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達村

曼達村

曼達村為行政村,隸屬於雲南省景洪市嘎灑鎮,距鎮政府所在地2.5公里,到鎮道路為柏油路,交通方便,距市區7公里。東鄰曼占宰村委會,南鄰曼勉村委會,西鄰沙藥村委會,北鄰曼邁村委會。轄曼達一、二村等13個村,有農戶941戶,有鄉村人口4615人,從事第一產業人數2797人。全村委會國土面積17.43平方公里,海拔562米,年平均氣溫22.6℃,年降水量1200毫米,適合種植糧食、蔬菜等農作物。農民收入主要以林業為主。另有雲南省普洱市寧洱縣德安鄉曼達村等同名村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曼達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雲南省景洪市嘎灑鎮
  • 電話區號:(+86)0691
  • 郵政區碼:666109
  • 地理位置:距鎮政府所在地2.5公里
  • 面積:17.43平方公里
  • 人口:4615人
  • 氣候條件:熱帶雨林氣候
  • 機場:西雙版納嘎灑國際機場
  • 車牌代碼:雲K
雲南省西雙版納州景洪市嘎灑鎮曼達村,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人口衛生,文化教育,村務公開,基層組織,新農村建設,發展重點,雲南省普洱市寧洱縣德安鄉曼達村,村情概況,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人口衛生,文化教育,村務公開,

雲南省西雙版納州景洪市嘎灑鎮曼達村

自然資源

曼達村有耕地總面積3588畝(其中:水田3588畝),人均耕地0.79畝,主要種植水稻、蔬菜等作物;擁有林地6655畝,其中水面面積261畝,其中養殖面積261畝;其他面積15383畝。
雲南省景洪市嘎灑鎮曼達村地理位置

基礎設施

截止22009年底,該村委會已實現五通,無路燈。全村委會有941戶通自來水,有941戶通電,有933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927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99.15%和99.15%);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937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937戶(分別占總數的99.57%和99.57%)。
該村委會到鎮道路為水泥路;進村委會道路為水泥路面;村委會主幹道均為水泥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0.5公里,距離集貿市場1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134輛,拖拉機218輛,農用車22輛,機車1749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3588畝,有效灌溉率為100%,其中有高穩產農田面積3588畝,人均高穩產農田面積0.79畝。
曼達村委會曼達村委會
到2009年底,全村委會裝有太陽能農戶854戶;全村委會有13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13個自然村已通電;有13個自然村已通路;有13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13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13個自然村已通路燈。該村委會農戶住房以磚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283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658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274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789萬元,占總收入的34.7%;畜牧業收入112萬元,占總收入的4.93%(其中,年內出欄肉豬478頭,肉牛42頭,出籠雞13160);漁業收入157萬元,占總收入的6.9%;林業收入1094萬元,占總收入的48.11%。農民人均純收入3800元,農民收入以林業等為主。

人口衛生

該村有農戶941戶,共鄉村人口4615人,其中男性2283人,女性2332人。其中農業人口4615人,勞動力2797人。該村委會以傣族為主,其中傣族4126人,布朗405人。
到2009年底,全村委會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8人,占人口總數的0.17%;參加農村合作醫療4297人,參合率93.11%;享受低保118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鎮衛生院,該村委會距離鎮衛生院3.5公里。該村委會建有公廁10個,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23個,有排水溝渠20條,人畜混居的農戶741戶,占農戶總數的16.06%。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2所(天河、曼校),校舍建築面積3410平方米,擁有教師39人,在校學生464人,距離鎮中學3.5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454人,其中小學生287人,中學生167人。
該村無文化活動室、圖書室,有業餘文娛宣傳隊1個。

村務公開

該村委會到2008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935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6989.77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是,一事一議籌勞28268個(勞均3個),籌資64.4萬元。,有固定資產1171.28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委會建有黨總支1個,下設11個黨支部,共有黨員91人,少數民族黨員91人,其中男黨員78人、女黨員13人。
村委會由支書、主任、副主任等組成,下設13個村民小組。
該村委會建有團總支1個,團支部11個,共有團員114人。

新農村建設

2009年以來,該村根據景洪市委、市政府及嘎灑鎮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要求,結合本村實際,按照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二十字”方針要求,以“鄉村建設”為目標,全面開展宣傳發動,調動民眾建設新農村的積極性,採取民眾投資投勞的方式進行村容村貌建設,依靠科技發展農業生產。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種植業結構單一,制約著農民經濟收入的提高;技術人才缺乏;村寨道路設施有待改善。
該村委會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加強科技培訓,提高農民科技意識;做好產業結構調整,提升橡膠、糧食傳統產業,發展畜牧、水產、蔬菜等特色農業,提高農民收入;結合新農村建設,發展集體經濟,改善道路設施及村容村貌。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9年3800元增加到2010年4104元。

雲南省普洱市寧洱縣德安鄉曼達村

村情概況

該行政村隸屬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德安鄉,地處德安鄉東邊,距德安鄉政府所在地18公里,到鄉道路為土路,交通不方便,距縣82公里。東鄰墨縣景星鄉,南鄰文化村花達,西鄰文化村,北鄰梅子鄉民勝村。轄大田、雙台 、平田等4個村民小組。
全村國土面積2.13平方公里,海拔1,260米,年平均氣溫24℃,年降水量1,470毫米,適合種植水稻、玉米等農作物。

自然資源

截止2008年底,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195畝(其中:田185畝,地1,010畝),人均耕地2.40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1,006畝;水面面積186畝;荒山荒地 660畝,其他面積149畝。有林業等資源。

基礎設施

截止2008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通電 、通路、通電視、通電話。全村有81戶通自來水,有2戶飲用井水,有34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32%)。有104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54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和52%);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47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33戶(分別占總數的45%和32%)。
該村到鄉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18公里,距離集貿市場18公里。全村共擁有拖拉機1輛,機車21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85畝,有效灌溉率為80%,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32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6畝。
到2008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2戶。全村尚未完成“一池改”,全村有4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4個自然村已通電;有4個自然村已通路;有4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4個自然村已通電話。該村農戶住房都是土木結構住房,有103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16.97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64.76萬元,占總收入的55.36%;畜牧業收入23.1萬元,占總收入的19.75%(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33頭,肉牛41頭);林業收入18.64萬元,占總收入的15.94%;第二、三產業收入30.58萬元,占總收入的26.14%;工資性收入6.8萬元,占總收入的5.81%。農民人均純收入916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和養殖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5.2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71人,在省內務工71人。

人口衛生

截止2008年底,該村有農戶103戶,共鄉村人口495人,其中:男性269人,女性226人。其中:農業口495人,勞動力245人。該村以哈呢族、漢族為主(是哈尼族、漢族混居地),其中:哈尼族482人,漢族13人。到2008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5人,占人口總數的3.03%;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81人,參合率56.77%;享受低保41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鄉衛生院,該村距離鄉衛生院18公里。

文化教育

該村學生就讀於德安中心學校,距離鄉中心學校18公里。截止2008年底,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5人,其中小學生21人,中學生8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7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104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195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年末有固定資產1.2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 ,主要以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財務收支、籌資籌勞情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