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金屬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

為推動有色金屬工業轉型升級,加快中國特色的新型工業化步伐,依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和《工業轉型升級規劃(2011~2015年)》,2011年12月4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有色金屬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該《規劃》分發展現狀、發展環境、指導思想及主要目標、主要任務、重大專項、保障措施6部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有色金屬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
  • 發布單位工業和信息化部
  • 發布時間: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四日
  • 所屬類型:國家法律法規
發布信息,前言,發展現狀,取得的成就,存在的問題,發展環境,環境分析,需求預測,指導思想目標,指導思想,基本原則,主要目標,主要任務,重大專項,保障措施,行業運行情況,

發布信息

工業和信息化部通知
工業和信息化部關於印發《有色金屬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有關行業協會,有關中央企業
有色金屬工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產業,在我國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為推動有色金屬工業轉型升級,加快中國特色的新型工業化步伐,依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和《工業轉型升級規劃(2011~2015年)》,我部制定了《有色金屬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及《鋁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現印發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附屬檔案:1.有色金屬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
2.鋁工業“十二五”發展專項規劃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四日
有色金屬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

前言

有色金屬工業是國民經濟重要的基礎原材料產業,產品種類多、套用領域廣、產業關聯度高,在經濟社會發展以及國防科技工業建設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常用的有色金屬有銅、鋁、鉛、鋅、、鎂、鈦、錫、銻、汞等十種。
“十二五”時期是深入推進科學發展,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的攻艱時期。有色金屬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和《工業轉型升級規劃(2011~2015年)》編制,是加快有色產業轉型升級的具體部署,是推動未來五年我國有色金屬工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性檔案。

發展現狀

取得的成就

“十一五”期間是我國有色金屬工業發展最快的時期,技術裝備、品種質量、節能減排等方面均取得顯著成績,基本滿足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也為進一步轉變產業發展方式、實現由大到強轉變奠定了堅實基礎。
1.生產持續增長。 據初步統計,2010年10種有色金屬產量3121萬噸,表觀消費量約3430萬噸,“十一五”期間年均分別增長13.7%和15.5%。其中, 精煉銅、電解鋁、鉛、鋅、鎳、鎂等主要金屬產量分別為458萬噸、1577萬噸、426萬噸、516萬噸、17萬噸和65萬噸,年均分別增長12%、15.1 %、12.2%、13.7%、12.5%和7.7%,分別占全球總產量的24%、40%、45%、40%、25%和83%。
2010年有色金屬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完成銷售收入3.3萬億元,實現利潤總額2193億元,“十一五”期間年均分別增長
29.8%和28.1%。
專欄1:十種有色金屬生產及消費量
品 種
生產量(萬噸)
表觀消費量(萬噸)
2005年
2010年
年均增長率(%)
2005年
2010年
年均增長率(%)
十五
十一五
十五
十一五
十種有色金屬
1639
3121
15.9
13.7
1670
3430
16.2
15.5
其中
精煉銅
260
458
13.7
12.0
374
753
14.0
15.0
電解鋁
780
1577
21.1
15.1
712
1592
14.0
17.5

239
426
16.6
12.2
198
424
25.0
16.5

278
516
7.1
13.7
325
560
16.9
11.5
續表
品 種
生產量(萬噸)
表觀消費量(萬噸)
2005年
2010年
年均增長率(%)
2005年
2010年
年均增長率(%)
十五
十一五
十五
十一五

9.5
17.1
13.2
12.5
19.7
52
27.9
21.4

12.2
16.4
1.9
6.1
10.2
12.4
15.3
4.0

13.8
18.7
4.1
6.3
7.45
7.1
14.4
-0.1

0.11
0.16
40.0
7.8
0.11
0.16
2.4
7.8

45.1
65.4
17.4
7.7
10.7
23
33.2
16.5

0.92
7.4
37.1
51.7
1.1
7.1
26.5
45.2
2.工藝技術及裝備水平提高。 “十一五”時期國內自主開發的液態高鉛渣直接還原、底吹煉銅、海綿鈦大型還蒸爐等技術實現了產業化,新型陰極結構鋁電解等技術居世界領先水平。技術裝備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銅、鎳冶煉產能占95%,大型預焙槽電解鋁產能占90%以上,先進鉛熔煉及鋅冶煉產能分別占50%和80%。多條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銅、鋁加工生產線投入生產。
3.產品結構有所改善。 銅、鋁、鉛、鋅、鎳等10種產品的64個品牌已先後在倫敦金屬交易所(LME)註冊。通過引進技術及裝備並經過消化吸收與再創新,鋁板帶箔、大型工業鋁型材、精密銅管箔、鈦棒、鎂壓鑄件等產品實物質量接近或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基本滿足了電子信息、航空航天及國防科技工業等重點領域對高精尖產品的需要。
4.節能減排取得初步成效。 “十一五”期間累計淘汰了落後冶煉能力銅50萬噸、電解鋁84萬噸和鉛40萬噸。2010年綜合能耗氧化鋁508千克標煤/噸、銅347千克標煤/噸、鉛376千克標煤/噸、鎂5噸標煤/噸和精錫1.5噸標煤/噸,比2005年分別下降41.6%、43.7%、15.1%、38%和60%,鋁錠綜合交流電耗為14013千瓦時/噸,比2005年下降620千瓦時。二氧化硫回收率由2005年的90%提高到2010年的95%。
5.循環經濟實現較快發展。 2010年再生銅、再生鋁及再生鉛產量分別達到240萬噸、400萬噸和135萬噸,“十一五”期間年均分別增長11.1%、15.6%和37%。高鋁粉煤灰提取氧化鋁進入了產業化套用階段,赤泥回收鐵、鋁電解槽廢內襯回收、鎂渣回收等綜合利用技術開發取得初步成果。
6.產業集中度明顯提高。 中鋁公司重組雲南銅業、焦作萬方、包頭鋁廠、蘭州鋁廠、連城鋁廠、撫順鋁廠等,成為全球第二大氧化鋁和第一大電解鋁生產企業;中冶集團重組葫蘆島有色集團,中信集團重組白銀有色金屬集團,中電投集團重組青銅峽鋁廠以及魯能晉北鋁業等,企業實力得到顯著增強。2010年,前10家企業的冶煉產量占全國的比例分別為銅76%、電解鋁67%、鉛45%、鋅50%、鎂55%。
7.產業布局進一步最佳化。 有色金屬冶煉產能已開始逐步向資源能源豐富的地區轉移,2010年西部地區電解鋁產量占全國比重達到51%,鋅占56%,鎂占50%,分別比2005年提高5個百分點、2個百分點和3個百分點。

