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隆縣第一國小

晴隆縣第一國小位於晴隆縣城南端,地處金鐘山下,木魚坡旁。學校占地面積8800平方米,校舍4954平方米,教學設施齊全。全校有教師86人,其中黨員15人,大專以上學歷83人,高級職稱37人。開設六級32個教學班,有學生1556人,是全縣規模最大的國小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晴隆縣第一國小
  • 創辦時間:1954年
  • 辦學性質:公立國小
  • 所屬地區:晴隆縣城
  • 類型:綜合
  • 現任校長:田俊
基本信息,歷史沿革,

基本信息

在上級黨委、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的領導下,晴隆一小不斷探索教書育人新途徑,積極推進素質教育,教學效果顯著,博得了廣大人民民眾的稱讚,受到上級部門的表彰,曾多次被省、州、縣評為先進集體。玉皇閣民小的創建、大躍進、四清運動時期(1954年9月——1966年4月)
晴隆縣第一國小始建於1954年,原名“玉皇閣民小”,教室設在金鐘山頂的寺廟玉皇閣內,她是一所由7位致力於教育發展人才的社會人士開辦的。她雖然名叫“玉皇閣民小”,但舉辦初期招收的不是適齡的兒童,而是南下幹部的年齡在20歲左右的配偶,她們主要來自縣城蓮城和大廠等地,她們渴求知識,成為辦校初期的主要生源,此時有教師7人,學生50人左右。此後的幾年裡,學校逐步招收7周歲以上適齡兒童入學。開設一年級至五年級5個班,學生近100人,教師8人。

