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城市2006年政府工作報告》是2006年6月15日在晉城市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市長夏振貴發布的一份報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晉城市2006年政府工作報告
- 發布時間:2006年6月15日
報告內容
2006年6月15日在晉城市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
市長 夏振貴
各位代表:
本屆政府任期即將結束。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過去五年的工作,並對今年(2006年)的工作提出建議,對《晉城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作簡要說明,請予審議,並請市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過去五年政府工作的回顧
過去的五年,既是實施“十五”計畫的五年,也是本屆政府任期的五年。五年來,市政府在市委的正確領導下,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團結帶領全市人民,開拓進取,爭先發展,圓滿完成了“十五”計畫確定的主要目標,使全市經濟社會發展邁上了新的台階。
──城市綜合競爭力顯著增強。全市生產總值由2000年的146億元增加到2005年的316億元,年均遞增12.6%;財政總收入由2000年的11.6億元增加到2005年的61.7億元,年均遞增39.8%。其中一般預算收入由2000年的4.5億元增加到2005年的20.1億元,年均遞增34.7%;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五年累計達到444億元,年均遞增17.4%;“十五”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達到504億元,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達到290億元。同時,我們先後摘取了全國衛生先進市、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先進市、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優秀市和山西省環保模範市等多項桂冠,有效地提升了我市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成為展示晉城形象、擴大晉城影響的重要名片。可以說,過去的五年,既是我市經濟建設紮實推進、綜合實力有效提升的五年,也是我市獲得全國全省性榮譽數量最多、分量最重的五年。
──經濟結構調整順利推進。五年來,按照“一產調優,二產調強,三產調大”的思路,努力推進經濟結構調整。農業結構日趨合理。在穩定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同時,著力壯大畜牧、蠶桑、蔬菜、小雜糧、乾鮮果、中藥材等區域特色農業。尤其是畜牧業發展迅速,2005年肉、蛋、奶產量分別是2000年的1. 9倍、1.7倍和3. 6倍。農業產業化步伐加快,有6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進入全省“百龍企業”行列。工業整體素質明顯增強。煤炭產業通過“關小改中建大”,生產集中度和技術裝備水平有效提高。“十五”期間,共關閉有證但不達規模的小煤礦209個,關閉無證私開礦36個。到“十五”末,全市累計建成年產90萬噸以上礦井9個,60萬噸礦井8個,30萬噸礦井48個,骨幹礦井煤炭產量占到全市總產量的50%以上,煤炭資源回採率、入洗率和加工轉化率分別達到45%、25%和20%;電力產業發展加快。陽電一期工程建成投產,二期工程開工建設,5個國家級小水電工程進展順利,國投華實晉城熱電聯供項目和魯能電廠項目正在積極爭取國家的核准。五年新增發電裝機容量221萬千瓦,累計達到240萬千瓦,實現了由輸煤變輸電的重大跨越。電力已成為我市僅次於煤炭的第二大產業;煤化工產業以大顆粒尿素為依託,積極延伸產業鏈條,邁出了新的步伐。晉城煤化工、天脊晉城化工、蘭花科創、晉豐化工、天脊中化等大顆粒尿素項目和丹峰化工甲醇項目建成投產,晉煤集團和中聯公司煤層氣項目投入商業運行。2005年底,全市已形成230萬噸大顆粒尿素和25萬噸甲醇生產能力;冶鑄產業升級轉化步伐加快,一批大容積高爐建成投產,開發區國際鑄造園區和高平泫氏、澤州金工、澤州晨輝等一批中高檔鑄造企業迅速崛起。福盛鋼廠一、二期工程全面投產,生產能力達到100萬噸;富士康晉城科技工業園建設進展順利,標誌著我市的先進制造業和電子信息業開始起步,對提升我市產業層次、最佳化產業結構具有重要意義;新型建材業穩步發展,陽城建瓷園區入區企業達到6 家,生產能力達到2100萬平方米。第三產業繼續壯大。特別是旅遊產業以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創建活動為載體,堅持整合旅遊資源、配套硬體設施、改善服務環境和加大促銷力度“四輪驅動”,皇城相府、王莽嶺、珏山、山里泉等一批旅遊景區迅速崛起,旅遊資源優勢正在轉化為產業優勢和經濟優勢。