存在的問題

1.產業結構不盡合理。隨著生產要素的變化,部分產品產業布局亟待最佳化。電解鋁、鎂冶煉等產能嚴重過剩,2010年開工率分別只有70%、60%。航空航天用鋁厚板、積體電路用高純金屬仍主要依靠進口。企業數量多,實力弱。銅、鎳等資源對外依存度高。
2.自主創新能力不強。有色金屬企業研發經費支出占主營業務收入的0.65%,低於國內平均水平。自主開發的新材料少,新合金開發方面基本是跟蹤仿製國外,關鍵有色金屬新材料開發滯後於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需求。
3.環境污染問題突出。礦產資源開採、冶煉生產累積的重金屬污染問題近年來開始逐漸顯露,污染事件時有發生,尤其是發生的重金屬環境污染事件以及血鉛污染事件,對生態環境和人民健康構成了嚴重威脅。
4.節能減排任務繁重。2010年,有色金屬行業能耗占全國能源消耗的2.8%,但工業增加值只占全國的1.99%;國內電解鋁平均噸鋁直流電耗13084千瓦時,距國內先進水平12100~12500千瓦時水平仍有一定差距;噸海綿鈦電耗比國外先進水平高約0.7~1萬千瓦時。廢金屬回收再利用率低。此外,到2010年底,國內尚有部分落後冶煉產能沒有淘汰。

發展環境

環境分析

“十二五”期間,是有色金屬工業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實現由大變強的關鍵時期,既面臨著難得的發展機遇,也面臨著嚴峻挑戰。
從國際環境看,全球經濟逐步恢復增長,開發中國家尤其是新興經濟體快速發展,為全球有色金屬工業提供了持續的發展空間。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有利於我國企業廣泛參與全球經濟合作與競爭。同時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深遠,全球經濟治理和均衡增長趨勢明顯,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圍繞資源、市場、技術、標準等方面的競爭更加激烈。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減少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的新形勢,使有色金屬工業發展的外部環境更趨複雜。
從國內發展環境看,“十二五”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深入發展,內需進一步擴大。交通、能源、保障性住房、城鎮基礎設施和新農村建設等重大工程繼續實施,為有色金屬工業發展帶來了更大市場空間。戰略性新興產業及國防科技工業的發展,需要有色金屬工業提供重要支撐,在高精尖產品發展方面需要重大突破。上下游產業相互融合、企業重組步伐加快,為有色金屬工業發展增添了新的活力。同時,隨著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戰略的推進,對節能減排、保護環境提出了新的、更高的目標和任務,能源、資源和生態環境的制約因素日趨強化,迫切要求有色金屬工業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加速實現轉型升級。

需求預測

“十二五”期間有色金屬需求將保持一定的增長,但與“十一五”相比,增速將明顯放緩。綜合套用彈性係數法、消費強度法、專家經驗法以及線性回歸模型等多種方法分析預測了2015年十種有色金屬的消費量。
專欄2:2015年主要有色金屬需求預測
品種
2010年表觀消費量(萬噸)
“十一五”年均
增長率(%)
2015年表觀消費量(萬噸)
“十二五”年均
增長率(%)
十種有色金屬
3430
15.5
4900
7.4
其中
精煉銅
753
15.0
970
5.2
電解鋁
1592
17.5
2400
8.6

424
16.5
620
7.9

560
11.5
720
5.2

52
21.4
70
6.1

12.4
4.0
19.1
9.0

7.1
-0.1
11
9.2

0.16
7.8
0.18
2.4

23
16.5
75
26.7

7.1
45.2
15
16.1

指導思想目標

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以加快轉變有色金屬工業發展方式為主線,以科技進步為支撐,以推進節能減排、技術改造、兼併重組和環境治理為重點,立足國內需求,嚴格控制冶煉產能過快擴張,積極發展有色金屬精深加工產品,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加強國際合作,提高資源保障能力,增強有色金屬工業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加快實現我國有色金屬工業由大到強的轉變。

