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紹夔捉“怪”

唐朝時,洛陽有座寺廟。屋裡的銅磬,每天自己會發出低沉的聲音。和尚以聲響為妖怪。時間一 長,老和尚嚇得生病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曹紹夔捉“怪”
  • 類型:故事
原文,譯文,文言知識,思考與練習,練習,思考,

原文

洛陽有僧,房中有罄①,日夜輒自鳴。僧以為怪,懼而成疾。求術士百方禁之,終不能已。紹夔與僧善,來問疾,僧俱以告,俄,擊齋鐘③,罄復作聲。紹夔笑曰:“明日可設盛饌,當為除之。”僧雖不信紹夔言,然冀其有效,乃具饌以待之。夔食訖,出懷中錯⑤,鑢(lǜ)⑥磬數處而去,其響遂絕。僧苦問其所以,紹夔云:“此罄與鐘律合④,擊彼此應。”僧大喜,其疾亦愈。

譯文

在洛陽有一個僧人,他的房間裡有一口磬,白天和晚上就自己響了起來。僧人感到非常奇怪,由於害怕而生病。他找來有法術的人用許多方法禁止它鳴響,最終也不能使它停止。曹紹夔與和尚是好朋友,來看望他.正好那個時候前殿的齋鐘響了,磬也跟著自鳴。曹紹夔笑著對和尚說:“明天你請我喝酒吃飯,我幫你捉妖。”和尚雖然不相信他,但仍希望它有效,準備了豐盛的酒菜。曹公毫不客氣,把好酒好菜吃光。 酒足飯飽之後,從袖中抽出一把銼刀, 銼了幾下,磬果然不再自鳴了。和尚一再追問其道理,曹紹夔說:“此磬和前殿齋鐘的音調相同,發生了共鳴。”和尚非常高興,他的病也好了。

文言知識

說“彼”。“彼”有兩個含義:一、指“那”、“那個”。上文“擊彼此應”,意為敲擊那個,這個就呼應。成語“此起彼伏”,意為這裡起來,那邊下去。二、指“他”、“他們”。成語“知彼知己,百戰不殆”,意為了解他們(對方)也了解自己,那么一百次戰鬥也不會有危險。又,“縱彼不言,吾不愧於心乎”,意為縱然他(他們)不批評,我在心裡能不感到慚愧嗎? 【注釋】
①罄:一種打擊樂器。和尚用來做佛事。
②術士:有法術的人。
③齋鐘:寺廟裡開飯的鐘。
④律合:指頻率相同。
⑤錯:同挫,銼刀。
⑥鑢:挫磨。

思考與練習

練習

1、解釋:①已
②善
③俄
④作
⑥冀
⑦具
⑧訖
2、翻譯:
①僧俱以告
②當為除之
③僧苦問其所以

思考

(1)本文中的和尚和曹紹夔分別是個什麼人?
(2)你從本文悟一個什麼道理?
(1)答:和尚是個疑神疑鬼的人,而曹紹夔是個聰明的人。
(2)答:不要疑神疑鬼,只要明白了其中道理就沒有什麼解釋不了的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