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
據相關資料顯示,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192.4畝(其中:水田237.1畝,旱地955.3 畝),人均耕地0.73畝,主要種植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57723.5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086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67畝,主要種植核桃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542.31畝,草地1671.91畝;荒山荒地7548.15畝,其他面積174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09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電、路,無路燈。全村有265戶通自來水,有170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39.08%)。有435戶通電,有5 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366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60.92%、100%和84.14%);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28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211戶(分別占總數的52.41%和48.51%)。
到2009年底,有45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267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123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03.4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61.2萬元,占總收入的38.46%;畜牧業收入 72萬元,占總收入的31.32%(其中,2009年內出欄肉豬 1087頭,肉牛55頭);林業收入4萬元,占總收入的2.75%;第二、三產業收入40萬元,占總收入的27.47%;工資性收入17萬元,占總收入的11.68%。農民人均純收入1291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7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50人(占勞動力的6%),在省內務工35人,到省外務工15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畜牧業,主要銷往普洛村內。2009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72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38.46%。
人口衛生
據相關資料顯示,該村有農戶450戶,共有鄉村人口1670人,其中男性870人,女性800人。其中農業人口1618人,勞動力 825 人。該村以
怒族、
僳僳族為主,其中怒族1573人,僳僳族67人。到2009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494人,參合率92.34%;享受低保354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衛生所面積為61平方米,有鄉村醫生3人,該村距離鄉衛生院9.5公里。人畜混居的農戶39戶,占農戶總數的8.97%。
文化教育
據相關資料顯示,該村建有國小5所,校舍建築面積455平方米,擁有教師5人,在校學生204人,距離鄉中學9.1公里。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04人,其中小學生148人,中學生56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9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409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192.4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是 ,一事一議籌勞60元。有固定資產2.3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低保、農村合作醫療。
人文地理
位於鄉政府地東南方直距1.1公里處的一山脊緩坡地上,海撥1595米,山區、貧瘠山區、高寒山區。轄翁交得、臘塊腰、討塊、含打、麻字一窩、夸來底、鄧究、扛點究、達科9個自然村。怒族、傈僳族、白族、漢族雜居,怒族居多。耕地畝(水田畝)。山高谷深,多陡坡、山峰,有少量台地、河流沖積扇及緩坡地。灌木叢、草甸、森林覆蓋率高,有名貴植物:禿杉、桫欏。森林資源豐富。經種植業經濟為主,產玉米、稻穀、豆類、雜糧;油桐、生漆、黃連、竹材、蜂蜜、梨、桃、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