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與間

時與間

時間是物理學中的七個基本物理量之一,符號t。時間的本質 時間隨宇宙的變化而變。時間是因變數。——時間的本質,時間公式 t=T(U,S,X,Y,Z......) U-宇宙;S空間,XYZ,......事件,順序 時間是宇宙事件秩序的計量。時間的本質 什麼是時間?時間是宇宙事件順序的度量。 時間不是自變數,而是因變數,它是隨宇宙的變化而變化。 t=(S1,S2,S3,...,Sn) Deng's時間公式:世界事件發生次序的序列。其中,S是事件,S1,S2,S3,...,Sn是事件1,2,3,.....,n發生的順序,時間就是對這些事件發生順序的排序,標誌的計量。 時間”是一個計量“事件過程的長短”的“類別名詞”。 可以說沒有了“事件”,也就沒有了時間(您可以試著舉出沒有事件還有時間的例子) 時間在數學、物理上用坐標軸表示。“時間”時會出現什麼狀況?怎樣利用時間的本質來思考“衰老”的問題?下面開始細緻的分析,內容包括:為什麼有些“事件”可以“同時發生”,有些卻不能?時間與我們有什麼關係? 地球總是自西向東自轉,東邊總比西邊先看到太陽,東邊的時間也總比西邊的早。東邊時刻與西邊時刻的差值不僅要以時計,而且還要以分和秒來計算,這給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都帶來許多不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時與間
  • 類別:科學
  • 本質:隨宇宙的變化而變
  • 性質:因變數
時間的基本概念,1時間的哲學概念,以下為時間在物理學上的抽象概念,以下為關於時間的猜想,音樂專輯,名言警句,物理時間,

時間的基本概念

1 授時系統
授時系統是確定和發播精確時刻的工作系統。每當整點鐘時,正在收聽廣播的收音機便會播出“嘟、嘟......”的響聲.人們便以此校對自己的鐘表的 快慢。廣播電台里的正確時間是哪裡來的呢?它是由天文台精密的鐘去控制的。那么天文台又是怎樣知道這些精確的時間呢?我們知道,地球每天均勻轉動一次,因此,天上的星星每天東升西落一次。如果把地球當作一個大鐘.天空的星星就好比鐘面上表示鐘點的數字。星星的位置天文學家已經很好測定過,也就是說這隻天然鐘面上的鐘點數是很精確知道的。天文學家的望遠鏡就好比鐘面上的指針。在我們日常用的鐘上,是指針轉而鐘面不動,在這裡看上去則是指針“不動”,“鐘面”在轉動。當星星對準望遠鏡時,天文學家就知道正確的時間, 用這個時間去校正天文台的鐘。 這樣天文學家就可隨時從天文台的鐘面知道正確的時間.然後在每天一定時間,例如,整點時,通過電台廣播出去,我們就可以去校對自己的鐘表,或供其他工作的需要。
天文測時所依賴的是地球自轉,而地球自轉的不均勻性使得天文方法所得到的時間(世界時)精度只能達到10-9,無法滿足二十世紀中葉社會經濟各方面的需求。一種更為精確和穩 定的時間標準應運而生,這就是“原子鐘”。目前世界各國都採用原子鐘來產生和保持標準時間,這就是“時間基準”,然後,通過各種手段和媒介將時間信號送達用戶,這些手段包括:短波、長波、電話網、網際網路、衛星等。這一整個工序,就稱為“授時系統”。
2 時區
將地球表面按經線劃分的24個區域。當我們在上海看到太陽升起時,居住新加坡的人要再過半小時才能看到太陽升起。而遠在英國倫敦的居民則還在睡夢中,要再過8小時才能見到太陽呢。世界各 地的人們,在生活和工作中如果各自採用當地的時間, 對於日常生活、交通等會帶來許許多多的不便和困難。為了照顧到各地區的使用方便,又使其他地方的人容易將本地的時間換算到別的地方時間上去。有關國際會議決定將地球表面按經線從南到北,劃成一個個區域,並且規定相鄰區域的時間相差1小時。在同一區域內的東端和西端的人看到太陽升起的時間最多相差不過1小時。當人們跨過一個區域,就將自己的時鐘校正1小時(向西減1小時,向東加1小時),跨過幾個區域就加或減幾小時。這樣使用起來就很方便。現今全球共分為24個時區。由於實用上常常1個國家,或1個省份同時跨著 2個或更多時區,為了照顧到行政上的方便,常將1個國家或 1個省份劃在一起。所以時區並不嚴格按南北直線來劃分, 而是按自然條件來劃分。例如,我國幅員寬廣,差不多跨5個時區,但實際上在只用東八時區的標準時即台北時間為準。
3 區時
一種按全球統一的時區系統計量的時間。 每當太陽當頭照的時候,就是中午12點鐘。但不同地方看到太陽當頭照的時間是不一樣的。例如,上海已是中午12點時,莫斯科的居民還要經過5個小時才能看到太陽當頭照;而澳大利亞的悉尼人早已是下午2點鐘了。所以如果各地方都使用當地的時間標準,將會給行政管理、交通運輸、以及日常生活等帶來很多不便。為了克服這個困難,天文學家就商量出一個解決的辦法:將全世界經度每相隔15度劃一個區域,這樣一共有24個區域。在每個區域內都採用統一的時間標準,稱為“區時”。而相鄰區域的區時則相差1個小時。當人們向東 從一個區域到相鄰的區域時,就將自己的鐘表撥快1小時.走過幾個區域就撥快幾個小時。相反當人們向西從一個區域到相鄰的區域時,就將自己的鐘表撥慢1小時.走過幾個區域就撥慢幾個小時。在飛機場等交通中心.常將世界各大城市所對應的區時,用圖表示出來,以方便旅客。
4 格林尼治時間
亦稱“世界時”。 格林尼治所在地的標準時間。現在不光是天文學家使用格林尼治時間,就是在新聞報刊上也經常出現這個名詞。我們知道各地都有各地的地方時間。如果對國際上某一重大事情,用地方時間來記錄,就會感到複雜不便.而且將來日子一長容易搞錯。因此,天文學家就提出一個大家都能接受且又方便的記錄方法,那就是以格林尼治的地方時間為標準。格林尼治是英國倫敦南郊原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所在地,它又是世界上地理經度的起始點。對於世界上發生的重大事件,都以格林尼治的地方時間記錄下來。一旦知道了格林尼治時間,人們就很容易推算出相當的本地時間。例如,某事件發生在格林尼治時間上午8 時,我國在英國東面,台北時間比格林尼治時同要早8小時,我們就立刻知道這次事情發生在相當於台北時間16時,也就是台北時間下午4時。
中國共分五個時區:
(1)中原時區:以東經120度為中央子午線。
(2)隴蜀時區:以東經105度為中央子午線。
(3)新藏時區:以東經90度為中央子午線。
(4)崑崙時區:以東經75(82.5)度為中央子午線。
(5)長白時區:以東經135(127.5)度為中央子午線。
時區 將地球表面按經線劃分的24個區域。當我們在上海看到太陽升起時,居住新加坡的人要再過半小時才能看到太陽升起。而遠在英國倫敦的居民則還在睡夢中,要再過8小時才能見到太陽呢。世界各 地的人們,在生活和工作中如果各自採用當地的時間, 對於日常生活、交通等會帶來許許多多的不便和困難。為了照顧到各地區的使用方便,又使其他地方的人容易將本地的時間換算到別的地方時間上去。有關國際會議決定將地球表面按經線從南到北,劃成一個個區域,並且規定相鄰區域的時間相差1小時。在同一區域內的東端和西端的人看到太陽升起的時間最多相差不過1小時。當人們跨過一個區域,就將自己的時鐘校正1小時(向西減1小時,向東加1小時),跨過幾個區域就加或減幾小時。這樣使用起來就很方便。現今全球共分為24個時區。由於實用上常常1個國家,或1個省份同時跨著 2個或更多時區,為了照顧到行政上的方便,常將1個國家或 1個省份劃在一起。所以時區並不嚴格按南北直線來劃分, 而是按自然條件來劃分。例如,我國幅員寬廣,差不多跨5個時區,但實際上在只用東八時區的標準時即台北時間為準。
為了克服時間上的混亂,1884年在華盛頓召開的一次國際j徑度會議上,規定將全球劃分為24個時區。它們是中時區(零時區)、東1-12區,西1-12區。每個時區橫跨經度15度,時間正好是1小時。最後的東、西第12區各跨經度7.5度,以東、西經180度為界。每個時區的中央經線上的時間就是這個時區內統一採用的時間,稱為區時。相鄰兩個時區的時間相差1小時。例如,我國東8區的時間總比泰國東7區的時間早1小時,而比日本東9區的時間晚1小時。因此,出國旅行的人,必須隨時調整自己的手錶,才能和當地時間相一致。凡向西走,每過一個時區,就要把表向前撥1小時(比如2點撥到1點);凡向東走,每過一個時區,就要把表向後撥1小時(比如1點撥到2點)。

