許穎仙二人的名字中各取一字而名為“新穎調”以志緬懷。
新穎調的劇目大多是馬洛新和許穎仙編寫和改編的以《西遊記》為主的神話戲。至今望都縣還流傳一句諺語:“許莊的戲不用看,一準是猴兒變(指孫悟空)。”除《西遊記》戲外,還有《白蛇傳》《天河配》《寶蓮燈》《大仙姬落凡》等神話戲。新穎調的唱腔板式有二六扳、慢板、緊板、散板,還有仙腔、托腔、水漫橋、病吟等。伴奏樂器,文樂起初只有板胡和四胡、笛子,打擊樂有板鼓、鑼、鑔、小鑼和木魚等;後來文樂又增加了笙、二胡、琵琶等。另外,在仙腔的伴奏中文樂以四胡為主,梆笛改為曲笛,打擊樂增添了雲鑼。新穎調的念白基本是摻雜當地語音的京白,還留有當初受肅寧縣吳姓那位貨郎影響的肅寧口音的痕跡。新穎調生長在鄉間農民中,有濃郁的鄉土和生活氣息,很是受人們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