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介紹
星子鎮現有完全國小14間,村小2間。(其中在職教師224人,離退教師99人),。根據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教育工作的決定》(國發19號)、
廣東省人民政府《關於貫徹落實國務院進一步加強農村教育工作決定意見》(粵府4號)和《連州市鎮鄉中國小布局調整初步方案》的檔案精神,把教育資源整合和星子鎮實際情況相結合,充分利用資源、做大做強、辦成上規模、上檔次的規模化學校。幾年後中心國小對全鎮實行開放式招生,把中心國小辦成30個教學班1500人以上的寄宿制學校,把全鎮國小三年級以上的學生集中到中心國小上學,並把四方國小辦成星子第二中心國小。
學校發展簡史:光緒末年(1908年)改為學堂,民國初年改為星江國小,教師有十多人,學生八九十人。
解放初,曾一度與星江中學合併,稱為星中附小。後於1956年與星江中學分開改為星子國小。這期間,學校規模擴大,已有30多名教師,六七百名學生,有20個教學班。“文革”期間,自1968年開始附設國中班(兩級4班),至1983年才分出另新辦星子二中(紅岩中學),取消國中部並正式命名為
星子鎮中心國小至今。
學校1978年列為韶關地區重點國小之一。2004年7月被評為連州市一級學校。到2004年秋全校發展到24個教學班,學生1126人,學校行政領導7人(其中校長易國強,副校長謝開翔、陳定德、黃成法,教導主任何貴忠、甘惠玲,總務主任黃志強),工會主席黃祿振,女工主任蘭芳。專任教師48人,大專以上學歷27人,占教師人數的56.3%,教師學歷達標率100%。
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穩步上升,每年畢業班升學會考成績均在全市中心國小前列。教師勤教,歷年被表彰的數不勝數,近年被表彰的也不少,其中2001年鄧借琴老師被評為廣東省南粵優秀山區教師,謝開翔副校長也被評為清遠市教書育人優秀教師;2004年易國強校長被評為廣東省南粵優秀山區教師,何貴忠主任被評為清遠市教書育人優秀教師,何鳳嬌老師被評為2004學年度“連州市十傑優秀教師”。
學校也多年被評為先進單位、先進學校或兩個文明建設先進單位。
發展簡史
建國後,星子區人民政府接管了全區的中國小,認真貫徹了“整頓鞏固,重點發展”,堅持“兩條腿”行路的方針,即公辦民助和民辦公助發展國小教育。當時全區有國小20間,在校學生900人,同時還大辦工農教育,建立掃盲隊,通過辦識字班、速成班,掀起掃盲運動,到1959年全區參加識字掃盲的民眾達1000多人。
1957年全鎮國小發展到31所,學生達1892人。
1966年“
文化大革命”開始,學校停課鬧革命,又實行“學制”要縮短(國小讀五年,國中讀二年),教育要革命,學生讀國中不出大隊(每個大隊國小都附設國中班,星江中學成為純高中學校)。
1978年,星子中心國小被列為韶關地區重點國小之一。
1983年,星子地區按上級的要求實行普及國小教育,當年入學率達到96%,畢業率達到100%。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星子鎮黨委政府把教育工作提到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戰略地位,使星子教育進入新的歷史時期,國小教育事業邁上新台階。
1987年,全鎮國小全面恢復六年制,同時大抓了學校的危房改造。幾年來通過多渠道、多形式籌集資金395萬元,改造了40所國小危房。
從1980年到1992年,全鎮國小建成鋼筋水泥結構的教學樓23幢,改建和新建校舍面積23800平方米。
1992年,經市縣檢查驗收,全鎮中國小危房改造工作合格。
1996年,全鎮完全國小18所,教學點53個,國小學生人數6494人,入學率達99.7%,畢業率達99.7%。
到2003年秋,全鎮續編為14間完小,7間村小,教職工共342人(其期離退休教工92人),學生4847人,入學率為100%,畢業率為100%,國小占地面積67412平方米,總建築面積37911平方米。
根據上級教育部門的有關檔案精神,於1988年4月至2002年11月成立了星子鎮教育委員會,領導全鎮中國小的教育教學工作,相繼擔任教委主任的是何光興副鎮長(1988年4月至2001年)、陳勁鋒鎮黨委委員(2001年至2002年11月),相繼擔任教辦主任的是黃家鞅(1988年4月至1989年7月)、黃玉勛(1989年8月至1998年11月)、黃志德(1998年12月至2002年11月)。辦公地點:1988年4月至1993年8月在鎮政府院子內,1993年9月至2002年11月在星子鎮東升路二巷3號(即教辦新的辦公大樓)。教辦占地面積為2100平方米,建築面積為2163平方米(包括教學樓和辦公住宿樓)。
為解決部分教師住房困難,1996年秋由鎮政府出資在近集貿市場的厚沖(地名)征地11.966畝,無償給國小興建教師新村,1998年10月由教辦投資200多萬元,建成3幢面積共2400平方米供24戶教師使用的住房。
2002年11月撤銷教辦,改並為星子鎮中心國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