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達村

昭達村位於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地區江孜縣藏改鄉政府沿蜿蜒崎嶇的山路向北,該村共有40戶人家273人,其中有15名黨員。幾年前,昭達村曾是有名的貧困村,如今,大部分鄉親實現了脫貧致富。

基本介紹

昭達村簡介,昭達村發展,

昭達村簡介

在自然條件較為惡劣的昭達村,如何讓農牧民民眾儘快過上好日子,成了以格桑旺堆為“班長”的村黨支部一班人的主要課題。經過充分調研,該村黨支部決定發揮本村能工巧匠多的優勢,重點發展奶渣和藏式氆氌加工。

昭達村發展

對於早已習慣了自產自用的昭達村人來說,把生產出來的東西拿出去賣,不但不知道該怎么做,思想上更是轉不過彎。“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為打消民眾的顧慮,該村黨支部在興辦村集體企業奶渣、藏氆氌加工廠時,決定由村黨支部的3名成員帶頭湊錢入股。在黨支部的帶領下,全村黨員紛紛入股,很快建起了江孜縣第一家村級奶渣、氆氌加工企業。
經過艱苦創業,昭達村的奶渣、氆氌逐漸被人們所接受,銷量越來越好。豐厚的回報鼓舞了廣大民眾脫貧致富的信心,昭達村家庭奶渣、氆氌加工業如雨後春筍般冒地出來。大家你學我、我學你,奶渣、氆氌加工業迅速成為民眾增收的主要渠道。村民羅布頓珠,2003年僅賣奶渣就收入3萬多元。
為了保護民眾的生產積極性,該村黨支部實行了黨員包戶制度,對農戶的奶渣、氆氌加工給予技術、資金上的扶持。
致富之路無止境這些年,昭達村人確實富了。各家各戶低矮的土房變成了高大、寬敞的樓房,人畜合住的歷史已不復存在,破舊的家具也得以更新。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小富即安的思想在部分黨員幹部和農牧民民眾中萌生,村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也不如過去明顯,村辦加工企業的規模不是逐年擴大,而是逐年縮小。到2001年,村級財政收入僅為4000元。
2002年3月,農牧區“三個代表”學重要思想教活動給昭達村黨支部一班人打了一針清醒劑。對照“三個代表”的要求,黨支部一班人看到了差距,明確了工作思路。
他們在堅持原有加工產品不變的基礎上,開發了藏裝、藏圍裙等10個適銷對路的新品種,到2004年有些產品供不應求;調整農牧業結構,加大青飼料和油菜、蔬菜等作物的播種面積,為發展畜牧業、降低畜牧產品的成本奠定基礎;加大村辦小企業建設力度,適度擴大規模。
這3招,當年就使昭達村村辦企業效益有了明顯提高。2002年村級財政收入3萬多元,比上年增長了近8倍。2003年,全村奶渣銷售收入16.74萬元,氆氌收入3.18萬元,全村人均純收入3412元,比上一年增長13.6%,比全縣人均收入高出852元。2002年底,使全村通了“幸福電”,結束了無電的歷史。之後,又修建了廣播電視轉播站,擴建了公路。到2004年,昭達村每家每戶都能收到調頻廣播,85%的農戶買了電視機。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