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喑啞的聲音》是上海文藝出版社2013年出版的小說集,作者是李洱。
基本介紹
- 書名:暗啞的聲音
- 出版社:上海文藝出版社
- 頁數:227頁
- 開本:32
- 品牌:上海世紀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作者:李洱
- 出版日期:2013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32144895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暗啞的聲音》由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李洱,男,作家,1966年生於河南濟源,1987年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曾在高校任教多年,後為河南省文學院專業作家,兼任《莽原》雜誌副主編。被認為是中國先鋒文學之後最重要的代表作家之一,現為中國現代文學館研究部主任。代表作有《導師死了》、《現場》、《午後的詩學》、《遺忘》等中短篇小說,以及長篇小說《花腔》、《石榴樹上結櫻桃》等。《花腔》2002年入圍第六屆茅盾文學獎,2010年被評為30年(1979—2009年)中國十佳長篇小說。曾獲第三、第四屆“大家文學獎”(榮譽獎)、首屆“21世紀鼎鈞雙年文學獎”、第十屆“莊重文文學獎”、首屆“華語傳媒文學圖書獎”。作品被譯成德語、義大利語、法語、英語、韓語、日語、西班牙語等多種文字。
圖書目錄
自序
喑啞的聲音
墮胎記
饒舌的啞巴
錯誤
夜遊圖書館
懸鈴木枝條上的愛情
黝亮
遭遇
故鄉
1919年的魔術師
窨井蓋上的舞蹈
秩序的調換
惘城
白色的烏鴉
威脅
喑啞的聲音
墮胎記
饒舌的啞巴
錯誤
夜遊圖書館
懸鈴木枝條上的愛情
黝亮
遭遇
故鄉
1919年的魔術師
窨井蓋上的舞蹈
秩序的調換
惘城
白色的烏鴉
威脅
序言
十年前,有編輯朋友說,願意編輯出版一套我的作品集,或者所謂的文集。最近幾年,也不斷有人這樣建議。對朋友的好意,我當然要表示感謝。但是,我卻不敢貿然應允。
對自己的作品,我一直缺乏足夠的信心。我自認為是個認真的寫作者,但是認真只是一種工作態度,它並不能保證你能寫出好作品。我也自認為寫出過一些好作品,但是它們在我的作品中究竟占有多大比例,我卻心中無底。多年來我一直有個願望,就是能抽出時間,對已有的作品進行必要的修改和潤色,好像它們還只是一些半成品,不該輕易拿出來示人。
熟知我的讀者都知道,我這樣說,並非矯情。
我收到過、拜讀過很多朋友的作品集、文集。閱讀朋友的作品,既是與朋友相處的方式,也是向朋友學習的機會,你可藉此知道當代的寫作狀況。但是說句實話,對這些作品集、文集能有多少讀者,我總是不免有些懷疑。以自己的閱讀為例,中國作家中,除了魯迅的文集,別人的文集我確實沒有認真通讀過。外國作家中,除了加繆的文集,我也沒能全都讀完。是啊,除了研究魯迅和加繆的少數專家之外,誰又會去通讀他們的文集呢?對魯迅和加繆這樣的頂尖大師尚且如此,遑論對於他人?
正是因為這樣的理由,我對出版作品集,或者所謂的文集,確實沒有太大的興趣。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現在當這套作品集出現在讀者面前的時候,我心中充滿了不安。
如果你問我,既然如此,那你為什麼還要同意將它們集中出版呢?我想了想,終於找到了一些理由。首先當然因為是出版社的盛情。上海文藝出版社是我非常信任和尊重的出版社,從這裡出版的很多優秀作品,曾經極大地豐富了我的文學世界,我對此一直深懷感激。對他們的好意,我除了感謝還得接受。其次,我逐步認識到,寫作者永遠不可能寫出讓自己非常滿意的作品的。在一些人看來已經足夠完美的作品,在另外一些人看來卻可能是毛病百出,而他們指出的一些毛病,可能有助於你寫出更好的作品;對於你自認為的那些失敗之作,或許還會有讀者認為值得一讀。坦率地說,這兩種情況都曾經在我身上發生過,這是一種鞭策,也是一種安慰。而我,既需要鞭策,也需要安慰。
這套作品集,除了收錄我的小說作品,也收錄了我的一些文學對話錄、演講以及隨筆。與我進行這些對話的批評家、記者,無疑都是文學的行家。借對話和演講的機會,我講述了我對人與事、對文學與時代的一些看法。正是那樣的一些看法,決定了我為什麼會寫出這些作品,也決定了這些作品的成功與失敗。
感謝閱讀這套作品集的每一位讀者朋友。
對自己的作品,我一直缺乏足夠的信心。我自認為是個認真的寫作者,但是認真只是一種工作態度,它並不能保證你能寫出好作品。我也自認為寫出過一些好作品,但是它們在我的作品中究竟占有多大比例,我卻心中無底。多年來我一直有個願望,就是能抽出時間,對已有的作品進行必要的修改和潤色,好像它們還只是一些半成品,不該輕易拿出來示人。
熟知我的讀者都知道,我這樣說,並非矯情。
我收到過、拜讀過很多朋友的作品集、文集。閱讀朋友的作品,既是與朋友相處的方式,也是向朋友學習的機會,你可藉此知道當代的寫作狀況。但是說句實話,對這些作品集、文集能有多少讀者,我總是不免有些懷疑。以自己的閱讀為例,中國作家中,除了魯迅的文集,別人的文集我確實沒有認真通讀過。外國作家中,除了加繆的文集,我也沒能全都讀完。是啊,除了研究魯迅和加繆的少數專家之外,誰又會去通讀他們的文集呢?對魯迅和加繆這樣的頂尖大師尚且如此,遑論對於他人?
正是因為這樣的理由,我對出版作品集,或者所謂的文集,確實沒有太大的興趣。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現在當這套作品集出現在讀者面前的時候,我心中充滿了不安。
如果你問我,既然如此,那你為什麼還要同意將它們集中出版呢?我想了想,終於找到了一些理由。首先當然因為是出版社的盛情。上海文藝出版社是我非常信任和尊重的出版社,從這裡出版的很多優秀作品,曾經極大地豐富了我的文學世界,我對此一直深懷感激。對他們的好意,我除了感謝還得接受。其次,我逐步認識到,寫作者永遠不可能寫出讓自己非常滿意的作品的。在一些人看來已經足夠完美的作品,在另外一些人看來卻可能是毛病百出,而他們指出的一些毛病,可能有助於你寫出更好的作品;對於你自認為的那些失敗之作,或許還會有讀者認為值得一讀。坦率地說,這兩種情況都曾經在我身上發生過,這是一種鞭策,也是一種安慰。而我,既需要鞭策,也需要安慰。
這套作品集,除了收錄我的小說作品,也收錄了我的一些文學對話錄、演講以及隨筆。與我進行這些對話的批評家、記者,無疑都是文學的行家。借對話和演講的機會,我講述了我對人與事、對文學與時代的一些看法。正是那樣的一些看法,決定了我為什麼會寫出這些作品,也決定了這些作品的成功與失敗。
感謝閱讀這套作品集的每一位讀者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