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資源配置導向的城市居民出行結構最佳化理論

《時空資源配置導向的城市居民出行結構最佳化理論》是依託浙江大學,由王殿海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時空資源配置導向的城市居民出行結構最佳化理論
  • 依託單位:浙江大學
  • 項目負責人:王殿海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近年來,我國大城市交通擁堵有愈演愈烈之勢,治理交通擁堵已經成為各大城市改善民生的頭等大事,通過用於交通的空間資源和時間資源的最佳化配置來改變居民出行方式結構,能夠達到從全局上降低居民出行成本並緩解交通擁堵的目的。
本項目針對多種出行方式及出行方式鏈,通過研究出行成本與交通狀態的關係,建立交通出行成本形成理論和測算方法;並依此研究各種出行方式利益群體的博弈機理,分析給定資源配置方案下交通狀態平衡點的形成過程,揭示交通時空資源配置對博弈過程的導向規律;通過分析時空資源配置的出行方式鏈成本邊際效益,確定不同交通狀態下時空資源配置的協同最佳化原則,從而建立資源配置導向的交通狀態演化動力學模型。
項目研究成果在學術上可以豐富和完善城市交通規劃理論體系,在實踐中可以為管理者制定城市交通的治理策略和發展方向提供理論支持。

結題摘要

本項目針對多種出行方式及出行方式鏈,通過研究出行成本與交通狀態的關係,建立交通出行成本形成理論和測算方法;並依此研究各種出行方式利益群體的博弈機理,分析給定資源配置方案下交通狀態平衡點的形成過程,揭示交通時空資源配置對博弈過程的導向規律,從而建立資源配置導向的交通狀態演化動力學模型。 本項目具體研究內容如下:
(1)建立了居民出行成本模型 為建立單一出行方式成本測算模型,分析單一出行方式的成本構成。並採用SP和RP調查相結合的方法進行調查問卷,標定出行時間價值、時間可靠性價值和車內擁擠時間價值。在此基礎上,從出行費用和時間成本兩方面入手建立成本測算模型,從而確定單一出行方式的出行成本。探究出行方式鏈的概念及內涵,得到出行方式鏈的成本構成。重點研究出行方式間的換乘成本,換乘自身的“負效用”成本是利用雙邊界模型測算得到,而利用出行方式的到達時間分布建立換乘等待時間函式得到換乘可靠性成本。結合單一出行方式成本測算模型和換乘成本分析,建立出行方式鏈成本測算模型。
(2)建立了停車收費和停車供給的系統動力學模型。 從停車收費與供給的作用原理出發,分析了兩者聯動影響下的作用機理,並闡述了系統動力學模型與其建模方法,在此基礎上套用系統動力學建立了停車政策評估模型,就停車收費與供給政策聯動下對路網運行車速的具體影響展開研究。該模型由三個相互關聯的子系統組成,首先在出行成本評估子系統中匯總出各出行方式的出行成本,然後在出行方式選擇子系統以各出行方式的出行成本為基礎結合出行方式選擇模型預測政策實施後新的出行方式分布,出行分布轉換成流量後輸入到路網評價子系統中結合路阻函式預測未來路網車速並產生新的出行成本。新的出行成本繼續進入模型循環直至整個系統達到穩態。模型最終輸出路網運行車速作為評價變數,並代表整個路網的交通狀態,為決策者規劃提供理論依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