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分子結構光譜鑑定(第二版)

《有機分子結構光譜鑑定(第二版)》是科學出版社出版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有機分子結構光譜鑑定(第二版) 
  • 作者:趙瑤興、孫祥玉
  • 出版時間:2018年11月1日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頁數:381 頁
  • ISBN:9787030262127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內容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有機分子結構光譜鑑定(第二版)》為中國科學院研究生教學叢書之一。
  《有機分子結構光譜鑑定(第二版)》共六章。前五章分別闡述有機質譜、紅外光譜、紫外可見光譜和核磁共振(1H和13C)的特點及其在分子結構鑑定中的套用方式,著重討論譜線與分子結構的關係,與有機結構理論相結合用於識譜和譜圖解析,並簡單介紹相關的Raman光譜、圓二色譜、順磁共振等。第六章討論用於複雜分子結構鑑定的組合光譜,並扼要討論化學方法與光譜解析的配合作用和生源學說對天然產物結構鑑定的啟發和引導作用。
  《有機分子結構光譜鑑定(第二版)》對一般光譜常識的介紹資料有所刪減,補充了質譜與核磁共振新進展與有機分子結構鑑定密切相關的部分內容,並增加了有助於提高解析能力的光譜資料和典型的例解,力求接近學科前沿。

目錄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教學叢書》序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序
第一版前言
第0章 緒論 1
參考文獻 4
第1章 有機質譜 5
1.1 有機質譜的基本原理 5
1.1.1 質譜計和質譜檢測 5
1.1.2 有機質譜及其在有機分子結構研究中的作用 8
1.2 質譜中的離子 9
1.2.1 分子離子 10
1.2.2 同位素離子和離子元素組成 14
1.2.3 碎片離子和假分子離子 16
1.2.4 亞穩離子 18
1.3 有機質譜的發展 19
1.3.1 軟電離離子源 19
1.3.2 混合物的質譜分析 26
1.3.3 離子迴旋共振和Fourier變換質譜 27
1.4 分子式的測定和不飽和數的計算 28
1.4.1 由低分辨質譜推定可能的分子式 28
1.4.2 由高分辨質譜測定分子式 32
1.4.3 不飽和數的計算 32
1.5 有機分子質譜斷裂的一般規律 33
1.5.1 質譜斷裂過程和有關的理論解釋 33
1.5.2 影響質譜斷裂的結構因素 36
1.5.3 質譜斷裂反應類型 46
1.5.4 各類有機化合物主要的裂解反應類型 79
1.6 有機質譜解析 80
1.6.1 質譜解析的一般程式 80
1.6.2 有機質譜例解 83
參考文獻 89
第2章 紅外光譜 90
2.1 電磁輻射與分子光譜 90
2.1.1 電磁輻射與電磁波譜 90
2.1.2 能級躍遷和分子光譜 90
2.2 紅外光譜的基本原理 92
2.2.1 振動方程和振動能級躍遷選律 92
2 2.2 多原子分子的振動光譜 95
2.2.3 吸收譜帶的強度和振動能級躍遷的對稱性選擇定則 97
2.2.4 紅外光譜檢測 98
2.3 有機基團與振動頻率的關係 99
2.3.1 振動頻率與成鍵原子的質量、鍵能的關係 100
2.3.2 有機分子的基因頻率 100
2 3.3 影響譜帶位移的因素 101
2.4 基團頻率與分子結構 111
2 4.1 氫原子成鍵的伸縮振動頻率區(3700~2400cm-1) 111
2.4.2 全鍵和聚集雙鍵伸縮振動頻率區(2400~1900cm-1) 118
2.4.3 雙鍵伸縮振動頻率區(1900~1600cm-1) 119
2.4.4 骨架振動和指紋區(1600cm-1以下) 122
2.4.5 重要有機化合物的紅外光譜與結構的關係 132
2.5 遠紅外光譜和近紅外光譜 133
2 5.1 遠紅外光譜 133
2.5.2 近紅外光譜 134
2.6 Raman光譜 135
2.7 紅外光譜解析 138
2.7.1 譜圖解析的一般程式 138
2 7.2 紅外光譜例解 139
參考文獻 143
第3章 紫外-可見光譜 144
3.1 紫外光譜的基本原理 144