基本原則

堅持結構調整。立足國內需求,嚴格控制總量擴張,著力調整和最佳化企業組織結構、產品結構和布局結構,全面淘汰落後生產能力,積極發展精深加工產品及新材料等。
堅持科技創新。充分發揮科技對有色金屬工業發展的引領和支撐作用,著力突破核心關鍵技術和共性基礎技術,促進重大技術成果的產業化,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
堅持綠色發展。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工業作為有色金屬工業發展的著力點。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提高能源資源綜合利用水平,推廣綠色、節能、低碳技術,實現可持續發展。
堅持國際合作。把國際合作作為提升有色金屬工業競爭力的重要途徑。積極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提高資源保障能力,加快國內電解鋁等過剩產能向境外轉移,提高企業國際化經營水平。
堅持兩化融合。把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作為有色金屬工業結構調整的重要抓手。充分發揮信息化在企業技術進步中的推動作用,提高生產智慧型化、工藝自動化和管理信息化水平。

主要目標

“十二五”期間,有色金屬工業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取得明顯進展,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0%以上,產業發展質量和效益明顯改善。
1.產量目標。十種有色金屬產量控制在4600萬噸左右,年均增長率為8%,其中精煉銅、電解鋁、鉛、鋅產量分別控制在650萬噸、2400萬噸、550萬噸和720萬噸,年均增長率分別為7.3%、8.8%、5.2%和6.9%。
2.節能減排。按期淘汰落後冶煉生產能力,萬元工業增加值能源消耗、單位產品能耗進一步降低。銅、鉛、鎂、電鋅冶煉綜合能耗分別降到300千克標煤/噸、320千克標煤/噸、4噸標煤/噸和900千克標煤/噸及以下,電解鋁直流電耗、全流程海綿鈦電耗分別降到12500千瓦時/噸和25000千瓦時/噸及以下。
3.技術創新。重點大中型企業建立完善的技術創新體系,研發投入占主營業務收入達到1.5%,精深加工產品、資源綜合利用、低碳等自主創新工藝技術取得進展,綠色高效工藝和節能減排技術得到廣泛套用。
4.結構調整。產業布局及組織結構得到最佳化,產品品種和質量基本滿足戰略性新興產業需求,產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2015年,前10家企業的冶煉產量占全國的比例為銅90%、電解鋁90%、鉛60%、鋅60%。企業生產經營管理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
5.環境治理。重金屬污染得到有效防控,2015年重點區域重金屬污染物排放量比2007年減少15%。
6.資源保障。資源綜合利用水平明顯提高,國際合作取得明顯進展,主要有色金屬資源保障程度進一步增強。
專欄3:“十二五”時期有色金屬工業發展主要目標
指 標
2010年
2015年
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速 (%)
15.8
10
新材料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比重 (%)
8
15
規模以上企業研發支出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 (%)
0.65
>1.5
10種有色金屬產量(萬噸)
3121
4600
淘汰落後
淘汰落後銅冶煉產能(萬噸)
[50]
[30]
淘汰落後電解鋁產能(萬噸)
[84]
[80]
淘汰落後鉛冶煉產能(萬噸)
[40]
[120]
淘汰落後鋅冶煉產能(萬噸)
[20]
[40]
節能減排
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降低(%)
[18]
單位工業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
[18]
二氧化硫排放總量減少(%)
[10]
註:〔 〕內為五年累計數

