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竿竹,國內多地有,模式竹叢栽培於阿爾及爾的哈馬植物園。筍味甘美,竿韌性強,宜劈篾供編織,也可整竿使用。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栽培技術,繁殖方法,
形態特徵
竿高5-6米,大者可高達12米,直徑2-4厘米,粗者可達7厘米,基部有時多少呈“之”字形彎曲,幼竿微被白粉,老竿灰白色;中部節間長達30厘米或更長,壁厚3-5毫米;竿環中度隆起,與籜環同高。籜鞘背部綠褐色,有淡紫色脈紋,有時並有淡黃色或黃綠色縱條紋,無毛,無白粉,具稀疏或較密且通常為較小的褐色斑點;無籜耳及鞘口繸毛;籜舌狹而高,紫褐色或有時為黃綠帶紫色,頂端截平或稍作拱形,邊緣具易斷落的長纖毛或具短纖毛;籜片狹三角形或帶狀,外翻,平直,淡綠紫色,邊緣淡黃色。末級小枝具2或3葉;葉耳及鞘口繸毛常不存在;葉舌長度中等;葉片長8-12厘米,寬1-2厘米,下表面多少被毛或近於無毛,但基部具毛。花枝呈穗狀,長4-6厘米,基部托有3-6片逐漸增大的鱗片狀苞片;佛焰苞4-6片,鞘部兩側常被短柔毛,無葉耳及鞘口繸毛,縮小葉狹小,披針形至錐狀,每片苞腋內生有2或3枚假小穗。小穗長2-5-3.5厘米,狹披針形,含2或3朵小花,常僅最上端1朵小花發育;小穗軸頂端延伸呈針狀,節間有毛;穎常1片;外稃長約2.5厘米,無毛,頂端延伸成芒狀尖頭;內稃長約2.2厘米,幾無毛或僅頂端有稀疏的柔毛;鱗被狹卵狀披針形,長約2毫米;花葯長約1厘米;柱頭3。筍期4月下旬至5月上旬。
生長環境
宜栽植在背風向陽處,喜空氣濕潤較大的環境。
分布範圍
產北京、山西、陝西、江蘇、河南、湖南。歐洲、北非及美國引入栽培。模式竹叢栽培於阿爾及爾的哈馬植物園。
主要價值
筍味甘美,竿韌性強,宜劈篾供編織,也可整竿使用。
栽培技術
深挖穴,淺栽竹,起苗後及時栽植,及時澆水,空氣濕度低適度葉面噴水。
繁殖方法
母株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