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建平(華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

易建平(華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7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易建平,男,畢業於哈佛大學,華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研究方向為西臺學、文化人類學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易建平
  • 國籍中國
  • 畢業院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
  • 職業:教師
  • 主要成就:國務院政府津貼專家
  • 職稱教授
人物經歷,學習經歷,工作經歷,學術榮譽,研究領域,論著目錄,

人物經歷

學習經歷

1978-1982年,蘭州大學,歷史學學士
1982-1985年,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世界古代史碩士
1986-1987年,東北師範大學古典文明研究所 專業:西臺語
1988-1989年,北京語言學院出國培訓部德語強化班 專業:德語
1992-1993年,哈佛燕京學社(Harvard-Yenching Institute, Harvard University) 專業:西臺語
1993-1994年,哈佛大學語言系(Department of Linguistics,Harvard University) 專業:西臺語

工作經歷

1985-1987年,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 未評職稱研究人員
1987-1994年,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 助理研究員
1994-2001年,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 副研究員
2001-2019年,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 研究員
2017-2019年,湖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教授
2017-2019年,湖南師範大學歷史與人類學研究所 所長
2020-,華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教授
1998-1999年,荷蘭近東研究所(Nederlands Instituut voor het Nabije Oosten. Leiden, Nederland) 訪問學者
2003-2004年,荷蘭亞洲問題國際研究所(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Asian Studies. Leiden, Nederland) 研究員。
2006年,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考古學院 訪問學者
2010年,亞利桑那大學(University of Arizona)東亞系 訪問學者
2011年,萊頓大學 (Leiden University)亞述學系 訪問學者
2013年,亞里斯多德大學(Aristotle University of Thessaloniki)考古學院 訪問學者
2014年,亞利桑那大學(University of Arizona)宗教與古典系 訪問學者
2018-2019年,俄羅斯國立高等經濟大學(National Research University Higher School of Economics) 訪問學者
2020-,History & Social Evolution 編委
2020-,Springer Conflict, Environment, and Social Complexity Series學術顧問
2015,2017,2019,2021年, Warfare, Environment, Social Inequality and Peace Studies Biennial Conference,Seville,Spain 學術顧問

學術榮譽

1.2017:湖南師範大學瀟湘學者(第一層次特聘教授)
2. 2015:國務院政府津貼專家
3. 2012:中國社會科學院長城學者
4. 2013:第三屆中國出版政府獎圖書提名獎(合作)
5. 2000:中國社會科學院第三屆優秀社會科學成果獎專著二等獎(合作)
6. 1997:第二屆全國青年優秀社會科學成果獎論文獎(最高獎)
7. 1995:中國社會科學院第三屆青年優秀成果獎論文一等獎
8. 1992:中國社會科學院第二屆青年優秀成果獎論文三等獎 (合作)

