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貿易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是由國家發布的,服務業比重達到50%,增長了9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服務貿易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
- 國家:中國
- 低收入國家:服務業比重達到50%
- 30年間 :增長了9倍
簡述,出台背景,主要內容,規劃全文,實施安排,
簡述
“十二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當今世界,服務業的跨國轉移成為經濟全球化的新趨勢,服務貿易成為推動世界經濟成長的新動力。大力發展服務貿易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客觀需要,是應對日益激烈的綜合國力競爭、適應世界發展大勢、掌握髮展主動權的必然要求。為大力發展服務貿易,實現由貿易大國向貿易強國跨越,依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特制定本規劃綱要,規劃期限為2011-2015年。
為促進服務貿易又好又快發展,商務部會同33個部門歷時兩年,制訂了《服務貿易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簡稱《規劃》),並於2011年9月27日正式發布。
出台背景
(一)全球服務貿易發展態勢良好。
當前,服務業占世界經濟總量的比重達到70%左右,低收入國家服務業比重達到50%。國際服務貿易發展勢頭強勁。1980-2010年,世界服務出口總額從3673億美元擴大到36639億美元,30年間增長了9倍,占世界貿易出口的比重從七分之一增長到近五分之一。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服務貿易在結構性調整中爆發新的增長力,顯現出新的發展態勢。
第一,世界服務貿易發展速度超過貨物貿易發展速度。2000年以來,世界服務貿易年均增速9.3%,超過貨物貿易8.8%的發展速度。目前,服務進出口占世界貿易的比重達到約五分之一。
第二,新興經濟體服務貿易發展速度超過發達經濟體。2000年以來,新興經濟體服務貿易迅速增長,發展速度超過占國際服務貿易主導地位的發達經濟體。2000—2008年間,印度、俄羅斯、中國、巴西的服務出口年均增速分別達到24.7%、23%、22%、16%,高於北美洲地區8%、歐洲地區13%的年均增速。金融危機之後,新興經濟體服務貿易恢復速度也快於發達經濟體。
第三,高附加值新興服務貿易比重超過傳統服務貿易。全球計算機和信息服務、諮詢服務等新興服務貿易占比逐步上升,運輸、旅遊等傳統服務占比逐步下降,2006年首次低於50%。雲計算、物聯網的發展將進一步強化該趨勢。
第四,商業存在形式實現的服務貿易超過跨境服務貿易。國際產業轉移的重點從製造業領域向服務業領域轉移。當前,服務業跨國投資占全球比重已接近三分之二。通過商業存在實現的服務貿易已經超過全球的一半。
世界服務貿易呈現的新態勢,主要源於全球服務領域正在經歷的深刻變化。一是製造業服務化。越來越多的製造企業正轉變為服務企業,製造業呈現服務化新趨向。一方面,企業依託製造業發展服務業,核心技術服務化。通過產業鏈重組,企業的經營重心逐漸從加工製造轉向流程控制、產品研發、市場行銷、客戶管理等生產性服務,向價值鏈“微笑曲線”的兩端延伸。另一方面,企業戰略轉型發展服務業,主營業務多元化,向管理諮詢、醫療、金融等新興高增長業務拓展。隨著產品提供者向集成服務提供商轉型,製造業的服務投入、服務產出比重上升,全球產業鏈延伸、價值空間拓展、服務市場擴大。二是服務業信息化。以信息技術和網際網路為支撐的技術創新,提高了服務業信息化程度,服務交易更加便利,服務的可貿易性進一步增強。計算機和信息服務等高附加值服務貿易和服務外包異軍突起。當前,以雲計算、物聯網為代表的新一輪信息技術革新方興未艾,催生了新的服務業態,提升了服務業的產業能級,擴大了增值空間,為高附加值服務貿易和高附加值服務外包快速發展提供了新的發展空間。三是服務業國際化。以世界貿易組織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制以及區域經濟合作共同推動的貿易自由化進程,為服務貿易的發展創造了一個穩定的、具有可預見性的自由貿易框架,各國部分降低了服務市場的進入壁壘,促進了服務業國際化進程。跨國公司加快全球資源整合,通過離岸服務外包、服務業跨國投資加快了服務業國際化進程。服務業已開發國家,通過大力扶持服務貿易發展,鞏固和增強了本國服務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優勢。新興經濟體通過大力扶持服務外包等新興領域的發展,抓住服務業跨國轉移機遇,創造了新的比較優勢。四是消費結構最佳化。聯合國認定,2008年為世界城市人口超過農村人口的第一年。隨著人均收入水平的增加和全球城市化進程的加快,需求結構升級,服務消費成為消費需求的重要內容。在服務經濟已開發國家,服務消費已經是私人消費的主要形式,服務消費支出迅速擴張,成為拉動經濟成長的強勁動力;在開發中國家,收入增長,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的逐步完善,也增強了服務消費方面的有效需求。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使世界經濟格局深度調整和變革,但以服務經濟為主的全球產業結構沒有改變,經濟全球化和貿易投資自由化的趨勢沒有改變,以服務貿易快速發展為重要特徵的世界貿易發展前景沒有改變。製造業服務化、服務業信息化、服務業國際化、消費結構最佳化的發展趨勢還將逐步強化,以服務業跨國轉移和要素重組為特徵的新一輪國際產業轉移將不斷加速,大力發展服務貿易將繼續成為世界各國全面深度參與經濟全球化的重要途徑。
(二)“十一五”期間中國服務貿易穩步發展,為“十二五”時期服務貿易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十一五”期間,中國服務貿易穩步發展,對外開放有序推進,貿易規模迅速擴大,貿易結構逐步最佳化,國際地位不斷提升,競爭優勢初步顯現。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貿易規模迅速擴大。2006-2010年,中國服務進出口總額從1917億美元增長到3624億美元,增幅達89%,年均增長17.3%。其中,服務出口年均增長16.8%,是同期全球服務出口平均增速的兩倍。從歷史數據來看,中國服務貿易規模呈現跨越式增長態勢。1980年至今,中國服務出口增長了67倍。其中,從 1991年到2003年,突破1000億美元用了12年。從2003年到2006年,突破2000億美元只用了3年。
