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子宮古建築群

星子宮古建築群

星子宮古建築群,位於湖南省常德市桃源縣熱市鎮明星村境內,占地總面積約50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444平方米。

星子宮古建築群皆為石結構,石牆、石階、石門、石瓦、石柱、石樑雕刻豐富,珠聯璧合。星德山現存的星子宮、寢宿殿、火工殿、王爺殿、百子堂、南天門等建築,風格統一,結構嚴謹。星子宮古建築群具有較高的藝術觀賞價值與歷史價值,是研究古代建築藝術和道教發展脈絡的活化石。

2013年3月5日,星子宮古建築群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星子宮古建築群
  • 地理位置:湖南省常德市桃源縣熱市鎮明星村境內
  • 所處時代:清朝
  • 保護級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編號:7-1250-3-548
  • 批准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歷史沿革 ,建築格局,主要建築,文物遺存,文物價值,保護措施,旅遊信息,地理位置,交通信息,

歷史沿革

明初,道教名師張道會在星德山頂峰築宮。明洪武三年(1370年)建成,明末再度擴建。
明朝洪武三年(1370年),道教名師張道會慧眼獨具,在此修行,修築了三元宮,並將星子山改名為星德山。後香火日盛,信徒擴展至鄂西南、湘西北兩省十八縣。
明朝天啟二年(1622年),桃慈二縣官員奉詔修靈宵行宮,三元宮易名為靈宵宮,以後又經幾代道人數度擴建,形成了以星子宮為主體的古建築群。
清康熙五年(1666年),古建築群慘遭火災。
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始建南天門。
清嘉慶十二(1807年),在鄉人周九如主持下,重修古建築群,鑄生鐵瓦覆蓋,將宮殿神像塑金,恢復了昔日鼎盛香火。
清道光九年(1829年),道人周萬輝倡行,翰林院學士周昌國捐銀陸仟兩,正堂縣令曾廣志捐銀三千兩,增修觀音閣、王爺殿、百子堂,香火旺盛,成為與南武當――五雷山齊名的道教聖地。
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常德會戰時,日軍第十一軍十三師團數萬人沿慈利進犯桃源,國民革命軍73軍43團在星德山駐防,並在一險要處築有工事,當年曾有數千民眾為免遭殺戮,躲藏在此山避難。
“文革”期間,“破四舊”的狂風驟雨刮遍神州,星子宮古建築群遭到了嚴重的破壞。
20世紀80年代初,隨著宗教活動的全面解凍,香火逐漸升溫。
1985年,文物工作者在全國第二次可移動文物普查時,發現星子宮古建築群。
20世紀90年代起,因桃花源、張家界旅遊業的迅猛發展,星德山風景區得到開發,部分古蹟得以修復。

建築格局

星德山地處桃源、石門、慈利三縣邊沿,熱市、廣福橋、蒙泉三鎮的“三三”交界處。山高842.5米,與慈利道教聖地五雷山隔山相望,是集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為一體且文化底蘊極其深厚的道教名山。星子宮古建築群占地總面積約50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444平方米。皆為石結構,石牆、石階、石門、石瓦、石柱、石樑雕刻豐富,珠聯璧合。星德山現存的星子宮、寢宿殿、火工殿、王爺殿、百子堂、南天門等建築,風格統一,結構嚴謹。
星子宮古建築群
星子宮古建築群遠景