1時間的哲學概念

時間指物質運動過程的持續性、間隔性和順序性。時間具有一維性,即不可逆性,它只有從過去、現在到將來的一個方向,一去而不復返。

以下為時間在物理學上的抽象概念

時間定義:人類在生活中總結出時間的觀念,其根源來自於日常生活中事件的發生次序。當然人們在生活中得到的絕不僅僅是事件發生次序的概念,同時也有時間間隔長短的概念,這個概念來源於對兩個過程的比較——比如兩件事同時開始,但一件事結束了另一件事還在進行,我們就說另一件事所需的時間更長。這裡我們可以看到,人們運用可以測量的過程來測量抽象的時間。
在物理學中也是類似,時間是通過物理過程來定義的,首先在一個參考系(要求是慣性系,或者是非慣性系,但過程發生的空間範圍無窮小)中,取定一個物理過程,設其為時間單位,然後用這個過程和其他過程比較,以測定時間。
但測量時間(即上述比較過程)必須有同時性概念。過程開始有一個同時性問題,過程結束也有一個同時性問題——最簡單的例子:我們要求運動員在發令槍開槍同時起跑,同時計時員開始計時,並在運動員抵達終點線時計時員必須同時停止計時。
這個問題具體見各類相對論書籍。同時性問題,使得古典牛頓力學、狹義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有著不同的“時間”。直觀概念告訴我們:任何人在事件是否同時上是可以達成一致意見的(也許某些人會欺騙別人,造成類似偵探小說或政治小說中的情形,不過這是人類“高智商”的表現,我們完全可以用測量用的儀器來代替:),(所以我們之後不說人,而說觀察者)在相對論中,觀察者的運動狀態引起同時性的變化,或者說觀察者1以v1運動,認為同時的兩件事,以v2運動的觀察者2可能會認為不同時——這導致時間測量的相對性。
從數學上說,古典牛頓力學中時間參數只有一個,所有參考系共享此時間參數。這其實就是假設所有參考系,所有空間位置可以共享同一個同時性定義。
而狹義相對論認為不同參考系就不同時了,即不同參考系有各自的時間參數t,其間關係由洛倫茲變換決定。廣義相對論認為不同地點也會不同時,廣義相對論中關於時間有比較複雜的內容,參見廣義相對論書籍。
當然:嚴格說這不是簡簡單單的“認為”,而是基於兩個假設:狹義相對論是光速不變原理。廣義相對論是引力本質為時空彎曲等。而這兩個假設得到了實驗的廣泛驗證。
上面我們說完了時間間隔測量的問題。但前面也提到:時間的先後次序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對時間的第一印象。古典牛頓力學中,這一點很容易理解:我們有唯一的時間參數t,所以任意兩事件(一個發生在t1,另一個發生在t2)也就有確定的先後次序。那么相對論中呢?相對論中同地兩事件先後順序的確定的,這可以從洛倫茲變換直接看出。但可以肯定,相對論中不同地兩事件的先後次序也是隨參考系(我很願意這么說:儀器的運動狀態不同,這樣能夠把事情的本質說出來)不同而不同的。但這裡就有一個問題:會不會有可能在參考系1中事件a先於事件b發生,且事件a的發生影響了事件b的發生(最極端的情況,使得b無法發生,譬如一個孩子殺死了他年輕的祖父),而在參考系2中正好反過來?如果是這樣,物理學乃至一切原理中最重要的一個基本原理——因果律將轟然倒塌。所以這個問題是非常重要的。讓我們嚴格敘述這個問題:事件a發生,並發出信號(廣義的信號,涵蓋一切可以影響到b的方式,但由於a,b不同地,這個信號就需要一定時間的傳播),影響b。另一個參考系中正好相反。值得慶幸的是:可以用洛倫茲變換證明,只要信號速度不超過光速(最多使用光,光速),信號就不可能先於b的發生傳遞到b所在位置。
另外說一句:狹義的另一個假設:任何物理系中物理定律有著相同形式,也是廣義相對論所服從的。換句話說,參考系1中對一個物理過程加以測量,得到l1=v1t1。參考系2中加以測量同樣也會得到l2=v2t2,儘管可能l1,v1,t1和l2,v2,t2都不相等。當然嚴格說這個例子不合適,因為v的定義位置矢量導數。但是對一些複雜的物理學定律,如麥克斯韋方程組,這個假設就很重要了。
時間箭頭
下面說說時間箭頭。在以上的討論中,我們從時間間隔和先後次序兩方面討論了時間,卻忽略了時間很重要的一個特性:時間箭頭。子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人生百年,逝去就沒有重生的餘地。但覆水難收的又何嘗僅僅是人生!物理學理論告訴我們:凡是與熱現象相關的物理過程,都是不可逆的。這裡的不可逆,不是絕對意義上的不可恢復,而是說:這些物理過程產生的結果不可能在不造成其他影響的情況下完全恢復。這就是大名鼎鼎的熱力學第二定律。
下面給出兩個熱力學第二定律的表述:
1.低溫熱源不可能將熱量自發傳遞給高溫熱源(或不可能從低溫熱源將熱量傳遞給高溫熱源,並不產生其他變化)
2.不可能從單一熱源吸熱完全轉化為機械功,並不引起其他任何變化。
可以證明兩表述等價。後一個表述有明顯的工程痕跡——這來源於對蒸汽機一類將熱轉化為功的工程機械的研究。這些研究大都與當時那個工業革命的時代相聯繫,在今天已經沒有太多純理論的價值,但卻有一種東西,雖然主流研究已經基本絕跡,還是有非專業學者前仆後繼地加以研究,那就是第二類永動機。第二類永動機是這樣一種機器——給它一定能量,讓它開始運行,接下來它可以將由於摩擦等耗散因素耗散掉的能量全部吸收,接著再將這些能量投入回機械的能量循環。這樣的一個永動機如果造出,就意味著我們有辦法用今天開採出的能源維持機械的永恆運動(因為一切耗散掉的能量都可以重新利用),使得世界以現今的能耗速度運行到世界末日!但熱力學第二定律很明確地告訴我們:這是不可能的。耗散掉的能量(內能)絕不能完全轉化為耗散前的形式(機械功),這破壞了無論古典牛頓力學還是相對論中的,基本原理的無時間方向性。那么這是為什麼呢?
為了理解這一點,我們必須引入熵的概念。由於在經典熱力學中,引入熵的概念需要很多技術性內容,這裡不加贅述,可以參見任何熱學教本。這裡只給出熵的一個性質:任何絕熱(也就是孤立,不被外界所影響)熱力學過程,只要初始狀態和末態是平衡態(經典熱力學中熵對平衡態才能定義,對於這一點的誤解,曾導致了熱寂說),末態的熵一定大於初態的熵。簡單說,孤立體系向著熵增加的方向發展。注意,一般熱學書中會說:不可逆絕熱過程熵増,可逆絕熱過程熵是不變的。但其實可逆過程不是真實存在的過程——真實存在的巨觀過程,只要其中分子有熱運動,過程就是不可逆的。(在超流等現象中,存在可逆巨觀過程,但這時超流部分沒有熱運動)
但熵究竟是什麼?玻爾茲曼用一個公式告訴了我們S=klnw,其中k為常數,w為熱力學機率(關於物質的分子、原子運動的量,在經典熱力學的情況表征體系混亂程度的量)。他用統計方法證明了,平衡態下這個公式給出了前面所說的熵。也就是說,在經典熱力學的意義下,熵意味著事物朝混亂的方向發展。當然需要指出的是,並非所有情況下,這種發展都可以稱之為“混亂”。比如宇宙從遠古的濃湯狀態演化到現今的星繫結構。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熵並是否意味著絕對的時間箭頭還並不清楚,因為越來越多的實驗告訴我們:熵並非恆增。其實這並非新論,玻爾茲曼當時就前段時間一個實驗實現了10^(-1)s數量級的熵減,也就是說在零點幾秒的時間內,測量到了系統的熵減。這是怎么回事呢?第一點,統計方法得到的熵增加只是平均意義上的增加,也就是說存在熵減小的機率,只是機率非常之小,以至於我們基本觀察不到熵減的情形。第二,也是更有爭議的一點是實際上,玻爾茲曼用統計方法證明S必定增加時,採用了分子為剛性球體的假設,並用到了近似。這並不是很能讓人信服。現代系綜理論(其創始人為著名物理學家、化學家吉布斯)研究表明,必須對時間參數t或空間參數取取某些“粗化”,或者說,將我們對時間或空間觀察的精度降低,才能得到熵增加的結論。
那么這是不是說明熵增加,或者說時間箭頭的存在只是一種幻覺,只是人類觀測手段和技術手段無能的表現呢?愛因斯坦是這么認為的,他晚年曾經在採訪中指出;時間的箭頭只不過是一種錯覺,雖然這種錯覺根深蒂固。其間不禁透出一位老者的無奈——和廣博的胸襟。但一些科學家卻不這么認為,如另一位研究時間和演化的物理學大師普利高津,在他看來時間箭頭是時間的某種本質特徵——但必須說,今日的熵概念似乎並不能嚴格證明這一點。當然,物理學直到今天仍是一個非常開放的學科。而熵的概念更是從誕生以來就經歷著不間斷的發展,對其意義探究也越來越深入。而最終,它是否能為我們展開一幅“逝者如斯”的單向時間圖景?這恐怕也只有交給時間來回答了。

