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置沿革
原七寶寺鎮
清同治年間(1862年至1875年),屬新場。
民國二年(1913年),屬南充縣西區。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為新里聯保。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新里聯保改為新里鄉。
1950年12月,屬南充縣。
1951年8月,設晏家鄉。
1993年9月,屬南充市嘉陵區。
2002年,由晏家鄉改為七寶寺鎮。
原龍泉鎮
清鹹豐年間(1851年至1861年),屬龍泉場。
1950年11月,設龍泉鄉人民政府。
1958年,晏抹罪請甩家、龍泉2鄉合併為衛星公社。
1959年,析衛星公社置龍泉公社。
1967年,龍泉公社更名向前公社。
1971年,向前公社更名龍良棵求泉公社。
1984年,由龍泉公社改為龍泉鄉。
1992年9月,劃歸金寶鎮。
1994年8月,金寶鎮析置龍泉鄉。
2002年5月,由龍泉鄉改為龍泉鎮。
撤併後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原七寶寺鎮下轄白虎溝、七寶寺、何家祠、大石壩等10個行政村,下設87個村民小組;原龍泉鎮下轄龍祥1個社區,梁家溝、觀音棵辯獄、五通堂、九棟碑、安樂院、新廟子、店子溝、大樓溝、宮子嶺、碑埡溝、大堰11個行政村,下設11個居民小組,112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七寶寺鎮下轄3個社區、7個行政村:七寶寺社區、晏家社區、龍泉社區、百富井村、石道床村、王家嘴村、九棟碑村、安樂院村、宮子嶺村、大堰村,鎮人民政府駐感恩街1號。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七寶寺鎮地處嘉陵區西北部,東達獄匙阿依金寶鎮;南靠三會鎮;西與遂寧市蓬溪縣的新星鄉和三會鎮的紅廟子村相連;北接西充縣的車龍鄉,區域總面積42.36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七寶寺鎮地勢略為西高東低、南高北低;境內最高點位於大鐘山,海拔489.2米;最低點位於楊家溝,海拔316.6米。
氣候
七寶寺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其特點是氣候溫和,四季宜農,冬暖春旱,霜雪稀少。
水文
七寶寺鎮境內河道屬小清河水系;西溪河自王家嘴村南入境,由南而北,入響水灘,境內河道長7.9千米。
自然災害
七寶寺鎮主要自然災害有旱澇、風災、低溫、霜凍、雷擊等。嚴重的一次洪澇災害發生在2002年6月8日,道路橋樑多處受損,由於七寶寺中學大橋處公路衝垮,導致客運車輛停運7天。
自然資源
七寶寺鎮主要礦藏為頁岩。
人口
截至2011年末,原七寶寺鎮總人口有9047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093人,城鎮化率12.1%,另有流動人口150人;原龍泉鎮總人口有10568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260人,城鎮化率11.9%,另有流動人口168人。
截至2017年末,原七寶寺鎮常住人口為4006人;原龍泉鎮常住人口為6933人。
截至2018年末,原七寶寺鎮戶籍人口為8662人;原龍泉鎮戶籍人口為10151人。
截至2019年末,七寶寺鎮戶籍人口為18387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七寶寺鎮財政收入136萬元,人均財政收入150元。
農業
2011年,七寶寺鎮有耕地9600畝,全部為水澆地,以種植水稻、小麥、玉米、蔬菜為主。2011年,七寶寺鎮農業總產值10170萬元,農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拜煉碑14%。
商貿
截至2011年末,七寶寺鎮有商業網點48個,職工106人。2011年,七寶寺鎮社會商品銷售總額8000萬元,比2010年增長7.5%;有城鄉集貿市場2個,年成交額6000萬元。
截至2018年末,七寶寺鎮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9個。
截至2019年末,七寶寺鎮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8個。
金融業
截至2011年末,七寶寺鎮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為2000萬元,比2010年增長6%;各項貸款餘額1200萬元,比2010年增長10%。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清乾隆七年(1742年),七寶寺鎮當地進士王灝晚年回鄉捐資建造房屋開創南池書院;民國元年(1912年),該地廩生何淦侯先生創辦獄奔腿了七寶寺高級國小(即原金寶鄉高級國小)。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由社會名流和賢達羅克正、何伯莊、李詢芻等,發起創辦了私立南池中學。
