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1934年秋,紅軍主力被迫撤離中央革命根據地,赤衛隊長潘行義要隨紅軍戰略轉移。黎明時分,冬子媽給丈夫打草鞋,準備行囊,一家人依依惜別。臨行前,父親留給潘冬子一顆紅五星。
紅軍主力剛剛離開,先前逃走的大土豪胡漢三就帶著地主還鄉團回到柳溪,他們瘋狂地對村民進行鎮壓與迫害,柳溪立刻陷入到了一片白色恐怖之中。面對敵人的殘暴行徑,在赤衛隊書記吳修竹的帶領下,冬子媽和民眾一起積極地進行抗爭。
紅軍在長征途中歷經了千辛萬苦,爬雪山、過草地,艱難前行,矢志不渝。游擊隊暫時轉入深山老林,赤衛隊書記吳修竹繼續與敵人進行戰鬥。吳修竹希望冬子媽能積極入黨,目睹此情此景的潘冬子感到無比的驕傲,他對黨也充滿著嚮往。
冬子媽和宋大爹帶著潘冬子下山,投入到新的戰鬥之中。冬子媽向民眾們傳達了中央會議的精神,增強他們堅持鬥爭的勇氣和力量。會議召開時,被還鄉團發現,為了掩護鄉親們撤退,冬子媽視死如歸,毫不畏懼,勇敢地拉響了手榴彈,把敵人引開,自己卻不幸被胡漢三燒死在竹樓之上,壯烈犧牲。
熊熊大火化作了滿山絢麗的映山紅。在紅星的照耀下,潘冬子變得更加堅強,從而成長為一名真正的紅軍戰士。在盛開的映山紅的花叢中,他仿佛看到自己和父親一起正走在紅軍的隊伍之中,踏上了新的革命征途。
演職員表
演員表
以上資料參考
幕後製作
劇本創作
《映山紅》以李心田創作的小說《閃閃的紅星》為藍本機進行改編。在繼承原作精神的基礎上,《映山紅》進行了必要且大膽的改編。由於原作是以少年英雄潘冬子為主角,考慮到小朋友很難完成歌劇主角的大量表演和唱段,所以該劇轉而選取原著小說中的冬子媽作為故事主人公,以冬子媽送郎、抗敵、上山、入黨、鬥爭和犧牲為主線,呈現她不懼犧牲的壯舉,同時以複線結構平行交織丈夫潘行義在長征途中艱辛跋涉的情景,從不同視角塑造共產黨員的信仰。
舞台呈現
該劇的整體舞美造型猶如一頁“書紙”,隨著情節的推進,書頁翻轉,錯落的平台通過升降組合,以簡潔的線條形象形成陡峭的岩壁、茂密的竹林、浸染山野的映山紅。
音樂特徵
該劇由小說同名電影的作曲傅庚辰擔任音樂顧問,作曲家張千一擔綱作曲。《閃閃的紅星》中的插曲《映山紅》《紅星照我去戰鬥》《紅星歌》在舞台上時時閃現:從爸爸手中接過紅星、參與革命鬥爭時,潘冬子的出場音樂是《紅星歌》;《紅星照我去戰鬥》始終伴隨著民眾、紅軍的勇敢抗爭與堅毅前行;《映山紅》則貫穿全劇始終,以獨唱、合唱等多種形式進行演繹。
張千一認為,嚴格意義上的民族歌劇需要具備3個特徵:核心人物是民族唱法、對白(或語言)參與戲劇進程、有明確的地域風格或戲曲風格。該劇與這些特徵一一對應:兩位核心角色冬子媽、潘行義都採用了民族唱法;處於主導地位的音樂與對白進行結合,以推動戲劇情節的發展;全劇音樂不僅吸收了江西贛南採茶戲的素材,也融入了板腔體、京劇鑼鼓等具有北方氣質特點的戲曲元素,山歌中標誌性的“哎呀嘞”則串聯起冬子媽、潘行義、赤衛隊書記吳修竹等主要人物的音樂。
演出信息
宣傳信息
2023年11月6日,該劇舉行了新聞發布會,國家大劇院副院長張堯及該劇眾主創主演悉數亮相,分享了該劇的創作初衷和劇目亮點。
演出信息
作品評價
《映山紅》採用複線結構,把冬子媽堅守在敵後根據地進行鬥爭和潘行義在長征途中不畏艱險艱難跋涉的情景平行交織,使得故事情節生動豐富,人物形象飽滿立體,充滿革命浪漫主義與樂觀主義精神;音樂上,作曲家張千一秉持著守正創新的理念,在汲取傅庚辰所譜寫的電影音樂的養分基礎上大膽突破,在音樂與語言、民歌與戲曲、歷史感與當代感、交響化與民族化等方面做到有機關聯,相輔互補,為經典作品賦予時代精神。(人民網評)
《映山紅》用世界通用的歌劇語言講述了這個影響著幾代中國人的革命故事,是當代民族歌劇發展過程中非常值得借鑑的嘗試。(《北京日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