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個人簡介,研究領域,教授課程,代表專著,代表論文,科研項目,獲獎情況,學術兼職,學術交流,
個人簡介
從上世紀八十年代起,師從著名文史專家繆鉞先生研治魏晉南北朝歷史與文學,並得到古典文學專家葉嘉瑩教授指導。治學繼承業師文史並重風格,以陳寅恪先生所倡“文史互證”為基本路徑方法,崇尚嚴謹踏實的學風,注重文、史、哲三者的結合。
研究領域
魏晉南北朝史
中古文學與思想學術史
漢唐醫藥史
南朝史籍文獻
中古文學與思想學術史
漢唐醫藥史
南朝史籍文獻
教授課程
本科課程:中國古代史、魏晉南北朝文學史、魏晉南北朝史專題研究、中國古代思想文化史----魏晉清談研究
碩士課程:魏晉南北朝史專題研究、魏晉南北朝史籍介紹、《昭明文選》選讀(1、2)、
博士課程:漢魏醫藥史文獻選讀(1、2、3、4)、《南齊書》選讀、魏晉南北朝史專題研究。
代表專著
《魏晉詩人與政治》 台灣文津出版社1991年11月出版
《中國魏晉南北朝文學史》 人民出版社1994年 1月出版
《中國古代思想史·魏晉南北朝卷》(合撰,第一作者) 廣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10月出版
《魏晉詩人與政治》(修訂本) 中華書局2007年11月出版
代表論文
《關於〈晉書〉撰寫的幾個問題》,(合撰,第一作者)《中國歷史論叢》四川大學學報叢刊第二十輯1984年;
《郭璞〈遊仙詩〉與魏晉玄學》,《四川大學學報叢刊》第28輯 1986年;
《漢魏浮華之風與“綜核名實”》,《四川大學學報》1989年第3 期 (《高校文科學報文摘》1989年第5期摘要轉載);
《權術政治與士大夫之命運——簡析曹魏取捨人才的兩大標準》,台灣東海大學《中國文化月刊》第122期 1989年11月;
《想見停雲發浩歌—-陶淵明的政治詩》,台灣東海大學《中國文化月刊》第136期 1990年4 月;
《西晉名教之治與放達之風》,《魏晉南北朝史論叢》 齊魯書社1991年10月出版;
《嵇康之“輕時傲世”與“嵇志清峻”》,《中國文化》第5 期 1991年;
《謝朓〈拜中軍記室辭隨王箋〉撰寫年月考》,《許昌師專學報》1992年第2 期;
《魏晉重實之風淺析》,《文史哲》1993年第3 期;
《以貧傲世, 猛志長存——陶淵明晚年思想心態剖析》,《魏晉南北朝文學與思想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二輯) 台灣文津出版社1993年11月出版;
《魏晉官僚大族的重實之風與當時政治中的實用主義》,台灣東海大學《中國文化月刊》第179期 1994年9 月;
《陶淵明〈擬古〉九首新解》,《文學遺產》1994年第6 期(《人大複印資料·中國近代、古代文學》全文轉載);
《殷殷滋蘭意——淺記彥威師晚年對學生的辛勤培養》,《冰繭彩絲集》,成都出版社1994年9 月出版,
《靈溪一水挹清源——繆彥威先生古典詩詞研究和創作成就淺窺》,《中華詩詞》1994年第2 期,
《試釋〈詠懷〉詩中的“王子”“夸父”和“夏後”》,《原學》第五輯,1996年7 月;
《〈讀山海經〉十三首與陶淵明思想中的墨派傾向》,《中國史研究》1999年第1期(《人大複印資料·中國近代、古代文學》1999年第5期全文轉載);
《陶淵明思想中墨派傾向探源》,《文史哲》1999年第2期 (《人大複印資料·中國哲學》1999年第6期全文轉載、《高校文科學報文摘》1999年第4期摘要轉載);
《繆鉞先生的詞學研究》,(合撰,第二作者)《繆鉞說詞》,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出版;
《“文史互證”方法與魏晉南北朝史研究》,《中山大學學報》(哲社版)2000年第1期(《人大複印資料·歷史學》2000年第6期全文轉載);
《陶淵明〈讀山海經〉十三首政治主題疏釋》,台灣《成大中文學報》2000年第8期;
《通貫古今 迴翔文史一一 繆鉞先生七十年學術生涯述略》,(合撰,第二作者)《學林往事》,中華書局2000年出版;
《<詠懷>詩所見阮籍之政治情感與思想歷程》,《社會科學研究》2001年第1期;
《魏晉政局與皇甫謐之廢疾》,《文史》第55輯(2001年第2期);
《陶淵明“新自然觀”芻論》,《中山大學學報》(哲社版)2002年第4期;
《王粲典定朝儀及其家世學術背景考述》,《四川大學學報》(哲社版)2003年第4期(《人大複印資料·中國近代、古代文學》2003年第6期全文轉載);
《才性離合與夏侯玄“分敘”之議》,中山大學學報(哲社版)2003年第5期(《人大複印資料·魏晉南北朝隋唐史》2004年第1期全文轉載);
《“風痹”與“風疾”——漢晉時期醫家對“諸風”的認識及相關的自然氣候因素探析》,《中山大學學報》〔哲社版〕2005年第4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5年第6期3000字摘要);
《葉嘉瑩先生漢魏六朝文學研究淺述》,《葉嘉瑩教授八十華誕暨國際詞學研討會紀念文集》,南開大學出版社2005年12月出版;
《中古服散的成因及傳承:從皇甫謐到孫思邈》,(合撰,第一作者)《唐研究》第十三卷,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12月出版
《何晏罹疾及服散考釋》,《文史》2008年第四輯;
《公宴詩中所見鄴下文士游宴中的談論與玄學清談之發展》,《1-6世紀中國北方邊疆.民族.社會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科學出版社2008年12月出版