以下為關於時間的猜想

●“時間”是一個計量“事件過程的長短”的“類別名詞”。
●可以說沒有了“事件”,也就沒有了時間(您可以試著舉出沒有事件還有時間的例子)
●下面開始細緻的分析,內容包括:為什麼有些“事件”可以“同時發生”,有些卻不能?時間與我們有什麼關係?時間在數學、物理上用坐標軸表示“時間”時會出現什麼狀況?怎樣利用時間的本質來思考“衰老”的問題?
(語言中的“詞語”是我們思考的基礎,如果要得到更加豐富和深刻的思考,我們就必須引入新的“詞語”;以下的“生詞”已經搭配解釋,最後您將會發現只要一個名詞“導存”及其衍生詞,就可以讓我們更好的思考“時間”這個問題)
●“時間”的“本質”是一個“導程”(導件過程)的“長短”(自然萬物都有引導他們存在的東西,我們簡稱為“導存”;第一次引導事物存在的東西是“本質”和“規律”我們稱之為“一次導存”;因此所有的“事件”都是“導存事件”我們簡稱為“導件”,導件的過程我們簡稱為“導程”)。比如我們一天24小時記錄的是地球“自轉一周”這個“導程”的“長短”,一年則是“公轉一周”的“長短”。而且每個“導存體”(引導存在的個體)都有自己的“導程”!像我們可以同時“看”、“聽”、“嗅”、“吃”、“想”、“踢”、“摸”東西,就是因為“眼”、“耳”、“鼻”、“嘴”、“腦”、“腳”、“手”都是單獨的“導存體”,於是都有自己的“導程”(時間),而需要“節省時間”的話,就有:增加“導存體”、減小“導存”難度、選擇“導存”重點等方法。如果我們要把“導程長短”,用一個詞來表示的話,我們稱之為“程量”;如果我們非要給整個“宇宙”的“導程”取個名字的話,就叫它作“宙程”吧!那么描述整個宇宙的時間,就叫:“宙程量”。
●如果我們要用“坐標軸”和“線”來描述“程量”的話,我們將會發現,大部分用來描述“程量”的“線”是“彎彎曲曲”的,這是因為在這些事件的“導存過程”中,是“有快有慢”的。換句話說,很多時候“時間”是“彎彎曲曲”的,而不是平坦的,而且每個“導存體”都擁有他們自己的“時間”。
●要讓我們的細胞在500年後都充滿活力的話,那就停止它們“衰老”的“導程”吧,“冰凍”住它們!不過不好意思,那樣的話我們也死了,至少在現代這種“解凍”技術不過關的年代來講。
●出自“全集然文明X檔案”
博宇十論對時間的本質有終極解釋:時間本質上是人類的自我錯覺。
下面是嚴重的錯覺反應
第一節; 解析時間的建立
定義: 設兩直角坐標系(S')和(S), (S')為運動系,(S)為觀測系。(S')中的長度l'為固有長度,時間t'為固有時間; l', t'表示(S')相對於(S)靜止狀態下的長度和時間; 當(S')相對於(S)運動時,在(S)中測量(S')中的長度l'和時間t'; 測量結果為l、t,則l 觀測長度,t為觀測時間,l、t均為觀測值。
(I). 時空面積相等原理----運動系(S')及觀測系(S)中的長度與時間的乘積為時空面積S'或S。運動系(S')相對觀測系(S)靜止或運動狀態下,時空面積是不變數;即對任意(l', t'), 均有等式 l't'= l t 成立
(II). 時空偏轉原理-----若運動系(S')相對觀測系(S)運動,在某一時刻相對速度為u或u',那么運動系(S')與觀測系(S)沿相對運動產生偏轉,偏轉角q 為時空偏轉角,時空偏轉角的大小與相對速度u (或u')有關,其正弦值與相對速度運動方向u(或u')成正比,即sinq =u/c, (或sinq = u'/c'),c為光速。時空面積不變原理(I)和時空偏轉原理(II)是我們研究時空問題的基本原理。根據這兩條原理,我們下面找出(S')與(S)的時空關係式。
設(S')與(S)在某時刻原點重合,(S')與(S)的相對速度為u, l與u方向相同,根據原理(II), (S')與(S)產生偏轉得到以下結果:
OD = OAcosq
令: OD = l OA = l'
則上式 l = l'cosq
又根據原理(I),(S')中的時空面積 S'ABCO與(S)的SDEFO 相等,
所以 t l= t'l' , t = t' (l'/l), 將(1-1)式代入
得 t = t'/ cosq (1-2)
由原理 (II)知: sinq =u/c, 表明關係式cosq = l/l’=t’/t以及其中的q 與原理(II)sinq =u/c中的q 相同。(1–3)、(1–4) 這兩個等式是狹義相對論的基本公式,也是解析時空理論研究時空問題的出發點。在本文中,您將逐步看到狹義相對論的普遍結論---動尺縮短,動鐘延緩效應,正是由於時空偏轉所致,狹義相對論的收縮因子即為解析時空的偏轉因子。
下面我們求出(S')與(S)的速度關係式(非坐標關係式):
由( 1-1 )式: l = l' cosq , 我們選 l1 和 l2 (l1 l2)
則 l1 = l'1cosq , l2 = l'2cosq
兩式相減 l2- l1= (l'2- l'1) cosq
D l21= D l'21 cosq (1-5)
當 Dl21 ® 0時,
dl = dl'cosq (1-6)
同理由(1-2)式可得到
dt =dt'/ cosq
dt'/dt = cosq (1-7)
則式(1-6)關於 t 微分有
dl/dt = cosq dl'/dt
第二節 解析時空的基本性質
時空波全景