二是國際地位不斷提升。2006-2010年,中國服務進出口總額全球占比從2006年的3.6%增長到2010年的5.1%,世界排名由第八位上升到第四位,其中,服務出口的世界排名從2006年的第八位升至2010年的第四位;服務進口的世界排名從2006年的第七位升至2010年的第三位。
三是貿易結構逐步最佳化。2006-2010年,計算機、保險、金融、諮詢等高附加值服務貿易快速發展,進出口總額從313.4億美元上升到702.9億美元,增長約1.2倍,占中國服務進出口總額的比重從16.3%上升到19.4%,年均增長22.4%;運輸、旅遊、建築等傳統服務貿易穩步發展,進出口總額從1184.6億美元上升到2177.3億美元,占中國服務進出口總額的比重從61.8%下降到60.1%,年均增長16.4%。
四是區域協調不斷加強。東中西部依託各自優勢,實施錯位發展,初步形成各具特色、優勢互補的服務貿易格局。東部沿海地區初步形成以人力資本密集為特色的現代服務貿易聚集發展態勢,中西部依託勞動力和豐富的自然人文資源優勢,在傳統服務貿易領域及勞動密集型現代服務貿易領域取得較大進展,區域協調聯動效應日益加強。
今年是“十二五”規劃實施的第一年,中國服務貿易繼續保持良好發展態勢,為“十二五”開好局、起好步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三)中國服務貿易發展還存在較突出的問題,面臨較嚴峻的挑戰。
在看到發展成績的同時,也要直面中國服務貿易基礎還比較薄弱的現實。長期以來,中國服務貿易發展存在五個“不平衡”。一是服務貿易與貨物貿易發展不平衡。長期以來,中國服務出口占貨物和服務出口總額的比重只有全球平均水平(基本保持在20%)的一半左右。例如,2010年,這一比重的世界水平為21%,而中國只有9.7%。二是服務出口和服務進口發展不平衡。中國服務貿易長期處於逆差狀態。逆差行業主要集中在運輸、保險、專有權利使用和特許費、旅遊等領域。2011年前三季度,運輸、旅遊和保險服務貿易逆差額分別達到329億美元、193億美元和122億美元。三是服務貿易行業結構不平衡。近年來,儘管中國的計算機和信息服務、保險服務、金融服務、諮詢服務等高附加值服務貿易增長速度很快,2006-2010年的年均增速達到22.4%,但是它們在中國服務進出口總額中的比重仍然偏低,五年間僅從16.3%上升到19.4%。與此同時,運輸、旅遊、建築等傳統服務貿易仍占據中國服務貿易的主導。2006-2010年,它們的增速為年均16.4%,低於高附加值服務貿易,但是占中國服務進出口總額的比重仍高達60%以上,五年間僅從61.8%調整到60.1%。四是服務貿易區域發展不平衡。東部沿海發達地區在運輸、保險、計算機和信息服務、諮詢服務和廣告宣傳等領域較內陸地區具有明顯優勢,目前是中國服務貿易的主要出口地區。2010年,75%的金融服務、保險服務、專有權利使用和特許以及計算機和信息服務進出口集中在北京、上海和廣東三地;91%的服務貿易集中在東部 11個省份,其中北京、上海和廣東占65%;而中部和西部地區的合計占比僅為9%。五是服務貿易國際市場結構不平衡。中國服務進出口主要集中於香港、歐盟、美國、日本、東協等國家(地區)。2010年,我與這五大貿易夥伴的服務貿易額占中國服務貿易總額的61%。其中,香港一直是我最大的服務出口目的地、進口來源地和順差來源地,雙邊服務貿易占中國服務貿易的比重達到四分之一。
(四)“十二五”期間中國服務貿易發展面臨的機遇大於挑戰。
當前,世界經濟復甦的步伐有所放緩,中國經濟總體保持平穩較快增長。未來五年,中國服務貿易發展面臨形勢複雜,但總體看,機遇大於挑戰。
從國際上看,國際金融危機引發國際經濟體系加速改革和全球治理結構深度調整,促使各國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推進區域經濟金融合作進程,以服務業跨國轉移和要素重組為主的新一輪國際產業轉移不斷加速,為中國服務貿易實現跨越式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機遇。
從國內看,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中國仍處於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經濟基礎日益鞏固,社會大局和諧穩定,制度環境不斷完善,為中國經濟保持長期平穩較快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服務貿易發展前景廣闊。
中國要適應“十二五”時期國內外形勢新變化,繼續抓住和用好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科學合理規劃服務貿易發展。
主要內容
《規劃》就今後一個時期中國服務貿易發展的總體目標、戰略任務、重點領域等作了全面部署,並提出了明確的政策舉措和保障措施。
(一)五個發展目標
國家“十二五”規劃第五十一章第三節就“十二五”時期中國服務貿易發展的總體目標作出了明確部署:要促進服務出口,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提高服務貿易在對外貿易中的比重。在穩定和拓展旅遊、運輸、勞務等傳統服務出口同時,努力擴大文化、中醫藥、軟體和信息服務、商貿流通、金融保險等新興服務出口。大力發展服務外包,建設若干服務外包基地。擴大金融、物流等服務業對外開放,穩步開放教育、醫療、體育等領域,引進優質資源,提高服務業國際化水平。
《規劃》對這一宏遠目標做了具體細化,五個方面的要求。一是貿易規模要穩步擴大。2015年,服務進出口總額達到6000億美元,年均增速超過11%;服務貿易占對外貿易總額和全球服務貿易總額的比重穩步提高。二是貿易結構要不斷最佳化。2015年,通信、計算機和信息服務、金融、文化、諮詢等智力密集、技術密集和高附加值服務貿易占服務出口總額的比重超過45%;對外工程承包、勞務合作、運輸、旅遊、分銷等服務出口規模進一步擴大。三是對外開放水平要日益提升。逐步提高服務貿易領域開放度,擴大通信、金融、計算機和信息服務、商業服務等行業的商業存在規模,提升經營服務水平,帶動、培育和壯大國內產業。四是國際競爭力要不斷增強。對外承包工程、勞務合作、運輸、旅遊、通信、計算機和信息服務、金融、文化、諮詢、分銷、研發等行業服務出口規模顯著擴大,培育一批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和知名品牌的重點企業,打造“中國服務”。境外商業存在數量明顯增加,加快培育一批具備國際資質和品牌的服務外包企業,國際市場開拓能力逐步提升。五是服務貿易區域發展更加協調。實施區域差異化發展戰略,充分發揮東、中、西部各地比較優勢,服務貿易發展較快的地區充分發揮輻射帶動作用,實現良性互動、優勢互補,構建充滿活力、各具特色、區域協調的服務貿易發展格局。