研究領域

西臺學,文化人類學,世界古代史,古代政治制度比較研究,文明與國家起源

論著目錄

(1)個人專著、個人編著或主編著作
1. 《早期國家政治制度研究》,科學出版社2015年版(易建平擔任副主編)。
2. 《戰爭與古代政治制度演進》,江西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易建平、李安山合著)。
3. 《部落聯盟與酋邦――民主·專制·國家:起源問題比較研究》,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年版。
(2)學術論文
1. 《理論研究與實證探討的基本區別——以古史研究為例》,《中國社會科學評價》2019年第4期。《社會科學文摘》2020年第2期轉載。
2. 《論塞維斯與弗里德文化演進理論的區別》,《世界歷史》2018年第5期。《人大報刊複印資料·世界史》2019年第1期全文轉載。
3. 《人地關係與新疆少數民族發展研究》,《新疆社會科學》2018年第2期。
4. “Highly Stratified Societies without Permanent Leadership,” in Richard Chacon and Ruben Mendoza (eds.), Feast, Famine or Fighting? Multiple Pathways to Social Complexity, pp.133-164. Studies in Human Ecology and Adaption, Cham, Switzerland: Springer, 2017.
5. 《環境限制程度與史前中國社會-政治演進速度》,《歷史研究》2017年第5期。
6. 《雙語教育與新疆少數民族的“認知與行動能力”》,《新疆社會科學》2017年第4期。
7. 《人地關係的緊張與新疆少數民族的發展出路》,《中國社會科學內部文稿》2017年第4期。
8. 《再論“古代國家”、“早期國家”與“國家”》,《世界歷史》2015年第6期。《人大報刊複印資料·世界史》2016年第3期首篇全文轉載。
9. 《世界古代民主與專職政體的判定》,《經濟社會史評論》2015年第2期。
10.《關於國家定義的重新認識》,《歷史研究》2014年第2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4年第8期轉載;《人大報刊複印資料·歷史學》2014年第7期首篇全文轉載。
11.“Circumscription Theory and the Political Evolution in Prehistoric China”, Social Evolution & History ,Vol.11, Number 3,September 2012, pp.120-130.
12.《文明起源研究中的“國家”與“社會”》,《歷史研究》2012年第3期(首篇)。《人大報刊複印資料·歷史學》2012年第10期首篇全文轉載。
13.《從詞源角度看“文明”與“國家”》,《歷史研究》2010年第6期。《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12年第5期論點摘編;《人大報刊複印資料·先秦史》2011年第3期首篇全文轉載。修改後被譯作英文:“‘Civilization’ and ‘State’: An Etymological Perspective”,載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Vol. XXXIII, No. 2 (May 2012): 181-197.之後再次修改後載《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通訊》第23 期(2012)。
14.《關於農民永久進城若干問題的思考》,《經濟社會史評論》2010年第4期。
15.《從平等社會到國家》,《懷化學院學報》2009年第12期。
16.《從摩爾根到塞維斯:酋邦理論的創立》,《史學理論研究》2008年第4期。
17.“Non-Autocracy in Pre-Qin China”, Social Evolution & History,Vol.7, Number 1, March 2008, pp.222-244.
18.《社會規模與早期政治權力結構的演化》,《世界歷史》2006年第5期。《人大複印報刊資料·世界史卷》2007年第5期全文轉載。
19.《向摩爾根道歉》,《社會科學》2006年第7期。
20.《再論“部落聯盟還是民族”》,《史學理論研究》2006年第3期。修改後載於沛主編:《世界歷史研究所學術文集》4,江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21.《塞維斯的酋邦學說及其相關文化演進理論》,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編:《古代文明研究》,第一輯,文物出版社2005年版。
22.《克里斯廷森的人類社會演化圖式》,《世界歷史》2004年第6期。《人大複印報刊資料·世界史卷》2005年第4期首篇全文轉載。
23.《中國歷史上的少數民族非專制酋邦與早期國家》,《史林》2004年第1期。
24.《論古代民主與專制的定義問題》,《史學理論研究》2003年第2期。於沛主編:《世界歷史研究所學術文集》3,江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劉海平主編:《中國哈佛-燕京學者第五屆研討會論文集》,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25.《部落聯盟還是民族——對摩爾根和恩格斯有關論述的再思考》,《歷史研究》2003年第5期。
26.《弗里德的政治社會演進學說》,《古典文明研究通訊》2003年第3期。
27.《詹森和厄爾的人類社會演進學說》,《世界歷史》2003年第2期。
