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周頌清廟詩後

《書周頌清廟詩後》是清代方苞創作的一篇散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書周頌清廟詩後
  • 創作年代:清
  • 作品體裁:散文
  • 作者:方苞
  • 作品出處:《方望溪全集》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書周頌清廟詩後
舊說:此周公既成洛邑而朝諸侯,率之以祀文王之樂歌。蓋以四時祫祭皆於太廟,無獨祀文王之禮。然武王革殷之後,洛邑未作之前,不宜竟無祀文王之樂歌。《尚書武成》:“王來自商,至於豐。”則“邦甸侯衛,駿奔走,執豆籩”,尚在五廟中之稷廟。及武王遷鎬,乃立天子之七廟,而周公於是時特起大義,立廟於豐,獨祀文王(成王作洛,至於豐而發命,則豐廟作於遷鎬之初可知。)。凡爵命公、侯、卿、大夫,皆於豐廟。康王命畢公保釐東郊,則步自周至於豐;《江漢》之詩,召虎錫命,“告於文人”是也。
蓋祫祭先公、先王於后稷之廟,率諸侯以致孝享宜也;爵命當世之公、侯、卿、大夫,而臨以上古之侯伯,則義有未安。鎬京雖有文王之廟,然后稷及先公、先王皆式臨焉,而獨受命於文王之廟,非文王之心之所安也。郊祀后稷,而別立明堂以宗祀文王,亦此義也。
然則“載見辟王”,何以有獨祀武王之詩?曰:此其事與文王異,是乃成王免喪,初遇吉祭,奉武王之主以入王季之廟而特祀焉,《儀禮》所稱吉祭猶未配,謂此也。蓋事應祧之、祖之,終不可缺一時祭,故必祫於太廟,奉祧主以藏夾室,然後特祀新主於所入之廟。文王,侯伯也,吉祭於廟,不宜有樂歌。成、康以降,後王皆有吉祭,而不為樂歌。古人事君親,要於誠信,不敢溢言虛美,以滋天下後世之口實也。

作者簡介

方苞(1668--1749年),清代散文家。字靈皋,號望溪。安徽桐城人。是桐城派散文的開創者,尊奉程朱理學和唐宋散文。他提出文章要講“義法”。義,即“言有物”,指文章的思想內容;法,即“言有序”,即文章的篇章結構,字法句法。他還主張文章的語言要“雅潔”,這些主張雖有利於掌握古文的寫作技巧,但在思想和藝術上都規定了不少清規戒律,適應了清朝統治者鞏固思想統治和控制文風的需要。方苞的散文創作體現了其上述主張,其中《左忠毅公逸事》、《獄中雜記》等篇頗為可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