根據《規劃》的具體部署,“十二五”時期,中國將堅持服務貿易均衡協調發展,即實現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的良性互動,以及服務進口與服務出口的均衡發展。過去10年,國內消費每年以15%的速度增長,今後還會繼續保持這樣的增速,服務進口也將隨之增長。按照服務進出口基本保持平衡的發展趨勢,今後五年,內地進口服務累計將超過1.25萬億美元。未來五年,服務貿易將在擴大內需、改善民生、推動產業升級、促進結構調整、加快發展方式轉變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二)七項戰略任務
為確保“十二五”時期服務貿易發展目標的順利實現,《規劃》確定了推動中國服務貿易健康快速發展的七項戰略任務。一是繼續推動重點行業服務出口。為了進一步擴大服務貿易規模、提升貿易質量和效益,要在進一步鞏固運輸、旅遊、建築等行業的規模優勢的同時,積極推進中醫藥、文化藝術、廣播影視、新聞出版、教育、體育等有中國特色的服務出口,並重點培育通信、金融、會計、計算機和信息服務、傳媒、諮詢等高附加值服務貿易,積極承接服務外包。二是繼續擴大服務領域對外開放。為確保“加快發展方式轉變”的主線貫穿於服務貿易發展全過程,也為了更加充分地體現“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促創新”的戰略要求,《規劃》更加重視服務領域對外開放工作,鼓勵外資參與軟體開發、跨境外包、物流服務等;更加重視穩步擴大現代服務進口,支持引進設計、研發和行銷等方面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更加重視與重點國家和地區服務貿易管理機構建立聯繫,充分利用自由貿易協定加強與有關國家和地區的服務貿易交流與合作,深化“兩岸四地”服務貿易領域的合作。三是加快服務貿易企業“走出去”步伐。為更好更快地推動“中國服務”走向世界,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贏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規劃》就服務企業“走出去”進行了統籌規劃,包括建立和完善服務貿易國別投資環境報告制度;加強多邊貿易談判和自貿區談判等,以大力推動商業存在模式的服務貿易快速發展;積極引導企業靈活運用跨國併購、綠地投資等多種方式開展海外投資活動,積極獲取境外行銷網路和品牌專利等。同時,《規劃》在推動服務企業“走出去”方面更加注重聚焦重點,充分體現重點國別與重點領域的有機結合,重點推動一批具有較強實力和自身優勢的服務貿易企業開拓不同的重點目標市場。四是培育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服務貿易企業。為更好地發揮企業在服務貿易發展中的市場主體作用,《規劃》要求儘快建立符合國際市場要求的企業運營模式,鼓勵企業積極開展國際合作和交流,提高自主開發和創新能力,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和市場競爭能力;同時,明確在運輸、建築、旅遊等具有比較優勢的行業,以及通信、金融、會計、計算機和信息服務、文化藝術、廣播影視、新聞出版等具有發展潛力的行業,要逐步形成一批擁有知名品牌、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大型服務貿易企業或跨國公司。五是推進服務貿易領域自主創新。為更好地發揮“創新”在產業結構升級和經濟結構調整中的重要作用,《規劃》明確要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的服務貿易領域技術創新體制,鼓勵服務企業不斷進行管理創新、服務創新和產品創新,積極拓展服務貿易領域投融資渠道,發展創業投資。六是促進服務貿易區域協調發展。為更好地實現服務貿易區域協調發展的目標,《規劃》從東部沿海地區、中西部地區的區域特點與發展方向出發,就各區域的重點行業、重點載體、重點區域等進行了統籌安排與布局,同時強調要積極探索和創新服務貿易區域發展新模式,發揮示範帶動作用,推動全國服務貿易整體協調發展。七是加快發展與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配套的服務貿易。為更好地發揮服務貿易在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中的積極作用,《規劃》提出要加快發展與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生物、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配套的服務貿易,著力發展金融、設計、研發等領域的服務貿易,進一步擴大諮詢服務等前沿服務領域的對外開放。
(三)八項保障措施
一是健全法規體系。法制保障是促進服務貿易發展的根本保障。作為世界貿易組織大家庭中的一員,中國一直是服務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的堅定支持者。“入世”以來,為了切實履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承諾,中國加大服務貿易法制建設力度,有效推進有關法律法規與國際規則逐步接軌。《規劃》進一步提出,“十二五”期間,要在符合世界貿易組織規則的前提下,制定和完善促進中國服務貿易發展的法律法規,依法規範市場主體行為,明確激勵措施,加強服務貿易管理、促進、統計等工作。
