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紫鼠尾草(學名:Salvia atropurpurea)是唇形科鼠尾草屬的植物,是中國的特有植物。多年生草本;根莖粗短,被有褐色鱗片,鱗片長1-1.8厘米,寬約5毫米,根木質,扭曲,條狀。
(概述圖來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暗紫鼠尾草
- 學名:Salvia atropurpurea C. Y. Wu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 綱: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
- 亞綱:合瓣花亞綱 Sympetalae
- 目:管狀花目 Tubiflorae
- 科:唇形科 Labiatae
- 亞科:野芝麻亞科 Lamioideae
- 族:鼠尾草族 SALVIEAE
- 屬:鼠尾草屬 Salvia
- 亞屬:弧隔鼠尾草亞屬 Subgen. Salvia
- 組:寬球蘇組 Sect. Eurysphace
- 亞組:多年生亞組 Subsect. Perennes C. Y. Wu
- 種:暗紫鼠尾草
- 分布區域:中國雲南
- 系:鐘萼鼠尾草系 Ser. Campanulatae
形態特徵,整體,莖葉,花果,生長環境,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整體
多年生草本;根莖粗短,被有褐色鱗片,鱗片長1-1.8厘米,寬約5毫米,根木質,扭曲,條狀。
莖葉
莖單一,自根莖生出,直立,高約50厘米,鈍四稜形,具四槽,褐色,被淺褐色長柔毛,下部漸變無毛,不分枝。
葉片卵圓形或寬卵圓形,長3.5-10.5厘米,寬2.5-9厘米,先端鈍或銳尖,基部淺心形,邊緣具重圓齒,草質,具細皺,上面密被短柔毛,下面密被蛛絲狀的灰白色絨毛,脈網在下面明顯;基出葉葉柄最長,長12-15厘米,莖生葉葉柄較短,下部者長6-10厘米,向上變短至長0.5-1厘米,扁平,基部鞘狀,被毛同莖。
花果
輪傘花序2-6花,下部稍疏離而上部較密集組成頂生長6-15厘米的總狀花序或具分枝的總狀圓錐花序;苞片卵圓形,長6-15毫米,寬4-10毫米,先端銳尖或略鈍,基部寬楔形,上面略被短柔毛或近無毛,下面密被長柔毛,邊緣密被長柔毛狀緣毛;花梗長3-4毫米,與花序軸密被褐色的長柔毛及混生具腺的疏柔毛。
花萼鐘形,長13-15毫米,外面特別沿脈上密被平展長柔毛,內面被微硬伏毛;二唇形,裂至花萼長1/3,上唇寬三角形,長約6毫米,寬約8.5毫米,先端銳尖,下唇與上唇近等長,半裂成2齒,齒三角形,先端銳尖。
花冠暗紫色,長2.5-3厘米,外面被疏柔毛,內面近基部有不完全的疏柔毛毛環,冠筒直伸,向上略寬大,至口部寬達10毫米,冠檐二唇形,上唇直伸,稍內凹,長約7.5毫米,寬7-7.5毫米,先端微凹,下唇3裂,中裂片最大,近倒心形,長約5毫米,寬約8.5毫米,側裂片斜半圓形。能育雄蕊2,伸至上唇,內藏,花絲長約5.5毫米,扁平,藥隔長約8毫米,與花絲連線處膨大,被疏柔毛,上下臂近等長,下臂的藥室較小。花柱與花冠上唇近等長,上部較粗大,先端不相等2淺裂。花盤前方稍膨大。
成熟小堅果未見。花期7月。
生長環境
生於草坡,海拔約3460米。
分布範圍
產雲南西部;模式標本采自雲南鎮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