──經濟成長方式轉變力度加大。五年來,以環境保護、生態建設和資源節約為重點,積極推進經濟成長方式轉變,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深入開展環保專項治理,解決了一些危害民眾健康的環境問題。取締、改造市區燃煤鍋爐148台,治理機動車尾氣超標排放4900多輛,改裝煤層氣汽車600多輛,市區空氣品質二級以上天數逐年遞增,2005年實現天數為2000年的5.9倍。取締、關閉工藝落後、污染嚴重的小冶煉、小建材、小化工等“土小”企業800多家,對27家重點企業實行了線上監測。五年累計完成造林85.9萬畝,其中退耕還林51.6萬畝,森林覆蓋率由26.7%提高到33.6%,年均增長1.4個百分點。嚴厲打擊私挖濫采,積極整合煤炭資源,促進了煤炭等礦產資源的合理開發和有效利用。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保持了耕地總量的動態平衡。
──基礎設施建設成效明顯。五年來,一批關係增強經濟發展後勁的重點工程相繼竣工。晉焦高速公路、晉長高速公路、晉陵一級公路和端潤一級公路建成通車,晉濟高速公路開工建設,村村通水泥路或油路的目標基本實現,新增公路通車路程150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28公里,公路交通主骨架基本形成。新建35千伏以上變電站20座,35千伏以上變電容量和輸變電線路分別達到3892兆瓦和2208公里,比2000年末增長102.5%和40.4%。丹河源頭引水工程基本完工,張峰水庫、東焦河水庫和磨灘水庫建設進展順利,五年累計新增供水能力2900萬方,新增有效灌溉面積15萬畝,解決和改善了農村50萬人口的吃水困難。全市84個鄉鎮全部開通了光纜電視信號,95%的村實現了有線電視聯網。
──城鎮建設邁上新的台階。中心城市建成區面積由2000年的23平方公里擴展到30平方公里,新建城市道路16條15.1公里。供水、供氣、供熱、供電和通訊能力有效提升,博物館、體育場、游泳館、文體宮相繼建成,城市功能進一步完善。污水處理廠建成使用,垃圾處理廠開工建設,黃華街西區改造和“兩河”治理工程基本完工。2005年建成區綠化覆蓋率、綠地率和人均公共綠地面積分別達到39.6%、37%和12.5平方米,空氣品質二級以上天數達到258天,人居環境明顯改善。與此同時, 4個縣城和嘉豐、巴公、北留等一批重點小城鎮加快發展,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進一步完善。
──改革開放步伐加快。農村改革紮實推進,撤併鄉鎮41個,稅費改革取得實質性突破,農業稅及其附加全部免除,農民負擔明顯減輕。企業改革進一步深化。出台了深化企業改革的意見和相關配套檔案,太印、氣門破產工作全部結束,晉鋼破產工作正在推進,煤炭資源整合和有償使用工作有序開展。大公司、大集團戰略有了質的突破,蘭花科創進入“2005年度最具價值上市公司”50強,太行無煙煤集團掛牌運行。民營經濟持續發展,民營經濟增加值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33.2%。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邁出實質性步伐,新的國有資產監管機構組建完成。部門預算、國庫集中支付、政府採購和收支兩條線等財政體制改革取得顯著成效。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以及投融資、住房、社保等各項改革穩步推進。對外開放工作取得長足發展。積極實施“走出去、引進來”戰略,多次組團參加廈洽會、烏洽會、高交會等一些重大的推介、招商和貿易活動,加強了與國內外的經濟技術合作與交流。開發區建設步伐加快,特色工業園區從無到有,成為新的經濟成長亮點。富士康集團、魯能集團、天脊集團、中化集團等一批大企業、大集團先後落戶我市,為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積極實施“南下戰略”,主動接軌中原城市群,融入中原經濟圈,與美國工業重鎮達拉斯市達成了建立友好城市意向,在加強與國內外的經濟技術合作交流方面邁出了新的步伐。五年來,全市實際直接利用外資累計達到8275萬美元,是“九五”期間的3.4倍;外貿進出口總額由2000年的1191萬美元增加到2005年的10281萬美元,年均遞增53.9%。特別是去年(2005年)一年增加進出口額5000多萬美元,增幅位居全省第一。
──社會事業全面發展。五年來,累計組織實施各級各類科技項目549項,一大批先進適用技術得到推廣,科技進步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率進一步提高。教育投入不斷加大,改造中國小危房40.6萬平方米,新建、改建和擴建農村標準寄宿制學校300所。教育資源配置逐步最佳化,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得到加強,國小、國中入學率達到100%,高等教育從無到有,晉城職業技術學院形成一定規模。率先在全省免除了農村和城市低保家庭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雜費。出台了《關於促進民辦教育發展的若干意見》,推動了民辦教育的發展。