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月壤
- 直徑:小於1毫米
- 厚的地方:5-6米
- 特點:具有黏性的細小粒子
定義,意義,研究成果,
定義
由於太陽紫外線輻照的影響,月壤細粒會周期性的升起,在著陸器的推進器點火和月球車行走時,月壤細粒也會大量揚起,這些運動的月壤稱為月球塵。在地球上,塵土是最普通的東西。月壤和月球塵卻不同凡響,這裡面包含著許多秘密。
意義
例如,如今已經知道,月壤中富集了大量的氦-3。據估算,月壤中氦-3的資源總量可以達到100萬-500萬噸。氦-3是一種清潔、安全和高效的核聚變發電的燃料。如果用氦-3進行核聚變反應發電,1噸氦-3就可以滿足全世界一年的發電需要。
月球塵的成分是什麼?差不多有一半是玻璃狀的二氧化矽,這是流星撞擊月球造成的。幾十億年來,不斷的碰撞將月球表土熔化成了玻璃狀,又砸成細微的碎片。月球塵富含鐵、鈣、鎂等金屬元素。
形成原因:月球表面無大氣,晝夜溫差大。
研究成果
2019年5月16日,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宣布,由該台研究員李春來領導的研究團隊利用嫦娥四號探測數據,證明了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存在以橄欖石和低鈣輝石為主的深部物質。國際學術期刊《自然》(Nature)線上發布了這一重大發現。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號探測器著陸在月球背面預選著陸區馮卡門坑內。同一天,玉兔二號巡視器與著陸器分離,其上攜帶的紅外成像光譜儀成功獲取了著陸區兩個探測點高質量光譜數據。
中科院國家天文台和儀器研製單位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所組成的研究團隊通過對光譜數據的分析發現,嫦娥四號著陸區月壤光譜的吸收特徵與月球正面月海玄武岩質月壤光譜的吸收特徵存在著顯著差異,展現出低鈣輝石的光譜特徵,並暗示有大量橄欖石的存在。進一步的分析證實,嫦娥四號著陸區月壤物質中橄欖石相對含量最高,低鈣輝石次之,僅含有很少量的高鈣輝石。這種礦物組合很可能代表了源於月幔的深部物質。
嫦娥四號探測器此次基於探測數據的研究結果,則成功揭示了月球背面的物質組成,證實了月幔富含橄欖石的推論的正確性,加深了人類對月球形成與演化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