歷史沿革

1958年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提出來後,對當時的形勢認識錯誤,片面強調“快”,違背客觀經濟規律,導致了在社會主義建設探索中“左”傾錯誤的泛濫,出現了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在經濟建設中發動了以高指標為主要標誌的大躍進運動;在政治領域則掀起了人民公社化運動,造成了黨在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中的嚴重失誤。
在當時政治氣侯下,學校理所當然的受到衝擊。學校的正常秩序被打亂,學生停課去生產隊勞動,去參加大煉鋼鐵丶拾廢鐵活動。
在1960年至1963年,我國遇到連續三年自然災害,加之大躍進的冒進,國家遇到空前困難,老百姓餓肚子。鄉村辦起大食堂,農民採取集體一伙食,主要勞力都吃不飽,更苦了孩子。學生們大多營養不良,生體虛弱,嚴重影響了正常的教學活動。
大饑荒後的中國,局勢更加嚴峻,經濟陷入谷底。1962年至1965年的四清運動中,玉皇閣民小的7位創辦人均因種種問題受到處理,被清除學校。學校的正常教學活動再次受到嚴重影響。
一、文革時期(1966年5月——1976年10月)
全稱“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指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在中國被錯誤發動、被林彪和江青兩個反革命集團利用、給中華民族帶來嚴重災難的政治運動。
1966年,正當國民經濟的調整基本完成,國家開始執行第三個五年計畫的時候,意識形態領域的批判運動逐漸發展成矛頭指向黨的領導層的政治運動。一場長達十年、給黨和人民造成嚴重災難的文化大革命爆發了。文化大革命先從學校開始,後來蔓延至全社會。造派別林立,紅衛兵用大字報揭露“走資派”的罪行,要把所謂被“走資派篡奪了的權力”奪回來。
1966年8月中旬開始,全國各地學生紛紛離校進行大串聯。大串聯打破學校平靜的學習狀態,一下子就使全國各地許多的學校停課了,甚至連國小也開始停課了。當時玉皇閣民小也受到衝擊。學生無心上課,教師無法上課。這樣鬧哄哄到了1967年10月25日人民日報發表社論說,複課鬧革命是文化革命“發展到現階段的迫切需要,也是廣大革命師生和廣大革命民眾的共同願望。”文革“已經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為改革舊的教育制度,改革舊的教學方針和方法掃清了道路。在這種情況下,玉皇閣民小才複課。但玉皇閣(廟宇)已被搗毀,只好在廟址上重建了五間瓦房為教室,“玉皇閣民小”也因此而於1968年更名為“向陽國小”。
學校雖已複課,中心還是“鬧革命”,上課與否則是可以根據革命的需要“召之即來、揮之即去”。
1972年,這所歷經了18個春秋的民辦國小終於轉為公辦學校,並正式更名為“蓮城鎮第三國小”,毛麟文擔任校長。校址也從金鐘山頂遷往金鐘山下,新建了一幢8個教室一個辦公室的磚瓦房。教師增加到20多人,學生髮展到400人左右,教學條件得到初步改善,教學效益有了初步提高。
二、學校有了發展,有了效益。
吸引了更多的少年兒童到這裡讀書,為了滿足眾多的少年兒童求知的需要,學校又增建了一幢一樓一底6個教室的教學樓。
但文革的混亂局面一直到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結束,這段時期是十年動亂時期。這一階段,中國小的教學秩序很不正常,一般由學校自訂方案、自定課程、自選教學內容。在左傾錯誤的影響下,教材不適當地突出所謂的“政治”,以政治口號和語錄代替教學內容,嚴重破壞了各學科的科學體系,削弱了基礎知識等。總之,這一階段給我國中國小課程帶來的破壞和造成的損失是非常嚴重的,也是無法彌補的。
由於文化大革命的影響,向陽國小的教育教學工作受到空前破壞,嚴重影響了一代人的成長。
三、改革開放時期(1976.10——2014.4.)
改革開放,是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中國開始實行的改革經濟政策、對外開放的政策。改革開放包括對內改革和對外開放。中國的對內改革首先從農村開始,家庭聯產土地承包責任制,拉開了我國對內改革的大幕;對外開放是中國的一項基本國策,中國的強國之路,是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強大動力。
1978年12月,黨召開了十一屆三中全會。它是我黨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30多年來,中國人民沿著這條道路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建設成就。會議揭開了我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的序幕。1978年12月中國開始走上改革開放的道路。
改革開放也給教育帶來生機和希望,一個波瀾壯闊的教育改革活動,在教育戰線掀起。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人民民眾思想解放,觀念更新,教育得到重視。蓮城三小的基礎設施遠遠不能適應突飛猛進的教育事業的需要。1984年在教育局直接領導下,拆除原有的磚瓦房教室,重建了一幢三樓一底的教學樓,辦學條件得到大大的改觀。
1985年,學校再次被更名為“蓮城鎮第一國小”。至此,學校辦學條件初具規模,擁有15個教學班,學生猛增到近800人,有教職工34餘人。蓮城一小壯大了,發展了,蓮城一小開始騰飛了。
1995年,縣委、縣政府研究決定“蓮城鎮第一國小”正式更名為“晴隆縣第一國小”。
1998年學校抓住了國家扶貧地區義務教育項目工程這一良好機遇,積極加強學校軟硬體設施的建設,征地修建了一幢四層共十個普通教室、四個辦公室、一個多媒體教室的教學樓,教學樓於2000年竣工。新教學樓的啟用,大大的緩解了因學生過多教室緊張的局面。
