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蟠蛇紋盉是1978年出土於下寺1號墓的楚文化鼎盛時期的典型器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春秋蟠蛇紋盉
- 出土時間:1978年
- 所屬年代:春秋晚期
春秋蟠蛇紋盉是1978年出土於下寺1號墓的楚文化鼎盛時期的典型器物。
春秋蟠蛇紋盉是1978年出土於下寺1號墓的楚文化鼎盛時期的典型器物。春秋晚期蟠蛇紋盉,通高26厘米,口徑11.1厘米,腹徑22厘米,通流長30厘米,足高7.8厘米。重4.5公斤。有蓋,口小,直領,圓腹,圜底,腹上有提梁。...
蟠虺紋:青銅器紋飾之一。又稱“蛇紋”。以蟠屈的小蛇(虺)的形象,構成幾何圖形。有的作二方連續排列,有的構成四方連續紋樣。文物鑑賞 該盉通高20.4、腹徑21厘米。此盉雖出土於西漢墓中,但其平唇、短頸、廣肩、扁圓腹的造型,以及器身上三圈蟠虺紋飾的紋樣特徵,都透露出濃厚的戰國青銅器的氣息。尤其是...
春秋晚期吳夫人差盉,春秋晚期青銅器。說明:扁圓形器腹,小口直沿,平頂蓋,蓋上有活鏈與提梁相連,流作龍首形,盉的提梁是用失蠟法鑄造由無數條體軀相糾的龍紋組成,前有龍角翹出,後有龍尾捲曲,器腹下承三個略外撇的獸蹄足,蓋沿飾龍紋,蓋面及器腹細密規整的變形蟠蛇紋,器腹並以三條凸起的繩紋...
春秋晚期蟠蛇紋盉 春秋晚期蟠蛇紋盉是春秋時期的文物。說明:河南省博物館藏 高26厘米,口徑11.1厘米 1978年河南淅川下寺1號墓出土,平頂蓋,蓋鈕有活鏈與提梁相連,小口直沿,短頸,鼓腹,園底,下有三個獸面蹄足,肩設龍首圓柱提梁,腹中部一側有曲形獸首狀流。蓋與腹部飾細密的蟋蛇紋。
在青銅器上,交體龍紋的體軀比較粗壯的,舊稱蟠螭紋;經過變形縮小的交體龍紋,舊稱蟠蛇紋。盛行於春秋戰國之際。卷體龍紋是龍體軀蜷曲的形象。卷體龍在前期有兩種形式。一種是蟠龍,龍頭居中,體軀作圓形盤轉,這種龍紋大多施於盤的中心,這是單個卷龍紋,也稱蟠龍紋,盛行於商末周初;另一種龍的形象...
《東周青銅器》郵票全套8枚,分別描繪了東周青銅器龜魚紋方盤、秦公簋、中山王鐵足鼎、曾侯乙匜、神獸尊、鳳紋尊、蓮鶴方壺、龍獸提梁盉的形象。發行背景 東周青銅器主要是指春秋戰國時期各國貴族在舉行祭祀、宴饗或婚喪禮儀時所使用的青銅禮器和樂器,也包括一些生活用具、車器、馬飾、兵器及工具等。東周的青銅...
蟠蛇紋湯鼎 春秋晚期 蔡侯簋 春秋晚期 蔡侯簋 春秋晚期 蔡公子義工籃 春秋晚期 淺盤鋪 春秋晚期 嵌紅銅獸紋豆 春秋晚期 蔡侯尊 春秋晚期 蔡侯盥缶 春秋晚期 蔡侯盥缶 春秋晚期 蔡侯方尊缶 春秋晚期 蔡侯朱缶 春秋晚期 蔡侯方壺 春秋晚期 龍流方盉 春秋晚期 蔡侯方鑒 春秋晚期 黃季鼎 春秋早期 黃君孟鼎 春秋...
2003年冬天,考古工作者在眉縣楊家村通過搶救清理,共出土鼎、盤、盉、盂、壺、鬲、匜等27件大型青銅禮器,這27件青銅器上都有銘文,其中逨盤的銘文長達372字。這個青銅窖藏所在地楊家村自1955年以來屢出青銅器,引起了人們的關注。總體上來看,第一展廳以楊家村窖藏復原為展示核心,從而引出“楊家村出土文物陳展區...
戰國鏤空蟠蛇紋銅鼎 戰國錯金夔龍紋銅豆 戰國錯銀析涅銅壺 戰國絡繩紋土勻銅錍 戰國錯金雲紋銅舟 戰國銅犧立人擎盤 戰國殘線刻樓閣人物紋銅匜 戰國蟠虺紋銅編鐘 戰國蟠虺紋銅編鐘 戰國蟠虺紋銅編鐘 戰國蟠虺紋銅編鐘 戰國蟠虺紋銅編鐘 戰國蟠虺紋銅編鐘 戰國蟠虺紋銅編鐘 戰國蟠虺紋銅編鐘 戰國宜安三穿銅戈...
蟠蛇紋湯鼎 春秋晚期 蔡侯簋 春秋晚期 蔡侯簋 春秋晚期 蔡公子義工籃 春秋晚期 淺盤鋪 春秋晚期 嵌紅銅獸紋豆 春秋晚期 蔡侯尊 春秋晚期 蔡侯盥缶 春秋晚期 蔡侯盥缶 春秋晚期 蔡侯方尊缶 春秋晚期 蔡侯朱缶 春秋晚期 蔡侯方壺 春秋晚期 龍流方盉 春秋晚期 蔡侯方鑒 春秋晚期 黃季鼎 春秋早期 黃君孟鼎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