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艾青創作詩歌)

《月光》是由作者艾青於1940年4月15日創作的詩歌。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月光
  • 創作年代:1940年4月15日
  • 文學體裁:現代詩
  • 作者:艾青
作品原文,作品鑑賞,

作品原文

月光
把輕輕的霧撒下來
把安謐的霧撒下來
在褐色的地上敷上白光
月明的夜是無比的溫柔與寬闊的啊
給我的靈魂以沐浴
我在寒冷的空氣里走著
穿過那些石子鋪的小巷
聞著田邊腐草堆的氣息
那些黑影是些小屋
睏倦的人們都已安眠了
沒有燈光 靜靜地
連鼾聲也聽不見
我走過它們面前
溫柔地浮起了一種想望
我想向一切的門走去
我想伸手叩開一切的門
我想俯身向那些沉睡者
說一句輕微的話不驚醒他們
像月光的霧一樣流進他們的耳朵
說我此刻最了解而且歡喜他們每一個人
1940年4月15日夜

作品鑑賞

艾青在1940年4月15日夜寫的《月光》,就真實、具體、形象地寫出了自己在生活中的一種體驗。這一種體驗並不是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件,然而,我們從詩中可以看到,詩人是多么深切細緻地將自己的這一體驗描繪出來,並將自己內心的波動以及情感的推移也準確地描繪出來,並傳達給讀者。
《月光》寫的是這樣一件很普通的事情:詩人“我”在一個有月光的夜裡,走在石子鋪的一條小巷裡,小巷兩邊都是房屋,人們都已安歇了,甚至“連鼾聲也聽不見”,周圍非常地靜。此時的詩人浮起了一種願望,即想叩開每一扇門,並輕聲地告訴人們,詩人不想打擾他們,願他們安睡,因為詩人“我”了解他們,並喜歡他們。
詩寫到這裡也就完了。詩人只寫“我”在小巷裡走,寫“我”此時的心態,沒有什麼大的波瀾。但這首詩還是那樣感人,耐人尋味。因為詩中充滿了濃郁的生活氣息,正是這濃郁的生活氣息,流溢出了詩情畫意。從這首詩中,我們可以清晰看到,詩人是多么注重生活經驗,並從生活經驗中提煉出詩意來。在詩中,詩人又把生活經驗表現得淋漓盡致,使人如親臨其境。也許,別人也會有這樣的經驗,但往往被忽略過了,會認為這樣的經驗沒有什麼好寫。但詩人獨具慧眼,截取了這么一小段生活感受,並有聲有色地寫出了詩意。這不能不說明詩人對生活的理解和對生活的把握,確實高人一籌。
當然,這首詩還不僅是以濃郁的生活氣息取勝,詩在平靜之中還寓含了很深的意義。就是詩人通過“我”的心態,寫出了詩人“我”與這些安睡的普通百姓之間的關係。詩人愛他們,喜歡他們,唯恐驚動了他們。這說明詩人與百姓之間的關係是血肉相連的,是同呼吸共命運的。這首詩實際上反映了一個很大的主題。詩人的這種情感也是很感人的。
我們看詩人動人的描寫:
“我走過它們面前/溫柔地浮起了一種想望/我想向一切的門走去/我想伸手叩開一切的門/我想俯身向那些沉睡者/說一句輕微的話不驚醒他們/像月光的霧一樣流進他們的耳朵/說我此刻最了解而且歡喜他們每一個人”
這一細節描寫是很精采的,詩人的心緒都含在這描寫之中了。詩人“我”和這些沉睡者並不相識,也未直接交談或交往,詩人只通過“我”的心態描繪這一小側面,把很深層的內涵表達出來了。
另外,這首詩之所以感人,還和詩人描寫得情景交融有關。詩先從寫景開始,寫“霧”,寫“月光”,然後很自然地引出“我”來,“我在寒冷的空氣里走著”。又從“我”來寫景,寫那些“小屋”,寫“小屋”里的人們已經安眠了。接著,再進一步寫“我”的心情……寫景是為了寫“我”,寫“我”又是為了寫景,“我”和景融為一體。詩中的“我”為線,“我”和景互動推進,情景自然推出。詩人的這一高超手法,為這首詩的成功起了很大作用。
這首詩是按“我”在小巷裡走的過程先後順序來寫的,好像是電影鏡頭在推移。但這不是“攝影主義”,就是說,這不是毫無提煉的生活原型的照相似的翻版。它是高度藝術化了的。注意生活,敬重生活,但詩還是詩,不是生活的照搬。由生活經驗上升到藝術,必須有一個創造的過程。那種簡單化的作法是詩人向來反對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