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漏子·錦筵紅

《更漏子·錦筵紅》是北宋詞人張先的一首詞。此詞戲劇性地敘寫了一段才子佳人歌筵酒席之間的邂逅,生動地塑造一位年僅十五六歲卻面目姣好、善解人意的少女形象。此詞雖寫才子佳人之愛但給人以清新感。詞情大膽而用筆含蓄,頗具藝術特色。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更漏子·錦筵紅
  • 創作年代:北宋
  • 作品體裁:詞
  • 作者:張先
  • 作品出處:《張子野詞》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造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更漏子1
錦筵2紅,羅幕3翠,侍宴4美人姝麗5。十五六,解6憐才7,勸人深酒杯。
黛眉8長,檀口9小,耳畔向人輕道。柳陰10曲,是兒家11,門前紅杏花。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更漏子:詞牌名,四十六字,前片兩仄韻,兩平韻,後片三仄韻,兩平韻。
2.錦筵:美盛的筵席。
3.羅幕:絲羅帳幕。
4.侍宴:宴享時陪從或侍候於旁。
5.姝(shū)麗:美麗。
6.解:了解,懂得。
7.憐才:愛慕有才華的人。
8.黛(dài)眉:黛畫之眉,特指女子之眉。
9.檀(tán)口:紅艷的嘴唇,多形容女性嘴唇之美。檀:淺絳色,即淺紅色。
10.柳陰:亦作“柳蔭”,柳下的陰影。
11.兒家:古代年輕女子對其家的自稱。

白話譯文

宴席桌上鋪錦紅,碧綠錦羅垂幕。侍宴的人兒生得美,楚楚動心肺。年紀輕輕十五六,懂得愛慕有才華的人。勸我飲盡又斟滿,一杯又一杯。
眉兒細又長,口兒紅又微。貼在我耳畔輕輕說:“路彎彎的柳蔭處,是奴家的家。奴家門前有杏花,不見不散。”

創造背景

這首詞寫的是一次宴會上的一個戀情故事。作者在一次酒宴上邂逅了一位佳人。佳人年輕美麗,而且愛慕有才華的人。詞人才華橫溢,譽滿士林之口,二人一見傾心,於是有了這段故事。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張先的《更漏子》以描寫詞人與歌女的相識為主線,譜寫了一首婉轉悠揚的戀曲。
“錦筵紅,羅幕翠”,描寫的是兩人相識的環境,直接點明兩人相識場所是筵席上,羅紅翠綠間。在這艷麗喧鬧的氣氛中,女主人公緩緩登場——“侍宴美人姝麗”。“侍宴”一詞指出此女身份是歌女,“姝麗”直言此女容貌秀美、姿態嫵媚,“美人”一詞可統貫。全詞前兩句成,兩人主人公皆已登場,相知相戀之曲在隨後接觸中醞釀而成。
“十五六,解憐才。”這是對歌女的個人情況的整體交代。此女只有十五六歲,正值青春年華。“解憐才”是兩人能夠相戀的最關鍵原因,此女能了解詞人的內心,與詞人有共同語言。當時歌女的地位十分低微,大多希望借攀附權貴來改變自己的處境,而詞人彼時空有滿腔才華卻難有施展機會,可謂仕宦無成。但詞中女子能在此情境下,憐才、解才、惜才,其高潔的品格由此可見一斑。此女既為歌女,又正在“侍宴”,只能借“勸酒”表白自己的感情。她自然地“勸人深酒杯”。此處“人”自是詞人自己,“深”字的使用極為考究,既有酒深之意,也有情深之味。她為詞人所斟的酒滿滿數杯,深不見底,她在這“深酒杯”中寄託了自己一腔深厚濃郁的情意。
既然要敬酒,自然就需兩面相對,詞人近觀此女,不由感嘆:“黛眉長,檀口小”,歌女兩彎蛾眉似蹙非蹙,兩片櫻唇似開非開,六字便描繪出女子的容貌。至此皆以詞人的主觀描畫和情感抒發為主,其後才交代了歌女的反應:“耳畔向人輕道。柳陰曲,是兒家。門前紅杏花。”歌女在詞人耳邊輕輕說道:柳樹隱蔽處就是我的家,家門前有紅杏花開。言外之意是:如果你來與我相會,千萬別找錯了住處。“輕道”一詞將歌女爽利性格中的點點害羞表現得絲絲入扣,既符合其歌女的身份,又將其女性性格表現得入木三分。結尾兩句歌女直言自己的住處,明確表示出對詞人的傾慕。
詞人與歌女的感情生髮可用“一見鐘情”四字概括,這“鐘情”既源自於歌女姿色“姝麗”,也源自於歌女能“解憐才”,兩人心心相惜,上演了一段才子佳人的美事。全詞語調清晰明快,樸實的語言中暗含純潔的感情,淺白的辭藻間孕育深厚的意蘊。

名家點評

古典文學研究家周汝昌:初未相識,但兩相聞名而一見思慕。(《綠窗新話》)
首都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鄧小軍:論藝術這首詞頗具特色。詞是小令,卻富於敘事性。詞人用緊湊的筆墨,寫出場面、人物、動作、對話,描述了這一見鐘情的邂逅,使讀在感受其敘事美的同時,又領略了一番故事美。語言很明快,可以說是口語化了。尤其結三句純然為歌女口聲,讀起來更是逼真傳神。同時,詞情大膽而用筆含蓄,輕倩而不失之輕薄,風格是清新明秀的。(《宋詞鑑賞辭典》)

作者簡介

張先(990-1078),北宋詞人,字子野,烏程(今浙江湖州)人,與柳永齊名,擅長小令,亦作慢詞。其詞含蓄工巧,情韻濃郁,長於鍛鍊字句,因善於用“影”字,世稱張三影。著有《張子野詞》,存詞一百八十多首。其詞內容大多反映士大夫的詩酒生活和男女之情,對都市社會生活也有所反映,語言工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