2009年9月,學校有爭取到薄改項目過程項目,修建了一幢有十三個普通教室、一個實驗室、一個圖書室、一個閱覽室、一個少先隊活動室、一個舞蹈室、二個辦公室、二個會議室的教學樓。至此,學校的軟硬體設施基本滿足教育教學的需要,為把晴隆縣第一國小辦成民眾滿意的學校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但要把晴隆一小辦成一流的深受山城人民喜愛的學校,差距還很遠。為此,學校領導把眼光看得更遠,制定了一系列促進學校發展的規章制度和中長期規劃。出台了《晴隆一小規章制度》彙編,依法辦學,依法治校。確定了把學校辦成深受全縣人民所喜愛的一流學校的目標。
為實現這一目標,學校又提出了“內強素質、外樹形象、校興我榮、校衰我恥”的口號。一方面,加強教師素質的培養,鼓勵教師提高師德素質和業務素質,學校在經費短缺的的情況下擠出資金,先後派出教師200餘人次赴省州培訓學習,並有48位教師通過自學考試,取得了本科文憑,使晴隆一小的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得到了很大提高。另一方面加強內部管理,學校黨政特別注重學校內部管理工作,建立健全了學校工會、女工委、少先隊、教研等組織機構,教育教學工作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晴隆一小在過去的60年裡為上一級學校和國家輸送了一批又一批合格人才。我們深信:在今後的歲月里晴隆一小的全體教職工將一如既往,全身心的投入到振興晴隆經濟洪流中去,為晴隆的教育事業更上一層樓而貢獻自己的力量。
把晴隆一小辦成深受晴隆縣人民喜愛的特色學校是晴隆一小全體教職工的願望,相信他們在不久的將來會實現這一願望。
1987年:時任校長:陳德一。教師33人,學生746人。鞏固率100﹪,輟學率0。
1988年:時任校長:陳德一。教師37人,學生771人。鞏固率100﹪,輟學率0。
1989年:時任校長:陳德一。教師39人,學生780人。鞏固率100﹪,輟學率0。
1990年:時任校長:陳德一。教師39人,學生784人。鞏固率100﹪,輟學率0。
1991年:時任校長:陳德一。教師44人,學生847人,鞏固率100﹪,輟學率0。
1992年:時任校長:陳德一。教師44人,學生897人。鞏固率100﹪,輟學率0。
1993年:時任校長:陳德一。教師45人,學生921人。鞏固率100﹪,輟學率0。
1994年:時任校長:陳德一。教師51人,學生949人。鞏固率100﹪,輟學率0。
1995年:時任校長:陳德一。教師51人,學生953人。鞏固率100﹪,輟學率0。
1996年:時任校長:陳德一。教師51人,學生961人。鞏固率100﹪,輟學率0。
1997年:時任校長:陳德一。教師51人,學生974人。鞏固率100﹪,輟學率0。
1998年:時任校長:陳德一。教師51人,學生953人。鞏固率100﹪,輟學率0。
1999年:時任校長:陳德一。教師51人,學生967人。鞏固率100﹪,輟學率0。
2000年:時任校長:李成良。教師52人,學生974人。鞏固率100﹪,輟學率0。
2001年:時任校長:李成良。教師52人,學生987人。鞏固率100﹪,輟學率0。
2002年:時任校長:李成良。教師52人,學生994人。鞏固率100﹪,輟學率0。
2003年:時任校長:李成良。教師52人,學生961人。鞏固率100﹪,輟學率0。
2004年:時任校長:李成良。教師53人,學生925人。鞏固率100﹪,輟學率0。
2005年:時任校長:李成良。教師54人,學生1125人。鞏固率100﹪,輟學率0。
2006年:時任校長:李成良。教師54人,學生1126人。鞏固率100﹪,輟學率0。
2007年:時任校長:袁光龍。教師60人,學生1235人。鞏固率100﹪,輟學率0。
2008年:時任校長:袁光龍。教師60人,學生1198人。鞏固率100﹪,輟學率0。
2009年:時任校長:袁光龍。教師60人,學生1046人。鞏固率100﹪,輟學率0。
2010年:時任校長:袁光龍。教師59人,學生1045人。鞏固率100﹪,輟學率0。
2011年:時任校長:袁光龍。教師59人,學生1218人。鞏固率100﹪,輟學率0。
2012年:時任校長:袁光龍。教師57人,學生1248人。鞏固率100﹪,輟學率0。
2013年:時任校長:袁光龍。教師56人,學生1312人。鞏固率100﹪,輟學率0。
2014年:現任校長:楊思能。教師61人,學生1312人。鞏固率100﹪,輟學率0。
四、 近五年取得的成績
1、2009年我校被貴州省紅十字會、貴州省教育廳貴州省衛生廳、共青團貴州省委授予“全省紅十字示範學校榮譽稱號”。學校積極配合上級相關部門開展“民族文化進校園活動”、“法制進校園活動”、“消費維權進校園活動”民族文化進校園活動等,取得了顯著的教育效果和良好的社會效益,學校組織排練民族歌舞在上級組織的各種競賽活動中屢屢獲獎,教育教學工作也上了一個新的台階。
2、2011年以來在參加“祖國好.家鄉美”系列活動中,我校200餘名學生的書畫作品分獲全國、全省一、二、三等獎,14名教師獲得指導獎。
在“新人杯”全國中國小校園文學大賽中,我校65名學生分獲一,二,三等獎,26位教師受到中國語文教育教學研究會表彰。
3、2012年,我校先後獲得“全縣優秀少先大隊”、“全州優秀少先隊中隊”“黔西南州親職教育先進集體”、“黔西南州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建州30周年慶祝活動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四年級(3)班楊羽彤同學被評為黔西南州“金州好兒童”;六年級(3)班姚榮榮、六年級(4)班況敏、四年級(1)班彭蘇瑋同學參加全縣“法制、責任、感恩”徵文比賽分獲一、二、三等獎;全校師生會做手語操《感恩的心》、會跳校園集體舞《兔子舞》、彝族舞蹈《阿妹戚托》。社會各界都對我校的素質教育工作給予了充分的肯定。
4、2013年,我校被授予“三生四愛五心五好”和“學科滲透法制教育”示範學校。
5、近幾年來,在全縣教育目標績效考核均獲一等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