二是完善統計體系。統計分析是政策制訂的重要依據,統計監督是政策執行的重要保障。2007年,商務部、國家統計局聯合發布《國際服務貿易統計制度》;中國服務貿易統計資料庫建立。2010年,商務部、國家統計局聯合修訂《國際服務貿易統計制度》,探索建立以企業調查為基礎的服務貿易統計體系。為了進一步提升服務貿易管理和促進工作的科學性、全局性和前瞻性,《規劃》就建立健全服務貿易統計分析體系作出了具體規定,包括建立和完善服務貿易統計法規體系,包括完善服務貿易統計指標體系;建立科學、統一、全面、協調的統計調查制度和信息管理制度;完善服務貿易統計數據發布制度;完善服務貿易統計資料庫,建設公共信息服務平台等等。
三是強化管理機制。當今,世界各國的政府在服務貿易管理和促進中的地位與作用不可或缺。中國服務貿易要發揮後發優勢,實現跨越式發展,必須建立健全服務貿易管理機制,為服務貿易發展提供必要的組織保障。2006年,商務部成立服務貿易司。2007年,商務部等35個部門建立了服務貿易跨部門聯繫機制,搭建了一個各成員單位凝聚共識、共享資源、共謀發展的重要平台。2011年5月,商務部對部分司局進行機構更名和職能調整,服貿司增加了部分服務業管理職能,服務業和服務貿易管理體制進一步理順。為了進一步強化服務貿易管理職能,《規劃》提出,“十二五”期間,要不斷完善各部門密切配合、中央和地方互動、政府和企業緊密聯繫的全國服務貿易協調管理機制,統籌巨觀規劃、調查統計、貿易促進、政策協調、對外談判等工作。充分發揮服務貿易跨部門協調機制的統籌及引導作用,建立服務貿易重點企業聯繫機制,集成政策資源,形成跨部門、跨行業、跨地區,集政府行為與市場行為於一體的服務貿易促進機制,建立服務貿易支持網路。
四是構建促進體系。服務貿易已開發國家(地區)的民間促進體系往往都十分發達,它們構成了服務貿易健康發展的市場基礎和社會基礎。受中國服務業發展基礎薄弱、市場化和組織化程度不高的影響,中國的服務貿易民間促進體系還不夠發達,需要政府提供必要的支持,培育促進主體,完善促進機制,健全促進網路,搭建促進平台。為此,《規劃》提出,要研究推動建立專門的服務貿易促進機構,為服務企業提供信息諮詢、貿易展覽、專業培訓、技術輔導、海外推廣等服務,通過發展海外分支機構逐步構建境外服務貿易促進網路;加強與境外貿易促進機構特別是專業服務貿易促進機構的聯繫溝通,建立長期合作機制;通過辦好“中國服務貿易指南網”,為企業提供信息服務,創造商機;加強服務貿易研究和人才隊伍建設,著力培養金融、會計、評估、保險、信息、商務中介等行業急需人才。需要特別指出的是,《規劃》明確規定,未來五年,要為境內外企業搭建國際交易平台,開展多種形式的服務貿易促進活動。目前,這一項工作已經順利開展。經國務院批准,從2012年開始,中國商務部將每年在北京舉辦中國(北京)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中文簡稱京交會,英文簡稱CIFTIS)。京交會定位於一個國際性、國家級、綜合型服務貿易交易促進平台,主題是“服務貿易:新視野、新機遇、新發展”。今後,商務部將會同各地區、各部門以“京交會”為龍頭,搭建一個全方位、廣覆蓋、多層次的服務貿易促進平台體系。
五是最佳化貿易環境。貿易便利化可以為服務貿易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是當前工作的一個難點,也是今後一個時期需要著力改進和完善的重點。《規劃》提出,中央和地方政府有關部門要密切配合,綜合運用駐外機構、公共信息平台、多雙邊合作機制等渠道,為服務企業海外投資和服務出口創造良好環境,具體包括建立和完善與服務貿易特點相適應的口岸通關管理模式,對以實物載體形式出口的服務提供通關便利;為服務貿易商務簽證、進出境審批提供便利;鼓勵和幫助企業獲得進入國際市場所必需的資質認證,推動學位、培訓、執業資格認證等國家間互認,為專業人才和專業服務“走出去”提供便利等。
六是創新扶持政策。不論是在國際服務貿易中占主導地位的發達經濟體,還是在服務貿易快速發展的新興經濟體,服務貿易在財稅、金融等方面的扶持政策都發揮著關鍵的作用。中國服務貿易發展起步較晚,面臨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中國政府借鑑主要發達經濟體和部分新興經濟體的做法,在文化、技術、服務外包等領域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有效地促進了服務貿易快速發展。今後一個時期,為了進一步鞏固扶持政策成果,有效地擴大服務出口,《規劃》提出了一些新的更高要求,包括制定和完善支持服務貿易發展的財政稅收政策;引導和鼓勵金融機構最佳化貸款審批程式,開發適合服務貿易企業需求的金融產品,積極搭建中小企業融資平台,完善出口信用保險機制等。
七是保護智慧財產權。智慧財產權在服務貿易發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導向作用,加強智慧財產權能力建設既有利於維護公平有序的市場秩序,為服務進口創造良好的智慧財產權環境,又有利於提升服務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為擴大服務出口提供必要的權益保障。《規劃》十分重視這項工作,對今後五年內的工作作了總體安排,包括健全企業智慧財產權管理制度;鼓勵和引導企業積極參與國際技術標準的制定;加強產業政策、區域政策、科技政策、貿易政策與智慧財產權政策的銜接,完善與服務貿易有關的智慧財產權制度;加強智慧財產權執法;加強宣傳教育,提高社會公眾保護智慧財產權的意識,形成重視智慧財產權保護的文化氛圍等等。
八是培育行業協會。行業協會既是服務貿易民間促進體系的基礎,又是服務貿易行業自律體系的核心。2007年,國務院批准成立中國服務貿易協會,商務部會同各相關部門組成了中國服務貿易協會指導委員會。2008年、2009年,中國服務貿易協會分別成立了通信與信息服務貿易專業委員會、文化貿易專業委員會等專業委員會。目前,各地也在陸續建立當地服務貿易協會組織。但總的來看,中國服務貿易領域的綜合性、專業性行業協會發展都還比較有限,行業協會在加強服務貿易行業自律、協助企業開拓國際市場等方面的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為了從根本上改變這一狀況,《規劃》把加強行業協會建設單獨列為一項保障舉措予以規定,要求按照市場化原則,積極培育服務中介組織,具體包括制訂並組織實施行業職業道德準則,推動行業誠信建設;推動行業協會向政府部門反映行業、企業訴求,參與相關法律法規和產業政策的制定,參與行業標準和行業發展規劃、行業準入條件的制定;引導行業協會開展智慧財產權工作;借鑑國外先進經驗,維護國內產業利益,支持企業參與國際競爭;建設行業公共服務平台,與國際相關行業協會建立合作機制,指導和協調企業多渠道、多層次開拓國際市場等等。
(四)三十個重點領域
