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里的聲音

《月亮里的聲音》是現代詩人樑上泉創作的一首新詩,寫於1957年3月17日-6月1日,發表在《詩刊》1957年第7期。

《月亮里的聲音》是一首意境優美,色彩斑爛的詩歌。它抒寫的是觀看彝族月琴手表演,但詩人的想像卻從月琴聲中飛到了美麗的彝族山寨,從月琴聲中看到了彝族人民過去的苦難、解放後的幸福和未來光輝燦爛的前景,所唱的是一曲新生活的頌歌。全詩多用比興、通感的修辭手法。詩歌想像豐富,比喻新穎。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月亮里的聲音
  • 作者:樑上泉
  • 創作年代:近代
  • 作品出處:《詩刊》
  • 文學體裁:新詩
  • 創作時間:1957年
作品原文,創作背景,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月亮里的聲音
——給月琴手沙瑪烏茲\
你的胸懷竟如此寬廣,
抱住了一個圓圓的月亮;
你的長裙拖著紅霞。
從涼山飛到北京的舞台上。\
聽著月亮里的聲音,
幾疑是天上的嫦娥下降;
你用琴弦跟聽眾談心,
又分明是個彝族姑娘。\
月亮里只有個廣寒宮,
月琴里卻有你整個家鄉;
通過你會說話的手指,
把我引到你放羊的遠方。\
一曲傾訴著奴隸的苦難,
像山頂鬱結著不化的銀霜,
森嚴的寨堡里有娃子在呼號,
滴熱淚燃起一星火光。\
一曲慶賀奴隸的解放,
兩弦間就是一條歡騰的金沙江,
雪白的養子花開在兩岸,
牧人的舞影躍入水中央。\
最後一曲獻給山區的未來,
彈得星星落在孩子的書桌上,
驚喜地望著那美麗的現實,
一半像神話,一半像幻想。\
掌聲的急雨把我催回劇場,
幕布的紫雲把你深深掩藏;
歸來的路上琴音還很明朗,
正像這深夜裡滿街的月光。

創作背景

作者於1957年的一個春夜,去北京天橋劇場觀賞參加全國業餘文藝會演的四川代表團的演出。在節目表演過程中,一位名叫沙瑪烏茲的彝族姑娘出現在舞台上,用月琴征服了作者。作者在徒步走回軍營的過程中,完成了這首詩的腹稿。

文學賞析

《月亮里的聲音》是一首優美的抒情短章。它在構思方面顯示了詩人突出的藝術追求。在這首詩中,“月亮”始終處於構思的中心位置,全詩的思想意旨由此得以生髮和創造。
首先,詩人把月琴比作月亮,創造了一個遼闊高遠、無比美妙的藝術境界,為“月亮里能發出聲音”作了藝術鋪墊。其次,全詩的抒情線索也由“月亮”來統領和貫穿。從開首月琴手“抱住了一個圓圓的月亮”,到“聽著月亮里的聲音”,再到詩末“深夜裡滿街的月光”,全詩的抒情脈絡都是圍繞“月亮”來展開的,思路獨特而清晰。再次,詩人把彝族月琴手沙瑪烏茲和廣寒官中的嫦娥相比較,突出表現了社會主義時代的民族歌手擁有廣闊的藝術天地的意旨。在詩中,詩人賦予沙瑪烏茲具有仙女的魅力。詩人既用神話中的仙女嫦娥較好地襯託了沙瑪烏茲,同時又突出表現了新時代民族歌手的嶄新風貌。與呆在寂寞而凌清的廣寒官里的嫦娥下同,新時代的民族歌手從家鄉來到北京,從“一曲傾訴著奴隸的苦難”到“一曲慶賀奴隸的解放”,再到“最後一曲獻給山區的未來”,月琴里奏出了彝族人民在黨的領導下擺脫苦難爭取解放的勝利樂章,從而為“月亮里的聲音”注入了豐富而深刻的時代內涵,大大拓展了這首詩的藝術境界。

名家點評

重慶市作協會員艾曉林《中國新詩一百首賞析》:詩人用新穎貼切的比喻,明麗的色彩,豐享的想像,巧妙的構思,寫出了曲美服美心靈美,寫出了人美物美民俗美,更寫出新中國人民美的生活,是美的禮讚,因而給讀者以美的享受。
中國語文報刊協會副會長江凱波《當代詩歌名篇選》:詩著墨不多,但構思精巧,比喻新穎,姑娘將深情化為傾訴的樂曲,詩人將深情凝成鮮明的形象,寫得自然流暢,委婉動人。
中國作家協會第五屆名譽委員嚴辰《彩色的河流—樑上泉詩選序》:《月亮里的聲音》著墨不多,委婉動人。寫彈月琴的姑娘,“你的胸懷竟如此寬廣,抱住一個圓圓的月亮”,比喻既現成又新穎。輕輕一轉,概括了彝族人民曾經走過和將要走去的道路。彝族姑娘把深情化為傾訴的樂曲,青年詩人把深情凝成鮮明的形象。像這一類用新舊陪襯來描寫人的變化,社會的發展的,還有《將軍與孩子》《高原牧笛》《歷史的風景》《這條小路》等。這種手法的長處是對比鮮明,但處理不好也會落入窠臼,產生重複的感覺,所以貴乎獨闢蹊徑,有所創造。

作者簡介

樑上泉(1931—),四川省達縣人。1950年高中將畢業時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先後在康藏築路部隊、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川陝老革命根據地生活過。1957年冬轉業到重慶市歌舞劇團任編劇,1982年調重慶市文聯從事專業創作。他於1948年開始發表詩作,1956年出版第一部詩集《喧騰的高原》,以後陸續出版的詩集有《雲南的雲》《大巴山月》等十餘種,還創作了根據他的長篇敘事詩《紅雲崖》改編的同名歌劇,以及與人合作的電影文學劇本《神奇的綠寶石》《格達活佛》和大量的歌詞作品。系中國作家協會、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和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