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聯聯盟標準委員會

智聯聯盟標準委員會

智聯聯盟標準委員會為中關村智聯軟體服務業質量創新聯盟的下屬機構。主要負責聯盟標準研製與推廣工作。下設九個標準工作組,包括:軟體成本度量國標工作組、軟體研發成本度量工作組、智慧城市軟體預算管理工作組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智聯聯盟標準委員會
  • 所屬機構:中關村智聯軟體服務業質量創新聯盟
成立背景,領導層,各項標準介紹,

成立背景

隨著信息產業的不斷發展,產品和技術的生命周期越來越短,為了儘快制定新技術的規範以迅速服務於企業,國家大力倡導各聯盟成立聯盟標準委員會,制定與推廣套用聯盟標準。智聯聯盟積極回響國家號召,於2015年7月14日正式成立智聯聯盟標準委員會。
智聯聯盟標準委員會
組織機構

領導層

智聯聯盟標準委員會主任由北京大學陳鐘教授擔任主任,賽仕軟體研究開發(北京)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政,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軟體工程研究所所長劉超等擔任副主任,執行副主任由智聯聯盟秘書長王鈞擔任。來自行業用戶、軟體企業、諮詢機構、高校等單位的共20名技術專家擔任標委會委員。
智聯聯盟標準委員會
委員會領導

