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化學(理論篇)(第二版)

有機化學(理論篇)(第二版)

《有機化學(理論篇)(第二版)》是2009年11月新世紀高職高專教材編審委員會組編,陳淑芬、湯長青主編,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化工類高職高專類課程規劃教材。該教材可作為高職院校石油化工、煉油技術、煤化工、精細化工、食品工程、環境監測、環境工程、生物技術、分析與檢測及相關專業的教學用書,也可供其他讀者自學參考。

該教材共15章,全書分基礎知識和拓展知識兩大模組,基礎知識和理論模組為核心知識。拓展知識模組是為提高層次和專業的需要設定的,教學和學習者可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選擇。

基本介紹

  • 書名:有機化學(理論篇)(第二版)
  • 作者:陳淑芬、湯長青主編
  • ISBN:978-7-5611-3117-6
  • 類別:高職高專類課程規劃教材
  • 頁數:340頁
  • 出版社: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9年11月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成書過程,內容簡介,教材目錄,教學資源,教材特色,作者簡介,

成書過程

針對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和課程教學要求,該教材的內容定位目標是在理論上對複雜的反應機理進行大幅度簡化,力求少而精。而對實用性較強的親電加成、親電取代、誘導效應、共軛效應等實用內容進行強化;在化學性質上,把最基本的和套用性比較廣的反應作為重點,並結合現代化學工業、石油化學工業、天然氣開發與利用、環境保護、高聚物、精細化工、材料科學等新知識新領域拓展。
該教材由蘭州石化職業技術學院陳淑芬、濟源職業技術學院湯長青任主編,甘肅農業職業技術學院馮武、東營職業學院張汗喇歸學花、齊齊哈爾大學套用技術學院湯曉君。具體分工如下:陳淑芬、張學花編寫第1、2、8、11、14章,馮武編寫第3、4、5、6、13章,湯長青編寫第9、10章,湯曉君編寫第7、12、15章。全書由陳淑芬統稿,並負責擬定編寫大綱,做最後的總纂和修改定稿工作。黑龍江旅遊職業技術學院蘇曉雲通審了全書並提出了許多改進意見。另外,在編寫過程中,還借鑑和採納了許多專家學者的研究成果。
2009年11月,《有機化學(理論篇)(第二版)》由新世紀高職高專教材編審委員會組編,陳淑芬、湯長青主編,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出版。

內容簡介

該教材共15章:概述;烷烴;烯烴和二烯烴;炔烴;脂環烴;芳香烴;鹵代烴;醇、醚、酚、醌;醛和酮;羧酸及其衍生物;含氮有機化合物;雜環化合物;對映異構;含硫和含磷有機化合物和生命有機化合物。

教材目錄

芳烴的來源
第7章 鹵代烴
第8章 醇、醚、酚、醌

醚多駝晚遙


第9章 醛和酮
醛和酮的分類、命名及結構
醛、酮的製備方法
醛、酮的物理性質
醛、酮的化學性質
羧基親核加成反應歷程
重要的醛、酮
第10章 羧酸及其衍生物
羧酸
羧酸衍生物
乙醯乙酸乙酯在有機合成中的套用
第11章 含氮有機化合物
硝基化合物

重氮化合物和偶氮化合物
 射和贈 腈
第12章 雜環化合物
雜環化合物的分類和命名
雜環化合物的結構與芳香性
五元雜環化合物
六元雜環化合物
第13章 對映異構
物質的旋光性和比旋光度
分子的手性和對稱性
具有一個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對映異構
構型的表示方法及構型的標記
具有兩個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對映異構
第14章陵享榆樂 含硫和含磷有機化合物
含硫有機化合物
含磷有機化合物
第15章 生命有機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
胺基酸
蛋白質
其他糖及蛋白質
註:目錄排版順序為從左列至右列

教學資源

  • 配套教材
《有機化學(理論篇)(第二版)》有配套教材——《有機化學(實訓篇)(第二版)》。
名稱
ISBN
出版時間
出版社
主編
有機化學(實訓篇)(第二版)
978-7-5611-3118-3
2009年11月
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
湯長青、陳淑芬

教材特色

1、突出高職特色。該書本著“實用、實際、實踐”的原則,注重理論聯繫生產、生活實際,力求做到內容豐富、語言簡潔、通俗易懂、簡明精練。在保持課程必要的系統性前提下,理論知識方面以“必須、夠用”為度,體現高職教育培養學生以職業能力、套用能力為主的特色。
2、對教材的框架重新構建。全書分基礎知識和市遙拓展知識兩大模組,由十六章構成。基礎知識和理論模組為核心知識,是工科類專業高職學生必須掌握的有機化學基本內容。以官能團為順序分類,包括有機化合物概述,烷烴,烯烴和二烯烴,炔烴,脂環烴,芳香烴,鹵化烴,醇、醚、酚、醌,醛和酮、羧酸及其衍生物、含氮化合物、雜環化合物。拓展知識模組是為提高層次和專業的需要設定的,教學和學習者可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選擇。包括有立體異構、有機合成、有機硫和磷化合物、生命有機化學簡介。
3、每章的開篇有“知識情境”,使學生有目的地進入新知識的學習。
4、增設“實用案例”,介紹與現代化學工業生產相關的技術和案例,拓寬學習視野,激發學生過程性知識學習的興趣,體現 “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和“基於工作過程”的教學內容的設計。
5、教材在各章節的後面都安排形式多樣的習題,使學生能複習、鞏固所學知識。
6、通過“教、學、練”一體化,由簡單到複雜模式展開知識介紹,使學生獲取一定的理論知識和實際知識信息。

作者簡介

陳淑芬:蘭州石化職業技術學院教師。
3、每章的開篇有“知識情境”,使學生有目的地進入新知識的學習。
4、增設“實用案例”,介紹與現代化學工業生產相關的技術和案例,拓寬學習視野,激發學生過程性知識學習的興趣,體現 “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和“基於工作過程”的教學內容的設計。
5、教材在各章節的後面都安排形式多樣的習題,使學生能複習、鞏固所學知識。
6、通過“教、學、練”一體化,由簡單到複雜模式展開知識介紹,使學生獲取一定的理論知識和實際知識信息。
陳淑芬:蘭州石化職業技術學院教師。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