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謝時臣山陰歸棹圖》是清代畫家謝時臣創作的一幅紙本中國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明謝時臣山陰歸棹圖
- 創作年代:清代
- 作者:謝時臣
- 畫作類型:中國畫
- 材質:紙本
- 規格:縱86.9厘米,橫105.4厘米
- 文物原屬:故宮舊藏
- 現收藏地:台北故宮博物院
作品內容,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作品內容
《山陰歸棹圖》畫中冬日的山林一派寧靜。一場大雪使大千世界的萬物銀裝素裹。畫幅右下邊的山石間,一條小路通向山林,隱約可見一籬笆小院,柴門大開,卻無一人。後面那突兀傾斜的山石被白雪覆蓋。一側,山路伸向深處,隱約可見塔頂。對面臨江一隅,屋宇錯落,林木蕭蕭。不遠處有一小橋。兩岸之間平靜的江面上,有一葉雪舟在行駛。船尾有一梢公頭戴斗笠,身披蓑衣,在用力地搖擼;船篷里端坐一文人,只見他神態鎮定,目視前方,仿佛在欣賞著巍峨的山峰、寂靜的樹林和村莊,或者是陶醉在大雪的洗禮中,在這樣的天氣里,他也許是去會朋友,也許有急事趕路,這些猜想似乎又不太重要,因為面對這樣一個銀裝的世界裡,欣賞者的心靈已然被眼前的空明與凝重而淨化。
山石皴法多用類似斧劈的短皴,在山石的凸出部用溫潤的線勾勒,流暢而富於變化的線條和山石的勾皴相襯映,使奇峭的山石在覆上雪後顯得溫潤鬆動。樹木的畫法也靈活多變,近景的枯樹學李成、郭熙,以鹿角法畫出,遠樹則勾皴並用,葉子以點葉、夾葉寫出,樹木前後穿插掩映,繁而不亂。
作品賞析
該畫該圖描寫的是雪霽風景,山石上的雪以變化豐富的線勾勒,遠處小橋則用時斷時續的線勾描,表現出雪覆於橋上的感覺,枝葉上的雪則以粉填出。另外,峰巒、林屋皆以淡墨渲染,使畫面遠景、中景、近景層次分明。
該圖從題材上看,表現了封建文人嚮往隱居的情懷。該圖用縱橫自如的筆墨,描繪出峰巒的雄偉,畫面凝寒氣而富幽靜,風格介乎戴進和沈周之間。
作者簡介
謝時臣(1487—1567),明代畫家,字思忠,號樗仙。吳(今江蘇蘇州)人。工書法,長於隸書。擅山水。師法吳鎮、沈周,稍作變化,作品多構為長卷巨板,以善畫水著稱,江河湖海,無不精好。又作山巒重卷,高聳險峻,筆墨或細密蒼勁,或勁健沉鬱,或縱橫紛披,富有變化。有《杜陵詩意圖》、《溪山攬勝圖》、《策杖尋幽圖》、《武當笑雪圖》、《謫仙玩月圖》等傳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