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稽天下本無儔

唐《元稹集》:會稽天下本無儔。官至右軍將軍,會稽內史,人稱“王右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會稽天下本無儔
  • 出處:《元稹集》
官至右軍將軍,會稽內史,人稱“王右軍”。他出身於兩晉的名門望族。王羲之十二歲時經父親傳授筆法論,“語以大綱,即有所悟”。他小時候就從當時著名的女書法家衛夫人學習書法。以後他渡江北游名山,博採眾長,草書師法張芝,正書得力於鐘繇。觀摩學習“兼撮眾法,備成一家”,達到了“貴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307永嘉元年晉元帝避亂過江、遷都建康,五朝尚文之書風自此始。
276―322晉武帝鹹寧二年―元帝永昌元年王舟(世將)書《上晉元帝表》、《廿四日帖》、《嫂何如帖》。傳王舟渡江時藏索靖《七月廿六日帖》於衣中。
323明帝泰寧元年刻《謝 墓誌》。
266―324晉武帝泰始二年―太寧二年王敦(處仲)書《蝋節帖》。
276―339晉武帝鹹寧二年―成帝鹹康五年王導(茂弘)書《省示帖》、《改朔貼》。傳王導過江時猶懷锺繇《宣示表》於衣帶之內。
276―339晉武帝泰始五年―鹹康五年郗鑒(道徽)書《楷書帖》。
344建元二年王獻之(子敬)生。
345永和元年刻《顏謙婦劉氏墓誌》。
348永和四年傳衞夫人(鑠)作《筆陣圖》。王羲之書《樂毅論》。刻《王興之夫婦墓誌》。
約351永和七年王獻之開始學書。羲之從後掣筆不脫,嘆曰:“此兒書後當有大名”。又獻之以泥帚書方丈字,觀者如市,羲之見嘆美。作書與親故云:“子敬飛白大有意”。按《晉書》稱獻之少時書已“咄咄逼人”。
352以前永和八年劉劭撰《飛白書勢銘》。
353以前永和九年王羲之書《姨母帖》、《寒切帖》、《行穰帖》、《省別帖》《長風帖》、《此事帖》、《初月帖》、《十七帖》、《快雪時晴帖》、《孔帖中帖》、《得示帖》、《喪亂帖》《頻有哀禍帖》等
353永和九年三月王羲之書《蘭亭集敘》。傳王羲之撰《記白雲先生書訣》。
356永和十二年王羲之書《黃庭經》、《東方朔畫贊》。
358昇平二年傳王羲之書《孝女曹娥碑》。刻《王閩之墓誌》。
323―358明帝太寧元年―昇平二年王洽(敬和)書《辱告帖》、《仁愛帖》、《兄示帖》、《向感塞帖》等。
359昇平三年刻《王丹虎墓誌》。
361以前昇平五年傳王羲之撰《題衞夫人筆陣圖後》、《書論》、《筆勢論》、《用筆賦》等。
361昇平五年王羲之卒,時年五十九歳。按,楷書、行書、今草之演進至王羲之始告完成。
368太和三年立《符秦建元四年產碑》,俗稱《広武將軍碑》。
312―373懷帝永嘉六年―孝武帝寧康元年桓溫(元子)書《草書帖》。
378太元三年刻《謝琰墓誌》。
313―384愍帝建興元年―孝武帝太元九年郗愔(方回)書《草書帖》。
王薈(敬文)書《癤腫帖》。
320―385元帝太與三年―孝武帝太元十年謝安(安石)書《草書帖》。
386以前太元十一年王獻之書《十二月帖》(按,傳世《中秋帖》為米芾從此帖節臨)、《地黃湯帖》、《洛神賦》(即《玉版十三行》)、《鵝群帖》、《鴨頭丸帖》等。獻之行草能為“一筆書”,気息通其隔行。王獻之使楷書、行書、今草發揚光大。
386太元十一年王獻之卒,時年四十三歳。
386以前太元十一年王徽之(子猷)書《新月帖》。
351―388永和七年―太元十三年王珉(季琰)撰《行書狀》。王珉書《行書帖》、《草書帖》。
399安帝隆安三年刻《枳楊陽神道闕》。
350―401永和六年―隆安五年王珣(元琳)書《伯遠帖》、《三月帖》。
405晉安帝羲煕元年立《爨寶子碑》。
345―406永和元年―羲煕二年顧愷之(長康)書《題女史箴圖》。
414羲煕十年立《好大王碑》。 378太元三年刻《謝琰墓誌》。
313―384愍帝建興元年―孝武帝太元九年郗愔(方回)書《草書帖》。
王薈(敬文)書《癤腫帖》。
320―385元帝太與三年―孝武帝太元十年謝安(安石)書《草書帖》。
386以前太元十一年王獻之書《十二月帖》(按,傳世《中秋帖》為米芾從此帖節臨)、《地黃湯帖》、《洛神賦》(即《玉版十三行》)、《鵝群帖》、《鴨頭丸帖》等。獻之行草能為“一筆書”,気息通其隔行。王獻之使楷書、行書、今草發揚光大。
386太元十一年王獻之卒,時年四十三歳。
386以前太元十一年王徽之(子猷)書《新月帖》。
351―388永和七年―太元十三年王珉(季琰)撰《行書狀》。王珉書《行書帖》、《草書帖》。
399安帝隆安三年刻《枳楊陽神道闕》。
350―401永和六年―隆安五年王珣(元琳)書《伯遠帖》、《三月帖》。
405晉安帝羲煕元年立《爨寶子碑》。
345―406永和元年―羲煕二年顧愷之(長康)書《題女史箴圖》。
414羲煕十年立《好大王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