我們知道所有物理學的原理、公設、假設都源於基本物理概念,由於研究對象的差異,這些物理概念可以是具體的也可以是抽象的,科學家們套用數學方法對這些概念進行描述,並用數學方程式計算各種物理量的關係,就是說物理學中的數學方程式無法脫離物理概念而獨立存在。但我們發現作為量子力學中最重要基本原理之一的薛丁格方程卻缺乏應具備的物理含義,與其說是一個“原理”或“假設”,倒不如說薛丁格方程看上去更象一個結論。儘管薛丁格方程在量子力學中有很高的套用價值,但這絲毫不能掩飾薛丁格方程作為量子力學之“原理”而存在著的本身的缺憾,也不得不使我們對‘量子大廈’的基礎工程多少要產生一些懷疑。這種情況在相對論身上同樣存在。在相對論中無處不在的收縮因子,其物理含義怎么解釋?廣義相對論把非慣性時空定義為黎曼空間,但由於黎曼幾何是正曲率空間,既然廣義時空是對稱的,我們必然要問,負曲率空間到哪去了?難道上帝對正曲率空間有偏愛?在對上述看似簡單的問題作出正確合理的回答之前,我們幾乎無法令人信服地談論所謂的‘統一理論’。今天這些問題實際上已經找到了答案,上述那些似乎毫無關係的問題都可用時空偏轉原理來解釋。本章並不是簡單地為薛丁格方程找到了數學上的證明方法,而是使其建立在更為牢固、更具代表性的時空原理之上,這同時也使我們有理由從時空偏轉的概念出發去審視目前全部物理理論所處的時空位置:
時空波函式自變數q定義區間
0 y=y0 第一時空 絕對時空 牛頓理論
[0,p/2] y=y0cosq 第二時空 相對時空 相對論 (狹義、廣義)
[0,+¥] y=y0coswt 第三時空 量子時空 量子力學
[2kp+p/2,2kp+3p/2] k=0,1,2....正整數 第四時空 負空間 黑洞
第一時空----
第一時空是我們生活的時空 ,物理學上的第一時空概念是絕對時間,絕對空間,這種觀點統治了人類幾千年。直至今日,第一時空觀念還在影響著人類的思維方式和哲學觀點,因為第一時空世界是低速世界,幾乎我們全部物理理論都是建立在‘低速世界’基礎之上的,這是誰也無法改變的事實。在這一“現實”面前,物理學家們所要做的事就是把主觀與“客觀”的距離縮小到最小範圍。
第二時空----
大約在一個世紀前,一位偉人---愛因斯坦開創了‘相對時空’領域,相對論認為時間和空間都不是絕對的,愛因斯坦發現對時空的描述與描述者間的相對運動狀況有關,第一時空的絕對時空觀念已不再適用。 歷經數年時間,他對第二時空做了精心的設計,把其描述成彎曲的,多維的,並向外凸起的正曲率空間。第二時空的發現是人類歷史上很了不起的一件事,它告訴我們這樣的事實,即在第二時空區域兩端,一端為第一時空,另一端是黑洞世界(q=p/2)(詳見第一章),在黑洞裡所有的物理理論都將失效,這對於那些“絕對”“永恆的” 觀點是絕妙的諷刺。遺憾的是,第二時空的成功卻使愛因斯坦深陷其中,他始終都未離開第二時空一步,直至逝世,他並沒有發現時空的偏轉性質,也沒有意識到相對時空只是整個時空波段上很小的一部分,正象可見光是電磁波譜中很小的一段一樣。當物理學界忙於用這把“萬能鑰匙”開啟更多的時空大門,但都歸於失敗而不知所措的時候,第三時空理論---量子力學卻逐步完善,登上了時空舞台....
第三時空----
‘量子時空’比‘相對時空’涉及的範圍更廣,它把第二時空波段從[0,p/2]擴展到[0,+¥]區間,應該說第一,二時空是第三時空的特例。第三時空的建立有著微觀領域廣泛實驗的基礎,即粒子的運動速度比巨觀世界物體的運動速度大得多。但人們發現,對粒子的運動狀況進行描述卻比預想的要困難,我們不可能同時確定粒子的位置和動量,而且能量分布也不是連續的。儘管它是個事實,但要說服習慣第一時空或剛從第二時空過來的人,你必須花費相當的口舌,因為第三時空理論基礎的建立不象人們想像中的那樣牢靠,“就這樣的公式你去計算好了,不要再問為什麼”。此情景確是發生在我們奉若神明的理論之中。
第三時空的“成功建立”使越來越多的科學家們相信真正的“統一理論”無非是把第一,第二,第三時空統一在一個新的理論中去。這種想法不錯,但忽略了另一個重要因素,就是能量為什麼不連續,“丟失”的空間哪去了?顯然此問題在第三時空理論中是無法找到答案的。在本文中我們已經知道:能量的不連續性是空間不連續造成的,而空間的不連續是時空波函式在區間 [0,+¥]上出現了負值,其物理含義為負空間,所對應的能量會出現負值,它正是我們要尋找的“丟失的空間”。從廣義上講,空間,能量都是對稱的,只不過我們無法測出負空間,負能量,若要理解它們,就需要我們站在第四時空立場上來看待這一問題。
第四時空----
近年來有關反物質,負時空的概念已逐步從科幻作品中進入到一些專業書刊中,但從理論上承認反物質、負時空和負能量等的存在還需要相當的勇氣,因為在我們看來,客觀存在必須是實實在在的東西,負時空概念顯然與傳統觀念格格不入,是經典理論的禁區,但對於理論工作者來說它絕不能成為想像力的桎梏。要完成第三時空向第四時空的跨越,我們必須具備堅實的理論基礎。解析時空理論以最簡單的數學方式描繪了從第一時空到第四時空的全景圖,它使我們從整體上了解時空體系存在的客觀性作了充分的理論準備並提供了必要的理論工具。我們會發現黑洞導致測量作用產生波粒二象性和其他量子現象。如果我們期待在時空問題上有所作為的話,必須應拋棄我們原有的觀念----‘上帝總是對人類有所偏愛’。因為正負時空從整體上是相同的,只不過我們人類自認為站在哪一邊罷了。

