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規劃教材:水化學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規劃教材:水化學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規劃教材:水化學》內容主要分為兩部分,第1章、第2章主要介紹水及各種水體的基本特徵、水化學的基本內容及意義、水溶液化學反應的基本原理等;第3章~第7章,系統討論水溶液中各種化學反應的平衡問題,包括酸鹼平衡、碳酸及碳酸鹽平衡、配合平衡、氧化還原平衡及相間作用的平衡等。《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規劃教材:水化學》結構緊湊、邏輯性強,章前附有內容提要,章後配有適量的啟發式習題,以利於學生總結、複習和思考,鞏固所學內容。

基本介紹

  • 書名: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規劃教材:水化學
  • 出版社:冶金工業出版社
  • 頁數:193頁
  • 開本:16
  • 品牌:冶金工業出版社
  • 作者:周振 王羅春
  • 出版日期:2013年8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02461966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規劃教材:水化學》可作為大學本科與水處理相關專業或環境保護專業的教學用書,對於水產、農業、海洋以及防腐等領域的工程技術人員或從業人員也有較高的參考價值。

圖書目錄

1緒論
1.1水化學研究的範圍和方法
1.2水化學的意義
1.3天然水
1.3.1 大氣水
1.3.2 地表水
1.3.3 地下水
1.4工業用水
1.5生活用水
1.6廢水
習題
2化學反應的基本原理
2.1化學熱力學
2.1.1 化學熱力學基本定律
2.1.2吉布斯函式與化學反應方向
2.1.3 化學平衡與化學反應進行的程度
2.2溶液熱力學
2.2.1 溶液的基本概念
2.2.2溶液的基本定律
2.2.3 溶液類型
2.2.4活度和實際溶液的校正
2.2.5水溶液中離子和分子的非理想行為
2.3化學反應動力學
2.3.1 化學反應速率
2.3.2速率方程
2.3.3 溫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和阿倫尼烏斯公式
2.3.4反應的活化能和催化劑
2.3.5反應機理
2.3.6經驗速率方程
習題
3酸鹼平衡
3.1酸鹼的意義
3.2酸鹼電離
3.2.1 水的電離與離子積
3.2.2酸和鹼的電離常數
3.2.3 酸鹼的離子分率
3.3酸鹼平衡的計算
3.3.1 酸鹼平衡計算方法
3.3.2溶液中H+濃度的計算
3.4酸鹼平衡的雙對數圖算
3.4.1 酸鹼平衡雙對數圖算方法
3.4.2 酸鹼平衡雙對數圖算法的套用
3.4.3 圖算法的溫度和離子強度校正
3.5酸鹼滴定方程
3.5.1 用強鹼滴定酸
3.5.2用強酸滴定共軛鹼
3.5.3 滴定方程通式
3.5.4多元酸的滴定
3.5.5酸鹼滴定例題
3.6酸鹼緩衝溶液的緩衝強度
習題
4碳酸和碳酸鹽平衡
4.1概述
4.2天然水中的鹼度和酸度
4.2.1鹼度和酸度的意義
4.2.2天然水的鹼度和酸度
4.3天然水中的碳酸平衡
4.3.1 封閉水溶液體系的碳酸平衡
4.3.2開放水溶液體系的碳酸平衡
4.3.3碳酸平衡例題
4.4碳酸鹽平衡
4.4.1 封閉水溶液體系的碳酸鹽平衡
4.4.2 開放水溶液體系的碳酸鹽平衡
4.5天然水體的緩衝能力
4.6水質的穩定性(結垢傾向)的判別
4.6.1 朗格利爾(Langelier)指數法
4.6.2沉澱勢
習題
5配合作用
5.1概述
5.1.1 單核配合物和多核配合物
5.1.2簡單配合物和螯合物
5.2配合平衡的基本函式
5.2.1 配合物累積穩定常數與逐級穩定常數
5.2.2配合離子分率
5.2.3平均配位數
5.3配位反應的速率
5.4水溶液中配合物的穩定性
5.5水溶液中的羥基配合物
5.5.1 pH值對金屬離子羥基配合平衡的影響
5.5.2 金屬離子總濃度對羥基配合平衡的影響
5.6其他無機配位體配合物
5.7有機配位體配合物
5.7.1 螯合劑NTA的配合作用
5.7.2腐殖質的配合作用
5.8溶液的稀釋度和pH值對配合體系中配合度的影響
5.8.1稀釋度的影響
5.8.2 pH值的影響
5.9共存金屬離子對配合平衡的影響
5.10有機配位體對重金屬遷移的影響
5.10.1 影響顆粒物(懸浮物或沉積物)對重金屬的吸附
5.10.2影響重金屬化合物的溶解度
習題
6氧化和還原
6.1氧化還原基礎
6.1.1 氧化還原電對和氧化還原電位
6.1.2標準電極電位與條件電極電位
6.2電子活度及氧化還原計算
6.2.1 電子活度
6.2.2 pe與氧化還原電位的關係
6.2.3 pe與氧化還原平衡計算
6.3氧化還原體系pc—pe圖
6.3.1 Fe3+一Fe2+—H2O體系
6.3.2 SO2—4—HS——H2O體系
6.3.3 無機氮化合物的氧化還原轉化
6.4氧化還原體系pe—pH圖
6.4.1 天然水體的pe—pH圖
6.4.2氯水溶液的pe—pH圖
6.5固一液平衡體系的pe—pH圖
6.5.1 Fe(OH)3(s)、Fe(OH)2 s)—Fe(Ⅲ)、Fe(Ⅱ)—H2O體系的pe—pH圖
6.5.2 Pb(s)—PbO—H2O體系的pe—pH圖
6.6金屬腐蝕
6.6.1腐蝕電池
6.6.2濃差電池
6.6.3腐蝕的控制
6.7高級氧化技術
6.7.1 臭氧高級氧化技術
6.7.2 Fenton試劑高級氧化技術
習題
7相間作用
7.1表面張力和表面自由能
7.2氣體在水中的溶解與揮發
7.2.1 亨利定律與氣體在水中的溶解度
7.2.2 雙膜理論與水中有機污染物的揮發作用
7.3固體的沉澱與溶解
7.3.1 沉澱與溶解動力學
7.3.2 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溶度積和條件溶度積
7.3.3 兩種固體在水中的平衡轉化
7.3.4幾種典型固體物質的溶解一沉澱平衡
7.4水環境中顆粒物的吸附作用
7.4.1 吸附等溫線和等溫武
7.4.2 吸附速率與吸附活化能
7.4.3 沉積物中重金屬的釋放
7.5水中顆粒物的聚集
7.5.1 膠體顆粒凝聚的基本原理和方式
7.5.2膠體顆粒絮凝動力學
7.6膜化學
7.6.1膜及膜傳遞
7.6.2膜極化和膜污染、劣化
習題
附錄
參考文獻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