人才強市戰略深入實施,人才使用機制不斷完善。積極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一批文化精品榮獲全國、全省大獎,趙樹理文學館建設順利推進。高度重視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4‰以內。公共衛生體系繼續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預防和處置能力進一步加強,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順利推進。體育事業健康發展,成功舉辦了全國游泳冠軍賽暨奧運選拔賽、晉城市第三屆全民運動會等體育活動。嚴格責任制落實和責任追究,安全生產保持了連續四個平穩年。雙擁’和‘雙服務’活動成效顯著,國防教育和民兵預備役建設進一步加強。廣播電視、民族宗教、婦女兒童、檔案史志、外事僑務、文物保護、人民防空、氣象、統計、地震、老齡、殘疾人等各項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績。
──人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堅持把就業作為發展的重要目標,五年累計新增就業崗位13.6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穩定在2%以內。養老、失業、醫療、工傷保險的制度框架和管理體系初步建立,保障覆蓋面逐年擴大,保障能力有效增強,社會保險費累計結存達到8.6億元,是“九五”末的11倍。城鄉低保穩步推進,2005年城市和農村受保障人數分別達到3.1萬人和4.3萬人。社會救助體系進一步完善,幫貧濟困活動深入開展。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0年的4842元增加到2005年的8911元,年均遞增13%;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0年的2629元增加到2005年的3593元,年均遞增6.4%。“十五”末累計建成寬裕型小康鄉鎮20個,寬裕型小康村535個,有4.8萬人實現了穩定脫貧。城、鄉居民人均居住面積分別達到28.3平方米和31.2平方米,高於全省平均水平。居民通信、交通和服務消費大幅度增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由2000年的43.4億元增加到2005年的75.1億元,年均遞增11.6%。城、鄉居民恩格爾係數2005年分別為33.3%和35.7%,比2000年分別下降1個和4.1個百分點。
──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設不斷加強。市政府主動向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工作,自覺接受人大的監督。積極支持人民政協的工作,加強了同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和民眾團體的聯繫,注重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五年來,共辦理人大代表建議1035件,政協委員提案1155件。積極推進基層民主政治建設,政務公開、廠務公開和村務公開不斷完善。“四五”普法成效顯著,全民法制意識進一步增強。政府決策繼續向科學化、民主化邁進,對涉及民眾利益的重大事項實行了公示和聽證制度。規範和完善了行政執法責任制,依法行政工作進一步強化。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嚴厲打擊各類犯罪行為,榮獲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最高獎──“長安杯”。強化行政監察,重視審計工作,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取得顯著成效。以文明城市創建為目標,深入開展文明單位、文明社區和文明村鎮創建活動,精神文明建設取得新的成果。
各位代表,五年來,我們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上取得了顯著成就。可以說,這五年是我市綜合實力提升最快、城鄉面貌變化最大、人民民眾得到實惠最多的時期,不僅使我市的綜合實力大大提高,而且使加快發展的基礎更加堅實,為我市“十一五”時期加快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這些成就的取得,是貫徹執行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一系列方針政策的結果,是中共晉城市委正確領導和市人大、市政協支持監督的結果,是全市人民同心同德、奮力拚搏的結果。在這裡,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各人民團體和社會各界人士,向所有關心和支持晉城發展的同志們、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五年的實踐,使我們對市情的把握更加準確,對經濟發展規律的認識更加深刻。