服務貿易涉及領域眾多。世界貿易組織所界定的範圍就包括12個大類、160多個分部門。《規劃》立足國情,著眼長遠,根據世界服務貿易發展趨勢,按照“突出重點、明確目標、統籌安排”的原則,選擇30個領域作為“十二五”時期的發展重點,力爭有所突破。這些服務貿易領域首先涵蓋了中國具有比較優勢的傳統領域,如旅遊、建築服務等,其發展方向在於“鞏固優勢”;其次涵蓋了一些符合國際服務貿易發展趨勢的新興領域,如諮詢、計算機和信息服務等,其發展方向在於“重點培育”。通過這些重點領域的優先發展、率先突破,可以帶動中國服務業和服務貿易全面協調發展。
服務貿易“重點領域”是《規劃》各項發展目標的具體指向,也是各項政策舉措和保障措施的聚焦之處。它們共包括旅遊服務、信息技術服務、技術貿易、對外勞務合作和承包工程、建築服務、海洋運輸服務、航空運輸服務、鐵路運輸服務、公路運輸服務、貨運代理服務、醫療和生物醫藥服務、教育服務、會計服務、文化藝術服務、廣播影視服務、新聞出版服務、保險服務、證券期貨服務、銀行和其他金融服務、電信服務、郵政和快遞服務、環境及節能服務、律師服務、租賃服務、廣告服務、會展服務、分銷服務、住宿餐飲服務、體育服務、國際人才交流與合作服務等30個領域。針對各領域服務貿易發展特點和現實需要,《規劃》細化了各領域的發展目標和重點工作,大部分領域明確提出了“十二五”期間發展的量化指標,具有很強的指導性和可操作性。
規劃全文
一、 發展現狀和面臨形勢
當前,世界經濟已經步入緩慢復甦的軌道,我國經濟保持平穩較快增長,持續向好勢頭進一步鞏固。面對國際國內形勢深刻複雜的變化,我國服務貿易保持穩步發展,未來5年我國服務貿易發展既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更面臨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難得機遇,機遇大於挑戰。
(一)“十一五”期間服務貿易發展持續壯大,穩步增長態勢初步形成。
“十一五”期間,我國服務貿易穩步發展,對外開放有序推進,貿易規模迅速擴大,貿易結構逐步最佳化,國際地位不斷提升,競爭優勢初步顯現。
――貿易規模迅速擴大。2006-2010年,我國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從1917億美元增長到3624億美元,增幅達89%,年均增長17.3%。其中,服務貿易出口年均增長16.8%,是同期全球服務貿易出口平均增速7%的兩倍。
――國際地位不斷提升。2006-2010年,我國服務貿易出口的世界排名從2006年的第八位升至2010年的第四位。我國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全球占比從2006年的3.6%增長到2010年的5.1%,世界排名由第八位上升到第四位。
――貿易結構逐步最佳化。計算機、保險、金融、諮詢等高附加值現代服務貿易快速起步,競爭優勢不斷提升。2006-2010年,進出口總額從313.4億美元上升到702.9億美元,增長約1.2倍,占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的比重從16.3%上升到19.4%,年均增長22.4%。運輸、旅遊、建築等傳統服務貿易穩步發展,規模優勢繼續鞏固。2006-2010年,進出口總額從1184.6億美元上升到2177.3億美元,占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的比重從61.8%調整到60.1%,年均增長16.4%。同時,與現代服務貿易行業相關的服務外包迅速發展,教育、文化、中醫藥等中國特色服務貿易領域潛力巨大,出口體系初具雛形。
――區域協調不斷加強。東中西部依託各自優勢,藉助信息技術手段,實施錯位發展,初步形成各具特色、優勢互補的服務貿易格局。東部沿海地區初步形成以人力資本密集為特色的現代服務貿易聚集發展態勢,中西部依託勞動力和豐富自然人文資源優勢,在傳統服務貿易領域及勞動密集型現代服務貿易領域取得較大進展,區域協動效應日益加強,對國民經濟發展的貢獻日益顯現。
(二)“十二五”期間服務貿易發展面臨形勢複雜,挑戰與機遇並存。
——不利競爭環境的挑戰。“十二五”期間,我國服務貿易發展面臨的國際環境不容樂觀。當前,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依然存在較大不確定性,全球經濟復甦步伐放緩,對服務需求增長緩慢,需求不振進一步加劇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已開發國家在高端服務貿易領域占據主導地位局面短期內難以改觀,新興經濟體和開發中國家也在加快推進發展服務貿易。同時,我國服務貿易整體水平不高,服務貿易占對外貿易總額的比重偏低,服務貿易地區和部門之間發展不均衡。服務貿易企業國際競爭力不強、國際市場開拓能力不足、國際行銷渠道不暢,在品牌、專利技術等自主智慧財產權方面缺乏核心競爭力均是制約我國服務貿易發展的瓶頸。
——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機遇。從國際上看,國際金融危機引發國際經濟體系加速改革和全球治理結構深度調整,促使世界各國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推動區域經濟金融合作進程深入發展,以服務業跨國轉移和要素重組為主的新一輪國際產業轉移不斷加速,為我國服務貿易實現跨越式發展提供了難得歷史機遇。從國內看,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仍處於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物質技術基礎日益雄厚,社會大局和諧穩定,制度環境不斷完善,為我國經濟保持長期平穩較快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十二五”期間,我國將實行更加主動的開放戰略,金融、物流、教育、醫療、體育等領域將不斷開放,服務業的國際化水平將進一步提高。運輸、旅遊、建築等具有比較優勢的行業在國際市場所占份額位居前列,將獲得更多的市場準入機會。同時,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的加速推進,為服務貿易尤其是生產性服務貿易大發展創造了巨大的國內市場需求。這些均為服務貿易實現跨越式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
二、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
