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學校機械基礎課程規劃教材:互換性與技術測量學習與實驗指導》是2014年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楊練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普通高等學校機械基礎課程規劃教材:互換性與技術測量學習與實驗指導
- 出版社: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 頁數:144頁
- 開本:16
- 定價:19.50
- 作者:楊練根
- 出版日期:2014年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60996219
- 品牌: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
內容簡介
“互換性與技術測量”課程是高等工科院校機械類、近機類、儀器儀表類專業的一門主要的技術基礎課,概念多、涉及面廣,牽涉的國家標準多且標準更新快。本書根據最新的幾何產品技術規範標準,編寫了互換性與技術測量各章的學習指南,明確了各章的學習內容與要求、重點和難點,並對重點和難點進行了解讀,然後通過例題剖析進一步對這些重點和難點進行了講解。同時,根據最新國家標準,結合我國高校和企業的測量現狀,給出了常見幾何量測量的實驗指導。 本書的特點是明確了互換性與技術測量課程的學習要求、重點和難點,並以一級減速器為例,將各章內容前後串成一線。在實驗指導書中,儘量反映了我國現行的國家標準,摒棄了不符合國家標準內容、已落後的實驗內容。 本書可作為工科院校機械類、近機類、儀器儀表類專業“互換性與技術測量”課程教學與實驗教材,既可單獨使用,也可和作者編寫並由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互換性與技術測量》教材配套使用。本書既適用於高校專業基礎課程教學與實驗教學,也適用於生產企業和計量、檢驗機構的專業人員使用。
本書具有以下特點:
(1) 依據教學大綱的要求,明確了各章的學習要求、重點和難點,針對不同內容,區分了掌握、理解、了解等不同層次的學習要求;
(2) 本書內容、結構與教材相對應,好學好用;
(3) 習題量大面廣,涵蓋本課程內容,題型靈活多樣,難易均有,並給出了所有選擇題、判斷題答案及難度較大的綜合與計算題答案,部分題目有詳盡的解題過程和解題技巧;
(4) 附有考試用樣卷及標準答案兩套,使學生了解考試的題型及題量分布,並有助於熟悉解題過程與步驟,了解評分標準;
(5) 各章圍繞某一級減速器輸出軸及與該軸配合的齒輪、鍵、軸承,從極限與配合的選擇、尺寸測量、幾何公差與表面粗糙度選擇、鍵連線,齒輪精度設計等方面進行了講解,從而將各章串成一線,能更好地學習與理解;
(6) 考慮到標準的更新,尤其是2008版齒輪標準的頒布,將與新標準匹配的實驗指導書也納入了本書。
本書可作為工科院校機械類、近機類、儀器儀表類專業“互換性與技術測量”的學習與實驗使用。既適用於高校專業基礎課程教學,也適用於生產企業和計量、檢驗機構的專業人員使用。
(1) 依據教學大綱的要求,明確了各章的學習要求、重點和難點,針對不同內容,區分了掌握、理解、了解等不同層次的學習要求;
(2) 本書內容、結構與教材相對應,好學好用;
(3) 習題量大面廣,涵蓋本課程內容,題型靈活多樣,難易均有,並給出了所有選擇題、判斷題答案及難度較大的綜合與計算題答案,部分題目有詳盡的解題過程和解題技巧;
(4) 附有考試用樣卷及標準答案兩套,使學生了解考試的題型及題量分布,並有助於熟悉解題過程與步驟,了解評分標準;
(5) 各章圍繞某一級減速器輸出軸及與該軸配合的齒輪、鍵、軸承,從極限與配合的選擇、尺寸測量、幾何公差與表面粗糙度選擇、鍵連線,齒輪精度設計等方面進行了講解,從而將各章串成一線,能更好地學習與理解;