我們深深感到,加快晉城發展步伐,必須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把科學發展觀和晉城實際緊密結合起來,不斷探索符合晉城實際的經濟社會發展道路;必須搶抓機遇,善抓機遇,堅持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用發展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必須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努力消除阻礙發展的體制機制束縛,不斷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生機活力;必須以人為本,和諧發展,注重解決關係人民民眾切身利益的突出問題,處理好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等各方面的關係。
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十五”時期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中仍然存在著一些突出的困難和問題。集中反映是:結構性矛盾尚未從根本上得到解決,單一產業結構應對經濟周期性波動的能力較差;農民增收難度加大,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任務艱巨;經濟成長方式還比較粗放,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的壓力較大;改革相對滯後,開放仍然不足;經濟與社會發展還不夠協調,因利益調整引發的社會矛盾增多。這些困難和問題,有的是長期積累下來的,有的是體制轉軌和結構調整過程中難以完全避免的,有的是由於工作中的不足造成的。需要今後採取切實措施,努力加以解決。
二、對今年(2006年)政府工作的建議
今年(2006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第一年,也是我市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關鍵一年,改革發展穩定的任務十分繁重。市委對今年(2006年)政府工作的基本要求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抓好發展這個第一要務,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在調整產業結構上下功夫,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上下功夫,在城市建設和管理上下功夫,在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上下功夫,在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上下功夫,在構建和諧晉城上下功夫,努力實現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發展,為“十一五”開好局、起好步。
根據這個總體要求,市政府經過認真研究,對今年(2006年)的政府工作提出以下建議。
今年(2006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生產總值增長12%,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5.8%,單位生產總值污染物排放總量下降10%,財政總收入增長15%,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4%,工業增加值增長17%,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13.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2%,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8%,人口自然增長率3.77‰,市區空氣品質二級以上天數達到280天。
今年(2006年)的工作重點要“瞄準一個目標,實施三個戰略,主攻雙百工程,培育八大產業”。
———瞄準一個目標,就是要瞄準建設經濟發達、人民富裕、生態良好、社會和諧的新興現代化城市的奮鬥目標。
———實施三個戰略,就是要認真實施扶優扶強戰略、開放帶動戰略和科教興市戰略。通過實施扶優扶強戰略,以園區經濟、走廊經濟、循環經濟和品牌經濟為切入點,培育一批大企業、大集團,增強市場競爭力和調控力。壯大縣域經濟,奠定加快發展的基礎;通過實施開放帶動戰略,創優發展環境,大力招商引資,用別人的錢辦我們的事,讓投資者發財,帶動我們發展,實現互利共贏;通過實施科教興市戰略,用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發展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抓好各類人才的培養、引進和使用,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撐。