(三)指導思想。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轉變對外貿易發展方式,大力發展服務貿易,擴大服務貿易規模,最佳化服務貿易結構,提升服務貿易的質量和效益。堅定不移地推進服務貿易領域對外開放,提高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重點擴大服務貿易出口,確立中國服務國際地位,實現對外貿易可持續發展,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
(四)基本原則。
――堅持市場調節與政府引導相結合。遵循服務貿易發展規律,充分發揮市場在服務貿易領域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加強政府對服務貿易發展的巨觀指導和支持,完善管理體制,促進區域、行業協調發展,調動服務貿易企業積極性。
——堅持深化改革與對外開放相結合。通過推進服務業開放,強化市場競爭,以擴大開放推動服務業體制機制和管理創新,以開放促發展、促改革、促創新。
――堅持服務貿易發展與服務業發展相結合。以國內產業特別是服務業發展為依託,大力發展服務貿易;努力擴大服務出口,實現服務貿易與服務業有機融合、互動發展。
――堅持服務貿易發展與貨物貿易發展相結合。堅持服務貿易和貨物貿易協同發展的戰略思想,發揮服務貿易高附加值優勢,提高貨物貿易技術含量和附加值,延長貨物貿易價值鏈。發揮貨物貿易總量優勢,帶動服務貿易協調發展。提高服務貿易在對外貿易中的比重。
――堅持總量增長與結構最佳化相結合。正確處理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關係,發揮服務貿易在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中的積極作用,推進服務貿易各行業全面發展,實現服務貿易總量穩步增長,進出口基本平衡。重點發展現代服務貿易,規範提升傳統服務貿易,實現服務貿易結構最佳化。
(五)發展目標。
――規模穩步擴大。2015年,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達到6000億美元,年均增速超過11%;服務貿易占我國對外貿易總額和全球服務貿易總額的比重穩步提高,進出口平衡增長;服務貿易與貨物貿易協調發展,對國民經濟的帶動作用明顯增強。
――結構不斷最佳化。提高通信、計算機和信息服務、金融、文化、諮詢等智力密集、技術密集和高附加值現代服務貿易占我國服務出口總額的比重,2015年占比超過45%。進一步擴大對外工程承包、勞務合作、運輸、旅遊、分銷等服務出口規模。
――對外開放水平日益提升。逐步提高服務貿易領域開放度,擴大通信、金融、計算機和信息服務、商業服務等行業的商業存在規模,提升經營服務水平,帶動、培育和壯大國內產業。
――國際競爭力不斷增強。對外承包工程、勞務合作、運輸、旅遊、通信、計算機和信息服務、金融、文化、諮詢、分銷、研發等行業服務出口規模顯著擴大,與貨物貿易和境外投資協調發展,培育一批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和知名品牌的重點企業,打造“中國服務”。境外商業存在數量明顯增加,加快培育一批具備國際資質和品牌的服務外包企業,國際市場開拓能力逐步提升。
――區域協調發展。科學合理規劃,實施差異化發展戰略,充分發揮各地發展服務貿易的比較優勢,服務貿易發展較快的地區充分發揮輻射帶動作用,實現良性互動、優勢互補,構建充滿活力、各具特色、區域協調的服務貿易發展格局。
三、主要任務
服務業是服務貿易發展的基礎。適應“十二五”時期國內外形勢新變化,繼續抓住和用好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國際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有效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為目標,科學合理規劃服務貿易發展,夯實服務貿易發展基礎。
(六)推動重點行業服務出口。
進一步鞏固運輸、旅遊、建築等行業在服務貿易中的規模優勢,積極推進中醫藥、文化藝術、廣播影視、新聞出版、教育、體育等有中國特色的服務出口,重點培育通信、金融、會計、計算機和信息服務、傳媒、諮詢等現代服務貿易,積極承接服務外包。
(七)擴大對外開放。
根據我國服務業自身的發展水平和承受能力,有序擴大服務貿易領域開放。穩步擴大現代服務進口,發揮進口在促進我國服務貿易發展中的積極作用。支持引進設計、研發和行銷等方面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鼓勵外資參與軟體開發、跨境外包、物流服務等。充分利用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和場所的功能和政策優勢,促進服務貿易發展。進一步加強國際多雙邊服務貿易交流與合作,與重點國家和地區服務貿易管理機構建立聯繫,充分利用自由貿易協定加強與有關國家,特別是東協等新興市場國家開展雙向服務貿易交流與合作,深化內地與港澳、大陸與台灣服務貿易領域的合作。
(八)加快服務貿易企業“走出去”步伐。
建立和完善服務貿易國別投資環境報告制度,多方位提供服務貿易國別信息。通過多邊貿易談判和自貿區談判,推動我國服務出口和企業“走出去”。鼓勵具有較強競爭優勢和經營管理能力的服務貿易企業赴境外投資,大力推動商業存在模式服務貿易發展,引導企業靈活運用跨國併購、綠地投資等多種方式開展海外投資活動,積極獲取境外行銷網路和品牌專利。重點推動一批具有較強實力的服務貿易企業在已開發國家和台港澳地區開拓市場。重點支持建築、運輸、分銷等服務貿易企業在開發中國家進行直接投資和本地化經營。重點國別與重點領域相結合,在運輸、分銷、金融、教育、文化藝術、廣播影視、新聞出版和旅遊等領域的對外投資合作方面取得明顯突破。加大對動漫、網路遊戲等新興產業的企業海外拓展扶持力度。充分利用“老字號”企業已形成的品牌效應,積極向海外發展,帶動中醫藥、中餐等中國特色產業開拓國際市場。推動中國技術和標準“走出去”。推動建設本土的中介機構、投資銀行和信用評級機構,在全球範圍內提供對外投資、融資管理、工程建設等方面的高端諮詢服務。
(九)培育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服務貿易企業。