(6) 考慮到標準的更新,尤其是2008版齒輪標準的頒布,將與新標準匹配的實驗指導書也納入了本書。
本書可作為工科院校機械類、近機類、儀器儀表類專業“互換性與技術測量”的學習與實驗使用。既適用於高校專業基礎課程教學,也適用於生產企業和計量、檢驗機構的專業人員使用。
圖書目錄
第1章互換性與標準化概論
1.1基本內容與學習要求
1.2本章的知識要點
1.3本門課程的學習目的與要求
1.4習題
第2章孔、軸的極限與配合
2.1基本內容與學習要求
2.2知識要點、重點和難點解讀
2.3例題剖析
2.4習題
2.5部分習題答案與選解
第3章長度測量技術基礎
3.1基本內容與學習要求
3.2知識要點、重點和難點解讀
3.3例題剖析
3.4習題
3.5部分習題答案與選解
第4章幾何公差及誤差檢測
4.1基本內容與學習要求
4.2知識要點、重點和難點解讀
4.3例題剖析
4.4習題
4.5部分習題答案與選解
第5章表面結構參數及其檢測
5.1基本內容與學習要求
5.2知識要點、重點和難點解讀
5.3例題剖析
5.4習題
5.5部分習題答案與選解
第6章光滑工件的檢驗
6.1基本內容與學習要求
6.2知識要點、重點和難點解讀
6.3例題剖析
6.4習題
6.5部分習題答案與選解
第7章常用結合件的互換性
7.1基本內容與學習要求
7.2知識要點、重點和難點解讀
7.3例題剖析
7.4習題
7.5部分習題解答與選解
第8章圓柱齒輪公差與檢測
8.1基本內容與學習要求
8.2知識要點、重點和難點解讀
8.3例題剖析
8.4習題
8.5部分習題答案與選解
第9章尺寸鏈
9.1基本內容與學習要求
9.2知識要點、重點和難點解讀
9.3例題剖析
9.4習題
9.5習題答案及選解
第10章互換性與技術測量實驗指導
10.1尺寸測量
實驗1用立式光學比較儀測量軸徑
實驗2用臥式測長儀測量孔徑
10.2幾何誤差測量
實驗3用合像水平儀測量直線度
實驗4用偏擺儀測量曲軸幾何誤差
10.3表面粗糙度測量
實驗5用針描法測量表面粗糙度
實驗6用光切法測量表面粗糙度
實驗7用干涉顯微鏡測量表面粗糙度
10.4影像法測量螺紋主要參數
實驗8用影像法測量螺紋的主要參數
10.5錐度和角度測量
實驗9用正弦規測量圓錐角偏差
實驗10鋼球法測量內圓錐錐角
實驗11用圓柱和量塊測量外圓錐錐角
實驗12用萬能角度尺測量角度
10.6齒輪測量
實驗13齒輪單個齒距偏差與齒距累積總偏差的測量
實驗14齒輪徑向跳動的測量
實驗15齒輪齒廓總偏差Fα的測量
實驗16齒輪螺旋線總偏差Fβ的測量
樣卷一及標準答案
樣卷二及標準答案
參考文獻
1.1基本內容與學習要求
1.2本章的知識要點
1.3本門課程的學習目的與要求
1.4習題
第2章孔、軸的極限與配合
2.1基本內容與學習要求
2.2知識要點、重點和難點解讀
2.3例題剖析
2.4習題
2.5部分習題答案與選解
第3章長度測量技術基礎
3.1基本內容與學習要求
3.2知識要點、重點和難點解讀
3.3例題剖析
3.4習題
3.5部分習題答案與選解
第4章幾何公差及誤差檢測
4.1基本內容與學習要求
4.2知識要點、重點和難點解讀
4.3例題剖析
4.4習題
4.5部分習題答案與選解
第5章表面結構參數及其檢測
5.1基本內容與學習要求
5.2知識要點、重點和難點解讀
5.3例題剖析
5.4習題
5.5部分習題答案與選解
第6章光滑工件的檢驗
6.1基本內容與學習要求
6.2知識要點、重點和難點解讀
6.3例題剖析
6.4習題
6.5部分習題答案與選解
第7章常用結合件的互換性
7.1基本內容與學習要求
7.2知識要點、重點和難點解讀
7.3例題剖析
7.4習題
7.5部分習題解答與選解
第8章圓柱齒輪公差與檢測
8.1基本內容與學習要求
8.2知識要點、重點和難點解讀
8.3例題剖析
8.4習題
8.5部分習題答案與選解
第9章尺寸鏈
9.1基本內容與學習要求
9.2知識要點、重點和難點解讀