28.《論古代非專制政治地區發展的差異》,《歷史研究》1998年第6期。《人大複印報刊資料·世界史卷》1999年第3期首篇全文轉載;趙文洪主編:《二十世紀中華學術精粹文庫·世界史卷》,蘭州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劉海平主編:《文明對話:本土知識的全球意義――中國哈佛-燕京學者第三屆研討會論文集》,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29.《戰爭與文化演進:卡內羅的限制理論》,《史學理論研究》2001年第4期。《人大複印報刊資料·世界史卷》2002年第2期全文轉載。
30.《酋邦與中央集權》,《史林》2001年第4期。
31.《酋邦與專制政治》,《歷史研究》2001年第5期。
32.《倫斯基的園耕社會理論與謝維揚的酋邦學說》,《世界歷史》2001年第4期。
33.《祖魯與酋邦模式》,《四川大學學報》2001年第3期。《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2001年第3期轉摘。
34.《部落聯盟模式、酋邦模式與對外戰爭問題》,《史學理論研究》2000年第4期。《人大複印報刊資料·世界史卷》2001年第2期首篇全文轉載;修改後載武寅主編:《世界歷史研究所學術文集》1,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35.《部落聯盟模式與希臘羅馬早期社會權力結構》,《世界歷史》2000年第6期。《人大複印報刊資料·世界史卷》2001年第3期首篇全文轉載。
36.《古代東方的非專制政治》,中國史學會編:《跨世紀的中國史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年版。
37.《從小國寡民角度看古代非專制政治地區發展不平衡》,施治生、郭方主編:《古代民主與共和制度》,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版。
38.《西臺王權與法》,《世界歷史》1997年第3期。
39.《西臺議事會的審判國王權問題》,《世界歷史》1995年第6期。
40.《論西臺王權的性質》,施治生、劉欣如主編:《古代王權與專制主義》,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3年版。《東方研究》2006年第8期。
41.《西臺王權與諸神關係二論》,《內蒙古大學學報》1993年第3期。
42.《西臺王權受限制論質疑》,《世界歷史》1992年第2期。
43.《西臺王權的神化問題》,《世界歷史》1991年第2期。
44.《戰略防禦與美蘇核平衡》(與趙文洪合著),《中國社會科學》1989年第6期(首篇)。英文版:“Strategic Defenses and the Nuclear Balance Between the US and the USSR”,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December 1989(封面論文);梅小璈主編:《中國社會科學文叢·政治學卷》,政法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45.《戰略防禦的軍事戰略意義》(與趙文洪合著),《世界經濟與政治》1989年第1期。
46.《西臺法典中有關土地制度的若干問題》,《世界歷史》1988年第3期。
47.《股份制與共生結構》(與趙文洪合著),《理論交流》1986年第11期。
48.《西臺法典中所見公社土地質疑》,《世界歷史》1986年第10期。
(3)一般文章
1. 《擴大視野 科學探索“最早中國”》,《中國社會科學報》2019年7月31日第6版。
2. 《部落聯盟並非社會發展必經門檻》,《中國社會科學報》2016年12月6日第6版。
3. 《加強國際對話 深化中華文明起源研究——訪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研究員易建平》,《中國社會科學報》2015年4月17日第6版。
4. 《文明與國家起源新解——與范毓周、王震中等學者商榷》,《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8月11日。
5. 《東方自古以來專制論不可靠》,《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8月26日。
6. 《限制理論與複雜社會的演進》,《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年7月30日。
7. 《小國寡民與古代非專制政治》,《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3年7月15日。
8. 《中國文明與國家起源研究是一個需要國際學術大背景的課題》,《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通訊》,第2期(2001);《中國社會科學報》2003年7月3日。
9. 《攪爛一塘泥的刺蝟――讀劉小楓〈刺蝟的溫順〉》,《書屋》2001年第7-8期。
10.《鮮血淋漓的事實與塗脂抹粉的詩人——讀余光中<海祭>》,《書屋》2000年第11期。
11.《星球大戰前景試析》(與趙文洪合作),《軍事展望》1989年第3期(4)翻譯
1. 卡爾·波普:《歷史主義貧困論》(與趙文洪合譯,何兆武校並評論),中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87年版;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版。
2. 威廉·麥克雷爾:《西洋通史》(與朱建軍等合譯),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89年版。
check!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