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役混凝土的耐久性研究

服役混凝土的耐久性研究

《服役混凝土的耐久性研究》是依託南昌大學,由丁成平擔任項目負責人的地區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服役混凝土的耐久性研究
  • 項目類別:地區科學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丁成平
  • 依託單位:南昌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混凝土的耐久性受三大因素制約:一是材性;二是孔結構(毛細孔通道);三是腐蝕介質。現行測試混凝土耐久性的方法是以純材料形式進行的,其測試時的材性因素和腐蝕介質因素可以與實際一致,但孔結構嚴重不符,因為服役混凝土在結構中是要承受荷載的,承受荷載後的孔結構是會發生很大變化的。故用純材料形式測出來的混凝土耐久性可能與實際服役混凝土的相去甚遠。要解決服役混凝土耐久性測試問題,首先必須解決如何在實驗室里模擬服役混凝土受載,使得混凝土測試試件的孔結構與服役混凝土的相當,並能簡單方便地進行後續耐久性能測試的問題。本項目擬對測試試件的載入方式及載入制度作詳細地研究,得出服役混凝土耐久性測試方法。在此基礎上,還擬對孔結構、應力水平與耐久性之間的關係作進一步的研究,探明服役混凝土耐久性的規律,為今後能較準確地設計和預估混凝土結構壽命奠定堅實基礎。

結題摘要

摘要 服役混凝土在結構中是要承受荷載(自重加有效荷載)的,而現行測試和評估混凝土耐久性的方法,卻是以純材料形式進行的,忽略掉了荷載這個重要影響因素,從而導致混凝土在實際套用中常常出現兩大困惑:一是服役混凝土的耐久性總是沒有事先預期的好;二是高強混凝土的耐久性不總是比中低強混凝土的好。 要較準確測試服役混凝土的耐久性並解答這兩大困惑的關鍵是如何在實驗室對試件進行模擬載入。本課題設計了一種新穎的載入方式:先在機器上給試件施加一個給定的荷載(應力),然後卸載,用卸載後的試件再來做耐久性的測試,即一種先載入、後卸載、再測試,載入與測試分開進行的載入方式。該載入方式經應力-應變試驗檢驗,精度足夠高,基本可行。與現有的荷載與試件“捆綁”式的載入方式相比,該載入方式簡單、方便、實用,易推廣套用。通過引入該載入方式進行的系列混凝土耐久性試驗表明:(1)低中高強服役混凝土的耐久性指標均不同程度地低於其純材料混凝土的;(2)低中高強混凝土在服役狀態(50%的應力水平)下的耐久性指標相差不大;(3)純材料混凝土遵循強度越高耐久性越好的規律。 本課題的研究成果,對促進混凝土耐久性理論的進一步發展,對推動現行混凝土耐久性的測試方法進行改進或修正,對今後能較準確地設計出混凝土結構的耐久性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