9.3例題剖析
9.4習題
9.5習題答案及選解
第10章互換性與技術測量實驗指導
10.1尺寸測量
實驗1用立式光學比較儀測量軸徑
實驗2用臥式測長儀測量孔徑
10.2幾何誤差測量
實驗3用合像水平儀測量直線度
實驗4用偏擺儀測量曲軸幾何誤差
10.3表面粗糙度測量
實驗5用針描法測量表面粗糙度
實驗6用光切法測量表面粗糙度
實驗7用干涉顯微鏡測量表面粗糙度
10.4影像法測量螺紋主要參數
實驗8用影像法測量螺紋的主要參數
10.5錐度和角度測量
實驗9用正弦規測量圓錐角偏差
實驗10鋼球法測量內圓錐錐角
實驗11用圓柱和量塊測量外圓錐錐角
實驗12用萬能角度尺測量角度
10.6齒輪測量
實驗13齒輪單個齒距偏差與齒距累積總偏差的測量
實驗14齒輪徑向跳動的測量
實驗15齒輪齒廓總偏差Fα的測量
實驗16齒輪螺旋線總偏差Fβ的測量
樣卷一及標準答案
樣卷二及標準答案
參考文獻
文摘
著作權頁:
2.2.3極限與配合的選擇
極限與配合的選用主要包括基準制、公差等級和配合種類三個方面的選擇。換句話說,也是孔、軸的公差等級和基本偏差的選擇。
1.基準制的選擇
從工藝性和經濟性來考慮,為了減少定值刀具、量具的規格和數量,應優先選用基孔制。對於基軸制的選用,主要理解教材中闡述的幾種場合。一般地,基孔制時孔的基本偏差、基軸鑭時軸的基本偏差分別為H、h。
如果某配合中孔和軸的基本偏差中沒有H或h,則該配合就是非基準制,如圖1—1中的φ45F9/k6。
2.公差等級的選擇
公差等級的選擇原則是在滿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應儘量選用較低的公差等級,以利於加工和降低成本。Tf是極限間隙或過盈的變動量,反映了使用要求,TH、TS是孔軸公差,反映了製造要求。原則上應滿足:配合公差Tf≥TH+TS,在此基礎上按工藝等價性原則分配孔、軸公差,選取相應的公差等級。此外,還要考慮公差等級與配合種類的關聯以及與零部件的精度匹配問題。
3.配合的選擇
選擇配合的主要依據是使用要求和工作條件。在用類比法選擇孔、軸的基本偏差代號時可參考教材表2—9和表2—10中的套用實例。
當基準制和公差等級確定後,配合的選擇最後的問題就是選擇非基準件的基本偏差代號。可根據基準制和配合類別按教材表2—11先計算出非基準件的基本偏差,通過查表初步得到非基準件的基本偏差代號,再經過驗算最後確定。
2.2.3極限與配合的選擇
極限與配合的選用主要包括基準制、公差等級和配合種類三個方面的選擇。換句話說,也是孔、軸的公差等級和基本偏差的選擇。
1.基準制的選擇
從工藝性和經濟性來考慮,為了減少定值刀具、量具的規格和數量,應優先選用基孔制。對於基軸制的選用,主要理解教材中闡述的幾種場合。一般地,基孔制時孔的基本偏差、基軸鑭時軸的基本偏差分別為H、h。
如果某配合中孔和軸的基本偏差中沒有H或h,則該配合就是非基準制,如圖1—1中的φ45F9/k6。
2.公差等級的選擇
公差等級的選擇原則是在滿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應儘量選用較低的公差等級,以利於加工和降低成本。Tf是極限間隙或過盈的變動量,反映了使用要求,TH、TS是孔軸公差,反映了製造要求。原則上應滿足:配合公差Tf≥TH+TS,在此基礎上按工藝等價性原則分配孔、軸公差,選取相應的公差等級。此外,還要考慮公差等級與配合種類的關聯以及與零部件的精度匹配問題。
3.配合的選擇
選擇配合的主要依據是使用要求和工作條件。在用類比法選擇孔、軸的基本偏差代號時可參考教材表2—9和表2—10中的套用實例。
當基準制和公差等級確定後,配合的選擇最後的問題就是選擇非基準件的基本偏差代號。可根據基準制和配合類別按教材表2—11先計算出非基準件的基本偏差,通過查表初步得到非基準件的基本偏差代號,再經過驗算最後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