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數據的地圖表達理論方法及套用

《時空數據的地圖表達理論方法及套用》是由西南交通大學擔任第一完成單位,由李志林、遆鵬、徐柱、劉萬增、李然、閆超德、林艷、高培超為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時空數據的地圖表達理論方法及套用
  • 第一完成單位:西南交通大學
  • 主要完成人:李志林、遆鵬、徐柱、劉萬增、李然、閆超德、林艷、高培超
  • 項目類別:科研項目
成果信息,成果摘要,

成果信息

成果登記號
20200726
成果名稱
時空數據的地圖表達理論方法及套用
第一完成單位
西南交通大學
主要完成人
李志林、遆鵬、徐柱、劉萬增、李然、閆超德、林艷、高培超
研究起始日期
1992-01-01
研究終止日期
2020-01-01
主題詞
時空數據的地圖表達理論方法及套用

成果摘要

無處不在的時空大數據,推動著諸多科學領域與各行各業發展,讓人們有效地治理數據、分析數據、理解數據,地圖是最直觀和最適宜的表達方式。本項目瞄準國家、社會和公眾對地圖高效率、高質量、便捷化、個性化的套用需求,創建和發展地圖信息理論、多尺度理論等時空數據可視化表達的基礎理論,以此為核心,提出自適應地圖、多尺度地圖、模型化地圖等地圖設計和表達方法,構建地圖質量評價體系和開發眾包增量製圖、應急快速製圖、跨媒介文檔地圖等地圖可視化表達系統。 研究工作主要創新點有:1.克服傳統香農熵僅能度量統計信息的缺陷,創立了地圖資訊理論的理論體系;2.突破地圖綜合主觀性的哲學壁壘,創建了具有嚴密數學基礎的尺度驅動理論和尺度轉換模型體系及算法;3.針對時空數據地圖表達典型需求,創建了相應地圖表達設計規則和方法;4.針對大數據時代的時空數據表達的特點,創建了尺度、結構特徵和需求自適應的地圖表達方法和系列地圖質量檢測技術與評價模型。 本研究推動了客觀化地圖綜合理論體系和廣義地圖資訊理論的建立以及時空大數據地圖設計和表達的套用,製圖軟體在全國測繪系統內外廣泛推廣,在應急保障、政府決策、反恐維穩、精準扶貧等製圖服務中取得重大社會效益。,無處不在的時空大數據,推動著諸多科學領域與各行各業發展,讓人們有效地治理數據、分析數據、理解數據,地圖是最直觀和最適宜的表達方式。本項目瞄準國家、社會和公眾對地圖高效率、高質量、便捷化、個性化的套用需求,創建和發展地圖信息理論、多尺度理論等時空數據可視化表達的基礎理論,以此為核心,提出自適應地圖、多尺度地圖、模型化地圖等地圖設計和表達方法,構建地圖質量評價體系和開發眾包增量製圖、應急快速製圖、跨媒介文檔地圖等地圖可視化表達系統。 研究工作主要創新點有:1.克服傳統香農熵僅能度量統計信息的缺陷,創立了地圖資訊理論的理論體系;2.突破地圖綜合主觀性的哲學壁壘,創建了具有嚴密數學基礎的尺度驅動理論和尺度轉換模型體系及算法;3.針對時空數據地圖表達典型需求,創建了相應地圖表達設計規則和方法;4.針對大數據時代的時空數據表達的特點,創建了尺度、結構特徵和需求自適應的地圖表達方法和系列地圖質量檢測技術與評價模型。 本研究推動了客觀化地圖綜合理論體系和廣義地圖資訊理論的建立以及時空大數據地圖設計和表達的套用,製圖軟體在全國測繪系統內外廣泛推廣,在應急保障、政府決策、反恐維穩、精準扶貧等製圖服務中取得重大社會效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