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公論(廣州)》1946年3月15日在廣州創刊,1947年9月第12期停刊。該刊由時代公論社編輯、出版屬於綜合性刊物。
撰稿人主要由李德修、陳懿淑、陸明志、謝霄明、崔載陽、張良修、曾仲謀、古有成等組成。主要欄目包括經濟漫談、生活漫談、半月述評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時代公論(廣州)
- 語種:中文
- 主辦單位:時代公論社編輯 [並出版]
- 創刊時間:1946年3月
- 出版地:廣州
欄目方向
該刊發表有關民主政治、經濟、國際、社會、哲學、科學、文藝的文章,以促進政治上的“民族至上”、“民意至上”,經濟上的“科學第一”、“生產第一”,探討抗戰勝利後中國的前途,國府改組,就業問題,當時的經濟政策、物價問題、關稅問題等。
該刊對當時的國內經濟、政治建設問題給予了相當的重視,經濟方面如陳誠的《現在會發行新貨幣么?》、黃光明的《中國工業化的途徑》等;政治方面發表陸宗騏的《政治的革新與經濟的改造》、張良修的《建國的根本問題》等。
此外,該刊也介紹國外實況,代表作包括李德修的《從政治上看日本的前途》、《印度能否獨立?》等,有助於讀者了解世界局勢。該刊對廣州當地的情況也有所側重,發表梁慶翔的《廣州的治安問題》等。另外,劉耀燊的《半月述評:馬寅初氏論外匯政策》、《半月述評:二、制裁官僚資本》等是對當時外匯和官僚資本的評述,有一定借鑑意義。
該刊還發表文章如陳懿淑的《經濟漫談:兩件外套》、古有成的《生活漫談:不要估低了態度與言詞的重要》等,對當時的經濟局勢和生活感悟進行了介紹,有一定的史料價值。
該刊發表的文章以介紹國內外經濟、政治局勢為主,輔以部分生活漫談,是把握當時中國和世界時局的有益參考資料。
附:發刊的旨趣
……
我們主張統一,但決不是“命令就是法律”“紳士就是法官”的統一,而是以“法治為基礎”“以民主為依歸”的統一。
我們主張自由,但決不是以個人為出發點來爭取個人權利的自由,而是以民族為出發點來發揮各個人的能力,集合各個人的能力來救國自救的自由。
我們主張進步,但決不是如民族分裂主義者之所謂逾時代性的進步,決不是政治投機主義之所謂“有飯大家食者”之進步,更不是官僚貪污主義者之所謂個人享樂式之進步,而是“民族至上”“民意至上”,“科學第一”“生產第一”的進步。我們要使建設迎頭趕上,我們要使國民生活向上。這才是真正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