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蘇油菜,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昭蘇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昭蘇縣土壤以黑鈣土為主,土質疏鬆,可耕性好,土壤結構層次優良,腐殖層較厚,有機質含量高,同時昭蘇海拔高、日照長、雨水充沛、氣候冷涼等特殊的自然地理氣候條件,是種植生產雙低油菜天然基地。昭蘇產油菜籽黑褐色,顆粒較大呈圓球形,種皮光滑。千粒重4—5克,具有油菜籽固有的氣味。
2013年9月10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昭蘇油菜”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昭蘇油菜
- 產地名稱: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昭蘇縣
- 品質特點:圓球形,種皮光滑
- 地理標誌:國家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
- 批准文號:國家農業部第1989號公告
- 批准時間:2013年9月10日
產品特點,品質特性,營養價值,產地環境,地形地貌,土壤情況,水文情況,氣候情況,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專用標誌使用,
產品特點
品質特性
昭蘇產油菜籽黑褐色,顆粒較大呈圓球形,種皮光滑。千粒重4—5克,具有油菜籽固有的氣味。
營養價值
昭蘇油菜籽粒中平均含油量為41.5%—45.5%,蛋白質含量為19.5—22.5(克/100克),亞油酸16.5%—19.0%,二十碳二烯酸0.04%—0.09%,二十二碳烷酸0.15%—0.31%,十六碳一烯酸0.1%—0.25%,十七碳烷酸0.15%—0.41%,十七一稀酸0.05%—1.2%,油酸為59%—65%,十四碳烷酸0.02%—0.07%,棕櫚酸2.5%—4.5%,硬脂酸1.2%—2.2%,二十碳烷酸0.35%—0.64%,芥酸含量<0.01%,亞麻酸0.001%—0.012%,花生烯酸0.001%—0.012%,二十二碳二烯酸0.001%—0.011%,二十四碳烷酸0.001%—0.014%,二十四一稀酸0.001%—0.012%,飽和脂肪酸4.9%—6.1%。
產地環境
地形地貌
昭蘇縣為中亞內陸腹地的一個山間盆地,呈橢圓形、東西向,可概括為三山夾一盆。昭蘇盆地海拔在1300—6995米之間,是一個高位山間盆地,且盆地內多山間溝地。昭蘇盆地內具有多支谷嶺和大、小盆地相疊後的特徵,對氣候、水文、植被、土壤等自然條件的形成變化起主導作用,尤其是對局部氣候要素起著再分配的作用,形成一個封閉而獨特的自然生態環境,受外界影響少,具有雙低油菜和雜交油菜種植的良好天然隔離條件,有利於生產油菜。
土壤情況
昭蘇縣土壤以黑鈣土為主,土質疏鬆,可耕性好,土壤結構層次優良,腐殖層較厚,有機質含量高,同時昭蘇海拔高、日照長、雨水充沛、氣候冷涼等特殊的自然地理氣候條件,再加之昭蘇農業基礎條件好,土地連片,機械化程度較高,因此具有種植油菜的光、熱、水、土、氣等各種優勢,是種植生產綠色食品雙低油菜天然基地。
水文情況
昭蘇縣地勢高寒,水資源豐富,23條主要河流源於南北山區。其中特克斯河南岸較大的河流有木扎爾特河、夏塔河、阿克蘇河、阿克牙孜河等,年平均流量110.6立方米/秒,年徑流量34.88億立方米,河流主要以高山冰雪融水為補給來源,水源大而穩定,水質良好,礦化度0.22克/升。
氣候情況
昭蘇縣屬溫帶山區半乾旱半濕潤冷涼氣候類型,具有“冬長無夏、春秋相連”的特點,盆地平原地帶年平均溫度3.2℃,最高溫度33.5℃,最低溫度—32℃,≥5℃的積溫1981.8℃,≥10℃的積溫1328.1℃。無霜期98天,年均日照數2699.3小時,年均降水512.2毫米,年均蒸發量1261.6毫米,相對濕度67%,較為濕潤。昭蘇縣獨特的氣候條件適合春油菜生長,是新疆最大的春油菜產區、全國少有的三大油菜同時生產區。
歷史淵源