截至2011年末,七寶寺鎮有幼稚園2所,國小2所,國中1所,在校生950人,專任教師87人,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100%。
文體事業
截至2011年末,七寶寺鎮有文化站1個,村文化活動中心10個;各類文化專業戶2個;有各類圖書室12個,藏書7000餘冊。截至2011年末,七寶寺鎮有學校體育場2個,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欠白常住人口的25%。截至2011年末,七寶寺鎮有廣播站1個,有線電視用戶數為2421戶,入戶率82.3%。
醫療衛生
截至2011年末,七寶寺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2個,其中門診部(所)1個;設病床2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2張,固定資產總值200萬元;有專業衛生人員8人,其中執業醫師4人,執業助理醫師2人,註冊護士2人。2011年,七寶寺鎮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11200人次。
社會保障
2011年,七寶寺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為41戶,人數53人,支出9.5萬元,月人均149.4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675戶,人數710人,支出51.1萬元,月人均60元;農村醫療救助43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340人次,共支出1.7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57人,撫恤事業費支出4.5萬元;社會福利費1.7萬元;有敬老院1家,床位20張,收養農村五保12人;五項社會保險(不含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收入合計34.2萬元;基金支出合計33.8萬元。截至2011年末,七寶寺鎮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2500人,參保率30%。
郵政電信
截至2011年末,七寶寺鎮有郵電所1處;電信服務網點3處,通信網路覆蓋全境。
交通
七寶寺鎮境內有龍七線、晏三線、車晏線、七新線公路幹線交會。
歷史文化
七寶寺鎮因地處藏珠山頭、七寶溪左畔,是果城(南充)西路古剎和勝地;佛家稱金、銀、硨磲、珊瑚、琥珀、琉璃、水晶為七寶,因而得名。
風景名勝
七寶寺,為明清建築,由牌坊山門、前殿、大殿、文昌樓、奎星樓、南池書院以及廊廡組成,為四合院式殿堂,占地面積約3000平方米。七寶寺共有五棟廟堂,雖然分別修建於明清各個時期。第一棟是山門,建於明代,穿斗式木結構建築,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培修,懸掛著當年“七寶莊嚴”的匾額。第二棟為前殿,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修,本結構穿斗式屋架,懸山式屋頂,其下方懸岩上,尚存西漢時期的古墓穴。第三棟為大殿,兩側有數十間禪房,是整個建築的主體。大殿於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重修,木結構抬梁式屋架,單檐歇山式屋頂。第四棟為文昌宮(又名魁星樓),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修,木結構穿斗式樓房建築。第五棟為南池書院,建於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是依山而建的兩層樓房。
水文
七寶寺鎮境內河道屬小清河水系;西溪河自王家嘴村南入境,由南而北,入響水灘,境內河道長7.9千米。
自然災害
七寶寺鎮主要自然災害有旱澇、風災、低溫、霜凍、雷擊等。嚴重的一次洪澇災害發生在2002年6月8日,道路橋樑多處受損,由於七寶寺中學大橋處公路衝垮,導致客運車輛停運7天。
自然資源
七寶寺鎮主要礦藏為頁岩。
人口
截至2011年末,原七寶寺鎮總人口有9047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093人,城鎮化率12.1%,另有流動人口150人;原龍泉鎮總人口有10568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260人,城鎮化率11.9%,另有流動人口168人。
截至2017年末,原七寶寺鎮常住人口為4006人;原龍泉鎮常住人口為6933人。
截至2018年末,原七寶寺鎮戶籍人口為8662人;原龍泉鎮戶籍人口為10151人。
截至2019年末,七寶寺鎮戶籍人口為18387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七寶寺鎮財政收入136萬元,人均財政收入150元。
農業
2011年,七寶寺鎮有耕地9600畝,全部為水澆地,以種植水稻、小麥、玉米、蔬菜為主。2011年,七寶寺鎮農業總產值10170萬元,農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14%。