音樂專輯

專輯中文名: 時間
歌手: 白水
發行時間: 2007年10月
地區: 大陸
語言: 國語
專輯類型:川南民謠
唱片公司:Midnight Productions[子夜唱片]
壓縮比率:192kbps
專輯介紹:
白水:塤/蕭/笛/小鼓/吉他/人聲
售價:35元
作品長度:40:00
廠牌:Midnight Productions[子夜唱片]
發行時間:2007.10
[MN-003] 白水 - 時間 9月底由子夜和棉礦合作發行
精美超厚4折 DIGIPAK CD + 3折頁歌本,首印500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時間》是我的第一張本土題材的民謠唱片,從籌備到現在大概半年了,將在今年在Midnight Productions發行。這個計畫是較我的Bloody Woods(血森林)和Eltan Renaxy (艾爾坦 瑞耐克斯)之外非常獨特的一個計畫。我可以說其中每個作品對於我來說就是一個故事。其實很早以前,我就想做自己地區,自己民族的音樂,但一直覺得自己把握不好那種味道。但我心裡一直沒有放棄過這樣的想法,終於,這些曲子誕生了。對於這些曲子來說,在其中我融入了感情,融入了我自己的故事。我喜歡我的小城生活,也回憶我過去童年時候的小鎮生活。我時常想念小鎮上的人,他們的笑臉是多么地淳樸,雖然有許多都已經去世了,包括我的親人。青石板路,牌坊,老人,光腳丫的孩子,一切一切。充滿了故事。在這裡我想寫寫,也算記錄下我的創作過程。“遠山”是這個計畫里第一首創作出來的曲子,我想起了曾經一個老人給我講訴的遠山上的愛情故事,一個男子總是對著遠山上住著的姑娘唱著山歌,他最先不會,就向隔壁的王老婆學,學會了後,他總是對著遠方思念的姑娘唱起這個歌曲。其中歌曲中,我沒用任何彈撥樂器和打擊樂,只是用塤和笛來渲染山中的感覺。“橋”和遠山很相似,但比較陰暗和皈依,配合著鄉土打擊樂的洞簫獨奏,這個歌曲是寫給我的小說《稻草人》的。“耕牛”、“牌坊”和“鄉謠”是在一段時間內連續完成的,其實表達的情緒很簡單,就是我走在我們川南鄉間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感謝我爸爸的山歌為這個歌曲提供了原版的本土鄉土歌詞。而“慶符鎮”是我寫給我的老家的,在他*的講述的往事中,我想到了這些旋律和畫面。而附加曲目“窗外”則同樣是首關於思念的歌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是一張關於故鄉的作品。一個如坐標點般仰望歲月風雲的川南小鎮。
石板鋪就的老街上屹立過數百年的牌坊,細雨中閒然穿行田間的老牛,彎彎的明月下邊小橋流水,青山懷抱裡面搖曳著的櫻桃和野花……白水,那個慣於在暮色中吟唱的憂鬱詩人,用悠遠的笛聲、雨聲和雨點一樣滴落的吉他聲,讓它們在記憶的迷霧中慢慢地清晰。
還有故鄉人--那些與你的童年朝夕相伴的面孔、那或爽朗或清脆的歡聲笑語、那青山為襯的劇場裡有你充當主角或觀眾的故事。
樂聲里,白髮蒼蒼、面容安詳的老人,用她親切的蜀地鄉音輕聲講述那些過往:“一對男女就住下來了,他們無兒無女”……
王三的狗兒跑得歡,李四的娃娃讀書好,坐在門邊的阿婆等著你回來,背個兜兒採花的姑娘笑得比花兒燦爛。還有你和你的朋友們,抑揚頓挫地唱著代代相傳的淳樸鄉謠“山歌好唱口難開,姑娘好看不好帶…”
白水母親的笑聲淡然褪去,白水不事雕琢的歌聲,卻在重複一個問題--哪裡呀?
我們都不明白,時間過得那么快。
爸媽的叮嚀消散在小船划水的機械節奏里;孩子們的嬉鬧,終究化作黃桷樹下散亂跳躍的光影。
被風霜雨雪沖刷得純淨、被日月星辰發酵出芳醇的往事,竟已然是個美麗得無法觸摸的夢了。
--------------------------------------------------------------------------------------------------------------
心上的地方――聆聽《時間》
一到秋末臨冬的時候就情緒化的厲害,一面只想呆著睡覺哪也不去,一面又為了時刻不在的無聊壓抑的面容沮喪,這個時候,能聽到心裡去的音樂實在太少,聽來聽去總是這么幾張,如果可以寧願帶著它們到暖和的地方過完整個冬天。
《時間》是白水以個人名義發行的第一張專輯,如果你聽過他先前的兩個計畫: Bloody woods 和 Eltan renaxy 的音樂,你會發現,這是覺得個人化,自我化,情結化的音樂,在《時間》里,白水不再是那個壓抑的背朝光面的唱作者,帶著對歐洲民謠的深刻眷愛,也拋卻了模仿和致敬,帶著回望和思念,於是有了《時間》的淡定恬遠。也許是過渡也許也是開始。
川南宜賓――長江哺養的美麗江城,兼容並蓄的繁榮騰達和幽古留情。《時間》正是來自這裡的音樂,帶這淡抹愁意,從城市的鋼精水泥延伸出去,在天地遼闊,原野導向間展現了一個歌者心上的地方。從夏天的腫脹到秋冬交替時的倦怠,以一中清醒劑的姿態,慢慢的在欲望橫流的繁華都市中漫漫的散出民謠的淡抹幽香。
一直覺得只有來自民間最生活化不經過過多感情色彩渲染的民謠,才是最真實,最鮮活的民謠,只有在這樣的音樂裡面,歌者和聽眾之間有著最親切的距離,沒有仰望和俯看,而是純粹的精神交流。《時間》的好,也許正是如此,十首曲目展現著一些故事,一些懷念,一些思考,有哀愁也有歡樂,細細的聽過去,很容易的忘卻城市,很容易的親近到原野大地,鄉村小溪,這裡天寬地闊,雲淡風輕,水稻金黃,有小孩子在田坎上追逐,有人在田地的勞作,抽著旱菸的老漢等著婆娘來叫自己回去吃飯 … 誰也不知道在四季的往復間這裡發生多少故事,但這個時候,它讓我們暫時棲居並且感覺安寧。
在很早之前曾經聽白水說過,他開始做屬於川南的新民謠,當時只當是說笑,一度以為他會在對歐洲民謠的偏愛里越走越遠,但當他很快拿出《時間》的時候才突然覺得,這該是他尋思以久的吧。我不喜歡完全超越生活的所謂藝術,不管是音樂還是美術還是行為藝術,還是攝影,文字,它存在的全部意義應該是在這個看上去像廢墟一樣荒唐的城市裡,尋找到理解和尊重,這樣的理解是它的精神目的最後一定要經過的地方,哪怕這樣的理解和尊重實在太少。但有,便有意義。否則它就只是一種標榜。