昭蘇油菜生產發生了三次大飛躍,第一次飛躍發生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油菜生產由芥菜型油菜轉向白菜型油菜,促進了耕作制度的改革,結束了夏翻秋閒的歷史,第二次飛躍發生在1999—2001年,油菜生產由白菜型油菜轉向甘蘭型油菜,單產和品質大幅度提高,第三次飛躍發生在2002年至今,油菜生產由常規品種轉向雜交品種,雜交甘蘭型油菜與白菜型油菜相比單產和效益成倍提高,油菜種植面積超過小麥種植面積,成為昭蘇縣第一大作物。
昭蘇縣因氣候特點,建國前就一直在種植油菜,建國後又大面積推廣種植。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末以來,昭蘇縣發展特色農業,擴大油菜種植,引進推廣甘藍型油菜品種替代白菜型油菜,提高油菜種植效益。
2004年,中國特產之鄉組委會授予昭蘇縣為中國油菜之鄉。
生產情況
2013年,昭蘇油菜保護面積20000公頃,年總產量達到60000噸。
產品榮譽
2013年9月10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昭蘇油菜”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昭蘇油菜的地理標誌保護的區域範圍為昭蘇縣昭蘇鎮、洪納海鄉、阿克達拉鄉、烏尊布拉克鄉、薩爾闊布鄉、喀夏加爾鄉、喀拉蘇鄉、察汗烏蘇蒙古民族鄉、夏特柯爾克孜民族鄉、胡松圖哈爾遜蒙古民族鄉9鄉1鎮及昭蘇種馬場、昭蘇馬場共73個行政村。地理坐標為東經82°35′00″—82°50′00″,北緯43°14′00″—43°38′00″。
質量技術要求
- 特定生產方式
(1)產地選擇:產地環境質量必須符合《綠色食品 產地環境技術》(NY/T391—2000)的要求。選擇地勢平坦,灌溉方便,土層深厚、疏鬆、肥沃的地塊。前茬選小麥、大麥、馬鈴薯茬種植,嚴禁連作。整地質量達到“齊、平、松、碎、淨、墒”六字和上虛下實的標準,油菜為雙子葉作物,頂土力弱,對耕作條件要求高。秋翻22厘米以上,可蓄水保墒,消滅雜草,促進土壤熟化,改良土壤結構,提高土壤肥力。
(2)品種選擇:選用優質高產的甘藍型雙低油菜品種。
(3)生產過程管理:生產過程按照《昭蘇縣綠色食品油菜籽栽培技術規程》進行。
①種子處理及播種:要求籽粒均勻飽滿,發芽率90%以上,淨度98%以上。播前選用銳勁特等高效、低毒、低殘留拌種農藥進行藥劑拌種處理,預防金針蟲等地下害蟲和黃曲條跳甲等苗期蟲害。播種時要求播深一致,深度在2厘米左右,不重不漏,下籽均勻,覆土嚴密,鎮壓確實,地表無浮籽。
②土肥水管理:嚴格按照《綠色食品肥料使用準則》(NY/T394—2000)。因為昭蘇土質腐殖層較厚,有機質含量高,因此可根據土壤中速效氮、速效磷的實際含量進行施肥。一般每畝施氮肥5千克、磷肥30千克、鉀肥10千克。在油菜現蕾開花初期用速樂硼、磷酸二氫鉀進行葉面追肥1—2次。灌水以跑馬水為宜,不宜上墒,防倒伏,在現蕾時灌1水,根據土壤墒情,在油菜盛花前灌2水。
③病蟲害防治:嚴格執行《綠色食品農藥使用準則》(NY/T393—2000)的標準規定。遵循“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堅持以“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的無害化控制原則。
④收穫及儲藏:終花後30天左右,當全株三分之二角果呈黃綠色,主軸基部角果呈枇杷色,種皮呈黑褐色時,為適宜收穫期。即“八成熟,十成收”。由於菜籽有後熟作用,收穫後要堆垛後熟,同時要注意防水防霉變,搶晴天撤垛攤曬、脫粒,含水量在10%以下曬乾揚淨後及時入庫。
⑤生產記錄:昭蘇油菜生產的全過程,按照《昭蘇縣綠色食品油菜籽栽培技術規程》要求建立生產記錄檔案,必須做到準確、清晰、工整、完全,全面記載並妥善保存,以備查閱。
- 產品品質特色及質量安全規定
昭蘇油菜生產過程嚴格符合GB/T11762—2006《油菜籽國家標準》。
專用標誌使用
該規定地域範圍內的昭蘇油菜產品生產經營者,在產品或包裝上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須向昭蘇縣農業技術推廣站提出申請,按照相關要求規範生產和使用標誌,統一採用產品名稱和產品地理標誌公共標識相結合的標識標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