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麥104號是山西省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以汾4412母本、陝旱8675為父本培育而成的小麥品種。
晉麥104號幼苗半匍匐,幼苗半匍匐,抗倒春寒能力強,株型半緊湊,莖稈彈性好,抗倒性較強。葉色灰綠色,穗型長方形,平均穗長7厘米左右,一般525.0萬穗/公頃,穗粒數32.8粒,千粒質量40.2克左右。中感小麥條鏽病,平均籽粒容重785克/升,籽粒粗蛋白(乾基)16.14%。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晉麥104號
- 作物名稱:小麥
- 選育單位:山西省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
- 審定編號:晉審麥20170015
- 親本來源:汾4412/陝旱8675
選育過程,特徵特性,產量表現,適種區域,栽培技術,施足底肥,精細整地,種子處理,適時播種,播種方式,田間管理,
選育過程
晉麥104號是山西省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2007年以汾4412母本、陝旱8675為父本進行有性雜交,採用現代選擇、鑑定技術,經系譜法歷經4個世代定向選育而成,是集高產穩產、高筋高蛋白、抗旱節水、抗病抗逆性強於一體的小麥新品種。2017年通過山西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命名為晉麥104號,審定編號為晉審麥21070015。
特徵特性
- 農藝特徵:幼苗半匍匐,分櫱力較強,抗倒春寒能力強,平均株高85厘米左右,株型半緊湊,莖稈彈性好,抗倒性較強。葉色灰綠色,繁茂性好,莖葉有蠟質,葉片寬大,旗葉下披,穗層整齊,熟相中等。穗型長方形,平均穗長7厘米左右,長芒,成熟時穗色發白,白殼,護穎卵形,穎肩斜肩,穎嘴中彎,小穗密度中等。粒形橢圓,白粒,角質,飽滿度較好。一般525.0萬穗/公頃,穗粒數32.8粒,千粒質量40.2克左右。
- 抗性:2013—2014年經山西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人工接菌鑑定,晉麥104號中感小麥條鏽病和小麥葉鏽病、中抗小麥白粉病;2016—2017年鑑定為中感小麥條鏽病、輕感小麥葉鏽病、近免疫小麥白粉病。
- 品質特性:2016—2017年農業部穀物及製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哈爾濱)檢測,平均籽粒容重785克/升,籽粒粗蛋白(乾基)16.14%,濕麵筋含量為35.75%,穩定時間2.0分鐘。
產量表現
2013—2014年參加山西省中部晚熟冬麥區旱地組區域試驗,平均產量為5247.0千克/公頃,比對照長6878增產5.1%;2014—2015年繼續試驗,平均產量為5823.0千克/公頃,比對照增產6.0%。2a區域試驗平均產量為5535.0千克/公頃,比對照增產5.6%,增產點率100%。
2015—2016年參加山西省中部旱地組生產試驗,平均產量為5092.5千克/公頃,比對照增產8.5%;2016—2017年繼續參加試驗,平均產量為5463.0千克/公頃,比對照增產7.5%。2a生產試驗平均產量為5277.0千克/公頃,比對照增產8.0%,增產點率100%。
適種區域
晉麥104號適宜在山西省中部晚熟冬麥區旱地、擴澆地或一水種植。
栽培技術
施足底肥
每公頃施純氮210—240千克、純磷90—105千克、鉀60—75千克,硫酸鋅15—22.5千克,優質農家肥30—45噸或符合行業標準《有機肥料》(NY525-2012)的有機肥料1500—3000千克。全部作底肥,一次性施入。
精細整地
適當深耕,要求25厘米左右,打破犁底層,加深活土層面,提高整地質量,使地面平整,田間無坷垃,上虛下實,利於根系生長發育空間。
種子處理
播種前使用精選機進行種子精選,將破粒、癟粒、雜質等清除乾淨,確保品種的純度和淨度;播種前選擇晴好天氣,將種子在曬場上連續翻曬2天,每天曬種5—6小時,提高種子的發芽勢和發芽率;播種前還需做發芽試驗,以確定播種量或實施精量播種;要求種子藥劑拌種或種子包衣,拌種使用甲基異柳磷或辛硫磷100克,對水500毫升稀釋,可拌50千克種子,拌勻後,堆悶3—4小時即可播種。種子包衣可用26%苯醚甲環唑·吡蟲啉或苯甲·吡蟲啉懸浮種衣劑100克小時對水500毫升配成包衣液,可包衣25—30千克種子,然後隨倒隨攪拌,使種子全部著藥,晾乾後即可播種。
適時播種
適宜的播種期是9月25日至10月5日,播種量要根據具體情況靈活掌握,一般用種量是187.5—225千克/公頃。不能按期播種的,在適期的播種的基礎上,每晚播1天,需增加播種量0.5千克。
播種方式
可採用小麥精播機等行寬幅條播種植,在足墒的基礎上,精確調整播種量,符合計畫要求。播種深度為4—5厘米,深淺一致,下籽均勻,有利於出苗,形成壯苗,創造優質的群體結構。
田間管理
麥田的冬前管理:播種一周后,在小麥出苗時及時查苗,發現漏播、缺行斷壟立即浸種催芽補種。如果在播種出苗時遇雨積水,待地表略乾,疏鬆表土,破除板結。在苗全苗齊後,以培養壯苗為重點,促進分櫱形成壯苗。防止越冬期間放牧啃青,牲畜不僅啃食葉片,還把一部分麥苗連根拔起,造成越冬死苗現象,早春返青困難,嚴重影響小麥生長發育,對小麥高產極為不利,必須嚴禁杜絕。
麥田的春季管理:返青初期,及時中耕除草,耙耱保墒,提高地溫,促進麥苗提早返青。應在小麥起身前進行化學除草,通常每公頃使用72%2,4-D丁酯乳油600—750克,對水375—450千克噴霧防治。拔節期有灌溉條件可澆拔節孕穗水,並隨水每公頃撒施尿素150千克,使小分櫱成穗、成大穗。
麥田的中、後期管理:小麥抽穗至灌漿期是田間極易發生蚜蟲、紅蜘蛛等高峰時期,可使用每40%氧化樂果乳油1500—2000倍液,每公頃用液量750—900千克噴霧防治。特別注意,因為晉麥104號對鏽病輕感,對白粉病近免疫,所以不需使用防治白粉病,鏽病等高毒、高殘留藥劑,真正實現純綠色小麥生產。灌漿期可選用0.2%磷酸二氫鉀進行葉面噴肥,每公頃用液量750—900千克,一周一次,連噴三次,有效預防乾熱風危害,保護旗葉功能,延緩早衰,並增加千粒重,提高加工品質。第一次噴施,可結合防治蚜蟲綜合作業,節省人工開支,提高防治效果。
小麥成熟期管理及收穫:此時小麥根系吸收能力逐漸減弱,田間發現有混雜現象的,可進行人工提純復壯,拔除的秸稈和雜穗從田間清理出去,集中處理。蠟熟末期麥株莖稈全部變為黃色,但仍然具有韌性和彈力,葉片全部枯黃,穗脖變歪,籽粒含水量保持在25%以下,籽粒色澤、大小接近本品種固有特徵,指甲掐時變硬、有蠟質感,此時千粒重最高,營養品種和加工品質最優,產量最佳。關注天氣變化及時機械收穫,收割時提前清掃收割機或空轉動,嚴防機械混雜,收穫後抓好晴好天氣,及時晾曬,籽粒含水量達13%以下時可入庫貯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