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詩文坊:隨筆隨說》為我社時代詩文坊之一種。系安徽省老報人、文學評論家曹志培多年來散見於各類報刊的文藝隨筆結集,體現了作者博覽群書、融通古今的文學素養和文化積澱,具有一定的專業評論水準。
基本介紹
- 書名:時代詩文坊:隨筆隨說
- 出版社:安徽文藝出版社
- 頁數:335頁
- 開本:32
- 品牌:安徽文藝出版社
- 作者:曹志培
- 出版日期:2013年9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39646039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時代詩文坊:隨筆隨說》闡述隨筆發展到上世紀末,它的獨立性愈來愈鮮明。因為隨筆的寫作,最能體現作者的自由意態和主觀精神。這種精重積厚,言之有物,並於貌似漫不經心的敘說中,提升讀者的理性思考。
作者簡介
曹志培,安徽巢湖烔煬河人。1937年出生,1959年畢業於合肥師範學院中文科,同年分配合肥九中任教。1980年調入《合肥晚報》副刊,從事文學評論編輯工作。曾任安徽省文化學會常務理事、安徽省文學學會理事、安徽省張恨水研究會理事。現任合肥市作家協會副主席。已出版《藝術攝影欣賞》(合著,甘肅科學技術出版社),文學評論《評·品集》(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
圖書目錄
自序
作家話題
作家要多讀書
魯迅與杜甫
作家的幽默(一)
作家的癖好
作家“諢名”
作家的母親
作家的自省與自責
作家被“養”的窘態
作家筆記與創作
作家不要太累
作家的感受力
作家與稿費
作家創作苦悶期
“諾貝爾”與中國作家
作家身後的殊榮
誰培養了作家
作家也是手藝人
作家治學
作家的謹慎
作家的“傲”
作家創作動因摭拾
作家的人格力量
作家的幽默(二)
作家與閒聊
作家焚稿
作家的愛情
作家要不斷“破殼”
作家棄世
政治家與作家
作家的晚年
作家與編輯
作家漂泊
作家沒有豁免權
作家何以稱“軍”
胡作家的“胡鬧”
作家說“和諧”
創作話題
隨筆隨說
辭約旨豐
點撥與觸動
也談“同題創作”
“舊瓶”與“新酒”
話“誇張”
面對作品
窗與文學
“意境”說
文無定法
文學“命名”的無奈
“細節”粗說
阻隔與溝通
文學、電影一“緣”牽
創作風格談
簡約美
精品與名著
走出模仿
說“雜”色
跟著人物走
文學批評的異化
人物的多色調
創作移位
感受批評
漫說改編
巧設懸念
創作與激情
傾向與技巧
“進入角色”
精練與緊湊
創作的超前性
漫說文學批評中的比喻
角度與深度
創作生活中的變數
創作資源說
小說主題多元化
長篇“流行病”
“日記”與創作
語言覺醒
“純文學”有多“純”?
“酷評”也是評
藝術話題
說“朴”道“靈”
藝術上的“喧賓奪主”
藝術的瞬間
文學的色彩美
藝術的“虛”與“實”
藝術的“空白”
“無技巧”境界
“殘缺”漫說
藝術藉助想像
背影的藝術
文藝功能亂彈
藝術的“恰”與“過”
作品的結尾藝術
夢與文學
藝術的“雅”與“俗”
含蓄瑣談
借鑑藝術
藝術的互通
一句話藝術
創作的“熱”與“冷”
化醜為美的藝術
藝術的“藏”與“露”
……
文壇話題
文人性情
作家話題
作家要多讀書
魯迅與杜甫
作家的幽默(一)
作家的癖好
作家“諢名”
作家的母親
作家的自省與自責
作家被“養”的窘態
作家筆記與創作
作家不要太累
作家的感受力
作家與稿費
作家創作苦悶期
“諾貝爾”與中國作家
作家身後的殊榮
誰培養了作家
作家也是手藝人
作家治學
作家的謹慎
作家的“傲”
作家創作動因摭拾
作家的人格力量
作家的幽默(二)
作家與閒聊
作家焚稿
作家的愛情
作家要不斷“破殼”
作家棄世
政治家與作家
作家的晚年
作家與編輯
作家漂泊
作家沒有豁免權
作家何以稱“軍”
胡作家的“胡鬧”
作家說“和諧”
創作話題
隨筆隨說
辭約旨豐
點撥與觸動
也談“同題創作”
“舊瓶”與“新酒”
話“誇張”
面對作品
窗與文學
“意境”說
文無定法
文學“命名”的無奈
“細節”粗說
阻隔與溝通
文學、電影一“緣”牽
創作風格談
簡約美
精品與名著
走出模仿
說“雜”色
跟著人物走
文學批評的異化
人物的多色調
創作移位
感受批評
漫說改編
巧設懸念
創作與激情
傾向與技巧
“進入角色”
精練與緊湊
創作的超前性
漫說文學批評中的比喻
角度與深度
創作生活中的變數
創作資源說
小說主題多元化
長篇“流行病”
“日記”與創作
語言覺醒
“純文學”有多“純”?