主要建築

星子宮
星子宮位於星德山頂峰,坐北朝南,建築面積約188平方米,三山馬頭式封火牆,生鐵瓦壓脊。老山門(南天門)高約3米,牌坊上按太極四象八卦九宮天干地支排列,雕刻迎風搖曳的花草和十二生肖圖。正面立柱上刻有楹聯“石壁星輝,觀其上,如近碧天尺五;佛宮月朗,到此間,頓忘塵世三千”。字為行楷。山門兩邊嵌刻著名為“星德山之由來”的碑石,上部的字跡還比較清晰,但下面的難以辨認。後面的門楣上雕鑿著“毫無四相”四個渾圓大字,每個字均飾有簡潔的花邊。在通往山門的石階邊,有石獅和石象各一對,形制小巧,雖有殘缺,但造型獨特。右側石柱上還殘留著日寇飛機掃射的槍眼,成為日軍侵略中國鐵的罪證。宮有3重大殿,6間偏殿;兩廂有火工殿、寢宿殿、問事殿、三生殿及觀星壇、望月樓、百子堂等建築。整個主體建築幾乎全用條石砌成,上覆生鐵鑄瓦,氣勢雄偉,結構牢固。正廳供奉北極玄天真武大帝,張、許、邱、葛四大仙坐兩廂,公輸子、糾察靈官侍立左右,構成眾仙拱北之勢。
王爺殿
王爺殿在星子宮下三十米外,又名雷祖殿,背西面東,高約8米,占地面積約27平方米,為牌樓式建築,除了穹頂被重新加固以外,其他的地方都保持著古色古香的原貌。王爺殿的修築先以長方形條石在峭壁巉岩間壘砌基礎,圍欄、台階、樑柱、牆體、重檐、翹角由方方正正規格不一的石料構成。牌樓上部疊設著斗拱,造型具湘西地方特色,牌額鑲嵌有四塊石匾,分別雕鏤著“二龍戲珠”及眾多戲劇人物圖案。王爺殿殿內供奉的是雷音普化天尊神像,兩側還伺立著雷公、閃母。殿門浮雕陽文楷書對聯:風雷雲雨宣造化,日月星斗煥文章。
星子宮古建築群
王爺殿
百子堂
百子堂距星子宮南百餘米,岩石結構,鳳尾翹角,龍身纏繞,立於象山之上。正面為立貼牌樓式,兩側山牆正中上層浮雕天狗食月圖,下雕觀音送子、金童玉女像,門兩側浮雕陽文楷書對聯:一氣感通求兒女;萬代嗣服調陰陽。堂內供奉周文王和三霄娘娘金身。傳說周文王姬昌生了一百個兒子,因此民間有句諺語——求子先拜周文王。百子堂是香客“摸鞋”之處,痴心求子之人祈望在送子娘娘金身下面的神櫃裡摸得一雙小鞋,視為三霄娘娘惠賜“麒麟”的福音。
古墓葬
明朝道人張道會仙逝後,葬在星子宮旁,被後世道人尊為師祖。明末清初道人鐘合靜葬在捨身岩下,占地約13平方米。清朝道人張本目葬在象山下,占地約12平方米。這些古墓碑真實地記載了道人們從事道教文化活動的生平事跡;古墓碑上雕刻的仙鶴、荷花蓮台、雲紋、奔鹿圖案等,是研究佛、道文化相互融合的歷史佐證。

文物遺存

石雕
靈霄宮的遺址中清理出的一塊石制構件,上面浮雕“喜鵲鬧春圖”,左側的桃樹和右邊的芍藥花枝層疊,相映生輝。桃樹上的三隻喜雀,或飛或跳或棲,遠近、高低、神態各不相同,但眼神卻都聚集在芍藥花的一個花苞上。其空間立體感之強。
碑刻石刻
星子宮古建築群有7處古碑石刻,分別為清《萬福攸同》碑、清《靈霄仙記》碑、清《萬古流傳》碑、清《眾首共登》碑、清《萬古流芳》碑、清《萬古不磨》碑、清《萬福攸同》碑、清《為喜最樂》碑。這些古碑氣勢渾厚,內涵豐富,記錄了星子宮的發展脈絡,是研究星德山道教文化的重要歷史資料。

文物價值

星子宮古建築群具有較高的藝術觀賞價值與歷史價值,是研究古代建築藝術和道教發展脈絡的活化石。
星子宮古建築群
星子宮古建築群

保護措施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3年3月5日,星子宮古建築群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保護範圍
以星子宮外牆基為起點,至東500米,南200米,西50米,北600米處。
建設控制地帶
四向各至保護範圍外100米處。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星子宮古建築群位於湖南省常德市桃源縣熱市鎮明星村境內。
星德山

交通信息

自駕:自湖南省常德市桃源縣人民政府開車前往星子宮古建築群,路程約92.3千米,用時約1小時27分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