沿著《時間》的古舊牆壁,我們想到些什麼?《牌坊》的開頭,流水和回聲,一開始引人入勝,吉他曲承接流水緩緩鋪開,它是我們都聽得多的故事,一些人回來看到一些人不再,這是我們熟悉的橋段,經歷過或者經歷著。《耕牛》讓思緒停頓了,簡單的樂器配合讓你不再想太多,如果田園風光還可以吸引到你,也許你就真是累了,需要安靜的呆著,放下某些你抓得很緊的東西。《慶符鎮》聽上去,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感覺,來自白水和媽媽的一段閒聊,這樣的述說卻給人很哀怨的感覺,“有一對老人無兒無女,就搬進這座廟,每天對這菩薩燒香拜佛 … ”還有熟悉的船工號子。接下來的《鄉謠》是我最喜歡的曲目,有時候自己也跟著哼上幾句。接下來的《橋》似乎被這首山歌忖托得有有些失色,循序漸進的引申出《童趣》里似曾相識的諧趣。等到《小船》奏響的時候,我會馬上想到了麗江,這也是白水從麗江採風後寫出的歌曲,麗江到底有多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說法,四方街的姑娘總是和恩漂亮,背著名牌背包的假登山課也會再那裡拍照留念,一到淡季人少的是客棧總是很便宜,櫻花屋裡縱酒放歌的人們最後也要散去,只有等到清晨,聽著流水趟過,你才會發現,麗江的美,是人群散去後的一種孤獨。而那些隱藏在裡面的美麗故事,總歸是美好的。同名曲《時間》里的男人碎碎念著生活上瑣事,我喜歡這詞勝過整首曲子。《遠山》同樣取自當地山歌,但卻總覺得特別的悲苦,失卻了我一慣對於山歌的歡快印象。首尾曲《哪裡呀》表達的是和《牌坊》一樣的追思情結,只是後者有了城市的感覺,它開始像一個從外出散心的人,最終還是需要回到他現實屬於的地方――城市,正是這樣一個地方,如果你在其間生活,也許就就很難再離開他。它給你更好生活的機會,也吞噬著理想的光芒,把有著尖銳稜角的人慢慢的變成了社會需要的樣子。你若有所失,卻有心滿意足。你需要逃避,但卻很難真正逃開。
於是《時間》也就像一場夢,借著它離開,也借著它回來,延伸出去的不過是一種暫時的,渴求性的輕鬆自在,嚮往神遊,它也許只在夢裡,也許只在遠方,當音樂結束,耳機空響的時候,你一樣身處現實,你一樣需要方向,而《時間》,給你甜蜜和清遠,也給你落差感。一直以來我就很難明白,身處城市的人有時候更容易做出和城市態度不同的音樂,我們叫那是嚮往和回歸,而身處鄉間的時候,我們卻總有能聽到大人小孩們唱著流行的歌曲,一番陶醉,那叫趕時髦,這似乎也成了圍城效應,一些人想擺脫,一些人想介入,但對於生活,我們總是需要這樣一個方向,也需要心上有這么一個地方,讓我們寄託思想,安放純真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loody Woods(血森林)是白水開始的第一個新民謠(Neofolk)計畫,出版唱片2張,今年白水又和Lamia合作了一個新民謠計畫叫Eltan Renaxy.在Dying Art旗下出版唱片一張,最新這張<時間>是他以個人名字做的一張川南味道的民謠唱片,但其中依然灌注了大量的新民謠元素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令人哽咽的平淡――震後聽白水《時間》隨感
《時間》是我今年至今聽過的最好的一張專輯,聽後無比喜愛,想大誇一聲“牛B”,但是又說不出口,因為這個有些侵略性的詞太過張揚,不符合這張專輯的那種悠遠、平淡、令人回味的意境。白水是川南宜賓人,他為我們奉獻了這張充滿地方特色的絕妙音樂。可能主要原因是我是貴州遵義人,那裡的口音、生活方式都與四川頗為相似,所以聽到這張專輯倍感親切,感覺那我曾經好好學習立志走出的家鄉原來這樣可愛。“5.12”地震的第二天我又聽起了這張專輯,竟然心頭湧起一陣憂傷,一陣哽咽,那么可愛的鄉村,那么質樸的村民,如今多少人已經不再。
《耕牛》的音樂響起時,是一陣笛聲,那么悠揚,那么婉轉,我眼前立刻浮現一個牧童在耕牛背上吹笛的場景。接著是一陣琴聲,然後是歌著帶著爽朗的,歡快的笑聲哼唱著,“來來來,來來來”,無需任何語言,這哼唱讓我聽著也隨著展開微笑。而如今再聽不免難過,多少這樣無憂無慮的微笑從此再也無法看到,無法聽到,稻田、耕牛、牧童,多么美好的意境被災難打破。《慶符鎮》是這張專輯中我最喜歡的一首歌,白水說,歌詞是母親講述故事的採樣,講述的是慶符鎮的往事。當耳中傳來老婆婆顯然是帶著笑容,侃侃而談的故事時,我感到特別親切,這是多么熟悉的場景,屋外,老人坐在椅子上,向圍坐的後輩們講述他們過去的故事。老婆婆講故事時,很投入,音調也不時變換,中間還不是發出爽朗的笑聲,讓我感覺非常舒服。而背景音樂還是那么舒緩,優美,與老人的敘述相得益彰,融為一體,堪稱本專輯點睛之曲。這次地震中,多少老人也隨之離世,會不會那災難性的一刻,多少正在其樂融融的交談被猝然打斷。“山歌好唱口難開,櫻桃好吃不好栽,穀米好吃田難作,姑娘好看不好逮”,《鄉謠》以民間的俗語開場,聽著很有一番樂趣,整首曲子的音樂也是歡快逗趣,聽著十分好玩。《童趣》更是有趣,“阿媽喊你去吃飯,你說你不回來呀,阿爸拿著棍子,硬要(古到)你回來”,這些歌詞在曲中都是以地方口音練出,很有一番風味,調皮的孩童隨著曲調仿佛也蹦到我的眼前。願地震中的孩子們平安,讓他們可以在大災之後可以繼續調皮的四處奔跑,那場景突然顯的那么富有生氣,那么令人欣慰。
寫到這裡,感覺有些對不住白水了,把這張本來意境很能陶醉人心境的專輯寫的那么悲。其實,主要還是在一場災難後聽歌的心情所致,而這也再次讓我發現,我們常常在一場感同身受大災之後才發現平淡生活的可貴。當我在北京感受到樓層搖晃的那一刻,我腦子裡真的沒有想到什麼,只是感到一陣恐懼,我可以想像那一刻直接遭受重擊的人們該是怎樣的慘狀,平淡的生活竟然這樣突然的被摧毀。多少人的鄉音不再能被聽到,多少老人從此不能將美好的記憶與後輩分享,多少的孩子不能再四處調皮的奔跑,同時又有多少父母沒有機會再拿著棍子氣沖沖的追調皮的骨肉,還有那些戀愛的男女,恩愛的夫妻,這是多么大的創傷。當生活平淡久了,我們總是希望得到更多,在一場災難面前,突然發現很多東西珍貴無比,比如聽聽父母的嘮叨,逗逗可愛調皮的小侄子,對深愛的女友表達愛意,或者就是悠閒的躺在床上什麼也不想。聽著《時間》中的曲子,腦海浮現無憂無慮的平淡的生活,我這才發現平淡那么有力,竟然讓我哽咽。或許隨著時間的流逝,這種對平淡的珍視會慢慢淡去,但是,還有如《時間》這樣的音符將這種平淡的珍貴留下,讓我在浮躁時傾聽,感受平淡生活的可貴。在豆瓣上,我給此前不相識的白水的豆瓣ID發去一封豆郵中寫道“大災之後總是倍感平凡生活的可貴,感謝你的音樂,我會經常聆聽”,白水的回信是“謝謝你的聆聽,最近餘震還是不斷…但音樂是永久的,相信這個永久”,一如他的音樂,淡淡的,但是值得咀嚼。