“酷評”也是評
藝術話題
說“朴”道“靈”
藝術上的“喧賓奪主”
藝術的瞬間
文學的色彩美
藝術的“虛”與“實”
藝術的“空白”
“無技巧”境界
“殘缺”漫說
藝術藉助想像
背影的藝術
文藝功能亂彈
藝術的“恰”與“過”
作品的結尾藝術
夢與文學
藝術的“雅”與“俗”
含蓄瑣談
借鑑藝術
藝術的互通
一句話藝術
創作的“熱”與“冷”
化醜為美的藝術
藝術的“藏”與“露”
……
文壇話題
文人性情
序言
第二本作品集《隨筆隨說》已整理、編輯就緒了。此刻的心情“平淡”如常,因為一個很少偷懶的勞作者,在走進人生旅程的尾聲,到了孔夫子說的“從心所欲不逾矩”的階段,可以坦然地面對過去、當今和未來。遠大的目標,已經暗淡、游離;自我價值,已從爭強好勝中冷卻、消解。這是本性的回歸,這是人生難得的覺悟。
官場以外的文藝、科技、學術中人,幾乎都有自己短、長期的目標與路徑。他們可以自行其是,可以義無反顧,在常態的紛爭與碰撞中,有所開啟,有所借鑑,有所吸收,從而打造出有著個人印記的“自我”。
這本“文藝隨筆”的選項,是我數十年文學評論閱讀、寫作過程中,一個預想的分叉課題,是一次長途疲勞中的潛越、偷閒。
處於“政治運動”的多發時代,我是踏著不斷強化“階級鬥爭”的節拍,走進文壇。當時特別是作為文藝評論類作品,更多受制於不同時期政治風向,其明確的政治工具屬性,很難“獨善其身”。文藝作品固有的美學及欣賞性,長期為社會說教功能所代言,論者少有純個性化的言說。
可以說“變異”是任何固有生態的潛在因子。人們在長期乏味、壓抑的閱讀中,期盼一種活潑、輕快的評論新文風。當1962年秦牧的文藝隨筆集《藝海拾貝》面世,其特具的知識性、趣味性和獨特的視角,給入耳目一新,成為當時千萬普通文學愛好者追捧的興奮點。這從該書一版再版,直至1981年統計,總數高達70萬冊得到驗證。
與其同時,前蘇聯作家康·巴烏斯托夫斯基的《金薔薇》也鏗鏘地進入中國讀書界。它不是通常意義上的創作理論研究,也不是有效地寫作技巧入門,而是充滿了溫情的人生哲理。主人公海梅精心打造的“金薔薇”,是文學創作過程、理趣的生動縮寫,聖潔的理想之花,總是出自卑微的塵土,出自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誠然,《藝海拾貝》和《金薔薇》,對我文學寫作的“初戀”和“成長”期,有著重要的引導意義。我的閱讀,漸漸從那些高頭講章的概念求解中,從層出不窮的術語翻新遊戲中,從結構疊床架屋的龐雜中,悄悄抽身。於自己多年撿拾的文化碎片“庫藏”中,寫些自以為言之有物、意趣並存、有感而發的文壇話題。書題中的兩個“隨”字,正是我對自己寫作狀態的一種苦心追求。
我慶幸有了《合肥晚報》文學副刊十幾年編輯經歷,有了這個崗位,有了這個平台,才有我寫作經常性的歷練,才有我文學眼界不斷地提升。我以為文學編輯出書,如母雞下蛋一樣正常,職業使然。作品若是“媳”,那讀者就是“婆”了。“媳婦”總得見“公婆”。是美是醜,無須自誇,也無須自謙。還是要真誠地尊重讀者天賦的感受,尊重其“評說”的話語權。
真誠地期待……
官場以外的文藝、科技、學術中人,幾乎都有自己短、長期的目標與路徑。他們可以自行其是,可以義無反顧,在常態的紛爭與碰撞中,有所開啟,有所借鑑,有所吸收,從而打造出有著個人印記的“自我”。
這本“文藝隨筆”的選項,是我數十年文學評論閱讀、寫作過程中,一個預想的分叉課題,是一次長途疲勞中的潛越、偷閒。
處於“政治運動”的多發時代,我是踏著不斷強化“階級鬥爭”的節拍,走進文壇。當時特別是作為文藝評論類作品,更多受制於不同時期政治風向,其明確的政治工具屬性,很難“獨善其身”。文藝作品固有的美學及欣賞性,長期為社會說教功能所代言,論者少有純個性化的言說。
可以說“變異”是任何固有生態的潛在因子。人們在長期乏味、壓抑的閱讀中,期盼一種活潑、輕快的評論新文風。當1962年秦牧的文藝隨筆集《藝海拾貝》面世,其特具的知識性、趣味性和獨特的視角,給入耳目一新,成為當時千萬普通文學愛好者追捧的興奮點。這從該書一版再版,直至1981年統計,總數高達70萬冊得到驗證。
與其同時,前蘇聯作家康·巴烏斯托夫斯基的《金薔薇》也鏗鏘地進入中國讀書界。它不是通常意義上的創作理論研究,也不是有效地寫作技巧入門,而是充滿了溫情的人生哲理。主人公海梅精心打造的“金薔薇”,是文學創作過程、理趣的生動縮寫,聖潔的理想之花,總是出自卑微的塵土,出自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誠然,《藝海拾貝》和《金薔薇》,對我文學寫作的“初戀”和“成長”期,有著重要的引導意義。我的閱讀,漸漸從那些高頭講章的概念求解中,從層出不窮的術語翻新遊戲中,從結構疊床架屋的龐雜中,悄悄抽身。於自己多年撿拾的文化碎片“庫藏”中,寫些自以為言之有物、意趣並存、有感而發的文壇話題。書題中的兩個“隨”字,正是我對自己寫作狀態的一種苦心追求。
我慶幸有了《合肥晚報》文學副刊十幾年編輯經歷,有了這個崗位,有了這個平台,才有我寫作經常性的歷練,才有我文學眼界不斷地提升。我以為文學編輯出書,如母雞下蛋一樣正常,職業使然。作品若是“媳”,那讀者就是“婆”了。“媳婦”總得見“公婆”。是美是醜,無須自誇,也無須自謙。還是要真誠地尊重讀者天賦的感受,尊重其“評說”的話語權。
真誠地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