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御祭文

《明朝御祭文》收錄於明正德年間所修《襄陽府志》卷一五,是正德年間襄陽知府奉朝廷之命,致祭諸葛武侯時的一篇祭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明朝御祭文
  • 創作年代:明正德年間
作品原文,作品翻譯,創作背景,作品評價,

作品原文

維正德某年月,襄陽府知府某欽奉朝命,致祭於漢丞相諸葛忠武侯之神曰:惟神三代遺才,兩朝佐命,義明漢、賊,國系存亡。雖恢復之志來終,而宇宙之名不朽。矧藩封之近地,實龍臥之舊鄉。祠廟既遷,禮文斯秩。茲值仲春(仲秋),式修薦事。仰祈靈佑,享祀無窮。

作品翻譯

明朝正德某年某月,襄陽府知府某敬奉朝廷之命,致祭蜀漢丞相諸葛忠武侯的神靈說到:諸葛亮是三代遺留下來的人才,輔佐先主、後主兩代,義節彰明漢、魏,關聯蜀漢存亡。雖然恢復漢朝的志向最終未能實現,但是他的大名是不朽的。武侯祠在藩封近地,實為諸葛公之故鄉。(今)祠廟已經遷徙,禮樂儀制(還是)按規(行事)。這時正值仲春(仲秋),恭敬地整飾禮儀舉行祭事,仰首祈禱神靈的保佑,享祀無窮。

創作背景

《明朝御祭文》是正德年間襄陽知府奉朝廷之命,致祭諸葛武侯時的一篇祭文。從碑文來看,一個祭典活動不僅使襄陽知府親為之,成也引起了朝廷的重視,並親命之。由此可見《左傳》所言:“國之大事,在祀與戎。”這種現象,不僅在當時社會如此,而且整個封建時代都是這樣。

作品評價

《明朝御祭文》雖然不長,卻能站在一個高度將諸葛亮的義節與蜀漢存亡聯繫起來,指出:“惟神三代遺才,兩朝佐命,義明漢賊,國系存亡。”毫無疑問,其中流露出作者對諸葛亮存在著一片崇敬之情。在下文中碑中又有言曰:“雖恢復之志未終,而宇字宙之名不朽。”諸葛亮入名之所以不朽於宇宙,應該是社會上的一種道德傾向和思想主流使然。短短一篇祭文,為後人留下了兩條信息,一是肯定指出,藩封近地實為諸葛亮的故鄉。二是告知後人,武侯祠廟又一次進行了遷徙,但是無論怎么遷徙,祭典時的禮樂、禮制和祭祀的時間依然按規行事。
應該肯定,無論是祭文本身,還是屢遷祠廟,抑或是按規按時舉行祭典活動都是社會恩的一種反映。這種思想就是崇尚先賢。就官府而言,其如此重,恐怕旨在主導正確的思想潮流,在社會上倡導並樹立一種高尚的思想情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