名言警句

珍惜時間的名言警句之國外篇
在今天和明天之間,有一段很長的時間;趁你還有精神的時候,學習迅速辦事.--歌德
我們若要生活,就該為自己建造一種充滿感受、思索和行動的時鐘,用它來代替這個枯燥、單調、以愁悶來扼殺心靈,帶有責備意味和冷冷地滴答著的時間。--高爾基
完成工作的方法是愛惜每一分鐘。 --達爾文
合理安排時間,就等於節約時間。--培根
應當仔細地觀察,為的是理解;應當努力地理解,為的是行動。--羅曼 羅蘭
每一點滴的進展都是緩慢而艱巨的,一個人一次只能著手解決一項有限的目標。--貝弗里奇
成功=艱苦勞動+正確的方法+少說空話。--愛因斯坦
放棄時間的人,時間也放棄他。——莎士比亞
沒有方法能使時釧為我敲已過去了的鐘點。 ——拜 倫
人的全部本領無非是耐心和時間的混合物。——巴爾扎克
任何節約歸根到底是時間的節約。——馬克思
時間就是能力等等發展的地盤。——馬克思
時間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土壤。時間給空想者痛苦,給創造者幸福。——麥金西
時間是偉大的導師。——伯 克
時間是一個偉大的作者,它會給每個人寫出完美的結局來。——卓別林
時間最不偏私,給任何人都是二十四小時;時間也是偏私,給任何人都不是二十四小時。——赫胥黎
忘掉今天的人將被明天忘掉。——歌 德
辛勤的蜜蜂永沒有時間的悲哀。——布萊克
在所有的批評中,最偉大、最正確、最天才的是時間。——別林斯基
從不浪費時間的人,沒有工夫抱怨時間不夠。____傑弗遜
時間是我的財產,我的田畝是時間。____歌德
合理安排時間,就等於節約時間。——培根
春光不自留,莫怪東風惡。——莎士比亞
拋棄今天的人,不會有明天;而昨天,不過是行去流水。——約翰· 洛克
拋棄時間的人,時間也拋棄他。_____莎士比亞
一切節省,歸根到底都歸結為時間的節省。---馬克思
利用時間是一個極其高級的規律。 ---恩格斯
合理安排時間,就等於節約時間。---培根
今天所做之事勿候明天,自己所做之事勿候他人。---歌德
今天應做的事沒有做,明天再早也是耽誤了。---裴斯泰洛齊
浪費時間是一樁大罪過。---盧梭
你熱愛生命嗎?那么別浪費時間,因為時間是組成生命的材料. --富蘭克林
把活著的每一天看作生命的最後一天. --海倫·凱勒
遷延蹉跎,來日無多,二十麗姝,請來吻我,衰草枯楊,青春易過。---英國劇作家莎士比亞.
普通人只想到如何度過時間,有才能的人設法利用時間。---德國哲學家 叔本華.
黃金時代在我們面前而不在我們背後。---美國作家 馬克·吐溫
人生苦短,若虛度年華,則短暫的人生就太長了。---英國劇作家 莎士比亞.
只要我們能善用時間,就永遠不愁時間不夠用。---德國詩人歌德
不管饕餮的時間怎樣吞噬著一切,我們要在這一息尚存的時候,努力博取我們的聲譽,使時間的鐮刀不能傷害我們。 ——莎士比亞【英】
不要老嘆息過去,它是不再回來的;要明智地改善現在。要以不憂不懼的堅決意志投入撲朔迷離的未來。——朗費羅【美】
不要為已消盡之年華嘆息,必須正視匆匆溜走的時光。——布萊希特【德】
當許多人在一條路上徘徊不前時,他們不得不讓開一條大路,讓那珍惜時間的人趕到他們的前面去。 ——蘇格拉底【古希臘】
敢於浪費哪怕一個鐘頭時間的人,說明他還不懂得珍惜生命的全部價值。 ——達爾文【英】
即將來臨的一天,比過去的一年更為悠長。——福爾斯特【英】
集腋成裘,聚沙成塔。幾秒鐘雖然不長,卻構成永恆長河中的偉大時代。 ——弗萊徹【英】
另有國內的:
001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
002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003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004 日子象念珠一樣,一天接著一天滑過,串成周,串成月
005 年華一去不復返,事業放棄在難成
006 黃金時代是在我們的前面,而不在我們的後面
007 時間是腦力勞動者的資本
008 文學之知識乃是學問之門禁
009 天才無非是長久的忍耐,努力吧!
010 知識象燭光,能照亮一個人,也能照亮無數人
011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012 知識永遠戰勝愚昧
013 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014 如果不想在世界上虛度一生,那就要學習一輩子
015 書籍是橫渡時間大海的航船
016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要收穫的好,必須耕耘的好
017 學問二字,須要拆開看,學是學,問是問
018光陰易逝,豈容我待
019 人生有一道難題,那就是如何使一寸光陰等於一寸生命
020 忘記今天的人將被明天忘記
021 你若需要時間,還得自己把他造出來
022 時間是沒有聲音的銼刀
023 時間是一味能治百病的良藥
024 人若是把一生的光陰虛度,便是拋下黃金未買一物
025 時間是一筆貸款,即使在守信用的借貸者也還不起
026庸人費心將是消磨時光,能人費盡心計利用時間
027 不要為已消逝之年華嘆息,須正視欲匆匆溜走的時光
028 向今天獻出自己的人,沒有哪一個昨天是給浪費掉的
029 對活者的人來說,是沒有明天的;死了的人則沒有今天
030 抓住今天,儘可能少的信賴明天
031 歲月是百代的過客,而逝去的年華也是旅客
032 對時間的價值沒有沒有深切認識的人,決不會堅韌勤勉
033 除了時間,什麼也不屬於我
034 浪費時間是一樁大罪過
035 把握時間觀念,同認識一個人一樣,相見易,相識難
036 人生最大的幸福,莫過於連一分鐘都無法休息
037 零碎的時間實在可以成就大事業
038 浪費了一生就等於夭折
039 珍惜時間可以使生命變的更有價值
040 時間象奔騰澎湃的急湍,它一去無返,毫不流連
041 一個人越知道時間的價值,就越感到失時的痛苦
042 得到時間,就是得到一切
043 用經濟學的眼光來看,時間就是一種財富
044 時間一點一滴凋謝,猶如蠟燭漫漫燃盡
045 我總是感覺到時間的巨輪在我背後賓士,日益迫近
046 夜晚給老人帶來平靜,給年輕人帶來希望
047 不浪費時間,每時每刻都做些有用的事,戒掉一切不必要的行為
048 時間乃是萬物中最寶貴的東西,但如果浪費了,那就是最大的浪費
049 我的產業多么美,多么廣,多么寬,時間是我的財產,我的田地是時間
050 時間就是性命,無端的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無異於謀財害命
一、 時:
指時辰,古時一天分12個時辰,採用地支作為時辰名稱,並有古代的習慣稱法。時辰的起點是午夜。顧炎武《日知錄》:“自漢以下。曆法漸密,於是以一日分為十二時,蓋不知始於何人,而至今遵而不廢……然其(指杜元凱注)曰夜半者即今之所謂子時也,雞鳴者醜也,平旦者寅也,日出者卯也,食時者辰也,隅中者巳也,日中者午也,日昳者未也,哺時者申也,日入者酉也,黃昏者戌也,人定者亥也。一日分為十二,始見於此。”
北宋時開始將每個時辰分為“初”、“正”兩部分,分十二時辰為二十四,稱“小時”。
二、刻:
大約西周之前,古人就把一晝夜均分為100刻,在漏壺箭桿上刻100格。折合成現代計時單位,則1刻等於14分24秒。“百刻制”是我國最古老、使用時間最長的計時制。
到了漢代,在使用“百刻制”的同時,又採用以圭表測量太陽射影長短來判斷時間的“太陽方位計時”法。圭表由兩部分組成:一是直立於平地上的測日影的標桿或石柱,叫做表;一為正南正北方向平放的測定表影長度的刻板,叫做圭。既然日影可以用長度單位計量,所以才有“一寸光陰一寸金”的俗語。圭表所測得的每一太陽方位,漸漸有了一個固定的名稱,這就是時辰的來歷。到了隋唐,“太陽方位計時”正式演變為“十二時辰計時”。“百刻制”與“十二時辰計時”並用,使得我國古代的計時制趨於完善。
明末清初,西方機械鐘錶傳入中國,在採用十二時辰的同時,也兼用一天二十四小時的計時法。由於百刻制不能與十二個時辰整除,不好計算,又先後改為96刻、108刻和120刻。到了清代才正式規定一晝夜為96刻,每個時辰八刻,又區分為上四刻和下四刻。
中國古典小說常有“午時三刻開斬”的說法,如,《西遊記》第九回:“卻說魏徵丞相在府,夜觀乾象,正萟寶香,只聞得九霄鶴唳,卻是天差仙使,捧玉帝金旨一道,著他午時三刻,夢斬涇河老龍。”午時三刻,按照現在的計時方法,是差十五分鐘到正午12點。按陰陽家說法,此時是陽氣最盛,而現代天文學認為正午最盛,兩者說法略有不同。午時三刻是古代重罪犯人行斬刑的時辰,此時開刀問斬,陽氣最盛,人死後的陰氣會立刻消散,罪大惡極的犯人,被斬後“連鬼都不得做”,以示嚴懲。罪刑輕者,可在正午開刀行斬刑,讓其有鬼做。所以,“午時三刻,夢斬涇河老龍”,以顯示老龍罪行極重。
三、更:
漢代皇宮中值班人員分五個班次,按時更換,叫“五更”,由此便把一夜分為五更,每更為一個時辰。戌時為一更,亥時為二更,子時為三更,丑時為四更,寅時為五更,其對應如下:
一更天:戌時 19:00 - 21:00
二更天:亥時 21:00 - 23:00
三更天:子時 23:00 - 01:00
四更天:丑時 01:00 - 03:00
五更天:寅時 03:00 - 05:00
“鼓角”、“鐘鼓”都是古時用來打更的器具。
四、點:
古代使用銅壺滴漏計時,以下漏擊點為名。一更分為五點,所以,一點的長度合現在的24分鐘。如《西遊記》第九回:“卻說那太宗夢醒後,念念在心。早已至五鼓三點,太宗設朝,聚集兩班文武官員。”“三更兩點”就是指深夜11:48;“五鼓三點”就是指凌晨04:12。