———主攻雙百工程,就是要圍繞抓好100個重點煤炭企業和100個重點非煤企業的部署,突出抓招商,重點抓項目,以大上項目和上大項目來支撐產業的崛起,來保障經濟的騰飛。煤炭企業要通過資源整合,集團重組,增強發展後勁。非煤企業要通過拓展規模,爭創品牌,挖掘發展潛力。
———培育八大產業,就是要下大力氣培育無煙煤、煤化工、電力、中高檔鑄造、高新技術、新型建材、農副產品加工和旅遊產業。經過幾年的努力,把我市建設成為全球最大的以煤為原料的高濃度氮肥基地,全國重要的無煙煤基地、煤化工基地、煤層氣基地、火電基地和中高檔鑄件基地,以及全國有影響的電子產業基地。
做好今年(2006年)的政府工作,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以下原則:一是要堅持貫徹國家巨觀調控政策與從本地實際出發相結合的原則。把國家的巨觀調控作為加速本地發展的“推進器”,善於在巨觀調控中審時度勢,把握好方向,把握好力度,把握好機遇,努力推進全市經濟社會又快又好地發展;二是要堅持統籌全局與重點突破相結合的原則。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善於抓住抓準事關全局的重大問題求突破,以改革開放為著力點推動跨越式發展,以城鄉、區域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為切入點讓廣大民眾共享發展成果;三是要堅持立足當前與著眼長遠相結合的原則。今年(2006年)各項工作的安排和實施,都要和“十一五”規劃目標相銜接、相協調,積極進取,注重實效,以扎紮實實的年度工作為圓滿完成“十一五”規劃奠定良好的基礎。
今年(2006年)要著力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以加快建設煤化工基地為突破口,在調整產業結構上下功夫
加快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是實現經濟成長方式轉變、提高城市競爭力的必由之路。今年(2006年),要以建設全國重要的煤化工基地為突破口,以“四大基地”、“八大產業”為重點,以“雙百工程”為支撐,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步伐。
著力提升煤炭產業集中度和產業素質。切實抓好煤炭資源整合,提高煤炭產業集中度,改善煤礦技術裝備水平,增強市場競爭力和調控力。按照省政府的要求,堅決完成淘汰小煤礦和關閉壓減礦井任務。加快改造和新建一批大中型礦井,大陽、唐安、伏岩山、蘇村等12座續建礦井要建成投產,西城、小西等4座重點新建礦井要按時開工。全市煤炭資源回採率、入洗率和轉化率分別達到52%、30%和25%,地方煤礦採掘機械化水平達到30%,建設安全質量標準化礦井100座。
積極發展以煤化工為重點的新興優勢產業。把煤化工產業作為重中之重,按照晉城煤化工產業發展規劃,以化肥為基礎,大力發展醇醚燃料和精細化工,搞好煤層氣開發和綜合利用。今年(2006年),要重點抓好已投產項目的達產達效,抓好天脊晉城化工“1830”聯產10萬噸甲醇及1.2萬噸三聚氰胺、蘭花田悅“1830”、蘭花科創100萬噸二甲醚一期、晉煤集團10萬噸煤基合成油等已開工項目的建設,開工建設晉城煤化工“4060”等新建項目,抓緊天脊晉城化工“5080”項目的前期工作。電力產業要加快陽電二期建設進度,加快國投華實晉城熱電聯供項目、魯能電廠項目、高都煤矸石電廠項目和陽城煤矸石電廠項目的前期工作,全力爭取國家的核准。冶鑄產業要開工建設福盛鋼廠三期50萬噸中寬頻軋鋼、清慧汽車配件公司6萬噸精密汽車配件、澤州世紀管業10萬噸水冷離心球墨鑄管等一批重點項目。高新技術產業要加快富士康晉城科技工業園建設,確保年內順利投產。對這個項目,各有關部門要繼續特事特辦,一路綠燈。新型建材業要重點抓好陽城建瓷工業園區和高平東山、澤州康達和陽城西城等三條新型水泥熟料生產線建設,加快開發新型建築材料,實現產品結構由單一、低檔向多元化、中高檔方向轉變。農副產品加工業要以絲麻、果品、肉類、中藥材、小雜糧為重點,加快綠洲大麻等絲麻紡織企業的改制步伐,壯大廈普賽爾、鴻生澱粉、華萸飲品、塔王醋業等龍頭企業,提高市場競爭能力。
繼續壯大旅遊產業。抓住我市獲得“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稱號的大好機遇,繼續完善城市服務功能,改善城市旅遊環境,加強旅遊設施建設,鞏固和擴大創優成果。重點抓好旅遊產品促銷工作,主打皇城相府和圍棋發源地、王莽嶺兩大品牌,加快建設以皇城相府為主包括郭峪城、柳氏民居、蟒河、歷山、九女湖在內的旅遊西線,以珏山、青蓮寺為主包括山里泉、炎帝陵、長平古戰場、白馬寺森林公園在內的旅遊中線,以圍棋發源地、王莽嶺為主包括錫崖溝、鳳凰歡樂谷、黃圍山在內的旅遊東線,儘快形成“西、中、東”三線互動、三線相連的旅遊經濟圈,力爭把皇城相府建成5A級景區,把王莽嶺建成4A級景區,塑造“山西風光·美在晉城”的旅遊形象。積極與周邊地區合作共建無屏障旅遊區,推動旅遊產業快速發展,真正把旅遊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和經濟優勢。
