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傳播

時尚傳播

時尚傳播主要服務於服裝、服飾等時尚產品領域,其核心是品牌形象構建。時尚傳播是為了實現商業目的而進行的視覺的藝術化傳播。時尚傳播通過對產品和品牌形象地藝術化表現,引起客群情感關注、進行視覺引導、製造視覺衝擊、創造情境、引發視覺幻象、說服客群,影響其品牌喜好並最終形成消費。

可以說,時尚傳播的起點是審美,最終目的是形成消費,顯著的藝術性與商業性是與其他傳媒分支最大的差異。它關注的不僅是影響力,還有最終產生的商業價值。 本書通過對時尚傳播內容與渠道進行多角度的解析與研究,旨在豐富傳播學的內容,拓展該學科的研究範圍,並為推動中國時尚產業的發展做出有益的嘗試。

基本介紹

  • 書名:時尚傳播
  • 作者:趙春華
  • 出版日期:2014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18004133
  • 外文名:Fashion Communication
  • 出版社:中國紡織出版社
  • 頁數:197頁
  • 開本:16
  • 品牌:中國紡織出版社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在當今這個視覺傳播的時代,時尚傳播如同生在盛世。時尚傳播通過電視、新媒體等渠道的整合,通過信息圖像化傳播,加強了傳播過程的說服效果。從《VOGUE》、《時尚芭莎》等時尚雜誌,到各大社交網路的時尚品牌公共主頁,時尚的傳播者將品牌通過多種媒體渠道,全方位地推向客群。電視、網際網路等便捷的動態信息傳播渠道的普及,使時尚傳播從內容到渠道實現了質的突破。

作者簡介

趙春華,北京服裝學院教授。碩士畢業於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博士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主要研究方向:時尚傳播、時尚新聞、市場行銷、西方文化。
主持北京市屬高等學校高層次人才引進與培養計畫項目之青年拔尖人才項目“視覺時代的時尚品牌傳播”,主持橫向科研項目“電視、網路中,時尚品牌的視覺傳播效果調查”、“社交網路中時尚品牌行銷狀況調查”,參與部級項目“中韓國際傳播比較研究”,主持校級科研項目“韓劇《冬日戀歌》服飾的文化創意分析”。
曾發表核心期刊論文《社交網路中的視覺信息與時尚品牌傳播》、《社交網路的人際傳播與品牌整合傳播》、《服飾---影視劇最直觀的視覺傳達工具》、《韓劇的服飾文化創意分析》、《2010年中國電視年度盤點》、《近年來央媒變革的背後》、《網路春晚,讓草根做主---2011年CCTV網路春晚與BTV網路春晚比較》、《電影:技術為“殼”,人文為“心”--- 技術美學輝映下的人文關懷》和一般期刊論文《社交網路為核心的時尚品牌整合傳播》、《西方電視傳播理論評析》等。 曾獲2003北京模擬聯合國(英語)最高獎最佳提案國獎,獲校級教師基本功比賽二等獎,校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圖書目錄

