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法國東南部上普羅旺斯阿爾卑斯山脈和瓦爾省,中心是小鎮Digne-les-Bains,位於尼斯以北約150公里、巴黎以南800公里處。該區是普羅旺斯的北部,與阿爾卑斯山脈接壤,為一高程400~2960公里的高地,區內具有各種各樣的自然環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普羅旺斯高地世界地質公園
- 所在地:法國 東南部
- 交通信息:位於法國東南部上普羅旺斯阿爾卑斯山脈和瓦爾省,中心是小鎮Digne-les-Bains,位於尼斯以北約150公里、巴黎以南800公里處。該區是普羅旺斯的北部,與阿爾卑斯山脈接壤
- 其他信息:區內具有各種各樣的自然環境,其最低處有濃香的葡萄酒產地和橄欖樹生長帶,最高的山峰則位於高高的阿爾卑斯山脈上。區包含依照1976年環境保護法註冊的18處地質遺蹟
簡介,旅遊特色,現狀,
簡介
該公園位於法國東南部上普羅旺斯阿爾卑斯山脈和瓦爾省,中心是小鎮Digne-les-Bains,位於尼斯以北約150公里、巴黎以南800公里處。
該區是普羅旺斯的北部,與阿爾卑斯山脈接壤,為一高程400~2960公里的高地,區內具有各種各樣的自然環境,其最低處有濃香的葡萄酒產地和橄欖樹生長帶,最高的山峰則位於高高的阿爾卑斯山脈上。
普羅旺斯的地質保護區位於西阿爾卑斯山脈外部,處在南部亞高山鏈區域與南部倒轉石灰岩區交界處,南部亞高山鏈經歷過中等規模逆掩作用,而南部倒轉石灰岩區則發生了早期構造演化,阿爾卑斯造山運動本身對其影響不大。
該區是普羅旺斯的北部,與阿爾卑斯山脈接壤,為一高程400~2960公里的高地,區內具有各種各樣的自然環境,其最低處有濃香的葡萄酒產地和橄欖樹生長帶,最高的山峰則位於高高的阿爾卑斯山脈上。
普羅旺斯的地質保護區位於西阿爾卑斯山脈外部,處在南部亞高山鏈區域與南部倒轉石灰岩區交界處,南部亞高山鏈經歷過中等規模逆掩作用,而南部倒轉石灰岩區則發生了早期構造演化,阿爾卑斯造山運動本身對其影響不大。
旅遊特色
該區以農業活動(特別是養羊,在景觀保護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和旅遊業為主。旅遊重點是休閒、自然風景和人文景觀,礦泉水和礦泉療養在Degne-les-Bains鎮發揮了重要作用,這兩大支柱支持了當地的服務業和手工業產業,但該區沒有工業。
布羅旺斯自然地質保護區包含依照1976年環境保護法註冊的18處地質遺蹟,占地總面積665英畝,周圍是一條保護帶,覆蓋了總面積約2000平方公里的55個地區。在這一遼闊的野外博物館中,禁止採集任何化石。同樣,在註冊的地質遺蹟範圍內,有更加嚴格的規定,甚至禁止採集天然飛禽標本。
然而,為了讓科學家繼續開展研究工作,並讓業餘愛好者開展業餘活動,允許在保護帶內採集有限的標本,但自然地質保護區除外。
該區的3條幽靜的小徑,將渾然不同的場景連線起來。遊客既可專注於化石、構造或沉積露頭,也可從歷史、景觀和植被中享受樂趣。因此,該地質遺蹟絕非是孤立的,相反遊客可在輾轉途中通過所見所聞增長知識。與這3條小徑相連的博物館有:Musee-Promenade(Digne-les-Bains)、化石博物館(Castellane)和地質博物館(巴勒)。這些博物館的使命並非取代遊覽地質保護區,而是為使遊客領略奇觀而修建的,目的是使他們獲得比大自然中更加詳細的信息;此外館內還組織其他活動和展覽會。
園內的60多家信息中心向公眾開發,從地質遺蹟開始為他們提供有關周圍遺蹟的全部信息,各中心的員工均接受過正規信息培訓。
該公園還有選擇地展現出其時代“藝術”。自史前時代以來,人類便從大自然中尋求藝術靈感,利用自然物質來表述自我需求。雖然在城市文明的影響下一些藝術家似乎脫離了大自然,但是“山水藝術”運動使許多這些藝術家回歸於大自然。
布羅旺斯自然地質保護區包含依照1976年環境保護法註冊的18處地質遺蹟,占地總面積665英畝,周圍是一條保護帶,覆蓋了總面積約2000平方公里的55個地區。在這一遼闊的野外博物館中,禁止採集任何化石。同樣,在註冊的地質遺蹟範圍內,有更加嚴格的規定,甚至禁止採集天然飛禽標本。
然而,為了讓科學家繼續開展研究工作,並讓業餘愛好者開展業餘活動,允許在保護帶內採集有限的標本,但自然地質保護區除外。
該區的3條幽靜的小徑,將渾然不同的場景連線起來。遊客既可專注於化石、構造或沉積露頭,也可從歷史、景觀和植被中享受樂趣。因此,該地質遺蹟絕非是孤立的,相反遊客可在輾轉途中通過所見所聞增長知識。與這3條小徑相連的博物館有:Musee-Promenade(Digne-les-Bains)、化石博物館(Castellane)和地質博物館(巴勒)。這些博物館的使命並非取代遊覽地質保護區,而是為使遊客領略奇觀而修建的,目的是使他們獲得比大自然中更加詳細的信息;此外館內還組織其他活動和展覽會。
園內的60多家信息中心向公眾開發,從地質遺蹟開始為他們提供有關周圍遺蹟的全部信息,各中心的員工均接受過正規信息培訓。
該公園還有選擇地展現出其時代“藝術”。自史前時代以來,人類便從大自然中尋求藝術靈感,利用自然物質來表述自我需求。雖然在城市文明的影響下一些藝術家似乎脫離了大自然,但是“山水藝術”運動使許多這些藝術家回歸於大自然。
現狀
該公園開展了大量地球科學教育工作。在大自然中發現地質遺蹟和開展地質學教育遠比課堂教學有益得多。因此,每年有數千名學生蜂擁而至,公園分別為他們組織活動。
20年來,當地居民逐漸認識到這些遺蹟的獨特景象。20年前,只有少數業餘愛好者對此處的地質遺蹟感興趣;而如今,這裡已成為當地居民日常生活的一個組成部分。
20年來,當地居民逐漸認識到這些遺蹟的獨特景象。20年前,只有少數業餘愛好者對此處的地質遺蹟感興趣;而如今,這裡已成為當地居民日常生活的一個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