主要任務

大力調整產業結構
1.調整最佳化產業布局
統籌規劃,堅持上大與壓小相結合、新增產能與淘汰落後相結合,最佳化有色金屬生產力布局。以滿足內需為主,嚴格控制資源、能源、環境容量不具備條件地區的有色金屬冶煉產能。積極引導能源短缺地區電解鋁及鎂冶煉產能向能源資源豐富的西部地區有序轉移。逐步推進部分城市有色企業轉型或環保搬遷。在沿海地區,利用進口原料有序布局建設若干銅、鎳基地。選擇條件合適的區域,依託拆解園區,充分利用國內外廢雜銅、鋁資源建設若干規模化的再生金屬基地。提升企業國際化經營水平,鼓勵在境外建設氧化鋁、電解鋁、銅、鉛、鋅、鎳等產業園區。
按照循環經濟發展模式,支持建設若干資源基礎雄厚、產業鏈完整、特色鮮明、資源高效利用、環境友好的有色金屬新型工業化示範基地。支持建設優勢互補、合作雙贏的東、中、西部產業轉移合作示範區。
2.大力發展精深加工產品
以發展精深加工、提升品種質量為重點,以輕質、高強、大規格、耐高溫、耐腐蝕、低成本為發展方向,大力發展鋁、鎂、鈦等高強輕合金材料,以提高性能、降低成本為方向,加快發展高性能銅合金材料、鉛鋅鎳各種合金及其他功能材料,滿足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及國家重大工程的需求,形成若干布局合理、特色鮮明、產業聚集的有色金屬精深加工產業生產基地。
鋁:開展航空用高抗損傷容限合金、高強度鋁合金品種開發,以及鋁合金薄板、厚板、型材和鍛件的工程化技術開發,滿足航空及國防科技工業對高性能鋁合金材料的要求。開發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軌道交通用大型鋁合金型材、具有較好成形性能的汽車車身用6016類及6022類合金,以及液化天然氣船(LNG)船用5083-O態合金板材生產技術。大力發展高純高壓電子鋁箔,滿足特高壓鋁電解電容器的需求。
鎂:以開發生產汽車、高速列車及軌道交通車輛、電子信息、國防科技工業、電動工具等領域套用的大截面型材、板材、大型壓鑄件為重點,採用產學研用相結合,通過增強創新能力及示範工程建設,加快高性能、低成本鎂合金及深加工技術及產品研發,實現重大關鍵共性技術突破,建設以鎂合金鑄件、型材、鍛件、板材為主體,終端產品相配套的完整產業化體系。
鈦:針對國家航空航天等重大工程需求,著力發展大規格棒材和鍛件、緊固件用絲材、寬幅板材和鈦—鋼複合板、大直徑管材、大型鑄件和粉末冶金件。積極發展鈦帶材、焊接鈦管及擠壓型材等,並進一步延伸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
其他有色金屬:重點發展鎳及鎳合金板帶材、高性能鋅合金,高強高導引線框架材料、水箱銅帶、變截面帶材、高精度異型銅合金材、超細毛細管、高速列車及鐵路電氣化高性能專用銅材、5ppm(百萬分之一)以下高純無氧銅、小於18微米壓延銅箔等高性能銅合金,錫銻精細深加工產品、高性能稀有金屬材料等。
專欄4:精深加工產品發展重點
鋁:高性能鋁合金半固態坯料及零件,渦輪發動機壓葉輪材料,汽車鋁合金板,航空航天用2系、7系列鋁合金及材料,鋁鋰合金,深冷設備用鋁合金板材,大型、超大型及微型鋁合金工業型材,可焊鋁合金薄板,超高純鋁,高壓陽極鋁箔等。
鎂:耐熱鑄造鎂合金,低成本擠壓型材,高性能鎂合金擠壓型材,大截面鎂合金中空型材,寬幅鎂合金板材,鎂合金鑄軋板材,鎂合金熱軋板材,鎂合金薄帶材,鎂合金精軋薄板材,鎂合金鍛造汽車輪轂,鎂合金鍛件等。
鈦:優質寬幅冷軋純鈦板材,高性能寬幅鈦及鈦合金厚板,鈦合金型材,鈦及鈦合金帶材,大規格寬厚鈦合金板材,高精度、寬幅鈦合金薄板材,大規格鈦合金棒材及特徵鍛件,緊固件用絲材、大型鈦鑄錠及鍛件,新型鈦合金結構材料,專用鈦合金材料,鈦及鈦合金模鍛件,鈦基多孔材料等。
銅:銅合金引線框架,高強高導新型銅合金接觸導線,無鉛新型環保銅合金,高性能無鈹彈性銅合金,高性能耐蝕鎳銅合金,銅包鋁,低松比霧化銅粉,高純銅合金濺射靶材,壓延銅箔等。
其他有色金屬:鎳基高溫合金、鎳基合金無縫管,鎳基金屬多孔材料,高性能球形氫氧化鎳,高性能鋅合金,無鉛錫焊料、錫化合物,先進銻阻燃材料,納米晶及特粗晶粒等高性能硬質合金、ITO靶材、大規格鎢鉬靶材、核級鋯材等高性能稀有金屬材料等。
3.積極推進企業重組
按政府引導、企業為主體、市場化運作的原則,結合最佳化布局,大力支持優勢大型骨幹企業開展跨地區、跨所有制兼併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積極推進上下游企業聯合重組,提高產業競爭力。充分發揮大型企業集團的帶動作用,形成若干家具有核心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的企業集團。