各項標準介紹

(1)行業標準《軟體研發成本度量規範》
一、標準研製背景
長期以來,如何度量和評估軟體研發項目的成本一直是產業界的難題。我國尚無科學統一的軟體研發項目成本度量標準體系以指導、規範、管理軟體項目的研發成本,較大程度導致做預算時無據可依,造成極大浪費;在軟體項目招評標過程中,由於無法界定軟體工程項目的合理成本範圍,常常出現惡意低價或超高價格競標現象;軟體開發商在項目實施過程中,由於缺乏成本控制的科學依據,也經常出現時間滯後、費用遠遠超出最初估算水平的情況。
二、標準研製過程
在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軟體服務業司領導下,從2010年開始啟動我國軟體成本度量標準體系的研製工作。中國軟體行業協會系統與軟體過程改進分會(以下簡稱 “過程改進分會”)和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以下簡稱“電子四所”)圍繞軟體研發成本度量標準體系建設開展了基礎性研究工作,梳理了標準體系。核心標準《軟體研發成本度量規範》於2010年12月正式立項,計畫號為2010-3194T-SJ,由過程改進分會和電子四所共同牽頭起草,組織產、學、研、 用約40家單位共同參與,歷時3年,為軟體項目預算、立項審批、招投標、項目計畫、變更管理等工作提供“科學依據”。
三、標準的價值
1、倡導使用統一的國際功能點方法度量軟體規模,使度量結果可比對;
2、倡導使用基準數據估算軟體工期和成本,使估算結果更科學;
3、倡導使用一致的估算過程和公式,使估算過程透明化、估算結果可追溯。
該標準已在一批單位中得以落地套用。2014年,經推薦,正式申請升級為國家標準(計畫號20151553-T-469)。
(2)北京市地方標準《信息化項目軟體開發費用測算規範》
一、規範研製背景
北京作為全國軟體與信息服務業之都,產業規模一直位居全國前列,並且保持著較快的增長水平,軟體和信息服務業在全市經濟發展中也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隨著十二五規劃的逐步實施,北京市各行各業信息化建設投資也不斷加大,僅全市每年屬於市級財政撥款範疇的信息化項目就可達700至800個,金額總量可達三十多億元,涉及上千家企事業單位。然而本市一直沒有科學統一的標準以支撐、規範、管理信息化項目軟體開發費用的測算,這大大制約了北京軟體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由於相關標準的缺失,如何測算信息化項目軟體開發的合理費用一直都是北京軟體產業發展中的難點,因而常常導致軟體項目預算審批無依據、惡意競標等問題的發生。
二、規範的價值
由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歸口指導,北京軟體和信息服務交易所、北京軟體行業協會過程改進分會聯合制訂的北京市首個軟體成本度量地方標準《信息化項目軟體開發費用測算規範》於11月起正式實施,這標誌著我市信息化項目軟體開發工作擁有了科學、標準的費用評估方法,有助於規範行業市場、推動軟體企業提升生產效率,提升產業增長質量。
(3)在編國家標準《智慧城市軟體服務預算管理規範》
智慧城市成為我國各城市信息化建設的熱潮,而在智慧城市的建設過程中,各類軟體服務的價值與質量對於智慧城市的“智商”將起到決定性作用。因此,確定軟體服務的合理預算並據此開展招投標工作對於智慧城市的建設成敗至關重要。
《智慧城市軟體服務預算管理規範》規定了智慧城市的軟體服務成本的構成及評估的基本方法,以及採用該方法確定軟體服務預算的基本過程與原則,適用於城市管理者和建設者對建設智慧城市所需的軟體服務預算進行評估;同時為各城市擴展和建立各自智慧城市預算評估體系提供了統一的框架和指導。
(4)在編行業標準《軟體項目測量元》
軟體項目測量元是一個軟體組織對它的項目進行量化管理時,該組織需要關注的信息對象基本屬性的描述。軟體項目測量元標準涉及軟體項目特徵和軟體開發的生存周期,用於規範和統一軟體組織中使用的各類測量元的概念以及測量方法,是開展一致、科學的軟體度量活動的基礎。通過對軟體項目和開發過程測量元的採集,軟體組織可以量化項目的開發過程,實施有效的成本控制並持續過程改進,提高管理能力。
雖然國際上相關的標準(如ISO15939)中闡述了軟體度量過程,但是缺乏對度量過程所涉及的各類項目測量元的定義說明。由於缺乏一套可供不同軟體組織參考的軟體項目測量元體系,使得各個軟體組織在制定和採集測量元時出現分歧和差異化,不同組織之間無法就量化管理的各個方面數據展開有效地對比和交流。同時,由於缺乏標準的、具有指導意義的測量元體系,許多組織在建設其度量體系時也面臨諸多困惑。因此,制定一套標準、科學、適合中國實際國情的軟體測量元標準,是當前我國軟體產業發展的迫切需求。
本標準借鑑國外成熟經驗並結合國內產業實際情況,從項目基本信息、規模、進度、資源和工作量、質量、效率等六個方面較為全面地闡述了軟體度量涉及的常用測量元,並對這些測量元進行了規範性的描述,可有效指導軟體組織對其軟體項目和開發過程進行測量、控制及預測。
(5)聯盟標準《行標套用指南(預算場景)》
一、編制背景
長期以來,如何度量軟體研發成本一直是產業界的難題,尤其是在預算、招投標、項目計畫等活動中因為缺失科學統一的軟體研發成本度量標準,較大程度導致項目做預算時無據可依,進而造成預算浪費或預算不足;在軟體項目招投標過程中,因為缺乏軟體研發成本度量依據,惡意競標、低價中標現象頻頻發生;開發方在項目實施過程中,由於缺乏成本控制的科學依據,也經常出現時間滯後,費用遠遠超出最初預算的情況。科學統一的軟體研發成本度量標準既是有效進行軟體項目管理的重要依據,也是當前軟體產業發展的迫切需要。
