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橋位於龍灣區永強大道水潭村,建於明朝時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望海橋
- 地理位置:龍灣區永強大道水潭村
- 建築年代:明朝正德甲戌年
- 建橋者:王琉
石橋概覽,周邊景點,典故,地圖信息,
石橋概覽
望海橋碑文:望海橋位於永興水潭村,正德甲戌年[1514]由王琉所建。原為十二孔梁式石橋,故又名十二間橋。同治間[1864]重建時改為八孔。一九二三年重修,南北走向,跨小潭河。長37.80米、寬2.20米。兩側屬青石欄桿,存清代石碑一通。王琉(1464-1535),字思秀,號溪濱。性厚道至孝,樂為公益事。
周邊景點
橋的北岸有著三棵高大的榕樹;在江南水鄉,古代人喜歡在橋的兩端種上榕樹;根須使橋基更加結實,枝葉使人們更好的在大樹底下乘涼。遊子回歸的時候,能分辨出家鄉的風水樹,它是回歸的路標。
橋頭北有一座廟宇,名為二聖廟。廟口嵌有一塊青色石碑,記錄了民國十三年(1924)重建望海橋之事。二聖廟為李浦王氏十三世明、河南汝寧府晉陽縣知縣王冥西公捐助地基修建的。廟旁有懷清堂經1984、1994、2001年三次重修,現為兩層殿堂,據傳是王瓚為其母所建,廟堂建築典雅。
典故
在很久以前這裡是一片海灘,海灘的東面有一座島嶼。人們出海捕魚遇到風浪時,就把那個島嶼做為庇護所,夜幕來臨出海人都會在島上向大陸眺望;當他們歸潮時總見到親人們在橋上等待著,時而久之該橋取名為望海橋。後來人們又在橋的北面修建了聖廟,以神靈的名義來保佑出海作業的人們;風調雨順、滿載而歸,平安無事。
2003年,人們又集資修建瞭望海樓。讓更多的人可登高望遠,一覽東面廣闊的景觀。
地圖信息
地址:永強大道366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