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泊灣》是由裘·格羅斯曼、保爾·羅斯迪執導的紀錄片,巴巴拉·蘇科瓦、Otto Tausig等參加演出,影片於1998年10月20日在奧地利上映。
該片記錄的是世界大戰在歐洲地區瀕臨爆發之際,兩萬多名猶太人遷入上海,到如集中營般擁擠髒亂的外來居民區,這群猶太人的海外流亡生涯的故事。
基本介紹
- 導演:裘·格羅斯曼、保爾·羅斯迪
- 編劇:裘·格羅斯曼、保爾·羅斯迪
- 主演:巴巴拉·蘇科瓦,Otto Tausig
- 製片人:Joan GrossmanPaul、RosdyLukas Stepanik
- 出品公司:Pinball Film 與 Extra Film
- 中文名:最後的泊灣
- 外文名:The Port of Last Resort
- 其它譯名:Zuflucht in Shanghai
- 出品時間:1998年
- 製片地區:奧地利
- 類型:紀錄片
- 片長:80分鐘(德國)、79分鐘(中國台灣)
- 上映時間:1998年10月20日(奧地利)
- 對白語言:英語、德語
- 色彩:黑白、彩色
- imdb編碼:tt0195157
- 原創音樂:John Zorn
- 攝影 :Wolfgang Lehner
演職員,劇情簡介,演職員表,演員表,職員表,獲獎記錄,
劇情簡介
上海,1938-1941。當世界大戰在歐洲地區瀕臨爆發之際,遭納粹迫害的猶太人逃亡至海外的機會也越見渺茫。當時,唯有還在中國的上海,無需任何檔案證明就可讓外藉人士遷入,於是,有超過兩萬名猶太人,一波波地湧入上海。從遠離戰火荼毒的“小維也納”,到如集中營般擁擠髒亂的外來居民區。這群猶太人的海外流亡生涯,與這個異國城市的命運,也因此有了密不可分的關連。
本片藉由四位在上海幸晚於難的猶太人講述親身遭遇,佐以一些未曾面世的珍貴照片與紀錄影片,以及薇婷與史托佛,這兩個當時在上海經營貿易與出版的猶太人,所留下來的信件與刑物,垂建出這群猶太人的上海記憶。無論是透過單純的訪談紀錄,亦或是將文字轉為畫外音配合相關的影像呈現,都彷佛是要帶領著觀眾進入這些人物的腦海內,去見證他們在那殘破歲月中的艱辛與無奈。
本片配樂極為出色,運用了傳統的猶太及中國的樂器與樂風,也穿插著西方古典音樂或爵士樂的片段,營造出上海地理與人文上獨特的複雜氛圍,讓人彷佛真的置身於三、四○年代的黃浦江畔。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配音 |
---|---|---|
自己 | 芭芭拉·蘇科瓦 | ---- |
自己 | Otto Tausig | ---- |
職員表
製作人 | 導演 | 編劇 | 攝影 | 配樂 | 剪輯 |
---|---|---|---|---|---|
裘·格羅斯曼 保爾·羅斯迪 Lukas Stepanik | 裘·格羅斯曼 保爾·羅斯迪 | 裘·格羅斯曼 保爾·羅斯迪 | Wolfgang Lehner | John Zorn | 裘·格羅斯曼 保爾·羅斯迪 |
演職員表資料來源
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 | 獲獎獎項 | 獲獎方 | 獲獎結果 | |
1999年 | 美國紐約弗萊明紀錄片電影節 | 最佳影片獎 | 裘·格羅斯曼、保爾·羅斯迪 | 獲獎 |
俄羅斯聖彼德堡Message to Man電影節 | 最佳紀錄片獎 | 裘·格羅斯曼、保爾·羅斯迪 | 獲獎 | |
菲律賓馬尼拉電影節 | 最佳紀錄片獎 | 裘·格羅斯曼、保爾·羅斯迪 | 獲獎 | |
柏林電影節 | 入圍 |
獲獎記錄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