為此,工業與信息化部軟體服務業司委託中國軟體行業協會系統與軟體過程改進分會牽頭組織編制了《軟體研發成本度量規範》。標準中規定了軟體研發成本度量的方法及過程,包括軟體研發成本的構成、軟體研發成本度量過程、軟體研發成本度量的套用。其目的是幫助軟體研發涉及各方科學、一致地進行成本度量。但標準中沒有包含軟體研發成本度量過程中所需要的估算模型、行業基準數據及其在不同場景進行成本估算的詳細步驟和方法,因此需要制訂標準的套用指南,以便相關各方針對不同的套用場景、正確使用行業數據和模型,有效開展軟體研發成本度量相關工作。
二、編制目的與範圍
本指南是《軟體研發成本度量規範》系列套用指南之一,針對預算場景。
《軟體研發成本度量規範》中的成本度量,特指對軟體研發成本的預計值進行估算或對實際值進行測量、分析的過程。而《軟體研發成本度量規範》中,預算是指根據項目成本估算的結果確定預計項目費用的過程。因此,本指南主要描述在預算場景下如何開展成本估算工作,而不涉及編制預算的其他方面。
在《軟體研發成本度量規範》及本指南中,軟體研發過程包括從項目立項開始到項目完成驗收之間的需求分析、設計、編碼、集成、測試、驗收交付活動及相關的項目管理、支持活動。因此,本指南中軟體研發成本僅包括軟體研發過程中的所有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但不包括數據遷移、軟體維護等成本。本指南中所涉及工作量、工期也僅為軟體研發過程所用工作量、工期。
本指南編制的主要目的是指導預算活動相關各方,基於《軟體研發成本度量規範》有效開展成本估算工作,並為確定軟體項目預算提供科學依據。
本指南明確了基於《軟體研發成本度量規範》和基準數據開展成本估算相關活動的步驟與方法,並通過示例,明確了典型情況的估算及調整方法;對於其他特殊情況,相關人員應根據本指南及《軟體研發成本度量規範》中的相關原則,結合項目特點,選擇適當的估算方法或對估算結果進行合理調整。
對於與預算類似的其他早期估算套用場景,相關人員也可參照本指南的相關原則與方法,開展項目估算活動。
(6)聯盟標準《軟體服務成本度量規範》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IT服務在各行各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IT服務的價值評估尚未建立統一的方法與過程,甲乙雙方也缺乏共同的語言以科學確定IT服務的成本與費用。
繼行業標準《軟體研發成本度量規範》(SJ/T11463—2013)發布後,IT服務成本的度量標準化工作也提上日程。經報請上級領導機構同意,中關村智聯軟體服務業質量創新聯盟負責《IT服務成本度量規範》標準的創製工作。
該項標準還在籌備階段。
(7)聯盟標準《IT項目經理能力模型》
隨著IT行業的不斷發展,IT項目經理在IT項目中發揮的價值越來越大,對於項目的成敗起到越來越關鍵性的作用,但是哪些能力是IT項目經理必須具備的?什麼樣的人才可以做好IT項目經理這一職位,卻讓很多公司頭疼。
經過多次調研、討論,本標準將從項目經理需要具備的基本素質、項目經理論知識、項目經理實踐技能、項目經理軟技能、項目群管理技能、項目經理分級標準與評價方法等角度出發,構建全面、實用的IT項目經理能力模型。
(8)聯盟標準《元模式企業思維成熟度模型》
網際網路時代的組織思維能力提升之道,解決企業創新問題!
元模型代表組織思維成熟度的不同階段,也是個體思維能力成長的最佳路線圖。對於一個組織,可以利用這個模型對已經存在的產品進行評估,找出其對應的思維成熟度等級,並給出組織所生產的產品或者理論體系進化方向。參考整個行業的發展階段,給出具體的創新方法。對於個體而言,這種思維能力是智商和情商的基礎,對於評估從業人員的職業素質以及勝任能力也是一個很好的評估框架。
(9)聯盟標準《柔性軟體流程設計》
柔性軟體流程設計是一個全新的、關於軟體研發流程的頂層設計思路——個像SOA一樣“拼接流程”,一種從“項目組”的微觀視角、提供可操作的、融合IPD、CMMI、Agile、ITIL……等模型/方法論的流程設計方法。
其定義某一個特定項目場景特徵時所需要關注的8個維度,從而為項目經理們提供一種方法——要想將IPD、CMMI、Agile……等方法裡的一些優秀實踐(需求、設計、開發、測試、估算……)運用到“我自己的項目”中時,需要判斷哪些要素以確認其可用性;第一次從實踐和操作的角度,踐行“只有好用的流程才是好流程”、“只有業務驅動的流程才是真正的流程”的理念。
(10)聯盟標準《創新知識體系》
創新知識體系(InnovationBodyOfKnowledge簡稱:IBOK)是一套體系化的包含創新技術、技巧、方法、實踐、標準的知識庫。全面詮釋了創新的內涵和外延及其組成要素,用於提煉和指導組織實施創新,以保障組織的能力提升和可持續發展。
創新知識體系貫穿技術到實踐,分為三個層級:共性關鍵技術(Kernel):主要表達創新的公共核心原理、方法論等內容,是創新的基礎技術;領域創新方法(ShellandTools):主要針對某個領域或者某個維度詮釋創新技術,引導領域創新的方法或知識技巧;創新套用最佳實踐(UserApps):主要包括在某種特定或時間環境下的創新最佳實踐案例和套用創新的技巧,以及微創新。
(11)聯盟標準《基於複雜性科學的NSE非線性與定量軟體工程體系》
NSE是新一代基於複雜性科學的非線性、整體性與定量軟體工程體系,旨在幫助軟體開發機構實現效率加倍、成本減半、產品質量數量級提高,並有效地處理軟體的複雜性、不一致性和可變性。
理論基礎:基於複雜性科學,遵從其一系列基本原則,包括非線性原則、整體性原則、動態性原則、對初值和改變敏感原則、自組織原則與自適應原則等。
創立目標:幫助企業同時實現軟體開發生產率加倍、成本減半、所開發的軟體產品質量提高几個數量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