4.發展有色金屬生產服務業
大力支持科技實力雄厚的有色金屬企業從生產型製造向服務型製造轉變,鼓勵有色金屬企業開展技術研發、工業設計、信息諮詢、現代物流等生產性服務。建立和完善有色金屬的電子商務、期貨交易等市場手段。支持發展工程諮詢、設計、裝備集成、安裝調試、運營服務一體化的工程承包服務。鼓勵發展有色金屬工業檢測認證、科技成果推廣等中介服務,扶持壯大節能服務產業。
提高資源保障能力
1.加快資源基地建設
以加快境外銅、鋁、鉛、鋅、鎳、鈦等原料供應基地建設為重點,積極推動境外資源勘探,在資源豐富的國家和地區,依託具有國際化經營能力的骨幹企業,建立與資源所在國利益共享的對外資源開發機制,加快境外資源開發項目建設,形成一批境外礦產資源基地。進一步加強國內重點成礦地帶的普查與勘探,增加資源儲量,提高查明資源儲量利用率,積極開展現有礦山深部邊部找礦,延長礦山服務年限。以雲南、新疆、甘肅、青海、西藏、內蒙古、黑龍江等省(區)有色金屬成礦帶資源開發為重點,加快建設西部礦產資源基地。在廣西、貴州、山西適度發展具有資源保障的氧化鋁產能。
2.大力發展循環經濟
鼓勵低品位礦、共伴生礦、難選冶礦、尾礦和熔煉渣等資源開發利用。促進銅、鉛、鋅等冶煉企業原料中各種有價元素的回收,冶煉渣綜合利用,以及冶煉餘熱利用。建立完善銅、鋁再生資源利用體系,規範回收、拆解,建設一批規模化再生利用示範工程。完善廢舊鉛酸電池回收利用體系,鼓勵將廢舊鉛酸電池回收利用納入礦鉛生產體系,最大限度地降低重金屬污染。支持改擴建形成一批鋅、鈷、鎳、錫、銻、鍺、銦、貴金屬等回收利用及冶煉廢渣綜合利用示範工程。依託內蒙古等高鋁煤炭資源,有序推進高鋁粉煤灰資源開發利用,大力推進《赤泥綜合利用指導意見》的組織實施工作。
加快企業技術進步
1.增強創新能力
圍繞有色金屬工業發展重點和難點,在礦產資源勘查、節能減排、提高資源利用率、先進材料製備等領域,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大力培育企業的套用技術研發與創新能力,創新投入機制,強化共性技術研究平台建設,推動企業、科研院所和高校共同開展前沿共性技術攻關,著力突破核心關鍵技術和共性基礎技術,充分發揮科技對產業升級的支撐作用,提高產業核心競爭能力。
專欄5:科技開發重點
重點開發技術。氧氣底吹及側吹連續煉銅技術、閃速爐短流程一步煉銅技術、高溫高濃度溶出漿液高效分離技術、底吹電熱熔融還原煉鉛技術、閃速煉鉛新工藝、紅土鎳礦綠色濕法冶金技術、鎳鋶連續吹煉技術、新法煉鈦技術、等溫熔煉爐關鍵技術及配套設備、赤泥分選用超導磁選機和赤泥綜合利用技術等。
重大節能技術。氧化鋁節能技術、鋁電解節能技術、多熱源內熱式電熱法生產鎂技術與裝備、低品位紅土鎳礦生產鎳鐵節能技術、海綿鈦節能降耗技術、鎂電解多極槽技術、大型充氣機械攪拌式浮選機、煙氣制酸低溫位熱回收技術等。
精深加工技術。高潔淨、高均勻性合金冶煉和凝固技術,中厚板固溶及預拉伸技術,高性能鑄造鎂合金及變形鎂合金製備及深加工技術,鎂合金腐蝕控制及防護技術,18微米及以下壓延銅箔壓延及表面處理工藝技術, 高質量引線框架材料合金製備及加工工藝技術,鈦鋁合金及加工成型技術,鈦合金模鍛件鍛壓、型材擠壓、大型鑄件、異型管棒絲材成型技術。
重點前沿技術。有色金屬礦產資源潛力快速評估與勘查基地優選、地下金屬礦山智慧型化採礦關鍵技術與裝備、生物提取金屬、有害元素的無害化處理及資源化利用、金屬複合材料及難加工金屬電塑性加工技術、先進材料製備技術、低碳技術等。
2.加強技術改造
支持有色金屬企業運用先進適用技術和高新技術,以質量品種、節能減排、環境保護、安全生產、兩化融合等為重點,對現有企業生產工藝及裝備進行升級改造,加快淘汰落後,實現清潔、安全生產,提高企業生產自動化、管理數位化水平。
專欄6:技術改造重點
採選。推廣電動液壓採礦鑿岩設備如掘進台車和深孔鑿岩台車、低矮式破碎機等大型高效節能自動化採選裝備以及新型高效藥劑,實現採選裝備機械化、自動化和大型化,加強礦山現場監測,提高礦山管理信息化水平。
鋁冶煉。重點推廣新型結構鋁電解槽、低溫低電壓鋁電解等高效節能技術;低品位鋁土礦高效節能生產氧化鋁技術、氧化鋁生產過程餘熱回收利用技術。
銅冶煉。推廣氧氣底吹爐煉銅等技術。
鉛冶煉。推廣富氧底吹熔煉、液態鉛渣直接還原煉鉛工藝等先進技術,加快對落後熔煉、鼓風爐還原等進行技術升級改造。
鎂冶煉。推廣套筒豎窯及蓄熱式豎式還原爐技術。
鈦冶煉。重點推廣植物油除釩技術、鋁粉除釩技術、新型節能還蒸爐、多極槽鎂電解等技術。
銅鋁加工。推廣銅鋁加工短流程生產技術,積極開發引進大斷面、複雜截面鋁合金型材製造技術、大型高性能鋁合金預拉伸板製造技術及裝備,高強高導新型銅合金製造技術及裝備。