商貿
截至2011年末,七寶寺鎮有商業網點48個,職工106人。2011年,七寶寺鎮社會商品銷售總額8000萬元,比2010年增長7.5%;有城鄉集貿市場2個,年成交額6000萬元。
截至2018年末,七寶寺鎮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9個。
截至2019年末,七寶寺鎮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8個。
金融業
截至2011年末,七寶寺鎮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為2000萬元,比2010年增長6%;各項貸款餘額1200萬元,比2010年增長10%。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清乾隆七年(1742年),七寶寺鎮當地進士王灝晚年回鄉捐資建造房屋開創南池書院;民國元年(1912年),該地廩生何淦侯先生創辦了七寶寺高級國小(即原金寶鄉高級國小)。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由社會名流和賢達羅克正、何伯莊、李詢芻等,發起創辦了私立南池中學。
截至2011年末,七寶寺鎮有幼稚園2所,國小2所,國中1所,在校生950人,專任教師87人,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100%。
文體事業
截至2011年末,七寶寺鎮有文化站1個,村文化活動中心10個;各類文化專業戶2個;有各類圖書室12個,藏書7000餘冊。截至2011年末,七寶寺鎮有學校體育場2個,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25%。截至2011年末,七寶寺鎮有廣播站1個,有線電視用戶數為2421戶,入戶率82.3%。
醫療衛生
截至2011年末,七寶寺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2個,其中門診部(所)1個;設病床2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2張,固定資產總值200萬元;有專業衛生人員8人,其中執業醫師4人,執業助理醫師2人,註冊護士2人。2011年,七寶寺鎮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11200人次。
社會保障
2011年,七寶寺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為41戶,人數53人,支出9.5萬元,月人均149.4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675戶,人數710人,支出51.1萬元,月人均60元;農村醫療救助43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340人次,共支出1.7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57人,撫恤事業費支出4.5萬元;社會福利費1.7萬元;有敬老院1家,床位20張,收養農村五保12人;五項社會保險(不含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收入合計34.2萬元;基金支出合計33.8萬元。截至2011年末,七寶寺鎮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2500人,參保率30%。
郵政電信
截至2011年末,七寶寺鎮有郵電所1處;電信服務網點3處,通信網路覆蓋全境。
交通
七寶寺鎮境內有龍七線、晏三線、車晏線、七新線公路幹線交會。
歷史文化
七寶寺鎮因地處藏珠山頭、七寶溪左畔,是果城(南充)西路古剎和勝地;佛家稱金、銀、硨磲、珊瑚、琥珀、琉璃、水晶為七寶,因而得名。
風景名勝
七寶寺,為明清建築,由牌坊山門、前殿、大殿、文昌樓、奎星樓、南池書院以及廊廡組成,為四合院式殿堂,占地面積約3000平方米。七寶寺共有五棟廟堂,雖然分別修建於明清各個時期。第一棟是山門,建於明代,穿斗式木結構建築,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培修,懸掛著當年“七寶莊嚴”的匾額。第二棟為前殿,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修,本結構穿斗式屋架,懸山式屋頂,其下方懸岩上,尚存西漢時期的古墓穴。第三棟為大殿,兩側有數十間禪房,是整個建築的主體。大殿於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重修,木結構抬梁式屋架,單檐歇山式屋頂。第四棟為文昌宮(又名魁星樓),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修,木結構穿斗式樓房建築。第五棟為南池書院,建於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是依山而建的兩層樓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