根據行業、企業性質和目標市場特點,按照國際標準和國際通行規則,建立符合國際市場要求的企業運營模式。鼓勵企業積極開展國際合作和交流,通過兼併、聯合、重組、上市等多種方式,擴大企業規模,引進和採用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提高自主開發和創新能力,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和市場競爭能力,在運輸、建築、旅遊等具有比較優勢的行業,以及通信、金融、會計、計算機和信息服務、文化藝術、廣播影視、新聞出版等具有發展潛力的行業,逐步形成一批擁有知名品牌、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大型服務貿易企業或跨國公司。
(十)推進服務貿易領域自主創新。
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調整結構、轉變發展方式和推動服務貿易健康發展的中心環節,強化企業在自主創新中的主體地位,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的服務貿易領域技術創新體制。鼓勵服務貿易企業增強自主創新能力,通過技術進步提高整體素質和國際競爭力,不斷進行管理創新、服務創新和產品創新。積極拓展服務貿易領域投融資渠道,發展創業投資,發揮不同經濟主體參與創新的積極性。推進技術創新,特別是計算機和信息服務、通信服務等技術密集型服務貿易領域的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
(十一)促進服務貿易區域協調發展。
東部沿海地區要充分發揮人才、物流、信息和資金等方面的集中優勢和交通、研發、設計服務等行業的集群優勢,重點發展金融、運輸和信息領域的服務,培育一批物流中心、金融中心、研發中心和設計中心,帶動諮詢、計算機和信息服務、服務外包等現代服務貿易的快速增長。依託城市群、中心城市培育形成一批服務貿易集聚區,加強對其他地區和城市的輻射和帶動效應。中西部地區要加強與東部發達地區的合作,延伸東部服務貿易產業鏈,培育服務貿易增長帶。根據地域特點,充分利用邊貿地區和中心城市的區位優勢及資源優勢,加強與周邊國家交流與合作,加快運輸、旅遊、醫療、文化藝術、廣播影視和新聞出版領域的服務貿易發展。發揮人力資源優勢,提高承接服務外包能力。根據各自比較優勢和區域特色,積極探索和創新服務貿易區域發展新模式,發揮示範帶動作用。
(十二)加快發展與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配套的服務貿易。
發揮服務貿易在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中的積極作用,加快發展與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生物、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配套的服務貿易,著力發展金融、設計、研發等領域的服務貿易,進一步擴大諮詢服務等前沿服務領域的對外開放,增強國內企業在智慧財產權、信用、質量等領域的管理能力。
四、重點領域
(十三)重點培育的領域。
服務貿易涉及的領域眾多,我國在發展服務貿易過程中應立足國情,著眼長遠,根據世界服務貿易發展趨勢,突出重點、明確目標、統籌安排。一方面,選擇我國具有比較優勢的傳統服務貿易領域,鞏固優勢;另一方面,選擇符合國際服務貿易發展趨勢的新興服務貿易領域,重點培育。“十二五”期間,要在30個服務貿易領域重點發展,力爭有所突破,各領域的發展目標和重點工作詳見附屬檔案。
五、保障措施
(十四)確立服務貿易戰略地位。
切實提高對發展服務貿易重要性的認識,把發展服務貿易作為經濟工作的重要戰略任務。各地各部門要加強學習、深入研究、廣泛宣傳、積極推廣,掌握服務貿易發展規律,把握服務貿易最新發展動態,形成全社會關注服務貿易、支持服務貿易的良好氛圍。各地應積極創造條件,採取有力措施,大力發展服務貿易,在產業結構調整、轉變外貿發展方式、擴大就業、提高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等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十五)完善服務貿易法律法規體系。
修訂《對外貿易法》,推動出台《服務貿易促進條例》。在符合世界貿易組織規則的前提下,立足國情,研究制定促進服務貿易發展的法律法規,依法規範市場主體行為,明確激勵措施,加強服務貿易管理、促進、統計等工作。同時,進一步完善服務貿易相關行業的法律制度。遵循和借鑑國際規則,研究我國服務貿易領域亟待規範的內容,對服務提供者的服務質量、服務貿易企業的經營活動制訂技術標準,並進行規範。
(十六)健全服務貿易統計體系。
建立和完善服務貿易統計法規體系。依據國際規則,根據我國國情,學習和借鑑服務貿易已開發國家(地區)的做法,完善服務貿易統計指標體系,建立科學、統一、全面、協調的統計調查制度和信息管理制度,不斷提高服務貿易統計數據的科學性和準確性。商務主管部門要做好服務貿易統計的數據收集、整理、發布工作,拓展服務貿易專項統計領域,全面進行國別(地區)、行業、省(市)服務貿易統計,建立服務貿易統計數據月度發布制度,及時準確發布服務貿易統計數據。完善服務貿易統計資料庫,建設公共信息服務平台。加強與國際組織和有關國家(地區)的交流合作。做好進出口運行分析,為企業開拓市場和政府管理提供信息支持,進行服務貿易統計預測。各部門要密切配合,做好服務貿易統計工作。
(十七)完善服務貿易管理和促進機制。
不斷完善各部門密切配合、中央和地方互動、政府和企業緊密聯繫的全國服務貿易協調管理機制,統籌巨觀規劃、調查統計、貿易促進、政策協調、對外談判等工作。充分發揮服務貿易跨部門協調機制的統籌及引導作用,建立服務貿易重點企業聯繫機制,構建由政府部門、商會、協會、促進機構以及服務貿易企業組成的服務貿易促進體系,集成政策資源,形成跨部門、跨行業、跨地區、集政府行為與市場行為於一體的服務貿易促進機制,建立服務貿易支持網路。各地要加強對服務貿易工作的領導,參照服務貿易跨部門聯繫機制建立相應的聯繫機制,加強相關部門間的協調配合。充分利用中央與地方、國內與國外各方面資源,為企業進入國際市場提供信息諮詢等全方位服務。
(十八)積極推進服務貿易便利化。
中央和地方政府有關部門要密切配合,綜合運用駐外機構、公共信息平台、多雙邊合作機制等渠道,為服務貿易企業海外投資和服務出口創造良好環境,爭取更好的市場準入條件,降低服務貿易壁壘。建立和完善與服務貿易特點相適應的口岸通關管理模式,開闢通關、結算“綠色通道”,在保證有效監管的情況下,對以實物載體形式出口的服務提供通關便利,為服務貿易商務簽證、進出境審批提供便利。鼓勵和幫助企業獲得進入國際市場所必需的資質認證。積極商簽雙邊勞務合作協定,推動學位、培訓、執業資格認證等國家間互認,為專業人才和專業服務“走出去”提供便利。