物理時間

由於物理時間必須是科學時間,因此它必須是牛頓定義的絕對時間,是不因測量者的不同而變化的。
愛因斯坦定義的同時,是由測量者看來的,因此不是絕對時間,才有同時性的相對性,簡單來說,我們看到太陽的日而和北斗星附近的一個恆星爆發“同時”發生,而在太陽系外的智慧生物“看”來,卻不一定同時發生。
在大學物理中介紹相對論的段落中,已經看不到這個定義,而是用一個假想實驗來說明的。
“一運動列車,列車中間一個光信號接收器,地面一個光信號接收器,當車上車下兩個接收器重合時,車頭和車尾各自發出一個閃光,地面接收器同時收到信號,而光傳播是需要時間的,在這段時間內,車又向前運動了,因此列車中間的接收器先接收到車頭的光,後接收到車尾光,結論:不同事件的同時性不是絕對的,只是相對概念。”
相對論是以光速不變做為前提的,與參照系無關,因此才不用說光源是相對地面靜止,還是相對列車靜止,列車中間的接收器由於到頭尾距離相等,因此按相對論也應該同時收到光信號。
我們認為本例的條件不全:
1 火車內的空氣對火車靜止,火車外的空氣對地面靜止,火車長度為光在空氣中需要T秒通過,閃電發生時作為時間原點,兩相對勻速運動的參照系可以建立相同的時間。結果:T/2秒,地面接收器與火車中接收器同時收到兩端信號,符合相對論結論和伽利略變換,光速不變,與參照系無關。
2 火車內空氣對地面靜止(無厚度平板),火車速度為V。結果:地面接收器T/2秒同時收到兩端信號,火車中(TC/2)/(C+V)秒收到車頭信號,(TC/2)(C-V)秒收到車尾信號,符合速度疊加原理。
用聲音代替光,可以做出這兩個結果,而論述中為什麼要選擇違反相對論假設的一個結果呢?另外,如果我們用無窮大速度測量,則火車來不及運動,測量就已經完成,閃光還是同時的,所以很多人同愛因斯坦一樣知道,相對論只是由於光速的慢而引入的測量效果,不知道愛因斯坦他老人家怎么講著講著,自己糊塗了,認為結果是真實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