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面積5689畝(其中:水田5474畝),人均
耕地1.58畝,主要種植水稻等作物。擁有林地16919畝,其中經濟林果地794畝,其中人均
經濟林果地0.26畝,主要種植青棗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115畝,其中養殖面積115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10年底,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無路燈。全村有654戶通自來水。有654戶通電;有554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654戶;(分別占總戶數的100%、100%和100%)。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654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654戶,(分別占總數的100%和100%)。
該村到鎮政府道路為柏油路,進村道路為水泥路;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4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4公里。全村共有汽車63輛,農用運輸車18輛,拖拉機564輛,機車1184輛。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15戶;裝有太陽能農戶602戶,已完成"一池三改"的農戶15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3707畝,有效灌溉率為98.54%,其中有高穩產農田面積3707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23畝。
該村到2010年底,農戶住房以磚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88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466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1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918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070萬元,占總收入的36.66%;畜牧業收入196萬元,占總收入的6.71%(其中:年出欄肉豬1159頭,肉牛70頭,家禽9572隻,);漁業收入30萬元,占總收入的1.02%;林業收入1554萬元,占總收入的53.25%;第二、第三產業收入60萬元,占總收入的2.05%;工資性收入107萬元,占總收入的3.66%;其它收入8萬元,占總收入的0.27%。農民人均純收入5125元,農民收入以農業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03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314人(占勞動力的16.15%),在省內務工214人,到省外務工100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往市內。2010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2624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89.92%。該村目前正在發展橡膠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西瓜、甜玉米、香蕉、台灣青棗、石斛等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654戶,鄉村人口2999人,其中男性1469人,女性1530人。其中農業人口2999人,勞動力1944人。該村以傣族為主,其中傣族2620人,其他民族379人。
到2010年底,全村無人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912人,參保率63.75%;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942人,參合率98.09%,享受低保107人,五保戶1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鎮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0公里,距離鎮衛生院3公里。該村建有公廁13個,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4個,建有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人畜混居的農戶654戶,占農戶總數的100%。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10000平方米,擁有教師18人,在校學生265人,距離中學3公里。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63人,其中小學生190人,中學生73人。
該村建有文化活動室5個,圖書室4個,文娛科教宣傳隊3個。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4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669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5857.0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871.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680個(勞均1個)。年末集體總收入212.00萬元,有固定資產969.0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13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1、各村寨污水多,需改善排水設施; 2、各別寨子文化室需改建,但村集體收入少,資金短缺; 3、各村農田水利設施不夠完善,需改善。。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1、加強對農業知識的學習,大力發展冬農作物,發展訂單農業; 2、多開展種植養殖業的科技培訓,提高農民的科技意識,增加農民收入; 3、逐步完善各村寨文化設施,及農田水利設施。 4、到“十二五”期間,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14年9946元增加到10500元。。
地圖信息
地址: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