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晚的向道:多多研究集》是華文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暮晚的向道:多多研究集
- 作者:王東東
- 出版時間:2020年8月1日
- 出版社:華文出版社
- 頁數:320 頁
- ISBN:9787507553079
- 定價:68 元
- 裝幀:平裝
- 叢書:隱匿的漢語之光·中國當代詩人研究集
內容簡介
多多是少數幾位較難歸入“朦朧派”的早年“今天派”詩人之一。如果說“朦朧”還暗示了一種半透明(translucency)的狀態,那么多多的詩從一開始就由於缺乏那種對光明的遐想而顯出絕對的晦暗(opacity)。他的黑色抒情觸鬚在遇到現實侵襲的時刻,每每回過來向自己的內臟挖掘,這同他詩歌的向外舒展的歌唱風格(或者他天性中那種歌唱的衝動)形成尖銳的衝突。由此,多多在近年來的眾多詩作中採取了一種在自身中斷然否認的方式,用刪除欲望的言語控訴,用慘敗的抒情慟哭。在一首標題冗長的詩《在這樣一種天氣里來自天氣的任何意義都沒有》里,多多用一種自我拆卸的語言表達了“意義”的危機。 土地沒有幅圓,鐵軌朝向沒有方向 被一場做完的夢所拒絕 被裝進一隻鞋匣里 被一種無法控訴所控制 在蟲子走過的時間裡 畏懼死亡的人更加依賴於畏懼 可以看出,幾乎每一行詩句都在一種自反(self-n...展開全部) 多多是少數幾位較難歸入“朦朧派”的早年“今天派”詩人之一。如果說“朦朧”還暗示了一種半透明(translucency)的狀態,那么多多的詩從一開始就由於缺乏那種對光明的遐想而顯出絕對的晦暗(opacity)。他的黑色抒情觸鬚在遇到現實侵襲的時刻,每每回過來向自己的內臟挖掘,這同他詩歌的向外舒展的歌唱風格(或者他天性中那種歌唱的衝動)形成尖銳的衝突。由此,多多在近年來的眾多詩作中採取了一種在自身中斷然否認的方式,用刪除欲望的言語控訴,用慘敗的抒情慟哭。在一首標題冗長的詩《在這樣一種天氣里來自天氣的任何意義都沒有》里,多多用一種自我拆卸的語言表達了“意義”的危機。 土地沒有幅圓,鐵軌朝向沒有方向 被一場做完的夢所拒絕 被裝進一隻鞋匣里 被一種無法控訴所控制 在蟲子走過的時間裡 畏懼死亡的人更加依賴於畏懼 可以看出,幾乎每一行詩句都在一種自反(self-negative)的狀態下變得不可收拾,變得無法說明、無法理解,每一個詞語都被出現在它之後的詞語引向不確定、不可能和荒誕。尤其是那些曾經充滿“意義”的詞語,可能是廣闊的“土地”,可能是通向未來的“鐵軌”,以及滿足著幻想的“夢”,在這裡都變得不可理喻——要么失去本身被定義的內容,要么執行著相反的功能,但無論如何,都暗示著一種精神的絕境,甚至當這種絕境的詩學被總結為“也不會站在信心那邊,只會站在虛構一邊”時,這種“虛構”的概念也變得不安和岌岌可危。 當馬蹄聲不再虛構詞典 請你的舌頭不要再虛構馬蜂 當麥子在虛構中成熟,然後爛掉 請吃掉夜鶯歌聲中最後那隻李子吧 這樣,甚至虛構本身也不可捉摸,就像麥子在“虛構”里不會“成熟,然後爛掉”一樣,就像在“夜鶯歌聲中”我們不可能“吃掉”任何虛構的“李子”一樣,一切虛構的訴求(“請……吧”)實際上都無法產生想像的完美。那么,當此詩結束於“只有虛構在進行”的陳述時,“虛構”不再是作為同虛妄的“信心”相對的力量,而恰恰是作為無法同歷史抗衡的現象懸擱在那裡的。可以看出,多多在詩里表達了那種阿多爾諾(T. W. Adorno)所說的無法揚棄為肯定性的否定,一種不妥協的、無休止的自我對抗,在這種否定和對抗中多多展示了那種最後的肯定性都在被不斷剝奪的嚴酷現狀。 這也是《沒有》一詩用更加坦白的方式所表現的。“沒有”一詞所引出的短促的陳述插在各個段落間,一次次否決了在詩句里努力保持的微弱的、殘剩的希望。 本書是“隱匿的漢語之光•中國當代詩人研究集”叢書第六卷,收錄了關於詩人多多的重要、*新研究成果。這些被成果被精選、編排為專論、讀扎、述往、訪談等五部分,系統深入地梳理和探討了詩人作品的概貌、對詩人及其作品研究視角的變遷,藉此捕捉到了詩人對漢語寫作進而言之對漢語本身做出的貢獻。多多作為新詩話語譜系中重要的女詩人,對其的研究在數量和質量上都有著豐厚的積累,本書彌補了多多研究有成果而無總結之缺憾,為大學文藝批評專業教學活動提供了範本,為詩歌教學者、相關專業學生,及詩歌愛好者提供了優質且必要的資料。 多多,本名粟世征,朦朧詩派代表詩人之一。1951年出生於北京,1969年到白洋淀插隊,後來調到《農民日報》工作。1972年開始寫詩,1982年開始發表作品。在20世紀70年代,多多是中國為數不多的現代詩歌的探索者之一,其代表作《瑪格麗和我的旅行》《手藝》《致太陽...(展開全部)》 本書是“隱匿的漢語之光•中國當代詩人研究集”叢書第六卷,收錄了關於詩人多多的重要、*新研究成果。這些被成果被精選、編排為專論、讀扎、述往、訪談等五部分,系統深入地梳理和探討了詩人作品的概貌、對詩人及其作品研究視角的變遷,藉此捕捉到了詩人對漢語寫作進而言之對漢語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