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由於當今人們已經認識到“象數易學”及“易學象數學”的“易”理”以及其方法的內涵,是非常容易與現代的科學知識及各種人類的實踐活動相結合,所以出現了大量的“易學象數學”中關於“象”“數”研究及其運用方法的著作與文章,尤其是關於“易象”與當今科學知識相結合、相印證方面的著作與文章更甚(這些論著往往被稱做“科學易”)。
即使如此,有關“易數”及“象數易學數學”等“易理”數理機制方面的研究與規律,雖然大家都很感興趣,社會上也有許多人有很多很好的想法,可是著作、論文與文章,由於從大的思路與數理方法上講,並沒有繼承古代數理(包括象數方面的數理)或脫離現在人們的一般認識,故而有關“古”或“新”的“易理”數理思路與方法方面的論述,更是寥寥無幾。由於《易學》中的“象”與“數”二者是不可分割的統一體,而事物的“形”“象”又很具體,很容易被人們重視並易於分類、綜合、歸納、找到規律等,所以有關研學“易象”方面的文章與著作廣泛且較深入,而相對抽象的“易數”及其數理規律等,如果脫離了與具體實物或者實際事物的結合與運用,是難以尋找與發現的。因此說“易學象數學”中,“易數”以及其數理的規律,廣大的人們往往不能夠像對“易象”的研發那么受重視且成果又那么的豐富與充實,由此造成我們對“易學象數學”的“易理”及“義理”真正的內涵與異同,也不可能了解、認識、掌握得很充分,很真切。這是由於官方支持的儒家及儒學,一直都是重視卦、爻之“象”的研發,而忽視及蔑視“數”及數理研究與開發,所導致的必然結果。
目錄
前言
二十四、易學雜論
(一)“鼎”理論
(二)“叄伍以變,錯綜其數”
1.“叄伍以變”
2.“錯綜其數”
(1)“陽爻”1及“陰爻”2的“和數”(叄)規律
(2)“陽爻”3及“陰爻”2的“和數”(伍)規律
(3)“陽爻”與“陽爻”的“和數”規律
①根據“陽爻”的“爻性數”對應於1數來看
②根據“陽爻”的“爻性數”對應於3數來看
(4)“陰爻”與“陰爻”的“和數”規律
(5)總結
1.“陰”≡“陽”
2.“陰”≠“陽”
3.綜合以上分析可知
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與“一陰一陽之謂道”的“本體數”及其數理來源
②事物間存在有1:2:3的基礎數理的比例關係
③簡論“老”“儒”之“道”內涵的一些認識
④《老子》及其思想對中國歷史、文化發展的作用
(三)“錯卦”中的“陽爻”,用“一”或“叄”進行表述
(1)“絕對對稱”狀態下,兩“錯卦”間的“互補”性規律
①【六陽爻】卦相“錯”一
②【四陽爻二陰爻】卦相“錯”
③【二陽爻四陰爻】卦相“錯”
④【六陰爻】卦相“錯”
(2)“非絕對對稱”狀態下,兩“錯卦”間的“互補”性規律
①【五陽爻一陰爻】卦相“錯”
②【四陽爻二陰爻】卦相“錯”
③【三陽爻三陰爻】卦相“錯”
④【二陽爻四陰爻】卦相“錯”
⑤【一陽爻五陰爻】卦相“錯”
(四)“綜卦”之間的數,“陽爻”用“1”或“3”進行表述
(1)“絕對對稱”條件下的“綜卦”間的數理關係與規律
①【六陽爻】卦相“綜”
②【四陽二陰爻】卦相“綜”
③【二陽四陰爻】卦相“綜”
④【六陰爻】卦相“綜”
(2)“非絕對對稱”條件下,對稱的“綜卦”間的數理關係與規律
①【五陽一陰爻】卦相“綜”
②【四陽二陰爻】卦相“綜”
③【三陽三陰爻】卦相“綜”
④【二陽四陰爻】卦相“綜”
⑤【一陽五陰爻】卦相“綜”
(五)“太極圖”
二十五、對稱與互補
i.對稱
(一)三爻卦的對稱關係
(二)四爻卦的對稱關係
(三)五爻卦的對稱關係
(四)六爻卦(64卦)的對稱關係
(五)有對稱又有不對稱的狀態
Ⅱ.互補
(一)“絕對”的“互補”狀態
(二)局部或個體的“相對"的“互補”狀態
(三)“陰”“陽”爻各半的對應“互補”狀態
(四)另類局部或個體“互補”狀態
二十六、各種卦爻集合體各自“互補”的數理關係
(一)單個爻之間的“互補”關係
(二)兩個爻之間的“互補”關係
(三)三個爻之間的“互補”關係
(四)四個爻之間的“互補”關係
(五)五個爻之間的“互補”關係
(六)六個爻之間的“互補”關係
二十七、“交易”之象的延伸及其數理規律
(一)“交易卦”的數理規律
(1)“交易卦”的一般構成與其內涵
(2)“交易卦”間的數理關係
(二)“對稱卦"的“交易”數理規律
(1)“上半反卦”的“交易”規律
(2)“下半反卦”的“交易”規律
(3)“上下同時反卦”的“交易”規律
(4)“總體反卦”的“交易”規律
(三)“互補卦"的“交易”數理規律
(1)“上半對卦”的“交易”規律
(2)“下半對卦”的“交易”規律
(3)“上下同時對卦”的“交易”規律
(4)總結
二十八、乾支、甲子與卦的“五行”屬性.
(一)“乾”、“支”、“甲子”與“先天數”及“五行”關係
(1)10“天干”所對應的三爻卦的“先天數”與“五行”屬性
(2)12“地支”所對應的三爻卦的“先天數”與“五行”屬性
(3)“60甲子”所對應的三爻卦的“先天數”與“五行”屬性
(二)“乾”、“支”、“甲子”與“後天數”及“五行”對應狀態
(三)傳統“納音五行”的推算方法
(四)“先天八卦”各卦的“五行”屬性及“體”“用”關係
(五)《周易》64卦各卦的總體場態與“五行”屬性如下
二十九、爻與卦的“函象”(函式象)規律及特點
三十、補遺
作者簡介
張延生,教授,工程師。男,漢族,1943年3月出生於陝西省延安市瓦窯堡,山東滕縣人,1969年畢業於北京航空學院發動機工藝系工藝專業,曾任光明中醫函授大學易學教研室主任。兼職與曾兼職中國周易研究會副會長、中華名人協會理事、炎黃道家文化研究會會長等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