第一部分 理解時尚傳播
第一章 關於時尚002
第一節 時尚的界定002
一、廣義的“時尚”003
二、狹義的“時尚”004
三、時尚與流行的關係005
第二節 服裝是一種符號006
一、符號的表意功能006
二、傳播中的交流作用007
第三節 服裝與社會認同008
一、私人情境與社會情境009
二、從眾與個性011
第四節 時尚的新趨勢013
一、視覺文化對時尚的推波助瀾013
二、時尚與娛樂的緊密聯繫013
三、流行文化對時尚的影響016
四、時尚的平民化傾向對時裝品牌的影響017
第二章 時尚傳播概貌023
第一節 時尚傳播的定義023
一、廣義的“時尚傳播”024
二、狹義的“時尚傳播”024
第二節 時尚傳播對時尚的引領025
第三節 時尚傳播的商業屬性與品牌027
第四節 時尚傳播中的品牌溢價029
第五節 時尚傳播中品牌的內容元素031
一、品牌標識031
二、形象代言人031
三、包裝、產品與服務032
四、員工034
五、功能性價值與情感價值035
第六節 時尚傳播的手段038
一、廣告038
二、事件行銷040
三、公關傳播044
四、人際傳播044
第七節 時尚傳播的媒介045
第二部分 時尚傳播——視覺傳播的角度
第三章 理解視覺傳播048
第一節 時尚傳播與視覺傳播不可分割048
第二節 視覺傳播概貌050
一、視覺信息050
二、視覺傳播的定義051
三、視覺表現原則052
四、傳播中的視覺表意053
五、客群的視覺意象055
第三節 圖像的信息傳遞056
一、圖像與文字的平衡056
二、圖像的敘事功能058
第四章 時尚傳播中的客群視覺認知061
第一節 傳播中的客群反應061
一、傳統傳播中的客群反應模型061
二、新型的客群反應模型062
第二節 傳播中的四大認知系統065
一、四大認知系統065
二、視覺認知的特點073
第五章 時尚傳播中的視覺影響074
第一節 情感關注074
一、“情感關注”的發生074
二、視覺衝擊的形成076
第二節 視覺引導與格式塔學派的七大法則077
第三節 視覺思維078
一、“我看”與“我知”079
二、視覺思維的修正作用080
第四節 擬態環境與情境再現081
第五節 視覺傳播中的審美引導083
一、阿恩海姆的視覺審美理論083
二、客群與美感體驗085
三、視覺審美引導085
第六節 視覺說服090
一、視覺說服的特徵091
二、視覺說服對消費的影響098
第三部分 時尚傳播——媒介的力量
第六章 理解傳播媒介102
第一節 時尚傳播過程中的內容與渠道102
一、大眾傳播的內容為王102
二、新媒體的內容傳播與渠道傳播共存103
第二節 整合傳播媒介104
一、整合傳播的意義104
二、傳統的傳播模式105
三、整合傳播新模型106
四、整合的優勢分析107
五、大眾傳媒與人際傳播的整合趨勢108
第七章 傳統大眾傳播媒介——平面媒體109
第一節 平面媒體的傳播優勢與特徵109
一、平面媒體的傳播優勢110
二、時尚雜誌的視覺引導111
第二節 時尚雜誌的定位與影響力113
一、時尚雜誌的消費者定位113
二、時尚雜誌的資深地位115
第三節 靜態廣告畫面的藝術化處理116
一、唯美的主題117
二、巧妙的色彩運用118
三、繪畫效果的處理120
四、故事情境的打造121
第四節 平面媒體的新媒體拓展122
第八章 傳統大眾傳播媒介——電視124
第一節 電視傳播的優勢與特徵125
一、電視的傳播優勢125
二、電視的視覺表征126
第二節 電視廣告對品牌的打造129
第三節 電視時尚節目的多樣化板塊131
一、時尚節目發展回顧131
二、時尚節目的多樣性132
三、時尚節目收視率分析135
第四節 偶像劇的連鎖時尚效應137
第五節 電視時尚傳播的新挑戰與應對140
第九章 新媒體的兼容並蓄142
第一節 新媒體的傳播優勢與劣勢143
一、新媒體的傳播優勢143
二、新媒體的傳播劣勢145
第二節 新媒體的廣告146
一、網路廣告現狀146
二、網路廣告的雙向傳播148
三、網路廣告的差異化策略149
第三節 社交網路的人際傳播150
一、“六度分隔”理論152
二、社交網路的概念與分類152
三、社交網路的傳播優勢與劣勢160
四、社交網路的病毒式傳播164
第四節 社交網路的時尚傳播166
一、網路互動為時尚傳播創造契機166
二、聚“人”與圖像共享168
三、虛擬與真實並行的社交網路時尚傳播172
四、社交網路電子商務的開發——虛擬環境的真實購物旅程體驗175
第五節 移動媒體的崛起178
一、移動媒體的傳播優勢179
二、便捷的圖片分享180
三、iPhone手機“三位一體”的變革182
四、移動社交網路的快速成長183
第十章 人際傳播與大眾傳播的整合185
第一節 傳播媒介的整合策略185
一、內容整合,打造統一形象186
二、渠道整合,各媒體優勢互補187
三、形式整合,以社交網路為核心的組合191
第二節 媒介整合的時尚傳播192
一、電視和網路的聯合推介193
二、從網路向電視的推送194
三、電視與網路的同步195
四、網路與手機的共同套用195
五、小結197

序言

時尚的基本元素是創意。人類對新奇的熱愛和對被關注的嚮往,成為時尚的根本動力。形象是唯一能使品牌融入人們生活文化的有效途徑。時尚在人們的生活中不可或缺,是人們社交場合的“第二特徵”。在時尚的世界裡,人們跟從大眾,但也沒有忘卻自我個性的張揚。
時尚傳播主要服務於服裝和服飾等領域,其核心是品牌形象構建。時尚傳播是為了實現商業目的而進行的視覺的藝術化傳播。
時尚傳播通過對品牌產品和品牌形象地藝術化表現,引起客群情感關注、進行視覺引導、製造視覺衝擊、創造情境、引發視覺幻象,最終“催眠”或說服客群,影響其品牌喜好並最終形成消費。可以說,時尚傳播的起點是審美,最終目的是形成消費。這可能是與其他傳媒分支最大的差異。它關注的不僅是影響力,還有最終產生的商業價值。
21世紀是視覺時代。今天的世界因為電視與網際網路的影響,正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媒介是時尚傳播的現實渠道,是承載時尚並將其廣泛傳播的平台,是實現其商業屬性並將其擴大化的重要保證。以電視和網路為載體的資訊時代使信息傳播達到了空前的速度與頻度。視覺信息鋪天蓋地地湧向客群,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每個角落。同時,因為網路與手機的出現,信息傳遞從大眾傳播媒介開始與人際傳播合媒,視覺傳播向縱深發展。
在當今這個視覺傳播的時代,時尚傳播如同生在盛世。時尚傳播通過電視、新媒體等渠道的整合,通過信息圖像化傳播,加強了傳播過程的說服效果。從《VOGUE》、《時尚芭莎》等時尚雜誌,到各大社交網路的時尚品牌公共主頁,時尚的傳播者將品牌通過多種媒體渠道,全方位地推向客群。電視、網際網路等便捷的動態信息傳播渠道的普及,使時尚傳播從內容到渠道實現了質的突破。如今人際傳播已被納入傳播的核心體系,與大眾傳播形成合媒,共同助推時尚傳播。
對時尚傳播內容與渠道進行多角度的解析與研究,將豐富傳播學的內容,拓展該學科的研究範圍,並為推動中國時尚產業的發展做出有益的嘗試。 在創作本書的過程中,作者分別得到了北京服裝學院和中國傳媒大學的專家以及部分媒體資深人士的指導。
感謝郭平建教授、劉宏教授、鐘大年教授、李傳松教授對作者提出了寶貴意見。書中所有的錯誤及不當之處,都由作者一人承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