《郭璞〈遊仙詩〉與魏晉玄學》,《四川大學學報叢刊》第28輯 1986年;
《漢魏浮華之風與“綜核名實”》,《四川大學學報》1989年第3 期 (《高校文科學報文摘》1989年第5期摘要轉載);
《權術政治與士大夫之命運——簡析曹魏取捨人才的兩大標準》,台灣東海大學《中國文化月刊》第122期 1989年11月;
《想見停雲發浩歌—-陶淵明的政治詩》,台灣東海大學《中國文化月刊》第136期 1990年4 月;
《西晉名教之治與放達之風》,《魏晉南北朝史論叢》 齊魯書社1991年10月出版;
《嵇康之“輕時傲世”與“嵇志清峻”》,《中國文化》第5 期 1991年;
《謝朓〈拜中軍記室辭隨王箋〉撰寫年月考》,《許昌師專學報》1992年第2 期;
《魏晉重實之風淺析》,《文史哲》1993年第3 期;
《以貧傲世, 猛志長存——陶淵明晚年思想心態剖析》,《魏晉南北朝文學與思想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二輯) 台灣文津出版社1993年11月出版;
《魏晉官僚大族的重實之風與當時政治中的實用主義》,台灣東海大學《中國文化月刊》第179期 1994年9 月;
《陶淵明〈擬古〉九首新解》,《文學遺產》1994年第6 期(《人大複印資料·中國近代、古代文學》全文轉載);
《殷殷滋蘭意——淺記彥威師晚年對學生的辛勤培養》,《冰繭彩絲集》,成都出版社1994年9 月出版,
《靈溪一水挹清源——繆彥威先生古典詩詞研究和創作成就淺窺》,《中華詩詞》1994年第2 期,
《試釋〈詠懷〉詩中的“王子”“夸父”和“夏後”》,《原學》第五輯,1996年7 月;
《〈讀山海經〉十三首與陶淵明思想中的墨派傾向》,《中國史研究》1999年第1期(《人大複印資料·中國近代、古代文學》1999年第5期全文轉載);
《陶淵明思想中墨派傾向探源》,《文史哲》1999年第2期 (《人大複印資料·中國哲學》1999年第6期全文轉載、《高校文科學報文摘》1999年第4期摘要轉載);
《繆鉞先生的詞學研究》,(合撰,第二作者)《繆鉞說詞》,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出版;
《“文史互證”方法與魏晉南北朝史研究》,《中山大學學報》(哲社版)2000年第1期(《人大複印資料·歷史學》2000年第6期全文轉載);
《陶淵明〈讀山海經〉十三首政治主題疏釋》,台灣《成大中文學報》2000年第8期;
《通貫古今 迴翔文史一一 繆鉞先生七十年學術生涯述略》,(合撰,第二作者)《學林往事》,中華書局2000年出版;
《<詠懷>詩所見阮籍之政治情感與思想歷程》,《社會科學研究》2001年第1期;
《魏晉政局與皇甫謐之廢疾》,《文史》第55輯(2001年第2期);
《陶淵明“新自然觀”芻論》,《中山大學學報》(哲社版)2002年第4期;
《王粲典定朝儀及其家世學術背景考述》,《四川大學學報》(哲社版)2003年第4期(《人大複印資料·中國近代、古代文學》2003年第6期全文轉載);
《才性離合與夏侯玄“分敘”之議》,中山大學學報(哲社版)2003年第5期(《人大複印資料·魏晉南北朝隋唐史》2004年第1期全文轉載);
《“風痹”與“風疾”——漢晉時期醫家對“諸風”的認識及相關的自然氣候因素探析》,《中山大學學報》〔哲社版〕2005年第4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5年第6期3000字摘要);
《葉嘉瑩先生漢魏六朝文學研究淺述》,《葉嘉瑩教授八十華誕暨國際詞學研討會紀念文集》,南開大學出版社2005年12月出版;
《中古服散的成因及傳承:從皇甫謐到孫思邈》,(合撰,第一作者)《唐研究》第十三卷,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12月出版
《何晏罹疾及服散考釋》,《文史》2008年第四輯;
《公宴詩中所見鄴下文士游宴中的談論與玄學清談之發展》,《1-6世紀中國北方邊疆.民族.社會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科學出版社2008年12月出版
科研項目
點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訂工程之《南齊書》《梁書》《陳書》修訂項目,點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訂工程工作委員會項目(新聞出版總署、教育部),2008-2012
獲獎情況
1996年,《堅持專業教育和素質教育相結合,改革中國古代史教學》獲四川省教學成果二等獎;
2000年,《最佳化課程設定、精化教學內容――中國古代史教學課程設定的改革與實踐》獲四川大學教學成果二等獎;
2005年,《魏晉政局與皇甫謐之廢疾》獲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2000年,《最佳化課程設定、精化教學內容――中國古代史教學課程設定的改革與實踐》獲四川大學教學成果二等獎;
2005年,《魏晉政局與皇甫謐之廢疾》獲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學術兼職
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理事
廣東省歷史學會理事
南開大學文學院兼職教授
學術交流
台灣大學高等人文社會研究院 訪問學者(2010年10~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