稀有金屬。推廣微量雜質低成本高效分離技術、高純金屬製備新技術、高功率電子束熔煉爐及難熔金屬的提純技術及裝備等,生產高檔硬質合金、高純化合物、高純金屬細粉、大卷重絲材、大規格高性能板、棒材及特種鎢、鉬製品等精深加工產品。
3.推進兩化深度融合
認真總結和推廣行業先進企業的信息化經驗,建立和完善有色金屬工業信息化標準規範工作體系。通過技術改造,提高企業生產自動化水平。鼓勵企業建設信息化集成管理系統,推廣使用企業資源計畫(ERP)和生產製造執行系統(MES),提高管控效率。
4.加強標準化建設
適應有色金屬工業加快產品結構調整、發展新材料的需要,建立、修訂、完善技術和產品標準。進一步做好能耗、安全生產、清潔生產標準的制訂。制訂再生有色金屬能源消耗標準和環保標準。加大參與國際標準化工作的力度,實現國際國內標準接軌和雙向轉化。
加大重金屬污染防治力度
以重有色金屬污染防治為重點,按照《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十二五”規劃》和《重點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十二五”規劃》要求,遵循源頭預防、過程阻斷、清潔生產、末端治理的全過程綜合防控原則,加快重點區域重金屬污染防治。
1.限制重金屬污染排放項目
嚴格準入條件,最佳化產業布局,禁止在在自然保護區、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等需要特殊保護的地區,大中城市及其近郊,居民集中區等對環境條件要求高的區域內新建、改建、擴建增加重金屬污染物排放的項目。到“十二五”末,僅保留少數符合環保排放要求的原生汞冶煉企業,取締其他原生汞冶煉企業。汞觸媒回收企業應配套有汞蒸汽回收裝置,嚴格控制其他地區新建的汞觸媒回收企業。
2.積極推行清潔生產
大力推廣安全高效、能耗物耗低、環保達標、資源綜合利用效果好的先進生產工藝,強化從源頭防控重金屬污染。依法實施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加強重金屬污染治理設施建設,鼓勵企業在達標排放的基礎上進行深度處理。實施區域綜合整治,以湘江流域為重點,推進污染產業密集、歷史遺留污染問題突出、風險隱患較大的重金屬污染區域綜合整治。
3.強化監管能力建設
加強重金屬污染環境監測能力,推行污染源自動監控,重金屬廢氣、廢水排放企業要安裝相應的重金屬污染物線上監控裝置,並與環保部門聯網。
大力推進節能減排
1.控制高耗能產業過快增長
提高節能環保市場準入門檻,嚴把土地、信貸兩個閘門,嚴格控制新建高耗能、高污染項目。建立高耗能產業新上項目與地方節能減排指標完成進度掛鈎、與淘汰落後產能相結合的機制。繼續運用提高資源稅、調整出口退稅、將部分產品列入加工貿易禁止類目錄等措施,控制高耗能、高污染產品出口。加大差別電價實施力度,提高高耗能產品差別電價標準。
2.加快淘汰落後產能
依靠法律、經濟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以及技術進步,按期淘汰落後產能。
專欄7:落後產能淘汰目錄
銅:鼓風爐、電爐、反射爐煉銅工藝及設備(2011年),銅線桿(黑桿)生產工藝,無煙氣治理措施的再生銅焚燒工藝及設備,50噸以下傳統固定式反射爐再生銅生產工藝及設備。
鋁:鋁自焙電解槽及100KA及以下預焙槽(2011年),利用坩堝爐熔煉再生鋁合金、再生鉛的工藝及設備,鋁用濕法氟化鹽項目,1萬噸/年以下的再生鋁,4噸以下反射爐再生鋁生產工藝及設備。
鉛:採用燒結鍋、燒結盤、簡易高爐等落後方式煉鉛工藝及設備,1萬噸/年以下的再生鉛項目,未配套制酸及尾氣吸收系統的燒結機煉鉛工藝,燒結-鼓風爐煉鉛工藝。
鋅:採用馬弗爐、馬槽爐、橫罐、小豎罐等進行焙燒、簡易冷凝設施進行收塵等落後方式煉鋅或生產氧化鋅工藝裝備。
銻:採用地坑爐、坩堝爐、赫氏爐等落後方式煉銻。
汞:採用鐵鍋和土灶、蒸餾罐、坩堝爐及簡易冷凝收塵設施等落後方式鍊汞。
其他有色金屬:採用土坑爐或坩堝爐焙燒、簡易冷凝設施收塵等落後方式煉製氧化砷或金屬砷工藝裝備,煙氣制酸乾法淨化和熱濃酸洗滌技術,再生有色金屬生產中採用直接燃煤的反射爐項目。
3.加大節能力度
嚴格執行《節約能源法》,按照國家節能減排總體要求,降低有色金屬工業單位增加值能源消耗。積極推進有色金屬行業電力需求側管理試點示範。大力推廣高效節能採選工藝和設備、自熱強化熔煉工藝、低溫低電壓鋁電解節能技術、濕法冶金節能先進技術等。積極開展節能技術和項目示範,推進能源轉換和梯級利用,加強企業能源管理中心建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重大專項

