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曙光號功能貨艙
- 來源:源於俄語Заря́
- 方式:美國出資,俄羅斯製造
“曙光”號(Zarya)功能艙為國際空間站的第一個組件,於1998年11月20日由俄羅斯“質子-K”火箭從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簡介“曙光”號重量為24.2噸(其中包括4.5噸燃料),長13米,內部容積約72立方米...
黎明探測器(Dawn),又稱作曙光號探測器,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為探索小行星帶 的穀神星 與灶神星 而發射的無人太空探測器。黎明號探測器於2007年9月27日發射,2011年7月16日抵達灶神星,2012年9月5日正式啟程前往穀神星,2015年3月6...
曙光號小行星探測器也被稱作為黎明號小行星探測器是美國宇航局的無人空間探測器,於2007年9月27日發射升空,目的是探索小行星帶最大的兩顆原行星:灶神星與矮行星穀神星,是第一架環繞小行星的探測器,也是首架在任務期間成功進入兩顆...
《曙光號》是新星出版社出版的《中日青年作家優秀作品集》叢書中的一部,作者是平野啟一郎。內容簡介 2033年,人類乘坐“曙光號”飛船登上火星;凱旋的航空英雄卻陷入重重危機與陰謀;美國總統大選、恐怖組織秘密活動、高致死率的新型瘧疾...
曙光號科學衛星是天文學專有名詞,來自中國天文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發布的天文學專有名詞中文譯名,詞條譯名和中英文解釋數據著作權由天文學名詞委所有。補充說明 “英漢天文學名詞資料庫”(以下簡稱“天文名詞庫”)是由中國天文學會天文學...
《曙光號全解密》是2010年當代中國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梁東元。內容簡介 從“581”小組到“651”計畫,從“714”任務到“曙光號”下馬,這一歷程艱辛曲折,光榮而又悲壯。作者採訪了眾多尖端科技領域的老專家和其它親歷者,在書中...
”現年66歲的倖存者譚偉基被曙光401號客船的拖輪(指在前方拖行曙光401號的‘先行408號’)救起,他聽到拖輪上的船員這么說。事發後,趕到現場救援的開平縣水運公司三埠船隊船員黃棟瀚見到那塊頂蓋“落在沉船地點一百多米外的對岸”,...
黎明號小型試驗艙,國際空間站俄羅斯艙段組成部分。發展歷程 “聯盟MS-22”飛船於莫斯科時間2022年9月21日20時06分(台北時間22日1時06分)與國際空間站俄羅斯艙段的“黎明”號小型試驗艙完成對接。莫斯科時間2023年9月15日18時44分(...
1998年11月20日,國際空間站首個組件——曙光號功能貨艙(美國出資,俄羅斯製造)發射成功。1998年12月4日,美國團結號節點艙由奮進號太空梭送入軌道,並於12月7日與曙光號成功對接。第2階段的主要目標是建成1個具有載3人能力的初期空間...
阿古斯號是綠色和平最小的電動機船,另外三艘是希望號,極地曙光號和彩虹勇士號阿古斯號是一位小巨人,她是綠色和平最小的電動機船,基本上只在鹿特丹(荷蘭)港或北海沿岸活動。她的名稱來自古老的希臘神話。神話中阿古斯是全身長滿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