3.1.1 分子軌道能級和電子躍遷類型 144
3.1.2 Franck-Condon原理,電子光譜的振動精細結構 145
3.1.3 吸收強度和吸光度的加合性 146
3.1.4 自旋多重性和電子躍遷選擇定則 147
3.1.5 溶劑效應 149
3.1.6 紫外光譜檢測 150
3.1.7 雙波長分光光度法 152
3.1.8 光聲光譜 153
3.2 紫外光譜與有機化合物結構的關係 154
3.2.1 簡單分子的吸收光譜 154
3.3.2 脂肪族共軛分子的吸收光譜 159
3.2.3 芳香體系的紫外光譜 163
3.2.4 立體結構因素對紫外光譜的影響 170
3.2.5 平衡體系的紫外光譜 175
3.3 旋光光譜和圓二色譜 177
3.3.1 旋光光譜 177
3.3.2 圓二色譜 178
3.3.3 ORD和CD在研究立體化學中的套用 179
3.4 紫外光譜解析 180
3.4.1 紫外光譜解析的一般方法 180
3.4.2 模型化合物的套用 181
3.4.3 試劑和化學反應的配合作用 183
3.4.4 紫外光譜例解 185
參考文獻 187
第4章 1H-核碰共振 188
4.1 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 188
4.1.1 核的自旋與核磁共振 188
4.1.2 巨觀磁化強度矢量和旋轉坐標 191
4.1.3 弛豫和弛豫機理 192
4.1.4 化學位移及其表示方法 193
4.1.5 核磁共振檢測 193
4.2 1H化學位移和結構的關係 196
4 2.1 禁止和禁止常數 196
4.2.2 影響化學位移的結構因素 196
4.2.3 氫鍵和溶劑效應 200
4.2.4 各類氫核的化學位移及其經驗計算參數 203
4.3 自旋偶合與偶合常數 210
4.3.1 自旋偶合和自旋分裂 210
4.3.2 偶合常數與結構的關係 213
4.4 電子自旋共振和化學誘導動態核極化 224
4.4.1 電子自旋共振與自由基的結構 224
4.4.2 化學誘導動態核極化與自由基反應機理 227
4.5 1HNMR譜圖解析 229
4.5.1 核的等價性 229
4.5.2 幾種常見的自旋系統 230
4.5.3 分子的對稱性 241
4.5.4 虛假遠程偶合 244
4.5.5 假象簡單圖譜 245
4.5.6 活潑氫與動態核磁共振 246
4.5.7 簡化圖譜的幾種方法 253
4.5.8 譜圖解析的一般程式 257
4.5.9 1HNMR例解 260
參考文獻266
第5章 13C-核磁共振 267
5.1 13C-NMR特點和實驗方法 267
5.1.1 13C-NMR特點 267
5.1.2 PFT-13C-NMR譜檢測 267
5.2 13C化學位移與結構的關係 269
5.2.1 影響化學位移的因素 269
5.2.2 各類碳核的化學位移及其經驗計算參數 273
5.3 自旋偶合與偶合常數 283
5.3.1 碳-氫偶合 284
5.3.2 碳-碳、碳-氘偶合 289
5.3.3 碳-雜原子偶合 290
5.4 自旋-晶格弛豫 291
5.4.1 自旋-晶格弛豫的機理 291
5.4.2 自旋-晶格弛豫提供的結構信息及其套用 293
5.5 13CNMR譜的測繪技術 297
5.5.1 不去偶的13C-NMR譜 297
5.5.2 質子寬頻去偶——噪聲去偶 297
5.5.3 偏共振去偶 297
5.5.4 門控去偶和反轉門控去偶 299
5.5.5 質子選擇去偶 302
5.6 核磁共振進展 303
5.6.1 自旋迴波J-調製和極化轉移技術 303
5.6.2 二維核磁共振 307
5.6.3 多維核磁共振 322
5.7 13C-NMR譜圖解析 323
5.7.1 13C-NMR譜圖解析一般程式 323
5.7.2 2D-NMR譜的套用和解析思路 324
5.7.3 13C-NMR譜例解 324
參考文獻 335
第6章 複雜分子的組合光譜 336
6.1 組合光譜解析 336
6.1.1 各類光譜在分子結構鑑定中的作用 336
6.1.2 組合光譜的解析程式 336
6.2 化學方法與其他經典分析方法的配合作用 338
6.3 生源學說與天然產物的結構鑑定 341
6.3.1 生源學說簡介 341
6.3.2 生源學說對天然產物結構鑑定的引導作用 346
6.4 組合光譜例解 347
參考文獻 378
主要參考書目 379
常用縮寫詞 380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