加快發展商貿流通業和現代服務業。加大運用新型商業業態、現代經營方式和服務技術改造商貿流通業力度,開工建設晉城豪德光彩貿易廣場,打造現代物流園區和物流中心。推進城市商業網點建設,積極發展專業連鎖超市,規範發展小商品市場,最佳化社區商業網點布局。以實施國家“萬村千鄉”市場工程為契機,積極推動城市商貿流通網路向農村延伸,建設以縣城店為龍頭、鄉鎮店為骨幹、村級店為基礎,集中採購、統一配送的農村商業流通網路。積極發展房地產、金融、證券、中介、信息諮詢、文化娛樂、社區服務等現代服務業,努力提高第三產業占生產總值的比重。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今年(2006年),要集中力量抓好關係全局的12項重點工程。其中,續建5項,分別為張峰水庫、陽電二期、晉濟高速公路、城市污水處理廠和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工程;新開工7項,分別是富士康晉城科技工業園、蘭花集團二甲醚項目、晉城豪德光彩貿易廣場、晉城礦區採煤沉陷區綜合治理工程、陽城至侯馬高速公路、端氏220千伏輸變電工程和晉城二中綜合教學樓。
(二)以增加農民收入為突破口,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上下功夫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歷史任務。今年(2006年),要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貫徹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方針,加大對“三農”的支持力度,推進農村制度創新,確保我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起好步。
紮實做好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起步工作。認真做好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規劃,年內完成25個鄉鎮、200個村的規劃編制,鄉鎮和村的規劃率分別達到75%和27%。在建設重點上,完成“三個100”任務,即選擇100個發展較好的村進行新農村試點示範,建成100個新農村達標村,完成100個缺乏生存條件的自然村搬遷。突出村容村貌整治,完善農村生產生活設施,使新農村全部實現“六通”、基本具備“六有”、初步達到“六化”。即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話、通班車、通信息;有幼稚園、有敬老院、有衛生所、有文化大院、有健身場所、有洗浴美發室;住房舒適化、飲水安全化、能源新型化、街道明亮化、環境整潔化、村莊園林化。
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加大對農業的扶持力度,繼續落實對農民種糧、購買農機具和發展畜牧業的補貼政策。加快農業結構調整步伐,充分發揮比較優勢,抓好畜牧、蠶桑、蔬菜、小雜糧、乾鮮果、中藥材6大特色基地建設,尤其是要繼續大力發展畜牧業,使其在農業中的比重進一步提高。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培育壯大一批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一批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提高農民走向市場的組織化程度。加強農業科技引進和推廣工作,實施好農業科技入戶工程和農民素質提高工程。大力發展農村二、三產業,壯大縣域經濟,推進農村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有序轉移,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加強農業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抓好張峰水庫、磨灘水庫和東焦河水庫建設。啟動100萬畝耕地綜合生產能力建設工程,新發展農業節水面積3萬畝。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新增土地復墾面積1萬畝。以4個縣城和巴公、南村、北留、嘉豐、馬村、河西等重點小城鎮為載體,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強化輻射帶動作用。積極發展農村教育事業,切實解決貧困家庭子女入學難問題。加強農村公共衛生體系和基本醫療服務體系建設,改善農村衛生條件。完成村村通水泥路或油路的後續掃尾工作,加快公路客運場站建設,實現“路通車通”。啟動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新建5000個戶用沼氣池,積極發展規模化沼氣工程。
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堅持和完善農村土地承包制度,依法規範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程式和行為,改革和完善征地補償制度,切實維護農民合法權益。完善農民負擔監督管理機制,規範涉農稅費收繳行為。抓好鄉鎮機構、縣鄉財政管理體制和農村義務教育等改革試點工作,鞏固農村稅費改革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