(十九)建立健全服務貿易促進體系。
研究推動建立專門的服務貿易促進機構,為服務貿易企業提供信息諮詢、貿易展覽、專業培訓、技術輔導、海外推廣等服務,通過發展海外分支機構逐步構建境外服務貿易促進網路。中央和地方政府有關部門要加強對重點行業的引導支持,密切與行業內重點企業的聯繫,依據不同行業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服務貿易促進工作。根據服務貿易特點,為境內外企業搭建國際交易平台,開展多種形式的服務貿易促進活動。加強與境外貿易促進機構特別是專業服務貿易促進機構的聯繫溝通,建立長期合作機制。通過辦好“中國服務貿易指南網”,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為企業提供信息服務,創造商業機會。加強服務貿易研究和人才隊伍建設,加快建立服務貿易研究機構,加強服務貿易理論、政策、行業和支持體系研究,落實和完善各項培養服務貿易人才政策。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著力培養金融、會計、評估、保險、信息、商務中介等行業急需人才,加快推動高校服務貿易實務學科建設。
(二十)加大財稅金融支持力度。
制定和完善支持服務貿易發展的財政稅收政策,重點支持企業擴大服務出口,扶持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完善對服務外包的資金支持政策。引導和鼓勵金融機構在風險可控的情況下,最佳化貸款審批程式,加大對服務貿易人民幣結算和融資的支持力度,積極推動金融創新,開發適合服務貿易企業需求的金融產品。推動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建設,積極搭建中小企業融資平台。完善出口信用保險機制,簡化理賠手續,加快理賠速度。
(二十一)加強智慧財產權能力建設。
健全企業智慧財產權管理制度,引導服務貿易出口企業提升智慧財產權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能力,鼓勵企業有效運用智慧財產權,積極參與國際技術標準的制定。加強產業政策、區域政策、科技政策、貿易政策與智慧財產權政策的銜接,強化智慧財產權在服務貿易發展中的導向作用,完善與服務貿易有關的智慧財產權制度。加強智慧財產權執法,為服務貿易進口創造良好的智慧財產權環境,防止智慧財產權濫用。加強宣傳教育,提高社會公眾保護智慧財產權的意識,創造有利於智慧財產權保護的社會環境,形成重視智慧財產權保護的文化氛圍。
(二十二)充分發揮行業協會作用。
按照市場化原則,積極培育中國服務貿易協會等中介組織。加快整合我國行業和民間資源,建立服務貿易各領域民間協調與合作機制,營造資源共享、相互融合的發展環境。強化行業自律,推進職業化進程,制訂並組織實施行業職業道德準則,推動行業誠信建設,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推動行業協會積極向政府部門反映行業、企業訴求,參與相關法律法規、巨觀調控和產業政策的制定,參與行業標準和行業發展規劃、行業準入條件的制定。引導行業協會開展智慧財產權工作,促進行業內智慧財產權信息交流,借鑑國外先進經驗,維護國內產業利益,支持企業參與國際競爭。建設行業公共服務平台,與國際相關行業協會建立合作機制,指導和協調企業多渠道、多層次開拓國際市場。
實施安排
《服務貿易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編制工作啟動早,歷時長,在起草、完善《服務貿易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的兩年多時間裡,其中提出的一些服務貿易發展戰略已經在同步推進實施。特別是今年以來,我們已經著力在服務貿易統計直報系統建設、完善重點服務領域管理機制和促進體系、打造以中國(北京)服務貿易交易會(“京交會”)為龍頭的服務貿易促進平台等方面開展工作,為《服務貿易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的正式發布與實施打好了前站、奠定了基礎。
為了更好地實施《服務貿易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我們提出了“大服務”發展理念,其核心思想就是在全球視野和全產業鏈概念之下,通過充分利用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推動重點服務領域在貿易體量、新型業態、貿易效益、發展模式等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大服務”主要包括三方面內容:一是做“大”服務貿易。按照國家“十二五”規劃、服務貿易“十二五”規劃的要求,擴大服務貿易規模,提高服務貿易在對外貿易中的比重。二是實現服務貿易發展的“大”協調。要促進服務貿易與貨物貿易的均衡協調發展,服務業與服務貿易的良性互動,服務出口與服務進口均衡協調發展,服務領域“引進來”和“走出去”協調發展,服務貿易各行業領域結構合理、協調發展,服務外包離岸與在岸協調發展等。三是促進部門資源、社會力量和地方優勢“大”聯合。我們要完善服務貿易跨部門聯繫機制,按照“因地制宜、優勢互補”的原則,鼓勵發達地區繼續做大做強,促進服務業轉型升級,促進中西部地區迎頭趕上,夯實服務業基礎,培育新的比較優勢,有效推動區域化分工、差異化競爭、協調化發展。
下一步,我們將以“大服務”理念梳理、整合、細化《服務貿易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的各項戰略任務與保障措施,出台行之有效的配套政策,形成具體可行的工作舉措,穩步推進《服務貿易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各項戰略目標的落實。特別是要在四個方面做好組織落實工作:一是搞好規劃宣傳解釋,形成良好的社會氛圍。二是制定實施配套政策,明確年度工作重點,抓好規劃目標落實、項目落地。三是抓好規劃實施監督,定期開展規劃實施情況檢查與工作督導。四是加強規劃實施評估,就規劃實施效果積極主動地開展監測與評估,為服務貿易長期發展規劃提供決策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