資源開發專項
目標:通過境外、國內資源勘探、開發,有效增加境外權益資源量和國內資源儲量。 到2015年,新增銅精礦生產能力 130萬噸/年,新增鉛鋅精礦生產能力230萬噸/年,新增鎳產能達到6萬噸/年。
主要內容:依託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具有實力的骨幹企業,在境外以及資源豐富的中西部地區建設原料基地。
專欄8:資源開發重點工程
資源勘探工程。重點是新疆天山地區、西南“三江”(金沙江、瀾滄江、怒江)地區、藏東、青海西南部、內蒙古東部等資源前景較好成礦帶的地質勘探工作,使資源量上升為儲量和基礎儲量。擴大現有礦山深部及周邊地區的找礦,延長礦山服務年限。
銅礦山建設工程。重點是國內雲南大紅山銅礦二期、內蒙古烏努格吐山銅鉬礦二期、雲南普朗銅礦、黑龍江多寶山、江西硃砂紅銅礦區、青海德爾尼銅鈷礦區、青海銅峪溝銅礦區、西藏玉龍、西藏甲瑪銅多金屬礦、西藏驅龍多金屬礦、西藏謝通門銅礦等礦山建設。在資源豐富的尚比亞、剛果、秘魯、阿富汗、寮國、蒙古巴基斯坦、厄瓜多等國,結合資源勘探、外部條件落實情況,重點推進境外銅礦山項目建設。
鉛鋅資源建設工程。以內蒙古、雲南、甘肅、青海、西藏、新疆等省區鉛鋅成礦帶礦產資源開發以及境外資源豐富國家和地區為重點,加快推進鉛鋅資源基地建設,形成新的原料基地。
鋁土礦資源開發工程。在國內山西、貴州、廣西等省區以及境外鋁土礦資源豐富地區建設氧化鋁項目。國內重點項目有中鋁山西興縣年產100萬噸氧化鋁,山西同德年產100萬噸氧化鋁,貴州清鎮年產80萬噸氧化鋁項目,山西陽泉年產100萬噸氧化鋁項目等。
節能技術改造專項
目標:結合技術進步,到2015年力爭完成1500萬噸及以上電解鋁技術改造,電解鋁直流電耗降到12500千瓦時/噸以下,年節約電力100億千瓦時;完成120萬噸落後鉛熔煉以及300萬噸鉛鼓風爐還原能力改造,年節約標煤80萬噸;完成骨幹鎂冶煉企業技術改造,力爭年節約標煤100萬噸。銅冶煉、電解鋁、鉛冶煉、鈦冶煉等主要行業技術指標居世界領先。
主要內容:採用先進適用技術,對現有生產能力進行技術改造,提高產業技術裝備水平,淘汰落後,增加品種,改善質量,降低物耗、水耗和能耗等。
精深加工產品專項
目標:到2015年,關鍵新合金品種開發取得重大突破,形成汽車用鋁合金板等高端鋁合金板材20萬噸、高強鎂合金壓鑄及型材和板材15萬噸、高端鈦合金材2萬噸的生產能力,重要功能材料取得突破,基本滿足大飛機、軌道交通、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電子信息等領域的需求。
主要內容:組織開發汽車用6系鋁合金板材,實現6016、6022、6111類鋁合金和汽車鋁合金板的產業化;積極開發航空航天用2000系、7000系等超高強鋁合金中厚板;加快完善高速列車用大型鋁型材工藝技術,促進深冷設備用鋁合金板材等重點產品產業化。開發高強高韌、耐蝕新型鈦合金和冷床爐熔煉、型材擠壓技術,推進高性能鈦合金大規格棒材、緊固件用絲材、熱軋鈦合金中厚板、寬幅冷軋鈦薄板、大卷重鈦帶、鈦合金大型鑄件及鍛件等產品產業化。推進低成本AZ、AM系列鎂合金壓鑄,低成本AZ系列鎂合金擠壓型材和板材產業化,開展鎂合金輪轂、大截面型材、寬幅1500毫米以上板材、高性能鑄鍛件等套用示範。
專欄9:精深加工重點工程
鋁:汽車鋁合金板,高速列車用大型鋁型材,深冷設備用鋁合金板材,航空航天用鋁合金中厚板等項目。
鎂:低成本高強度鎂合金壓鑄、型材產業化項目,鎂合金輪轂、大截面型材、寬幅板材等套用示範項目。
鈦:高強高韌、耐蝕新型鈦合金及其型材,大規格棒材,熱軋鈦合金中厚板,冷軋鈦薄板,鈦合金卷帶和焊管等產品生產項目。
銅及其他:高強高導新型銅合金接觸導線、綠色無鉛環保型銅合金等項目,高性能鉛合金、鋅合金等項目,耐高溫、耐腐蝕鐵鉻鋁金屬纖維多孔材料等項目,無鉛錫焊料、電子級錫焊粉、錫化合物等項目,高純銻、高純氧化銻、銻酸鈉、阻燃母粒料等項目,核級鋯合金材料、高性能鎢鉬合金材料、大尺寸高純稀有金屬靶材等項目。
重金屬污染防治專項
目標:到2015年,重金屬相關產業結構進一步最佳化,污染源綜合防治水平大幅度提升,突發性重金屬污染事件高發態勢得到基本遏制,重點企業實現穩定達標排放,湘江等流域、區域治理取得明顯進展,重金屬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主要內容:重金屬污染防控共分為污染源綜合治理、落後產能淘汰、民生應急保障、技術示範、清潔生產、基礎能力建設、解決歷史遺留污染問題試點等七類項目。
專欄10 :重金屬污染治理重點工程
污染源綜合治理工程。包括治污設施升級改造、污染源環境風險防控設施建設、工業園區重金屬“三廢”集中處理處置、工業企業污染治理項目等。
落後產能淘汰工程。包括列入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區域產業政策中處於淘汰類別的生產工藝和生產能力;符合產業政策但經過限期治理難以穩定達標的項目。
民生應急保障工程。包括對飲用水源形成嚴重威脅的尾礦庫加固項目、飲用水水源地土壤修復項目、應急飲水工程建設項目等。
技術示範工程。對採選冶煉清潔生產技術、含重金屬污染綜合處理處置、廢鉛蓄電池資源化利用、污染源治理技術、污染修復等技術開展示範試點。
清潔生產工程。主要是以通過加大清潔生產技術改造力度,減少生產工藝過程中重金屬副產物或污染物產生,從源頭降低環境風險的項目。
基礎能力建設工程。按照重金屬污染特徵和監測的實際需要,逐級配置重金屬實驗室監測儀器、線上監測儀器、應急監測儀器、重金屬採樣和前期處理設備以及監察執法設備。
解決歷史遺留污染問題試點工程。包括污染隱患嚴重的尾礦庫、廢棄物堆存場地、廢渣、受重金屬污染農田、礦區生態環境修復工程項目。
發展循環經濟專項
目標: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原則,建設以提高資源產出效率和提高資源保障為目標的有色金屬工業循環經濟項目。到2015年,主要再生有色金屬產量達到1200萬噸,其中再生銅、再生鋁、再生鉛占當年銅、鋁、鉛產量的比例分別達到40%、30%、40%左右。
主要內容:遵循循環經濟理念,建設和改造各類產業園區。推行清潔生產,從源頭和全過程控制污染物產生和排放,降低資源消耗。加強共伴生礦產、尾礦及冶煉渣綜合利用,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完善再生資源回收體系,推進再生資源規模化高效利用。
專欄11:循環經濟重點工程
資源綜合利用工程。支持在有產業基礎的地區改擴建形成一批利用廢渣回收有價金屬綜合利用示範工程,在氧化鋁產區建設赤泥綜合利用示範工程。
高鋁粉煤灰綜合利用工程。按照國家統一規劃要求,在內蒙古、山西等高鋁煤炭資源豐富地區,依託有技術基礎和實力的骨幹企業建設高鋁粉煤灰綜合利用工程。
再生金屬回收利用工程。在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環渤海和成渝經濟區等具備一定產業基礎的區域,改擴建形成若干規模化再生銅和再生鋁等示範工程。

保障措施

強化規劃指導
加強規劃與產業政策、年度計畫的銜接,及時與相關部門進行信息溝通和工作協調。做好省級有色金屬工業規劃與本規劃的銜接,有關地區有色金屬工業發展規劃應依據本規劃制定。建立規劃實施的動態評估機制,及時反饋規劃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按程式對規劃內容進行調整。
完善產業政策
嚴格執行《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部分工業行業淘汰落後生產工藝裝備和產品指導目錄》、行業準入條件及相關產業發展政策。進一步提高行業準入門檻,嚴格行業準入管理。加強有色金屬產業政策與財稅、金融、貿易、土地、環境保護和安全生產等政策的銜接。進一步規範廢金屬進口通關秩序,完善廢金屬進口通關的檢測場地、設備和標準。
加大科技投入
強化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地位,引導和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和技術改造力度,支持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和大力發展精深加工產品。擴大新技術、新產品財稅政策支持力度,提高科技成果獎勵標準,進一步完善科研創新激勵機制。鼓勵和支持新技術的推廣套用。
加強資源保護與儲備
對重要有色金屬礦產資源,繼續實行國家規定實行保護性開採的特定礦種政策。嚴格礦山資源開發利用方案、礦山生態保護與治理恢複方案、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恢複方案、環境影響評價、安全評價的管理,依法加強監管,堅決制止和打擊違法勘查開採行為。對於保護性開採的稀有金屬特定礦種,按國家下達的指令性計畫組織生產,嚴格出口控制。研究建立礦產地和實物相結合、國家戰略儲備和商業儲備相結合的有色金屬戰略儲備體系。
推進國際交流與合作
最佳化產品進出口結構,規範進出口秩序,積極應對國際貿易摩擦。鼓勵進口有色金屬資源和產品,在符合世貿組織規則的情況下,嚴格限制高能耗、高排放、資源性產品及初級深加工產品出口。積極推動制定境外礦產資源勘查開發支持政策,鼓勵有條件的企業積極開展國際合作,增強“走出去”主體實力,提高境外投資質量。
健全節能減排政策
嚴格執行節能減排淘汰落後產能問責制,對未完成節能減排、淘汰落後產能任務的地區和企業,暫停投資項目核准和技術改造政策支持。對按期完成節能減排任務的企業給予獎勵。地方各級政府要對限期淘汰的落後裝備嚴格監管,禁止落後產能異地轉移。
完善行業管理
各級工業主管部門要加強有色金屬行業政策、規劃、標準的制訂和實施,及時解決行業發展中出現的重大問題。建立健全有色金屬工業運行監測網路和指標體系,強化行業信息統計和信息發布。積極發揮協會在信息交流、行業自律、企業維權、科技創新、節能減排、誠信建設等方面的作用。

行業運行情況

2013年上半年有色金屬行業運行情況
(一)有色金屬產量平穩增長
2013年1~6月,我國十種有色金屬產量1946.8萬噸,同比增長10%。其中,精煉產量323.4萬噸,同比增長12.9%;原鋁產量1058萬噸,同比增長7.9%;鉛產量227.2萬噸,同比增長12.5%;產量257.1萬噸,同比增長9.2%。
(二)生產企業效益有所下降
2013年1~6月,9078家規模以上有色金屬工業企業(含黃金稀土)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4409.7億元,同比增長14.1%;實現利稅1259.8億元,同比下降6.7%;實現利潤773.1億元,同比下降12.45%。
(三)有色金屬產品價格震盪下行
2013年1~6月,有色金屬價格呈現震盪下行態勢,國內市場銅現貨平均價為55060元/噸,同比下降4.7%;鋁現貨平均價為14701元/噸,同比下降8%;鉛現貨平均價為14363元/噸,同比下降7.7%;鋅現貨平均價為15125元/噸,同比下降1.5%。
(四)有色金屬進、出口額出現回落
2013年1~6月,我國有色金屬進出口貿易總額790.6億美元,同比增長0.8%。其中: 進口額489.1億美元,同比下降8.7%,出口額301.5億美元,同比增長21.4%,但扣除黃金首飾及零件出口額後,主要有色金屬出口額為139.1億美元,同比下降3.8%。
(五)行業結構調整穩步推進
2013年1~6月,我國有色金屬工業(不包括獨立黃金企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額2846.7億元,同比增長19.3%。其中,有色金屬礦採選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02.9億元,同比增長0.9%;有色金屬冶煉完成固定資產投資929億元,同比增長2.2%;有色金屬加工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414.8億元,同比增長44.6%。開採、冶煉投資熱緩解,壓延加工項目投資出現上升勢頭。
(六)節能降耗水平進一步提高
2013年1~6月,我國鋁錠綜合交流電耗下降到13762千瓦時/噸,同比下降了114千瓦時/噸,節電12.1億千瓦時;銅冶煉綜合能耗下降到327千克標準煤/噸,同比下降了3.1%。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